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统编教材教学中的教师角色定位论文_齐君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教学中的教师角色定位论文_齐君

(浙江华维外国语学校,312000)

摘要:初中语文统编教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要由“主”向“副”转变。我把这“副”的作用形象地比喻为“善铺鹊桥”、“巧连红线”、“妙点悟性”。

1、善铺鹊桥

乌申思基在《劳动的心理与教育意义》中说道:教师“不是教,而只是帮助学”。大凡语文教育工作者都有这样一个体会,学生真正学到的语文知识不是教师传授和宣扬的,而是自己学习、领会、感悟而得到的。在教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文《变色龙》时,学生对奥楚蔑洛夫的五次变化的作用和效果十分茫然,这个时候我没有像以前的方法一样搬来教参照本宣科,而是提醒他们孔夫子的名言“温故而知新”,让他们联系一下以前学过的类似的课文。于是经过一阵思考和讨论,王同学一下子想到了九上的课文《故乡》,陈同学想到了九上的《孔乙己》,由此他们想到了“前后对比”这种方法具有的揭露及讽刺的突出作用和效果,同时也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引向深刻。在教学《愚公移山》时,学生对我的辩论题“面对大山,愚公为什么不选择搬家或绕开山路,却要让子孙们吃这个苦头”兴趣盎然,有的同学说人多力量大,只要人心齐泰山也能移动,更何况王屋、太行了。有的同学甚至想到了现代,于是突然就转换话题,变成了如何移山了。结果群情激昂,学生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能力与科学精神。课堂渐渐偏离了主题和中心。此时我该出手时就出手,让学生们明白,作者想借助神话表达古代人们改造大自然的愿望,以此来肯定和赞扬人的伟大、人的精神的伟大。然后在接下来的课堂中学生们无论从正面还是反面都紧紧围绕愚公的精神和品质展开,课堂氛围自然融洽而紧凑。所以教师只是“善铺鹊桥”,只是在学生“银河阻隔”时,才“出手相助”,让学生“鹊桥相会”。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都充分体现了教师的帮助角色,也使学生能在自由灵动的课堂里尽情翱翔,既获得知识又体验快乐。

2、巧连红线

教师在课堂上也应该而且只能扮演这种牵线搭桥的“红娘”角色。《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所以要尽可能的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要充分运用各种手段发挥好组织串联的作用。比如我在教学九下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时,我运用了问题教学法。上课伊始,我就在黑板上列出来了一系列问题:第一个问题“默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要学生默读思考,这就把教学中的默读方法串联进来了;第二个问题“文中这个淘金者遇到了那些困难和挫折”,要学生合作讨论,则又把“讨论法”串联进来了;第三个问题“淘金者最后是通过什么战胜了这些困难和挫折,表现了什么东西”,在交流合作后学生领会了“人的意志的坚忍和理性的伟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于是就让学生带着情感体验朗读课文中最能表现这种精神品质的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片段,这样又把朗读教学法串联进来了。整堂课形式活泼,气氛热烈,充分发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而且层层推进,思路鲜明,既让学生读懂了课文,领会了文章的精神内涵,培养和锻炼了能力,又让他们获得了快乐和成就感。由此可见,发挥教师的组织串联作用,用问题教学法把其它教学方法串联起来,可以起到相得益彰的作用。正如狄德罗所说:“知道事物应该是什么样,说明你是聪明的人;知道事物实际是什么样,说明你是有经验的人;知道怎样使事物变得更好,说明你是有才能的人。”教师就要做一个让学生变得更好的人。蔡元培先生也说过:“我们教书,是要引起学生的读书兴趣,做教员的不可一句一句或一字一字的都讲给学生听,最好使学生自己去研究,教员不讲也可以,等到学生实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去了解功课时,才去帮助他。”可见教师扮演好“红娘”这个角色,善于“牵线搭”桥非常重要,这符合教育的发展规律,也会对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

3、妙点悟性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赞科夫说:“为了在教学上取得预想的结果,单是指导学生的脑力活动是不够的, 还必须在他身上树立起掌握知识的志向, 即创造学习的诱因。”这就是说教师要一步步的把学生“指”向学习的难点和重点,不断引发思维碰撞,还要鼓励学生去寻找适合自己的方式,帮助学生优化自己的学习过程。给予学生以心理支持,做一个积极的促进者和点拨者。我形象地把这一角色比作“高僧”,教师要做为学生“指点迷津”的人,“普渡众生”,引导学生达到“彼岸极乐世界”。在教学九下课文《孔乙己》时,学生对既可气又可怜的孔乙己的形象的把握很准确,但对课后研讨练习中的问题“文章写了很多哄笑,有什么作用”不理解,当他们百思不得其解时,我让他们先回顾了一下八年级学过的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以乐衬悲的写作手法,一石激起千层浪,经过我这样一点拨,学生们认识到“孔乙己是一个在当时社会中找不到自己的位子的苦人和弱者,用众人的哄笑来贯穿这样一个令人悲酸的故事,烘托和加强了小说的悲剧效果。这种哄笑是麻木的笑。使得孔乙己的悲剧更笼上一层令人窒息的悲凉意味。一面是悲惨的遭遇和伤痛,另一面不是同情和眼泪,而是无聊的逗笑和取乐,以乐写悲,更令人悲哀,表明孔乙己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这样文章的意义就更深刻了。”在教师的点拨和指导下,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越来越深刻和深刻,以致于后来上鲁迅的文章大都得心应手。可见,教师在课堂上要巧妙地充当“高僧”的角色,看似云淡风轻,却能点石成金,使课堂达到最佳效果。叶圣陶先生说得好:“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就是说咱们当教师的人要引导他们,使他们能自己学,自己学一辈子,学到老。”

无论是“善铺鹊桥”,“巧连红线”还是“妙点悟性”,都要求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少占学生的时间和空间,只是作为一个配角。在学生误入歧途时帮助他们悬崖勒马,在学生思路散乱时给他们穿针引线,在学生陷入迷茫时给他们指点迷津,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把课堂还给学生” 这一目标,才能使学生的听、说、读、写、悟等能力得以提升,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统编教材教学才能顺利开展,实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理想,收到语文课堂教学最大最好最美的效果。

论文作者:齐君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2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

标签:;  ;  ;  ;  ;  ;  ;  ;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教学中的教师角色定位论文_齐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