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营伦理:美国的实践与我国的现状及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国论文,企业经营论文,伦理论文,现状及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B82—0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021(2000)02-0012-05
20世纪80年代,美国企业界发生了一场影响深远的企业经营伦理化运动,其表现在企业界开始摈弃仅追求利润或利益最大化的传统做法,越来越多地关注其经营行为是否道德以及是否要承担社会责任的问题。这时候一些企业率先把经营与伦理结合起来,在企业内部制定了一系列具有约束力的企业伦理守则,还在经营中恪守经营道德并勇于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他们的做法受到社会的普遍欢迎,赢得了社会的尊重和信任,也相应地获得了较丰富的利润。本文从美国企业经营伦理的具体实践着手,总结其成功的经验,并结合我国的企业伦理建设现状,对现阶段我国企业确立经营伦理的必要性和具体内容进行一些探讨。
一、美国企业经营的伦理化趋势与成功实践
美国从80年代以来,经营与伦理的结合已成为一种明显的趋势,并且作为一股强大的潮流在企业中盛行起来。这不仅体现在企业越来越多地关注道德问题和社会责任问题,还体现在企业伦理学研究的蓬勃发展和有关企业伦理学课程的教学的广泛进行。一般认为,企业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和丑闻的不断曝光导致了美国企业伦理的兴起和经营与伦理的结合。60年代后由于美国现代工业的高速发展,生态污染随之加剧,有毒物质和放射物质的滥用也恶性增长,消费者运动应运而生。公众开始猛烈抨击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意识以及企业单纯追求利润而不惜损害社会利益的短期行为。同时,涉及到企业的丑闻的频频曝光,更引起公众对企业伦理问题的强烈关注,此时许多社会团体也开始对企业提出了社会责任要求。据资料显示,当时有三分之二的美国人认为企业决策层的道德水准低于普通人,许多损害公共利益的坏事都同他们有关。这种普遍的不信任感使企业决策层开始醒悟,认识到“必须清醒地思考棘手的伦理问题”。正是在此背景下,美国的企业开始关心自身的形象,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企业道德建设以重新获取公众的信任与支持。他们一方面出资赞助一些有关社会责任之类的研讨会,另一方面在企业内部成立“伦理委员会”,聘请“伦理顾问”,列出“道德问题清单”,安排“道德议事日程”,制定企业的“伦理守则”,并着力开展“雇员道德教育”。这样,伦理学开始渗透到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过程中,逐步成为企业文化和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有些国家不同,美国的企业重视经营伦理与企业道德不是仅停留在口头上,而是实实在在地把某种伦理观念或道德准则融入到企业的日常管理和经营活动中。在美国,许多知名或不知名的企业都制订有详尽的企业行动宪章(Business Conduct Code )或类似的伦理守则(Codeof ethics)。企业行动宪章是企业经营伦理实践的权威性实施规则,它将每个员工在日常生产、业务活动中应当遵守、遵从的规范具体明白地写在上面,是每个员工行为的依据和具体指针。据美国伦理研究中心的资料显示,1964年美国大企业中约有40%的企业制订了企业行动宪章或类似的伦理守则,而1987年的调查显示,在200家企业中约有87 %的企业有宪章或类似的伦理守则。到了90年代中期,在《幸福》杂志排名前500家的大企业中,有90 %以上的企业通过制定成文的企业行动宪章来规范其员工的行为。例如美国的IBM 公司就在其企业行动准则(Business Conduct Guideline)上申明:IBM 公司是“作为遵从高标准的道德观念进行公正的事业活动的企业”,IBM 公司还在准则的序言部分要求其员工应自觉意识到“道德行为是公司存在的基础”,并且每个员工要“在很好的理解、遵守准则的基础上,对照着采取行动”。
为了更具体到指导有关企业经营伦理的工作,美国的一些企业还纷纷设置了直属董事会领导下的企业伦理指导委员会或伦理办公室等专门机构。这些专门机构不仅检查员工是否遵守企业行动宪章或类似的伦理守则,还检查员工是否遵守包括各种法律法规在内的与经营有关的规章制度,同时也负责员工的伦理教育计划。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在1995年8月的一篇文章中讲到,美国约有3/5 的大企业设有专门的企业伦理机构。另外,美国企业通常还设置伦理主管来具体负责企业伦理委员会的日常工作。在美国制造业和服务业前1000家企业中,有20%的企业聘用有伦理主管,他们的主要职责是训练员工遵守正确的企业行动准则,负责解答由员工对可能发生的不正当经营行为所提出的质疑,并对员工进行伦理培训或道德教育。到90年代中期,30%—40%的美国企业都对员工进行过某种形式的伦理培训。
