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 执行力;多快好省;差不多
1958年5月,在北京召开的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伟大领袖毛主席发起:“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动员,因其内容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很快为广大人民群众掌握,很长时间内成为动员人民从事社会主义建设的行动口号。身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胜时代,重温毛主席的谆谆教诲,学习伟大领袖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对推动高质量发展、切实提升执行力大有裨益。
一、正确理解“完成任务”与“结果”
目前,在执行方面存在一种片面甚至错误的认识,以为执行到位就是完成任务,这里面有很大出入,需要引起管理者的注意和思考。比如有些员工说:“我完成了任务,为什么领导还是不满意,甚至还要扣我的工资。”看看他们是如何完成任务的:零件加工出来了,工时定额完成了,但有瑕疵、装不上、不能用;产品生产出来了,完成了产量指标,但基本上是次品或废品;产品销售出去了,完成了销量指标,但货款没有收回来;报告写出来了,按时放在了领导的办公桌上,可是废话连篇,领导不得不把它丢进废纸篓里……如此种种。
显而易见,他们是把“完成任务”等同于“结果”了。而正确的理解应当是:加工零件是任务,加工出的零件管用才是结果;生产产品是任务,产品合格、质量上乘才是结果;销售产品是任务,把货款安全收回来才是结果;报告写出来是任务,写出来的报告管用、领导满意才是结果……总而言之一句话,上班工作是任务,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员工实现价值、为社会展现价值才是结果。
事实上,任务与结果是两个概念,任务是执行的手段与过程,而结果是执行的目的与意义。完成任务并不等于万事大吉,关键要看完成的结果如何,没有结果的工作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辛苦劳动是不值钱的,辛苦劳动的结果才可能值钱;辛苦劳动的结果不一定值钱,客户认可的结果才值钱;客户认可的结果也不一定值钱,只有客户买单的结果才真的值钱!
二、遵守执行落地法则
1.纠正“差不多”心态
纵观市场上的名牌企业,为什么它们的牌子百年屹立不倒,经久不衰?因为它们不但在产品品质上精益求精,对于人的管理更是精益求精,从不允许自己的员工做事时总是一副“差不多”的心态。有个算术式很流行,说的是1.01和0.99相差不多,但1.01和0.99的365次方却差了1400多倍,因此,不要再把“差不多”挂在嘴边。
我曾参观过一个知名的大型企业,发现每个员工手里都有一个比新华字典还厚的工作手册,光一项流程就有好几十页,这说明了什么?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要想做得出色,受到认可和欢迎,就必须严格要求自己,这也是把事情做好的保证,如果总是觉得“差一不二”就行了,就将永远停留在“做完”那一步。
2.在执行中树立自己的品牌
在如今这个年代,人们对一份工作的渴望,早已不再是谋生的工具那么简单,每个人都渴望在职场中闯出一片天地,业绩出色,有所作为。所以,很多人对于职业的情感是神圣的,工作更多的是成了一种精神支柱。
既然如此,一次高效的执行不仅可以带给你一个圆满的成果,还能使你渐渐树立起自己的品牌,产生源源不断的工作动力。所以,既然做就要一次做好,这样一来,你的整个工作流程就会变成一种良性循环,任务就会轻松愉快、一步到位地搞定。
3.对自己和结果负责
执行得不好,说到底是一个人对自己和结果不负责任的表现,而这样的人在职场中是很难提升自己的竞争力的。因为竞争力的基础是执行力,执行不到位,甚至谬以千里,你之前描绘得再美好的蓝图也只能是一张废纸,你交出来的最终结果对企业没有任何价值,不过是在浪费人力、物力、财力罢了。所以,身为企业员工,不要一味地背诵执行力的重要性,更要在实际行动中把任务执行到位,对自己和结果负责,这样才能在“做完”的基础上“做好”,持续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三、执行在于“三多”
一是方法多。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说过:“任其事必图其效;欲责其效,必尽其方。”也就是说,想把事情做好,必须有方法。方法不但要好,而且要多。遇到问题一筹莫展、束手无策、无计可施,没有解决的方法,就不可能有执行力。永远不要说没有方法,所有的没办法,都是因为没有用心想办法,只要心到了,办法总比困难多。
二是贡献多。日本很多企业引入“贡献力”这个概念,一个人如果没有贡献力,也就没有执行力,也不可能取得成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管理大师德鲁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中写到,每个人都要问自己一个问题——“我能贡献什么?”“唯有如此,才能够使他的工作真正有所贡献。”如果不问“我能贡献什么”,总想“我能得到什么”,这样的人是不会有执行力的。
