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视角下的博客研究_博客中国论文

传播学视角下的博客研究_博客中国论文

传播学角度的博客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传播学论文,角度论文,博客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在网上写日记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时尚。博客现象正在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全球现在有接近100万博客,而且每40秒钟就会产生一名新博客。硅谷最著名的IT专栏作家吉尔默曾提出非常具有震撼力的新概念:博客代表着“新闻媒体3.0”。1.0是指传统媒体或旧媒体,2.0就是通常所说的新媒体或跨媒体,而3.0就是以博客为趋势的个人媒体或者叫自媒体。

一、博客的概念内涵及特征

1、关于博客的概念

中文“博客”一词是英文web是log的简称,即Web和Log的组合词,Web,指World wide Web,即互联网;Log的原义是“航海日志”,后指任何类型的流水记录。Weblog就是网络上的一种流水记录形式或者简称“网络日志”。Blogger或Weblogger是指习惯于日常记录并使用Weblog工具的人。“博客”一词最早是由我国著名的网络评论家王俊秀和方兴东共同撰文提出来的。至今为止,关于博客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市场术语》(http://www.marketingterms.com)解释为:“一种表达个人思想和网络链接,内容按时间顺序排列,并且不断更新的出版方式。”(注:王敬稳等:《网络新产物“博客”初探》,载《河北工业科技》,2003年第6期,第53页。)美华尔街日报记者佩姬·努南认为:博客是每周7天,每天24小时运转的言论网站,这种网站以其率真、野性、无保留、富于思想而奇特的方式提供无拘无束的言论。我国媒体研究专家孙坚华认为:博客作为名词既指此类网站,又指做此类网站的人,作为动词,指制作此类网站的行为。还有学者认为博客通常是利用相当便捷的免费维护软件运作的个人网站,网站中包含许多其他网站的链接及其他网站报道的链接。

2、博客的分类

由于所选角度不同,博客的分类方式也有所不同。

按内容分:一类是以时效性内容为主的博客,比如过滤各类新闻的博客;一类是以专业性的知识为主的博客,专注于某一特定领域,进行知识过滤和知识积累;一类是以个人性的交流为主的博客,比如真正记录个人生活的日记,或者有着共同兴趣的人形成一个博客社区,在我国,最后一类的博客占绝大多数,相比而言,美国的博客在前两类里更有优势。

按汇聚方式分:一类是单打独斗的纯个人博客;一类是几个或几十个兴趣相近的群体博客;一类是博客非博客等汇聚在一起的社区博客。

按存在方式分:一类是托管博客,无须自己注册域名、租用空间或编制网页,博客们只要去免费注册申请即可拥有自己的博客空间,是最“多快好省”的方式:一类是自建独立网站的博客,有自己的域名、空间和页面风格,需要一定的条件,如“博客中国”站;一类是附属博客,将自己的博客作为某一个网站的一部分(如一个栏目、一个频道或者一个地址)。(注:陈劲宏:《走进博客的世界系列之一——博客的由来》载《电脑知识与技术》,2003年第21期,第78页。)

按层次分:一类是草根博客;一类是知识博客;一类是介于两者之间的综合性博客。

3、博客的特征

链接性:博客虽然文本的形式无定式,不排斥主观写作,但其“发言”和“表达”的特色手段是超链接,在国内外的博客网页上,人们可以看到大量的主观写作的文章。主观写作和客观链接代表博客文本中主观成分内容和客观成分内容的两个极端,各自以何种量的比例混合搭配是一个模糊问题。最少量的提示文字加配丰富链接的文本,可以说是更有代表性的博客样式;而完全无链接的主观表达,就成为个人独角戏,和日记没有了区别,和其他在线文字写作也没有了区别。(注:邓炘炘:《说不清的“博客”及若干问题》载《中国传媒科技》,2004年第2期,第17页。)

即时性:博客网页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而且是倒序方式,也就是最新的放在最上面,最旧的在最下面;网页内容经常更新;不断积累,是博客文体区别于其他个人文章、著作的关键。

个人性:博客是个人性的,现有的媒体都是由企业、社会组织和政府拥有的,而博客是真正意义上的个人传媒工具。

开放性:博客是开放性的,意味着博客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共领域,博客成为一种传媒工具,意味着个人空间直接变成公共领域。传统意义上个人进入公共领域的门槛和机制完全消散于无形。