事实上,一些企业靠实实在在的、符合伦理的企业行为,从而赢得了公众对企业的理解、信任和支持,也赢得了公众的投资与用户的信赖,“合乎伦理的行为为所支持的信任使销售从中获益的交换关系成为可能”。这种“合乎伦理的行为”实际上就是要企业能做到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注重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重视契约、严守信誉,还包括企业要重视环境保护,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把保护公众的健康与提高公众的生活质量视为企业的重要责任。良好的企业伦理行为,不仅塑造了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还促进了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最为著名的例子是美国的道化学公司在五十年代成功解决空气污染的举动。道公司早在公众激烈反对环境污染之前,就在工厂中采取了完全消除污染的措施,它采取系统的步骤把烟囱和水道排出的有毒气体和有毒物质转化成可以出售的产品,并为这些产品创造出各种用途和市场。
另一个例子是美国杜邦公司的工业毒物实验室。早在20世纪20年代,杜邦公司就意识到自己的许多产品具有毒副作用,当时许多其他化学公司都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影响而不予理会。但杜邦公司却成立了工业毒物实验室,着手消除这些影响,以后它又决定把控制工业产品有毒物质的业务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企业,不仅为杜邦公司,也为其他顾客提供诸如产品毒性检验等服务。这样,杜邦公司不但消除了企业对社会和环境的不良影响,而且还把这种影响转化为企业新的发展机会。美国强生公司早在1943年就制定了公司的信条,明确指出公司首先对顾客负责,然后依次是对雇员、社区、股东负责。美国惠普公司创始人戴维·帕卡德也在公司创立之初就强调,“我们(公司)追求的真正目标是向公众提供某种独特的、有用的东西,从而为社会作出贡献,利润只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工具。”正如詹姆斯·柯林斯(James Collins )和杰里·波拉斯(Jerry I Porras)在《企业不败》(Built to Last )一书中所言,上述企业除了追求利润外,“也追求范围更广泛的、意义更深远的理想。……目光远大的公司在追求理想的同时又得到了利润。它们两方面都做到了。”道化学公司、杜邦公司、强生公司、惠普公司等杰出企业以为社会作贡献为己任,这不但丝毫没有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相反却使它们长盛不衰。
二、我国企业经营伦理建设的现状及思考
自从80年代企业经营伦理在美国兴盛以来,它在短短20年间已经对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企业经营观念和实践发生了深远影响。但相对于美国的经营伦理建设和实践,我国企业经营伦理的兴起和发展则晚了许多。我国企业伦理建设的滞后,是由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较晚,市场还不规范,企业还未走向成熟等原因造成的。在我国,只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随着经济活动领域不道德现象的日渐增多,经营伦理和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才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正因如此,我国有相当一批企业道德意识低下,企业经营伦理尚不被他们所接纳,这些企业对经济生活和经济活动中出现的一系列道德问题缺乏正确认识,往往较多地强调产值与利润,却忽视了自身的社会责任。这突出表现在:企业侵害消费者利益和职工利益的事件经常发生,对企业的各种投诉日益增多;企业偷税现象严重,许多企业采取伪造财务帐目、虚开增值税发票、设立多个结算帐户、虚列成本、降低交易透明度等手段来逃避纳税的义务;企业自身利益至上,忽视社会利益,野蛮式掠夺性开发自然资源,浪费资源、破坏和污染环境现象严重;企业承担自愿型社会责任方面意识淡薄等等。
有人认为,同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在现阶段我国尚不具备企业经营伦理的基本前提。这种评价不是实事求是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企业逐步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企业被推向市场,商品也由卖方市场逐步过渡到买方市场。此时,无论企业大小,都无法回避经营行为是否正当、是否道德的问题。当然,由于我国的企业结构和性质比较复杂,既有国有企业,又有非国有企业,同时还有私营企业,由此而形成不同的企业伦理层次,这些因素无疑给我国企业伦理的确立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但也要看到,无论何种性质的企业,都是同处于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平等主体,其经营行为必须既要服从市场规则,又要遵从社会道德准则;既享受一定的权利,又承担一定的义务和道德责任;在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兼顾“利益相关人(Stake—holder)”的利益, 切实处理好企业与社会、企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否则企业就会受到社会的谴责而丧失信誉,最终在市场竞争中遭到淘汰。
