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小细胞肺癌人群中进行的关于CEA和Cyfra21-1的特征性分析论文_耿欣冉1,2,梁洪陆1,2

(1济南大学 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山东 济南 250022)

(2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肿瘤医院,山东省医学科学院 山东 济南 250117)

【摘要】目的: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CEA和Cyfra21-1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88例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确诊病例,测定其初诊入院时血清CEA和Cyfra21-1的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EA和Cyfra21-1的水平均与病理分期及分型具有相关性,其中CEA在肺腺癌患者中的阳性率较高,Cyfra21-1在肺鳞癌患者中的阳性率较高。结论:CEA和Cyfra21-1水平在肺腺癌和鳞癌中的分布范围不同,对于肿瘤标志物阴性的的肺癌患者应积极探索新型的肿瘤标志物以达到早期诊断和治疗的目的。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CEA;Cyfra21-1;新型肿瘤标志物

【中图分类号】R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1-0378-02

肺癌是全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各类癌症首位。其中非小细胞肺癌占肺癌的75%~80%,约70%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初诊时已为中晚期[1]。肺癌发生发展进程快,影像学表现特异性不高,通常需要借助肿瘤标志物作为辅助诊断,以达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目的。其中血清肿瘤标志物因其操作简单、价格低廉且无创等优势,已经成为肺癌诊断必不可少的参考指标[2]。其中血清癌胚抗原(CEA)和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是广泛应用于临床的诊断肺癌的肿瘤标志物。CEA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作为临床常用的评价肺癌的指标,CEA水平在肺癌患者中明显高于肺部良性疾病患者以及健康人群,尤其在升高两倍时对于肺癌的诊断有明显意义[3]。Cyfra21-1因其可特异性与两株单克隆抗体BM19.21和KS19.1结合而得名[4],其水平在肺癌患者中明显高于正常人,并且在肺鳞癌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肺腺癌[5]。

本文通过检测肺癌初治患者血清CEA和Cyfra21-1,分析了二者在非小细胞肺癌人群中分布特征,并确立了CEA、Cyfra21-1水平与肺癌分期、病理类型的相关性。

1.材料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来源于山东省肿瘤医院,均为组织病理确诊的I~IV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且所有患者均为初诊。接受过任何抗肿瘤治疗、存在其他类型的系统性疾病以及哺乳期女性患者均排除在外。共收集非小细胞肺癌初治患者88例。

1.2 临床指标

所有患者均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I~IV期,其中包括男性76名,女性12名,年龄分布在26~78岁之间,平均年龄52岁。所有患者入院后均于清晨空腹时抽取静脉血3ml,3000r/min离心10分钟,分离血清,2小时之内用仪器Cobas e601-2测定CEA及Cyfra21-1水平,使用配套试剂与质控品。CEA<3.4ng/ml,Cyfra21-1<3.3ng/ml判定为阴性。临床资料如表1所示。

表1 8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信息

1.3 统计方法

所有分析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操作。相关性分析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CEA和Cyfra21-1的分布特征

所有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EA和Cyfra21-1的表达水平和分布范围,见表2。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CEA和Cyfra21-1水平均与病理分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56、0.421(P=0.016;P=0.000)。

表2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CEA和Cyfra21-1的分布特征

3.讨论

CEA和Cyfra21-1水平对肿瘤分期及病理分型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在评价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近期疗效和预后水平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6]。有研究显示,CEA、Cyfra21-1可作为非小细胞肺癌和鳞癌的化疗疗效及进展、复发转移评估的敏感指标,其联合检测具有一定的互补性,监测其数值变化对于对于非小细胞肺癌治疗和随访具有重要作用[7]。但是作为传统的肿瘤标志物,CEA和Cyfra21-1有其本身的局限性,例如本资料中的14例病人,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肺癌,而血清CEA和Cyfra21-1仍处于正常水平,见表5。因此,为了满足此类临床需要,达到肺癌早期准确诊断的目的,探索新型的肿瘤标志物势在必行。循环DNA作为近年来肿瘤标志物领域的研究热点,已经被证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循环DNA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和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另外循环DNA用于基因突变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临床指导价值,但仍需要规范检测方法和检测流程,提高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8,9]。

表5 血清CEA和Cyfra21-1水平均正常的肺癌患者

【参考文献】

[1] Jemal A,Siequel R,ward E,et al.Cancer Statistics [J].CA cancer J clin,2009,59(4):225-249

[2]魏胜全,多种血清学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延安地区肺癌患者诊治中的临床意义[D].延安大学,2008.

[3] Okamura K,Takayama K,Izumi M,et al.Diagnostic value of CEA and CYFRA21-1 tumor markers in primary lung cancer [J].Lung cancer,2013, 80(1):45-49.

[4] Nishiwaki Y,Yano S,Tamura T,et al.Subset analysis of data in the Japanese patients with NSCLC from IDEAL I study on gefitinib [J].Gan To kagaku Ryoho,2004,31 (4):567-573.

[5]税莉莉,肺癌患者血清中CEA、Cyfra21-1、NSE、SCC检测的临床意义[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 31(6):708-710.

[6]王秋波,CEA、Cyfra21-1和CA125联合检测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水平的评估价值[J].实用癌症杂志,2016,31 (10):1601-1604.

[7]薛珊,CEA、CA125、Cyfra21-1、NSE和SCC对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效果及进展评估的价值[J].山东医药,2015,55 (25):8-11.

[8]李慧,肺癌患者外周血循环DNA检测的研究进展[J].中华医学杂志,2012,92(39):2794-2797.

[9]曾倩,血液循环DNA与肿瘤基因突变检测研究现状[J].2015,22 (18):1496-1499.

论文作者:耿欣冉1,2,梁洪陆1,2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4月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3

标签:;  ;  ;  ;  ;  ;  ;  ;  

在非小细胞肺癌人群中进行的关于CEA和Cyfra21-1的特征性分析论文_耿欣冉1,2,梁洪陆1,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