交互性:博客是交互性的,与传统的单向媒体完全不同,他们的读者和编者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实时互动,甚至读者和编者的身份也模糊了,二者之间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对话者。

4、博客的产生背景及发展过程

博客最初是一些程序员尝试在网上推出超链接形式的日记,在网上张贴他们自己的技术层面的思考心得与个人生活方面的休闲内容,引起广泛关注后,他们为那些技术门外汉兼网络爱好者开发了现在广为使用的博客网站简易维护工具,形形色色的博客网站就此繁荣起来。人们一般认为,博客起源于网上浏览者在网上发现了有趣的内容,互相利用电子邮件等方式交流通报,这些信息经过有心人有意识的整合,就发展为博客的雏形。(注:王敬稳等:《网络新产物“博客”初探》载《河北工业科技》,2003年第6期,第54页。)

在博客的发展过程中,“克林顿绯闻案”,“9·11事件报道”和“伊拉克战争报道”是几个具有里程碑式的事件。1998年1月17日深夜,德拉吉在他的网站上发布了“克林顿绯闻案”,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报道克林顿和莱温斯基绯闻的人,在整整半年时间内,引领了美国的“舆论导向”,使传统的主流媒体蒙羞,让世人第一次感受到了博客的力量。2001年的“9·11”事件爆发,在“9·11”事件发生后的几个小时里,几乎所有的主要传统媒体网站都由于访问量过大而近乎瘫痪。在这种情形下,个人Blog为人们带来了信息承诺。其中戴富·温纳斯的Blog网站Scripting News,在袭击发生的当时就担负起了传递最新消息的责任,当天发布的与“9·11”相关的消息有近100条,包括其他媒体上摘录的新闻和声明、目击者的直接描述、其他国家的人提供的当地的反映以及最新的照片等,甚至成了传统站点的一些消息来源,纽约时报也报道了该站点作为互联网上的代表反映了人们对于这场袭击的关注。(注:陆宏兵:《DIY新闻人记录“9·11”》载《南方周末》,2002年9月12日,第31页。)

2003年,围绕新闻报道的传统媒体和互联网上的伊拉克战争也同时开打,美国传统媒体公信力遭遇空前质疑,博客声名大增。

在中国博客发展历史中,有两件大事比较引人注目。第一件事是由博客中国发起,以王吉鹏等人文章所掀起的互联网扫黄事件。第二件事就是在博客网站上刊登性爱日记的“木子美事件”。王吉鹏发布在媒体网站上关于反对网络黄色的帖子,屡次被删除,在转发到博客中国的网站上以后,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取得了网络反黄的阶段性成果。而木子美在中国博客网上,更是掀起了一场全社会伦理道德争鸣的高潮。以至于许多博客网站的人气暴涨,木子美本人也因此从局部的地区名人成为全国范围的知名人。(注:方兴东等:《博客与传统媒体的竞争、共生、问题和对策》,载《现代传播》,2004年第2期,第81页。)

二、传播角度的博客解析

1、双向反馈的传播模式

众所周知,一般传统媒体(报纸电视等)的传播模式是单向的,即传者→信息→受众,即便有的大众传媒也力争达到传播双向性,通过开办读者“回音壁”等形式,使信息再次反馈到大众传媒那里。但如果与博客作一比较,就会发现,真正完成信息反馈,能做到信息双向传播的还是博客。传统媒体所谓的信息反馈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发生,因为在信息传播的层面上,大众传媒更多地是充当“把关人”的角色,也就是起筛选信息,设置议题,把握舆论导向的作用,受众的反馈却极其有限,因此被采纳的建议就更少。而博客的主要特征就是交互性和链接性,而且博客是互动的,在网络技术支撑下,传受双方可一一实现即时交流。

2、主客体一致的传播

从传者和受众的角度来看,传统大众传播的传者和受众有严格的区分和界限,传受双方因为角色不同,所以难免存在一定的隔阂。而博客本身既是传者,又是受众,它是二者的结合体,因此博客本身更具有自律性和建设性。

