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论文_赵珂

GPS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论文_赵珂

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山东地质勘查院 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地籍测量是我国政府部门开展的,具有法律意义的土地资源管理活动,但是我国国土面积广大,传统的测量方式不能满足地籍测量的需求,GPS技术以其高精度、高效率的优势解决了这一问题。本文在地籍测量中GPS技术的应用进行讨论。

关键词:GPS技术;地籍测量;土地资源管理

一、GPS技术及其特点

GPS技术是通过卫星定位实现导航或测量功能,并发射无线电信号将定位信息反馈到显示设备上的一种技术,依靠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全球定位系统)来实现的。GPS的研发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七十年代,直到上世纪末,建成点、线、面全覆盖的全球三维定位的GPS系统,并被广泛应用于军事定位、交通运输、土地测量、野外考察、工业生产与日常追踪等方面。[1]

GPS技术的特点在于:

1.精确度高

通过GPS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可以看出,在进行静态相对位置测量时,单位小时以上定位可以使平面位置误差以毫米计算,与电测波测距仪相比误差为0.5毫米,基本可以达到精准定位的目标。

2.全天可用

由于GPS卫星可全天时段发送星历参数与时间信息,且不受到地球特殊气候、环境的影响,因此GPS技术的使用也不受到时间的限制。

3.效率高

运用GPS技术进行定位时,与基准站相差两万米以内的距离内进行静态相对位置定位时间不超过20分钟,当与基准站距离保持在一万五千米以内,进行静态相对位置定位只需要1-2分钟,位置越近,定位时间越快速。

4.应用广泛

由于GPS技术可以实现精准定位与速度、时间测量,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多个行业,例如军事演习中的精准打击目标、渔业生产中鱼群范围定位、日常生活中人、车定位等等。

5.操作方便

GPS技术的应用不需要使用者具备专业的知识或技术能力,通过在设备中安装GPS信号接收器就可以自动接收到定位信息,不需要再进行其他操作。

二、GPS系统的组成及运行原理

GPS系统主要由GPS卫星星座、地面控制以及用户信号接受设备几部分组成,其中GPS卫星是用来定位的主要动点,地面完成一次GPS定位,需要观测至少四颗GPS卫星,这些卫星被称为定位卫星。[2]

地面监控系统是用来对GPS定位卫星进行监测的系统,控制着卫星发射星历的作用,地面监控系统的第二项任务是保证24颗GPS卫星的时间保持一致,即在同一时间对这些卫星进行控制时,卫星接收到指令后做出的操作行为的时间是相同的。现阶段的地面监测系统共由一个主控站、三个注入站和五个监测站组成。

用户信号接收设备的工作原理在于捕获待测卫星的信号,并通过追踪定位卫星运行的动态点对所接收的信号进行相关处理,以便这些动态点信息能够帮助解译出需要进行定位点的实时三维位置。根据用途的不同,用户信号接收设备也分为不同类别,日常的车载导航、自动检测位置的手机软件都是定位系统的应用。

GPS系统能够用来进行定位的原理在于:地面监控系统操纵卫星发射自身动点信息,设备接收后经过对信息的解译计算出接收设备所在位置的三维定位信息、运动速度与时间信息,其本质是运用参照物进行位置计算。[3]

三、地籍测量的概念及其中存在的问题

(一)地籍测量的概念

1.地籍测量由政府部门主导的测绘行为,是国家进行土地资源管理的方式,具有法律意义。

2.地籍测量能够达到精准、高效管理土地的目的。地籍测量工作的进行是在建立一个地理参考系统,通过这个系统不仅能明确土地的税收和归属权问题,为相关法律制定提供数据支持,还通过现代测绘技术为群众提供一个具有法律意义的土地管理系统。

3.地籍测量需要首先进行土地权属调查。地籍测量是为了对土地权属提供明确的数据标准,并通过绘制地籍图将土地权属确定下来。

4.地籍测量要依法而行。在进行地籍测量工作的过程中,要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和要求进行数据记录和图形绘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5.地籍测量中包含了丰富的现代测绘技术与方法。地籍测量工作的进行需要借助普通测量、数学测量、面积测算、误差和平差理论、空间定位技术等等现代测绘技术与方法。

