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音乐创作论文_郑巧

浅谈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音乐创作论文_郑巧

东北师范大学 郑 巧

【摘要】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在各类教学中重视并融合信息化技术是不可忽视的潮流。特别是在音乐创作领域,电子设备、信息技术运用于作曲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但是真正将信息化发展作为一种教学的背景,将信息化技术普遍的使用在音乐创作的教学过程中,并从专业性和普及性双视角来看待信息化背景下的音乐创作的研究还比较少。故而特此论述,以期对相关研究有所补充。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音乐创作;作曲专业;信息化技术

1.本文由《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专项资金资助,课题名称:中国民族器乐创作中对“新音响”的技法研究,课题批准号:JJKH20170952SK。

2.本文由《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专项资金资助,课题名称:中国民族器乐创作中对“新音响”的技法研究,课题批准号:GH16015。

自新千年伊始,教育信息化的研究从初露端倪,到今天,已经成为教育科研不可忽视的强大潮流,对其研究相对来说是较为透彻的,如2016年《深度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创新—— <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所总结的那样:“规划体现了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促进教育公平和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深刻影响”,特别是其关于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阶段性总结:教育信息化是如何从“战略部署初步形成”迈向“确定战略地位”,是如何从基础建设转向融合应用,是如何从服务于教育转为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整体布局,是如何从独自探索转为国际协作等等[.任友群,郑旭东,吴旻瑜.深度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创新——《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2016)解读[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09.]。这些文章无不令我们更加明确教育信息化的不可逆和重要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转而思我们的作曲专业中的音乐创作,是要乘“教育信息化”之风而破其传统之窘境还是固守其成?答案是毋庸置疑的,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适时地、有效地运用和普及信息化技术是一种最为明智的选择。

首先,在音乐创作中,信息化具备着专业性和普遍性两个层面的含义。

其一,所谓专业性的含义是指专用于音乐创作的,具有较高操作难度和专业要求的这一类技术。如利用音乐工作站、录音设备、混缩软件、专业音频卡、效果器等专业创作性音乐软件或硬件设备,完成一首作品从构思、创作、乐器演奏(可以是实体乐器也可以是虚拟设备)、录音,再到编排、润色、修正,直到刻录成光盘,一次完整的音乐创作有此实现。然而,相较于传统的创作流程来说,这种变化完全是天翻地覆式的。原来,一个作曲家要创作一个作品,需要构思并把自己脑海中的音乐转化成乐谱上的记号,但实现到音响主要是演唱或演奏者的事。而现在,有了充分的信息化技术的保障之后,一个作曲家若能够精通一套完整的创作系统(包括软件和基本硬件),那么他可以在一间小小的MIDI室就能够完成原本需要大量人工的创作活动。

其中的优点不言而喻:一方面有了信息化技术的支持,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和沟通成本;另一方面,整个过程可以由创作者独立完成,这就避免了对创作意图的曲解,或对音响呈现展现的不够充分等问题。因而,信息化之于音乐创作的益处是非常大的。

例如利用FINALE等打谱软件,我们不仅可以将手写谱转化成打印谱,还可以利用其中的播放功能展示我们创作的音响,且不论其音响效果如何,但确实可以从技术层面简化我们从创作——视读——音响转化过程中的许多困难。

由此可知,要更好的顺应当下音乐创作的要求,学生不仅要修习作曲技法(包括和声、曲式、复调等理论学科),夯实创作能力,开拓音乐视角,提升审美趣味,还应该了解并掌握相应的信息化技术。除了能够在钢琴上记录乐谱,还要能够在各种终端上创造音响。

其二,信息化技术普遍性原理在作曲教学中的意义和价值。这一点是受当下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所启发。作为新时代的专业教师,除了要帮助学生建立对专业领域内信息技术的了解之外,还应该充分的运用各种信息化技术来辅助日常教学的开展。最直接的是信息化教学设备的使用,例如投影仪、多媒体教师、音响室、监听室等等,这些固化的信息化场所和设备,是教学必不可少的辅助条件。另外,对于教学实现的手段也可以加以变更,例如借鉴翻转课堂的相关理念,把音乐创作的课堂分化成前期理论铺设、中期创作实践指导和后期习作分析与评价,来全方位提升教学的效率。所谓前期理论铺设是指在音乐创作实践之前必要的理论知识的阐释,这一部分原本是放在课堂内进行的,我们可以将这部分内容录制能微课或慕课,从长期来讲,这部分相对固定的理论知识可以通过网络传播不断的重复使用,教师避免了重复宣讲的乏味,学生也可以通过用户端重复和重点学习,可以说两厢有益。而且,音乐创作真正犯难的地方在于实践过程,因此,通过学习平台上发送理论知识,节省了课堂上枯燥讲解理论的过程,就可以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和学生一起来完场创作音乐的过程,期间遇到的难题也可以得到现场的解决。而日常的习作我们也可以直接在多样化的学习平台上加以展示,开放投票、评论功能,学生彼此互评,这样就能够有效地刺激学生的创作热情。而且,好的习作也可以当堂展示给其他同学,便于相互学习和借鉴。

所以,在信息化终端(电脑、手机或操作台)越来越普及的今天,在各类软件设施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今天,利用好信息化这个大背景、大潮流能够给我们的音乐创作和作曲教学带来太大便利。且从当下的实际需要来说,音乐创作不仅要涉及和了解相关的专业软件,其他许多可以辅助与教学开展的信息化技术也是不能忽视的。总之,在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我们的音乐创作及其教学还有许多需要发现和研究的地方,需更多同仁共同献力、共同拼搏!

【参考文献】

[1]焦建利,贾义敏,任改梅.教育信息化的宏观政策与战略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4-01.

[2]徐玺宝.新媒体背景下的作曲教学模式探究[J].中国音乐,2007-07.

[3]王曦.作曲教学在信息化时代的应用——评《音乐技法综合分析教程——作曲技术理论综合课程》[J].中国教育学刊,2017-03.

[4]蔡晴.2013FMA中俄作曲技术理论教学交流研讨会纪要[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4-05.

个人简介:

郑巧(1979.10-),女,吉林省吉林市人,汉族,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研究方向: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论文作者:郑巧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8

标签:;  ;  ;  ;  ;  ;  ;  ;  

浅谈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音乐创作论文_郑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