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经济在快速的发展,社会在不断的进步,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逐步加强了对土地的需求。为了有效增强民用建筑的土地利用率,人们提出了高层建筑的设计理念。为了保障居民用户的生命财产安全,在高层民用建筑建设过程当中则要求逐步加强其防火设计,通过加强对楼层的设计,有效解决其中所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而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关键词: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问题;分析;对策
引言
近年来,国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使得对于建筑的使用与居住要求日益提高,使建筑的防火设计在项目工程建设中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关注和重视。但在实际施工中,由于建筑的防火设计缺乏可操作性,且建筑周围属于人群密集地带,导致一旦发生火灾,火势蔓延速度快、波及范围广,且难以在短时间内扑灭,造成的损失难以估量。因此,设计人员要在实际施工建设中确保建筑防火设计的有效性,提高建筑的安全性。
1建筑防火设计中常见的问题
1.1建筑供水压力
城市的市政供水实现让居民的日常用水需求得到了更为安全有保证的满足,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市政供水面对突发状况时的表现力不足,也就是一旦市政用水出现突发高峰,用水量就会无法稳定的供应,供水面临的短缺概率就会增加很多。如火灾的出现,会让城市的市政供水出现措手不及的情况,此时的供水量可能因为不足出现断流的情况,导致火灾等紧急情况无法在短时间内得到判断与控制。
1.2拐角处防火墙设计方面的缺陷
针对建筑防火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建筑设计的各个方面,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和手段。拐角处防火墙设计是建筑防火墙设计工作中的重要工作内容,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缺陷,这主要是因为建筑设计在转角设计方面的难度较大,容易影响到建筑本身的防火性能。
1.3消防相关配套设施设计不合理
首先、高层民用建筑中的火灾自动灭火系统与防排烟系统设计不合理,导致在发生火灾时,不能及时的进行消防联动灭火。其二、消防水池设计不合理。消防水池的大小与高层民用建筑的高度、面积等因素有直接关系。而一些设计单位为了满足开发商的利益,随意改变消防水池大小,从而导致在出现火灾时,消防水池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加强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的对策
2.1优化疏散通道设计
在高层民用建筑的房屋设计过程当中,则要求相应的工作人员能够有效加强对高层建筑防火设计的认识,能够结合具体的施工要求以加强房屋建筑的结构设计工作。在高层建筑设计时,需要合理设计安全疏散通道,以在当危险来临时,能够帮助人们及时的远离火灾现场,且能够有效疏散相关人员。火灾发生时,主要通过楼梯来疏散相应的人员,因而在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过程当中,则要求其相应的工作人员能够加强对楼梯的设计,设置独立的防烟楼梯间,以有效避免烟尘扩散,进而危及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除此之外,在高层民用建筑的设计过程当中,需要综合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来设计相应的求生通道。实际上,在火灾发生时,最主要的就是加强对人员的紧急疏散和运送工作。在高层房屋建筑设计过程当中,可以设计相应的避难层,以对相关人员进行紧急疏散和安置,让居民能够在一个相对较安全的地方等待救援,以此为消防队的救援工作挤出时间。为了加强高层建筑楼层之间的防火隔离工作,在具体设计过程当中,则要加强对走道的设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其各个楼层设置合理的照明及消防安全设备,同时在高层建筑防火设计过程中,可以结合具体的情况,以不断优化疏散通道设计工作,设置防火楼梯间,以有效加快被困人员的疏散速度。同时,还可以结合具体的情况,增加多个安全出口,以加快人员疏散的效率。
2.2加强高层民用建筑消防设计的合理化
(1)分类要明确。对于高层民用建筑分为一类和二类。大于54m的高层住宅建筑为一类;小于于54m,但是大于27m为二类高层建筑。(2)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使用要合理。对于高层民用建筑的使用的材料,其耐火极限各不相同。例如:一类高层民用建筑的防火墙、承重墙耐火极限必须达到3h,楼梯间、前室的墙体和电梯井的墙体为2h,作为发生火灾时用于疏散的走道两侧的墙体不得小于1h;(3)平面布局要合理。平面布局中包括防火间距、平面布置、消防安全布局等;例如作为高层民用建筑防火间距,高层与高层之间 防火间距不得小于13米,高层建筑下面有裙房的建筑与周边高层不得小于9m。(4)防火防烟分区与分离。建筑物内划分防火防烟分区,可以有效的控制火势蔓延,有利于人员安全疏散和扑救火灾,从而达到建设火灾损失的目的。例如高层民用建筑的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为1500m2;并且各区直接的连接位置必须设置防火门、防火卷帘进行隔离,防止发生火灾后蔓延到其他区。而防烟分区则是考虑在一定时间内防止火灾通过烟气向另一防火分区蔓延,采取的措施是挡烟垂壁,挡烟垂壁一般的是采用梁或者不燃材料制成。(5)安全出口与疏散出口的设置。所谓安全出口与疏散的出口的设置要求位置、数量、宽度必须满足人员在发生火灾时,能够及时疏散和安全撤离的通道口。设计人员设计时要根据实际情况结合防火规范区别对待,应该充分考虑区域内使用人员的特性,合理确定相应的疏散设施,为人员疏散提高安全的条件。例如建筑高度大于54m的建筑,每个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建筑大于27m,但是不大于54m的住宅建筑,每个单元设置一个疏散楼梯时,疏散楼梯应通至屋面,其单元之间的疏散楼梯应通过屋面连通,以满足疏散和救援需要。
2.3楼板与楼梯板的设计
大部分建筑工程的设计人员认为建筑的楼板与楼梯板与火灾的发生没有必然的联系,因此,容易忽视对楼板和楼梯板的防火设计。但如果建筑发生火灾,由于建筑楼板和楼梯板的防火性能较差,就会导致楼板和楼梯板出现塌陷。部分建筑工程施工中使用的钢结构楼板和钢楼梯,没有考虑防火涂料的性能,进而使楼板和钢楼梯的耐火程度不强,在火灾发生时极容易发生楼板和楼梯坍塌,阻碍了安全逃生通道,造成的后果难以想象,同时不利于消防队员开展救援工作。因此,要保证楼板和楼梯板防火设计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2.4标准层防火设计
(1)防火分区在高层建筑中,标准层的核心筒为设计主体,也是设计中的重点。建筑工程的内部房间通过实体墙进行分区,一般情况,这些实体墙因为隔音要求与承重需要,必须达到一定的厚度,因此这些实体墙都是砖混结构,可燃物质少,所以可以让火灾的蔓延时间进行延长,同时也对火灾进行了阻隔。因此可以设置防火墙与防火门进行阻隔,如此,便可以让火灾得到更为科学的阻隔,保护核心筒。(2)安全疏散通道设计安全疏散通道应得到更为专业的规格设计,同时按照规范进行数量设定,同时对出口的大小、位置进行更为科学的设置,让人们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安全出口,尽快疏散撤离火灾发生区域。同时在科学合理的制度参考下增设安全疏散通道,这样可以让民众逃离的更为快速。
结语
随着建筑防火技术在建筑消防工程中应用的不断增多,建筑防火技术也越来越成熟,其在控制火势蔓延及减少火灾损失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当前建筑消防工程施工中,需要重视建筑防火技术的有效应用,以此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参考文献
[1]段晶.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问题分析及对策[J].建材与装饰,2018(42):90-91.
[2]颜青,黄伟嘉.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门窗,2015(11):110-111.
论文作者:马晓锋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8
标签:民用建筑论文; 建筑论文; 火灾论文; 高层论文; 楼梯论文; 楼板论文; 人员论文; 《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