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650101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患者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的依从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患者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的情况。结果:开展品管圈后,患者患者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的依从性有所提高。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有效提高患者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的依从性,从而促使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提高患者对科室的信任度和满意度,同时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维护患者的健康。
关键词]品管圈;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依从性;提高
前言 品管圈是同一工作现场、工作性质相类似的基层人员,为了解决现场问题,提升工作绩效,自动自发的组成一个团队,分工合作,应用品质管理工具,进行分析解决工作场所中的问题和品质管理活动,以达到改善业绩的目标。品管圈被推广应用于各种行业,也逐渐应用于医疗卫生领域[1]。我院消化内科一病区在2014年成立“集思圈”,持续开展了三期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果。2017年又以“提高患者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的依从性”为活动主题,应用品管圈的方法,提高患者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的依从性,改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现将应用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12月在消化内科一病区住院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患者进行电话随访调查,将其分成两个组。2016年1月~12月,开展品管圈活动前为对照组,共调查179人次,规律服药根除治疗幽门螺杆菌的有29人次;2017年4月~6月,开展品管圈活动后为实验组,共调查40人次,规律服药根除治疗幽门螺杆菌的32人次。将两组资料中患者规律服药根除治疗幽门螺杆菌的所占比例进行对照,对品管圈实施效果进行分析。
1.2方法
1.2.1品管圈的建立 2014年10月16日消化内科一病区品管圈成立,已圆满完成两期品管圈活动,由护士长担任辅导员,圈长1名,圈员7名,2017年开展第三期品管圈活动,活动时间为2017年2月~2017年7月,每两周召开一次圈会。
1.2.2品管圈活动步骤 按主题选定、拟订活动计划书、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订、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标准化、检讨和改进共10个活动步骤实施活动[2]。
1.2.2.1主题选定 全体圈员经过头脑风暴法提出6个主题,最后选定活动主题为“提高患者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的依从性”。
1.2.2.2拟订活动计划书 活动时间为2017年2月1日至7月30日,历时6个月。每两周活动1次,每次约0.5-1h。2~3月份选定主题、拟订活动计划、把握现状、设定目标、解析、对策拟订;4~5月对策实施与检讨;6~7月效果确认、标准化、检讨和改进。
1.2.2.3现状把握 收集对照组资料,即2017年2月13日至3月13日,开展品管圈活动前进行电话随访调查共179人次,未规律服药,根除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的xx人次,规律服药,根除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的仅有xx人次。
1.2.2.4目标设定 设定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患者规律服药,根除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由15.64%上升至 52.16%。经圈员打分圈能力为52%。目标值计算公式:目标值= 现况值+(1-现状值)×改善重点×圈能力=15.64%+(1-15.64%)×83.24%×52%=15.64%+36.52%=52.16%。即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患者规律服药,根除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由15.64%上升至52.16%。
1.2.2.5解析 通过绘制鱼骨图进行特性要因分析,再经过原因验证,最后患者规律服药,根除治疗幽门螺旋杆菌主要原因有人员、管理机制、环境、方法、指导材料和宣传资料等相关因素。患者因素是缺乏治疗相关知识;经济情况差;文化层次不一,理解不到位;患者不重视规范治疗。护士因素是治疗方案掌握不够;未重视根除治疗;健康教育不到位。医生因素是出院未强化服药。管理机制因素是病人管理不细致;未及时随访、督察、追踪根除效果;健康宣教缺乏统一标准。环境因素是缺乏固定训教场;患者生活环境复杂、易感染。方法因素是缺乏用药监管方法;方法不详细。材料指导因素是缺乏根除服药方法;服药指导无书面资料。宣教资料因素是宣教不具体;宣教资料无统一标准。