3、博客是面对面的传播

大众传播一般是“点”对“面”的传播,传播主动权掌握在大众传媒手里,博客所进行的是网络上“面”对“面”的传播方式,尽管网络上所谓的“面”相对大众传播来说范围较小,但当其汇聚到一定的程度时,便会对大众传媒造成一定的影响和压力。这样一来,就赋予了个人前所未有的对媒体施加影响的权利。如“德拉吉报道”的主人德拉吉,每天都会收到“线民”们1000多封电子邮件和源源不断的电话来获得最新的消息。这样,个人参与媒体、影响媒体便成为现实。

4、博客使网络信息原创成为现实

现在互联网的信息总量只与美国某大图书馆的藏书信息量一样大,也就是说,互联网现有信息总量只是人类知识积累的一小部分,它的知识覆盖面不大,搜索不全面,原创很少。“博客现象的出现给人们一种互联网会成为原创生产基地和真正的知识平台的希望。”

5、博客突破传统的网络传播,实现了个人性和公共性的结合

电子邮件、BBS和ICQ是3种传统的互联网沟通方式,与之相比,博客是一种较严肃的沟通工具。BBS公共性很强,而个人性很弱,因此缺乏约束;电子邮件和ICQ多用于个人间的通讯,难以在公众间造成一定的影响力。而博客则是个人性和公共性的结合,它是个人在网上展示自己、与别人沟通交流的综合工具,它的管理也比BBS简单得多。因此,美国许多政府部门要求政府官员用博客方式来进行沟通和知识管理,而BBS、ICQ等在这方面的应用都有局限性。

6、博客使个人出版变为现实

随着IT基础设施的改善,博客可以使网上个人出版变得方便而切实可行。在出版速度方面,因为博客的内容更新快,没有一定的出版周期,甚至每天每时每分都在出版。出版流程方面,传统纸媒体具有中间修改与控制过程,而博客则相对轻松,从内容到形式都没有任何限制。从传播的辐射能力来看,媒体网站的辐射能力最强,纸质媒体较强,而博客一般较弱。但是,当发生特定的事件的时候,博客网站的辐射能力可能大大增强,以至超出人们的想像。⑦

三、比较分析博客中国和中国博客网的特色

目前博客在中国的发展,除了有中国博客门户博客中国外,还有中国博客站,博客动力等专业的博客托管站,博客用户群接近100万。相对于近亿互联网用户,中国博客用户群的比例还非常小,作为一种新的表达和沟通工具,未来两年博客的市场容量预计将达到2000万,说明博客的商业化之路潜力巨大。笔者选取我国最有影响力的两个博客网站(时间为2004年11月28日)即博客中国(www.blogchina.com)和中国博客网(www.blogcn.com),比较其网站特色与不同之处,就可以清晰地勾勒出中国博客的发展状态。

1、博客中国(www.blogchina.com)

博客中国是IT分析家方兴东于2002年8月发起成立的IT知识门户网站。2003年底成为中文第一博客网站,2004年10月成为全球第一博客门户,目前Alexa排名已经超过blogger.com,跻身全球博客网站排名之首。用户访问量和注册用户以平均每月50%的速度增长,网站各项活动指数均呈稳定增升状态,内容影响力极其广泛。

据互联网实验室监测数据表明,截止2004年11月26日,博客中国在我国IT咨询类网站里已经排名第4位,博客中国也是我国惟一进入世界网站排名500强的博客网站。

博客中国的特色:

(1)专家、专栏博客多

点击“专栏博客”这一栏,可以搜索到1400多位专栏博客,其中大多为中国各行业的专家学者。从这个层面上来讲,博客中国相比其他博客网站就上升了一个层次,思想性更高,看问题更专业、更全面,也更有深度。因为这些专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相当高的权威性。如2004年11月的“每周人物访谈”邀请的重量级人物就包括:互联网研究室首席研究员王俊秀,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常务副主任姜奇平,点击科技总裁王志东,著名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等,谈论的话题涵盖了社会、网络产业、经济等多方面的内容。

(2)资料库量大、内容翔实

在博客中国里,有很多的资料库,每个资料库里都有很多链接,内容非常丰富。在“网络文化系列”这一栏目里,有博客、朋客、闪客、黑客、网游、网恋、奇客、摩客、维客、网聊等不完全手册。这些手册详细介绍,评论了各种网络文化现象、特征、分类及造成的社会影响等。通过阅读这些资料,读者可以增加大量的网络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只从表面上理解网络新鲜事物的现象。“知识加油站”内容就更加翔实了,既有CPU等一些与计算机或网络相关的历史资料,也有国际著名咨询公司、风险投资公司的介绍,既有传播学著作的概要,也有游戏产业的相关链接。

