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阳县气象局 河南洛阳 471600)
摘要:河南省宜阳县是气象灾害频繁出现的地区之一,气象灾害对该地农业生产的影响较大,使得该地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不断下降。因此,对宜阳县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进行研究,可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在对宜阳县气候环境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主要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提出了几点气象灾害防御措施,以确保气象事业可以更好的为农业生产发展服务。
关键词:气象灾害;农业生产;防御措施;宜阳县
引言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现象不断加剧,极端灾害性天气事件逐年增多,气象灾害频繁出现,严重威胁着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和农业生产。我国位于东亚季风气候区,是世界上气候脆弱区之一,再加上地貌多和气候环境的多样化水平,使得我国气象灾害占据了所有自然灾害的70%以上。由于农业生产过程中受气候条件的影响较大,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就占据了60%左右,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特别是近些年来,极端天气出现频率增加进一步扩大了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干旱、洪涝、冰雹、大风、霜冻等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破坏性明显,使得农作物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减产,甚至绝收;同时,还为病虫害的出现提供了有利条件,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投入。因此,全面分析宜阳县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做好相应的防御措施,对于确保农业高产丰收、农民经济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宜阳县气候环境特点
宜阳县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西部地区,地处豫西浅山丘陵区,地貌特征为“三山六陵一分川,南山北岭中为滩,洛河东西全境穿”。宜阳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年均气温14.8℃,地温平均12.8℃,年降水量500毫米~800毫米,无霜期200天左右,全年日照在1847.1~2313.6小时,日照率为47%,冬季因受蒙古高压控制,多偏北风。夏季多偏东风,平均风速为25米/秒。全年无霜期平均228天,可满足农作物一年两熟或三熟对温度条件的要求,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等作物。宜阳县的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暴雨洪涝、冰雹、连阴雨、霜冻等,严重影响着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2、宜阳县主要农业气象灾害
2.1干旱
干旱是因水分收支或供求失衡而出现的水分短缺。干旱灾害具有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危害严重的特征,同人类日常生产生活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干旱是宜阳县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之一,对玉米和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具有较大的影响。每年的3月中旬是小麦拔节期,此时小麦生长发育中对水分的需求较大,再加上后期幼穗分化,4月下旬逐渐进入到抽穗、开花粒子成形期,次生育期内也需要大量的水分,是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关键期,若水分不足会直接影响冬小麦成穗和粒数。春旱对处于需水旺长的冬小麦有严重威胁,春天是小麦返青、播种和育苗的关键期,若此时出现干旱会推迟播种和育苗时间,对幼苗生长不利,会降低后期实穗率,对小麦产量和品质均会产生影响。夏季,宜阳县温度较高,空气中的蒸发速率加快,干旱会导致土壤缺水严重,难以满足玉米生长过程中对水分的需求,导致玉米枯萎,会造成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影响农民的经济收入水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暴雨洪涝
因大雨、暴雨或持续性降雨天气造成低洼地区被淹、渍水的现象称之为暴雨洪涝。洪涝灾害属于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因洪灾造成的损失将近是总自然灾害的40%左右。宜阳县暴雨天气主集中在6~9月份,该时期出现暴雨洪涝的概率较大。洪涝灾害出现时,会对土壤结构进行破坏,折断农作物茎秆;一旦农作物被淹,因土壤氧气不足,不利于农作物根系的正常发育,甚至出现烂根,阻碍农作物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直到死亡;农作物长期在阴湿的环境中生长,为病虫害的滋生提供了有利条件,会造成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
2.3冰雹
冰雹是强对流天气系统引起的剧烈灾害性天气现象,虽然影响范围小,持续时间短,但是来势凶猛,强度大,在出现的过程中往往伴随有雷雨、大风、剧烈降温等天气过程,特别是对于宜阳县来说,因境内地形复杂,天气多变,冰雹对农业生产的危害较大。冰雹会导致大面积农作物倒伏,轻则会使叶片受损,重则会折断茎秆,再加上短时间内的地面温度快速下降,会使农作物遭受冷害,对于根系的生长极为不利。
2.4连阴雨
出现在初春或深秋季节超过3d的阴雨天气称之为连阴雨。若连阴雨天气出现在农作物生长发育初期,会增加空气和土壤湿度,日照时数不足,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极为不利;若连阴雨天气出现在农作物收获期,会导致果实霉烂,影响农作物品质和产量。尤其是对于裂铃吐絮期的棉花来说,因日照不足,空气中相对湿度较大,对棉花蕾铃将会产生影响。
2.5春季晚霜冻
在初春季节气温逐渐上升,因北方冷空气不断向南方地区入侵,在短期内的地面温度下降到0℃以下,导致农作物出现冻害或死亡的严寒天气称之为晚霜冻。因此事恰好是冬小麦开花授粉阶段,晚霜冻会影响小麦正常授粉,进而出现大面积减产。
3、宜阳县主要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措施
3.1掌握气象规律,调整农业布局
自然环境和气候变化是产生气象灾害的主要原因,气象工作人员应加强对自然环境和气候变化的认识。做好气象变化监测,对突发性灾害性天气及时预警,为农业生产提供防灾减灾措施。在农业生产过程对农业布局进行调整,提升农业防灾减灾能力,为农业优质高产提供保障。
3.2完善气象防灾减灾信息发布平台
在突发公共气象预警信息发布平台的基础上,借助于电视、网络、短信、微博、微信、数字卫星广播等现代化的多媒体传播平台第一时间向社会大众发布气象灾害预警预报信息,确保农民可及时接收到天气预报、农用天气预报、灾害性天气预报、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发展趋势等气象预报信息,为“三农”建设提供优质的气象服务。
3.3利用气候资源发展现代农业
农作物生长发育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为了增强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应全面掌握当地气候特点和气候资源,并使用科学合理利用当地气候资源,将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降到最低。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农民除了做好关键农事活动外,还应结合气候条件,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不断降低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全面了解本地农业气象灾害发展规律和危害,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和气象防灾减灾的科学性水平。
结论:
气象部门应对现代化设备和技术优势进行充分利用,实时关注天气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在灾害性天气出现时,应第一时间发布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以期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气象服务信息,还要借助于多媒体传播平台积极发布专题气象服务信息,确保广大农民可以及时接收到气象为农服务信息,并提前做好准备,确保农业高产丰收。
参考文献:
[1] 刘磊,李艳荣.灾害性天气对农业的影响及对策 [J]. 中国农业信息,2011(12):27-29.
[2] 李晶,林蓉,张海娜,等. 辽宁省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评估[J]. 安徽农业科学,2011(6):3563-3566.
[3] 白玉洁,段海花,侯学源. 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 安徽农业科学,2011(16):9931-9935.
作者简介:游立军(1970-),男,汉族,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城关镇人,大专学历,助工,从事研究方向或职业:农业方面。
论文作者:游立军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研究》2018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4
标签:宜阳县论文; 气象论文; 农作物论文; 灾害论文; 农业生产论文; 农业论文; 天气论文; 《科技研究》2018年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