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球囊反搏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中的应用论文_吕向平, 张迎春, 李红莉,赵斌,腾飞,谢荷川,

吕向平 张迎春 李红莉 赵斌 腾飞 谢荷川 魏锦飞

泸西县人民医院 云南 泸西 652499

【摘要】 目的为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术(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IABP治疗前后的血压、心脏指数的变化,并总结患者的并发症和死亡率。结果经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30min后,患者的舒张期反搏压达到80-120mmHg。心脏指数和平均动脉压均较治疗前有了显著性提高(p<0.05),临床症状显著缓解。因不可逆的心源性休克,伴随严重疾病及治疗时机过晚,死亡2例,死亡率为20%。无1例患者出现并发症。结论: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疗效较好,其可显著增加冠状动脉血流、减轻心脏后负荷。

【关键词】 主动脉球囊反搏;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

冠心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管腔狭窄或阻塞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随着我国老龄化步伐的加快,冠心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是冠心病中最严重的类型,其死亡率可高达80%。且单纯PCI及药物治疗其效果均受到一定限制。

主动脉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是

一种心脏循环辅助装置。近年来,众多临床研究均证实,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患者尽早接受 IABP 辅助可稳定血流动力学,改善预后,赢得再血管化时间,降低死亡率。现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03月至2018年06月期间我院10例AMI合并CS患者采用IABP治疗的疗效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其中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52~78 岁,平均(64.8±13.2)岁。10例均为AMI合并CS患者,其中前壁心肌梗死6例,下壁心肌梗死2例,一例伴有III°房室传导阻滞并行临时起搏器植入治疗,2例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死。患者入院后均不同程度的存在有体循环衰竭表现,如全身湿冷、喘息、气促、端坐呼吸,颈静脉怒张,持续低血压,双肺湿啰音,粉红色泡沫痰,心音呈奔马律,少尿或无尿等。血压<80/50mmHg,心脏指数<2L/min/m2,平均动脉压<60mmhg。所有患者入院后给予多巴胺升压,血压不能维持,患者仍处于休克状态。给予紧急行 IABP 辅助治疗。

1.2仪器 主机采用美国DateScope CS100型,球囊导管为Datascope。

1.3 IABP方法 在严格无菌操作局部麻醉下,以 Seldinger

技术常规于右侧股动脉穿刺,经皮送入导丝,预扩后置入 IABP 鞘导。如患者身高≥165cm,则选择 40ml 的IABP球囊导管;如身高<165cm,则选择34 ml的IABP球囊导管。球囊导管置入后连接于DateScope CS100型主动脉球囊反搏机,以心电触发模式 1∶1 起搏(合并房颤患者使用压力触发模式)。IABP球囊导管保留于体内3~6d,在体内期间,终止搏动不能超过 30 min。 IABP应用期间观察主动脉腔内有创收缩压、舒张压、尿量、心率、多巴胺剂量变化,以及临床转归及并发症。

1. 4 脱机标准患者症状改善,精神状态良好,组织灌流良好,四肢温热,肺部无干、湿性啰音,生命体征稳定,无心力衰竭,无恶性心律失常,尿量>30 ml/h,已停用升压药物,收缩压>100 mmHg,平均动脉压 >70mmHg,心率<100次/min,无恶性心律失常。在病情稳定后,逐渐降低反搏比例至1:2 2小时,1:3 半小时,各项指标稳定后则予以拨管。

1.5统计学处理 以(χ±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用spss15.0统计软件。以p<0.05为检验基准。

2 结 果

2.1治疗前后血压和心脏指数变化 经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30min后,该组患者的舒张期反搏压达到80-120mmHg。心脏指数和平均动脉压均较治疗前有了显著性提高(p<0.05),见表1。

表1 IABP 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尿量、心率及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用量(x±s)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

2.2 临床转归分析 经治疗后,随着冠状动脉关注和血流动力学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显著缓解,尿量增加,四肢温暖,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药物的用量有所减少。10例患者中1例患者治疗时机过晚、1例患者拒绝PCI再血管化治疗,2例患者都因不可逆的心功能衰竭死亡。剩余8例患者无1例发生动脉血管穿透、髂动脉插管失败、下肢缺血、假性动脉瘤、球囊破裂及感染等并发症。经3d-7d的治疗后,8例患者心律恢复正常,血流动力学稳定,心肌酶学检查正常,康复出院。

3 讨 论

主动脉球囊反搏可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减轻心脏的后负荷,增加心排出量,是目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重症心力衰竭、各种心源性休克等有效措施,并可提高冠脉外科手术的成功率,降低病死率。主动脉球囊反搏的主要治疗原理是使置留在降主动脉内的球囊在泵的作用下,于舒张期快速充盈膨胀,提高舒张期压力,降低收缩期压力,引起舒张期冠脉血流增加。本研究的10例AMI合并CS患者应用IABP治疗后冠状动脉灌注压迅速得到提高,平均动脉压、心脏指数提高,血液动力学指标也有显著性的改善。

综上所述,主动脉球囊反搏在AMI合并CS患者治疗中疗效确切,其可显著增加冠状动脉血流、减轻心脏后负荷,应该尽早的、积极的进行治疗,改善患者的预后,但决定患者预后的关键是血管再通、IABP适应证及时机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庞蓓蕾,毕俊英.主动脉球囊反搏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老年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30):62-64.

[2] 李洪利,徐东,尚学斌,等.主动脉球囊反搏在冠心病泵衰竭中的应用[j].中国医刊,2006,41(2):36-37.

[3] 计乐群,陈伟新,董卫欣.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冠心病泵衰竭21例分析[j].中国心血管杂志,2009,7(6):427-428.

[4] 董卫欣,王亚琛,姜妮,等.主动脉球囊反搏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心脏泵衰竭中的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上半月),2008,20(3):190-191.

[5] 常红.主动脉球囊反搏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泵衰竭15例疗效观察[j].包头医学,2006,30(3):9-10.

论文作者:吕向平, 张迎春, 李红莉,赵斌,腾飞,谢荷川,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8

标签:;  ;  ;  ;  ;  ;  ;  ;  

主动脉球囊反搏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中的应用论文_吕向平, 张迎春, 李红莉,赵斌,腾飞,谢荷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