三是反思多。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说:“成功的人都是反思自己的问题多,失败的人永远在抱怨别人不给自己机会。”一个人如果没有“吾日三省吾身”的精神,执行力就无从谈起。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很重视公司内部的“自我批判运动”,就是为了反思、反省。一个人只有善于反思,善于复盘,才能提高责任心,而责任心是执行力的基础。
四、执行在于“三快”
一是思路快。思路决定出路。“思路”是一个人思考某一问题时思维活动进展的路径或轨迹,它既影响执行力的好坏,也决定了个人成就的大小。一个人之所以没有思路,或者不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除了能力问题外,更多的是自我设限、自卑懦弱、得过且过、墨守成规。所以,突破思维定式的唯一方式就是接受挑战。
二是行动快。一个人为什么缺乏执行力?因为有工作懒散、办事拖拉的恶习。打造执行力,必须强化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树立“立即行动、马上就办”的工作理念。任何人,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要有“等一会”、“以后再说吧”、“明天再办”、“我再考虑考虑”等语言和行动,这样的借口多了,执行力也就差了。
三是反馈快。参观考察了很多企业,一个最大的执行问题是工作虎头蛇尾,甚至半途而废。很多领导人员,工作布置了,就以为万事大吉了。因为没有抓反馈,以至于执行走样,甚至有令不行。要在团队中树立“交令”意识,令牌给了下属,完成以后要把令牌交回来,这就需要明确时间要求,落实反馈机制。
五、执行在于“三好”
一是态度好。社会心理学认为,一个人的态度对他的行为具有指导性或动力性的影响。执行力好不好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个人能力,二是做事态度,能力是基础,态度是关键。能力不足是“不会干”,而态度不好是“不想干”,“不想干”的表现就是理由多、磨洋工、装糊涂。“不会干”可以教育培训,“不想干”只能淘汰放弃。
二是合作好。什么是合作,合作就是配合工作。有一句俗话叫“好虎架不住群狼”,有一句成语叫“寡不敌众”,这都说明了合作的重要性。当下是团队致胜的时代,单枪匹马总是没有力量的。无论一个人尽力的目的是什么,合群永远是一切积极思维的人的最高需要。如果不合群,就是不合格,也很难把工作做好。
三是结果好。执行是什么?执行是有结果的行动。企业要生存和发展,靠的是员工沉甸甸的结果,而不是嘴上假惺惺的理由。管理大师德鲁克曾经说过:“他们重视勤奋,但忽略成果。他们耿耿于怀组织或上司是否亏待了他们,是否该为他们做些什么。他们抱怨自己没有职权,结果是做事没有效果。”没有效果,你所有的努力都是低质量的勤奋。
六、执行在于“三省”
一是让领导省心。在职场,企业花钱雇佣我们,不是让我们产生问题的,而是让我们解决问题的,解决问题才是一个人的价值所在。如果遇到问题绕着走,甚至将问题踢给领导,你在团队还有什么存在的价值呢。所以,让领导省心就是最大的执行力。如何让领导省心呢?核心有四条:一是想在前,二是做参谋,三是多方案,四是抓细节。
二是替公司省钱。替公司省钱的意思是“做事要有经济性”,也就是说,花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出最好的结果。电视剧《亮剑》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为消灭山崎大队,程瞎子组织部队强攻,结果损兵折将,即便获胜,也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而换了李云龙,一顿手榴弹就解决了问题。所以,李云龙的执行才是真正的执行力!
三是让工作省时。执行力的核心就是工作效率。一项工作,领导要求三天做完,而你一周都没有眉目,这能有执行力吗?所以,执行力的前提就是力求让工作省力省时。省时就是合理安排时间,让时间利用率最大化,或者是工作方法的创新,节省工作时间。注意,省时绝不是偷奸耍滑删减必要的流程。
总之,接受任务不谈条件、执行任务不打折扣、反思任务不讲借口、完成任务不等追问,让“多快好省”的执行理念深入人心,变成习惯,化成行动,就能形成强大的执行力。
作者简介:何信文,男,湖北潜江人,1965年2月出生。1986年7月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电气自动化专业。研究员,副总。系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会员、中国海洋学会会员、中国数学会会员。长期在中船重工第七一〇研究所从事海洋装备研究与开发,以及人力资源管理、法务管理、企业经营管理等工作。曾借调原国防科工委工作,挂职中船重工集团总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7项科研成果奖,获专利授权近10项,发表科技论文、管理论文100余篇。
通信地址:湖北省宜昌市胜利三路58号,邮编:443003。
论文作者:何信文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9
标签:执行力论文; 工作论文; 自己的论文; 才是论文; 一是论文; 多快好省论文; 领导论文; 《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