(山东科技职业学院,261011)
摘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随着科技和社会的进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越发重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明显,如何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在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中的应用,是各大高校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将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意义、现状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学科建设优化意见。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学科建设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发展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和优化,随着社会进步,科技的发展,我们的社会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高校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思想形态处以一个敏感阶段,面对这充满诱惑的社会,各种信息充斥着学生的思想,学生容易受到外界影响。所以,高校有责任通过思想教育课程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人生观、价值观进行一个正确的引导,这就凸显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所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1.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是我国发展至今的重要的指导思想,促进了我国的社会发展,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当代的思想教育课程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一直以来都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和建设,把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作为我国的重要指导方针,始终认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主导地位。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未来的希望,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担,对高校学生开展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其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正确观念刻不容缓。
马克思主义理论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提出人生价值主要体现在个人的社会责任以及对社会做出的贡献上。将这种崇高的人生价值观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够影响学生的人生价值观的转变,形成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为人民服务的社会责任感。
马克思主义理论可以培养学生的政治敏锐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阶级属性是服务于无产阶级的革命政党,明确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政治立场,在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贯穿始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可以使学生时刻不忘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形态,我国的政党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党,从而有效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可以增进学生的爱国情怀。思想政治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而马克思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高度契合,为高校学生培养爱国主义情怀提供了依据和途径。在理论上、政治上、思想上使高校学生对我国的中国特色主义建设产生认同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为国家做贡献,报效祖国的爱国主义思想。
马克思主义理论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仅对培养学生的道德、政治敏感度、爱国思想有正面作用,也包含了一些哲学理论,引导学生通过辩证思想、事物的曲折发展等思维去看待所面临的问题,并以积极的途径去解决问题,寻求解决方案,这些辩证法、唯物论都可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思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思政教育文化中的应用现状
2005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增设和调整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的通知》 ,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从政治学学科中分离出来,升格为法学门类下一个独立的一级学科,迄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已走过了十几年的历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系,是支撑和依托的关系。
在各大院校中,也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指导思想,近些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加之多元文化思潮的影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面临更多的考验核问题,但与此同时,这也是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政治教育课程应用的一个机遇和挑战,自从2005年我国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单独分离成为一级学科以来,我国思政教育的发展明显上了一个台阶,进一步增强了思政教育的教育性和有效性,更巩固了其指导地位。目前,我国在全国各省、各大高校已基本形成一个从本科到硕士、再到博士的层次完备的学科体系,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各个层次上的管理、教学等工作构建起了较全面、系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尤其是近几年更是取得了新的突破,在各大高校上重点实施思政教育,并成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弥补了该学科领域上的空白。这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到思政教育文化中所取得的成就。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思想政治文化中应用仍然存在不足之处。需要不断进行改革优化,来适应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3.如何优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在思政教育文化中的应用
3.1转变教学思想,提升学生的主动性
当前的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还停留在原始的教师粉笔的授课模式,教师的填鸭式教学,更多的是注重理论的灌输,常常存在着教师在讲台上讲的津津有味,学生在下班听得昏昏欲睡,授课效果并不理想。因此,相关教学工作者还应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把教师的作用转变为引导为主,讲授为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通过增加课程中讨论、分组实践、借助多媒体等途径,增强课程的趣味性,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2增加学科的实践环节,学以致用
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课程本身的学科特点,决定了课程的理论性较强,加之目前高校对于实践环节的忽视,造成了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课程的实践缺失。但是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一路走来的重要指导思想,其重要性还是体现在实践上,所以,加强课程的实践性,是所有高校和社会的共同的努力方向。教师可以在课程设计上增加实践环节,利用课后或者专门安排实践课程带领学生走向社会,对社会的热点事件进行分析,针对社会热点问题提出和课程有关的解决方案,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4.小结
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指导性作用。因此,在思想教育课程中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合理的融入其中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重要工作,达到培养学生认知社会培养社会责任感的目的,使大学生形成社会责任感,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吴琼.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
[2]徐建军.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3]孙潇宇.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文本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J].才智 ,2018(13):64~65.
[4]白显良.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J].思想理论教育,2014(02):52~58
作者简介:于海燕,学历:本科,职称:中级讲师。
论文作者:于海燕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6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4
标签:马克思主义理论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学科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思想论文; 高校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6月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