(二)地籍测量中存在的问题

地籍测量是我国对土地资源进行有效管理的方式,是为了满足地籍管理需要,对各类土地进行精准测量,并通过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实现土地权属的调查,但是在地籍测量的实际工作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

1.测量难度大

地籍测量工作的内容不仅包括规划较为规整的城区,还包括未得到充分开发的经济落后地区,这些地区的初始建设没有进行相关规划,且建筑构造也没有实行标准化,存在着若干的小区域不易被测量,因此在进行测量时难度较大。

2.宗地边长测量存在误差

宗地边长的测量对于地籍图的绘制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但是在进行测量时,由于工作人员工作不谨慎或操作流程不规范导致宗地边长的测量数据与实际数据存在误差,根据测量数据绘制的地籍图的精准度较低,甚至会出现地籍图与实际地形情况出入较大的问题存在。

3.测量效率较低

地籍测量涉及到的工作区域较广,并且要面对各种建筑、地形的测量,但是现阶段的地籍测量工作人员专业水平参差不齐,使用的测量技术也相对落后,在进行测量作业时操作流程未按照标准或规范行事,造成各测量小组数据误差较大,为了进行误差校正需要进行二次测量,拖慢了整个地籍测量的效率。

4.权属纠纷较多

地籍测量的目的在于通过精准测量完成土地权属调查,这涉及到被测量人的切身利益,但是由于地籍测量工作中的种种因素导致的测量结果与实际情况差距较大的问题,容易使得土地所有人与测量人员之间关于土地权属问题产生矛盾。

四、GPS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GPS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地籍控制测量和地籍碎部测量两部分。

1.GPS技术在地籍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首先,建立地籍控制网。这应用到GPS技术中的快速静态定位,控制网的设计主要使得单独观测边构成闭合图形,同时在闭合图形内划定点位,使得相邻点间基线向量均匀分布,调整控制网网点,减小于地面实际控制点间的误差,已达到提高控制网定位精确度的目的。

其次,进行测量方案拟定。通过控制网布置的情况,进行实际测量地分析,确定测量的期限、工作进度、测量成果误差率及校正误差率,编制测量任务书和地籍测量工作计划。

再次,根据测量方案开展地籍测量工作。根据测量方案中的计划,分为不同测量组,通过测量工具开展实地测量工作。

2.GPS技术在地籍碎部测量中的应用

由于地籍测量中会遇到小区域范围的测量,测量难度较大,如果采取传统的测量方式会出现一定的误差,GPS-RTK技术在碎部测量的应用极为重要,是对控制网定位的进一步精确。

采取GPS-RTK技术可以进行地籍细部测量,工作步骤简单,只需要在基准站架设好信号接收设备,由一名测量人员携带测量仪器在每个细部点位立杆停顿几秒,最后就可以获得细部的每个定点的三维定位数据,可以通过此项技术的使用,可以将测量细化到点、线、形状、面积等信息,并且获得精确数据,将不同区域的测量误差降低至十五厘米以内。

同时GPS-RTK技术还可以在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与监测中使用,通过GPS-RTK测量数据的对比,可以清晰的反映出土地利用上的前后变化,对特殊用途土地利用的变化进行监测并提供变化证据。

五、结语

GPS技术在地籍测量上的应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这项技术的应用,地籍测量的精确度有所提高、测量效率上升、测量速度加快、测量方式更简洁,从而扭转了地籍测量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实现了土地资源的有效管理。

参考文献:

[1]郭倩倩.工程测绘中GPS定位测量技术的重要作用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

[2]侯帮早.浅谈工程测绘中GPS测绘技术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

[3]孟宇.GPS技术在现代水利工程测绘中的有效应用[J].珠江水运,2014

论文作者:赵珂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4

标签:;  ;  ;  ;  ;  ;  ;  ;  

GPS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论文_赵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