每一种经济体制都要有与之相适应的伦理规范,相应地每个企业都应确立与这种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基本道德准则。我国正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这就迫切需要我国企业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我国国情的企业伦理规范或道德准则。也就是说我国企业也要“见利思义”、“以义谋利”、“谋取阳光下的利润”,反对“见利忘义”的极端利己主义行为。由于各个国家和国情不同,不同企业的经营方向不同,每个企业的经营伦理准则的具体内容也会有所区别,但总的来说,区别和差异是次要的,内容上相通点和共同点则是主要的。例如,美国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Harold koontz )和海因茨·韦里克(Heinz weihrich)对企业伦理准则的内涵就这样认为,“企业伦理准则是有关忠实和公正,以及有关诸如社会期望、公平竞争、广告、公共关系、社会责任、消费者的自主权和在国内外的公司行为等多种方面的准则。”美国学者彼得·普拉利(Peter Pratley )在《商业伦理》(The Essence of Business Ethics)一书中从道德责任的角度上分析,“在最低水平上,企业须承担三种责任:①对消费者的关心,比如能否满足使用方便、产品安全等要求;②对环境的关心;③对最低工作条件的关心。”另一位美国学者戴维·弗里切(David J Fritzche)在《商业伦理学》(Business Ethics:A Global and ManagerialPerspective )一书中归纳出五大类“应当受到谴责的不合伦理的商业行为”,即“贿赂、胁迫、欺骗、偷窃和不公平歧视”。
我国企业在制定自己的伦理守则过程中,既要注意吸取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建设企业伦理的一些成功经验和有益尝试,又要十分注重从我国古老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髓,立足于我国的现实国情,逐步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伦理。同时,我国的企业伦理建设不要仅停留在理论上,更重要的是要具体体现在企业制定的一些基本道德准则上,这些基本道德准则就是要企业在实现自身目的的同时,维护正常的市场交易秩序,保护消费者正当权益,承担起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这些准则是规范指导企业生产经营行为,使企业行为达到经济目标与伦理目标、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统一的重要手段。具体而言,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最低限度应遵循的基本道德准则有:
(1)重视契约,严守信誉。这是要求企业在商业活动中, 恪守信誉,认真履行合同,奉行“信誉高于一切”的道德准则。企业信誉是企业道德水平的直接反映,是企业产品经营和服务等行为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与声誉,是社会对企业经营行为的社会价值所作出的公认和客观评价,是一个企业创名牌树形象的关键和基础。
(2)崇尚服务,顾客至上。为消费者尽心尽力服务, 是企业伦理的重要规范之一。美国IBM公司就把公司的宗旨定为“IBM就意味着服务”,我国华联超市也把“顾客第一、唯一的第一”作为企业的经营理念。一个成熟企业应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树立“顾客就是目的”的理念,自觉接受顾客的监督,时时处处为顾客着想,让顾客满意。
(3)诚实经商,这条准则应为我国企业长期遵守和崇尚。 它要求企业在经济活动中诚实为本,反对欺诈,严禁生产假冒伪劣产品或以次充好,不得欺骗消费者,更不能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4)自愿交易,它要求企业在商品交换中尊重消费者自身意愿, 尊重消费者独立自主、自由抉择的权利。那种限制消费者自己选择权利,硬行搭售,强买强卖的行为,是违背企业经营道德的,企业应自觉加以自我约束,杜绝这种不道德行为。
(5)承担社会责任与环保责任。“企业生于社会,长于社会”, 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因此企业“要融于社会,回归社会”,为社会尽自己的一份责任。企业不仅要维护国家利益,不得逃税、偷税、漏税和非法避税,还要出资赞助社会慈善事业和其他公益事业。同时,企业要尽可能合理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不得妨碍环境保护和破坏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并要承担治理由企业所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相关费用。
收稿日期:2000-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