(3)排行榜具有原创性和权威性

博客中国有很多的排行榜,大都具有原创性和权威性。国内的很多网站都对其进行了转载。在“排行榜推荐”里,有Web TOP100、人物TOP100、国外排行榜大全、IT新闻TOP20等等。通过点击排行榜,可以链接到很多具有权威性的国内外的顶尖网站。“2003年度热门作者”列举了我国博客界内最具有权威性和专业性的18位热门博客,点击他们的名字,就可以阅读这些高端博客的文章和最新作品。在“热门文章排行榜”里有日、周、月热门文章TOP100,也都是阅读率最高,最受博客关注的话题。

(4)专业板块多,具有一定的深度

博客中国有很多专业板块,文章内容大都有一定的深度,其中教育类的博客专栏有“教师博客”和“学生博客”,两者的专业性、针对性都很强,每天都吸引了大量的教育工作者和青少年学生。除此之外,“科技板块”和“新知板块”的文章内容也都相当精辟。

(5)生活博客和生活板块的数量相对较少

相比其他博客网站,博客中国的生活博客和板块数量都很少,大约只占据了整个网站内容的1/7,被推荐的生活博客的数量也只有30个左右,从中就可以看出,博客中国的主打方向主要是专业性和权威性。

(6)广告刚刚起步,但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在成立博客中国的早期,方兴东承诺将不刊登广告,不做商业性网站,现在看来,博客中国多多少少还是有了一点广告内容。截止2004年11月28日,共有两幅广告出现。随着竞争的加剧、博客中国知名度的提升,其广告量将会逐渐增多。因为目前国内顶尖网站都有大量的广告业务,可以说广告收入已经成为其主要的盈利点。

2、中国博客网(www.blogcn.com)的特色

相比博客中国,中国博客网的内容多为生活博客即普通博客,而且以青年朋友居多。

(1)“每月一星”引人注目

在中国博客网里,“每月一星”这个栏目很有特色,它所选举的明星都是访问量很大的博客,如去年11月份的明星就是有号称网络女作家的“桃之11”。其照片很醒目地登载在网页的左上方。相对博客中国里那些资深的专家,“桃之11”很年轻,只有20岁出头。她本人写过几部网络作品,在上海小有名气。点击“桃之11”个人Blog,就可以看到她的博客网站。这是中国博客网里的一个名人小栏目,通过刊登每月的明星,鼓励普通博客努力坚持写作,圆网络明星梦。

(2)大量的个人Blog推荐栏目

大量的个人Blog推荐也是中国博客网的一个特色,网站会把一些优秀博客网站的标题张贴出来,通过点击,读者就可以进入到“寻常百姓家”,除了推荐的Blog,还有“最新开通Blog”这个栏目,每次都会招贴12个新开通的Blog。这样一来,被选中的新人就会有很大的成就感,其参与创作的积极性必将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3)图片Blog比较多

由于中国博客网主要的服务对象是青年或少年朋友,所以网站设计就有很多感性的内容,其中大量的博客图片和漫画吸引了很多青少年博客的眼球。

(4)个人博客设计巧妙,服务精彩

相比博客中国,中国博客网更关注单个的博客,因此它为个人博客所做的服务就比较精彩,具体表现在:注册简单,模板很多,大都具有个性化,形式也比较活泼,很受青年朋友的喜爱。

通过对比分析我国目前最有影响力的两个博客网站,我们就能发现他们的办站思路还是有很大的不同。总体看来,博客中国更具有深度和思想性,专业分类比较齐全,资料库也很丰富,很象一个网络图书馆,其吸引的博客不受年龄的限制,多数具有充电、学习新知识的愿望。而中国博客网却比较随意,形式活泼,无拘无束,更适合青年朋友阅读创作。笔者认为,这两个网站都有很好的发展前景,重要的是坚持各自的特色,贴近受众的需求,不断推出精品和优秀栏目,以此来提高网站的知名度。如果二者能够加强合作,共同提高,打造世界一流的博客网站,势必能产生更大的社会影响力。

注释:

⑧方兴东等:《博客与传统媒体的竞争、共生、问题和对策》,载《现代传播》,2004年第2期,第82页。

标签:;  ;  ;  

传播学视角下的博客研究_博客中国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