1.2.2.6对策拟订与实施 针对原因采用头脑风暴法,提出对策方案,再对每一个方案的可行性、经济性、圏能力等进行评分,最后确定10条对策:(1)将患者集中起来,每隔一周请教学讲课优秀及临床知识丰富的老师以PPT的形式讲述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知识及根除治疗的方案,鼓励患者参与讨论分析,提高治疗积极性。(2)加强对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患者的管理,加强监督、加强随访。(3)在病区建立关于HP的相关健康教育宣传栏。(4)健立一个回访本,定期回访病人及其家属治疗效果,督促病人定期复查。(5)整理复印关于治疗Hp相关资料,健康教育宣传单,给出院病人 。(6)建议对Hp感染患者建立治疗手册,内容应具体可行,包括杀Hp的抗生素每次剂量、每日用量、疗程及复查时间,及饮食卫生(分餐丶公筷)等,让病人有章可循,严格遵守,可提供患者具体治疗方案,同时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治疗效果手册由病人保管。(7)医护人员定期检查,进行现场督查和电话随访。(8)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感染Hp可能导致的后果,如传播给家人;导致胃癌等,从而引起患者及家属的重视。(9)耐心解释抗生素合理运用对病情和身体的影响。(10) 出院时,请病人及其家属认真阅读出院小结。
1.2.2.6对策检讨与效果确认 运用PDCA循环,对对策实施过程进行记录检讨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收集试验组资料,即2017年4月至6日开展品管圈活动后调查幽门螺旋杆菌检测为阳性的患者40人,其中规律服药,根除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有32人,所占比列为88%。比现状值上升了72.36%,比目标值上升了27.84%。通过品管圈活动,圈员解决问题能力、责任心、凝聚力、个人潜力、积极性、品管手法均有明显程度提高。
1.2.2.7标准化 对策实施后经效果确认上述10条对策均有效,全体圈员讨论修订相应的管理制度及标准操作流程,并上报护理部同意后先在本病区试行并进一步完善,再在全院护理单元推行。内容如下:
标准化流程:筛查HP(+)患者,确定治疗方案→建立根除治疗管理档案→发放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手册,进行宣教→宣教内容包括:幽门螺杆菌的定义、传播途径、预防措施、规范治疗、常用药物→强调抗生素治疗的重要性,检查方式,注意事项→制订服药时间备忘卡,提醒患者服药时间点次→督促根除复查→及时随访,提醒患者复查,跟踪随访治疗效果。
3讨论
3.1 QCC是一项步骤规范的活动,前一个步骤是下 一个步骤的基础,每个步骤环环相扣[2]。每个步骤完成情况都涉及品管活动的效果,因此,领导小组对QCC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监控、检查,对活动中发现的问题或偏差要及时进行督导和修正,才能使QCC活动按期完成[3]。
3.2幽门螺杆菌是革兰氏阴性、微需氧的细菌,生存于胃部及十二指肠的各区域内。幽门螺杆菌感染呈全球性分布,幽门螺杆菌和一些上消化道疾病发生有紧密联系[4]。目前已证实,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是消化性溃疡发病和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5]。80%以上的胃溃疡患者,95%~100%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都检出幽门螺杆菌阳性。而在成功根除幽门螺杆菌后,消化性溃疡复发率可降到 1%~ 3%[6]。专家表示,我国是胃癌高发国,全球约一半的胃癌新增和死亡患者发生在中国。每年新发现的胃癌有近一半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所以,提高患者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的依从性显得十分重要。
3.3根除治疗是通过干预彻底铲除,以改变特定特定健康状态的过程。我们应该注意患者的年龄、文化、合作程度等,在治疗之前,个体化选择合理的健康教育方法,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告知其详细的服药方法以及在治疗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维护患者的健康。
参考文献
[1]张幸国,王临润,刘勇.医院品管圈辅导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2]迟俊涛.QCC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现状及建议[J].中华 现代护理杂志, 2015,21(7):745 -747.
[3]王宏秀,谭蕾,葛梅秀.品管圈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护理学杂志,2016,31(11):75—77.
[4]刘晓峰,尚瑞莲,孙自勤. 幽门螺杆菌研究历程的启示[J].医学与哲学,2006, 27(1):69-70.
[5] 严华.根除幽门螺旋杆菌与消化性溃疡复发的关系[J].临床医学,2003,23(8):2-3.
[6] 邱世犹,陈文力.幽门螺旋杆菌根除方案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院用药 评价与分析,2000,2(1):50-51.
论文作者:张春琼,,祖静雯通讯作者, 刀元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9
标签:幽门论文; 患者论文; 螺杆论文; 品管论文; 菌根论文; 杆菌论文; 螺旋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