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随着规范办学的不断推进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学校如何转型发展、自主发展和创新发展已成为一种期待和追求。当人们在逐步摆脱经验管理的束缚,运用科学管理的理论发展学校,生成和彰显学校的办学品牌和特色的时候,我们又该如何实践“科学发展,智慧应对,务实前行”?不难发现,现代学校的管理变革呈现出新的文化发展态势,文化管理作为内涵发展的提升要素已成为管理创新的必然诉求。
一、文化管理——学校管理创新的必然诉求
文化管理是与知识经济时代相适应的学校新的管理方式,已成为教育改革新的生长点。知识经济时代学校有两大基本特征——“人文化”和“文化化”,即以人为本和文化育人。这两大特征要求学校实行文化管理。学校文化管理是以文化为基础,注重学校文化建设,并利用文化要素和文化资源实施调控的学校管理活动,具有人本性、价值性、伦理性等特征。人既是管理的出发点,又是管理的落脚点。文化管理的重点是文治,管理人的思想(信念和价值观),间接地影响人的行为,需要以文化为媒介治理学校。
二、文化管理——学校管理创新的实践探寻
1.理念:学校文化管理的核心主线。文化管理是以人的价值实现为最终管理目的,是重视人、尊重人、依靠人、激励人、发展人的管理,体现的是“人文思想感召,民主思想凝聚,科学思想引领”。
2.课程:学校文化管理的重要载体。课程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课程文化,更是学校弘扬思想、倡导精神、传承文化的有效途径。通过课程实施,培养、提升学生的未来竞争力。
3.环境:学校文化管理的形象代言。学校环境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外在体现。徜徉于校园的每一处,都让学生感到一种无声的教育:步入名人廊,瞻望那些历经远古洪荒历史风尘的伟人们,他们的丰功伟绩将永远激励着同学们前进的步伐;迈入思齐苑,“思齐苑”这三个深红大字雕琢于一块巨石之上,这是在告诫学生要“见贤而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驻足迎曦亭,清爽的微风轻撩起婀娜柳枝,她如一位娉婷少女,显露于竹掩柳映之中;感恩苑内,沿着曲径静观我国古代的《二十四孝图》时,学生会被我国古人的孝道所感染……
4.课堂:学校文化管理的落脚基石。学校全面推行让学课堂,倡导“让学”就是把课堂的时间、场所、机会尽可能让位给学生,努力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贯穿于课堂教学全过程,使课堂每分钟尽可能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使每个环节尽可能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5.行为:学校文化管理的终极指向。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说:“管理的任务就在于使个人的价值观和志向转化为组织的力量和成就。”学校文化管理就是要塑造正确的共同价值观。共同价值观和师生员工所认同的道德规范,是行为文化形成的基础。学校从幸福师生的理念出发,以关爱、理解、尊重为基础,重视集体“话语权”,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追求“把工作当事业,把学习当习惯,把诚信当生命”的教师行为文化境界,引导教师“修德强能争一流”。
三、文化管理——学校管理创新的策略思考
1.价值主导策略:以共同愿景凝练理念文化。成功的学校文化管理在于赋权于学校每一个成员,共同建构学校发展的愿景价值载体,并将这一主体性理念渗透于学校的制度、管理、教学等各个方面。根据学校的发展状况,对学校的愿景、使命、组织结构进行思考,把构筑学校发展愿景贯穿于学校管理的全过程,激发全校师生对学校未来发展的憧憬,增强全体师生的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凝聚人心,调动集体智慧去实践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更好地加强“三风”建设。另外,还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宣传贯彻这些文化理念,进而潜移默化地引导师生员工行为。
2.课程建设策略:以校本生成创设课程文化。影响学生成长的一切教育活动都是学校的课程。课程本身是一种文化,课程不应仅仅是对文化的被动选择,还应该是对文化的创造,任何选择都不应该是简单的因袭,都包含一定价值指引下的创造。与活动课程不同,校本课程以其弥散性、普遍性和持久性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在文化管理的过程中应加强课程能力建设。学校课程能力建设包含在学校课程文化以及更大范围的教育文化的变革之中。学校的课程能力建设,追求的是一种对课程资源的科学整合、对课程整体的有效驾驭,追求实践活动中的课程价值最大化和最优化。
3.文化符号策略:以榜样引领建立行为文化。校长是一所学校的文化符号。学校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是校长思想价值观念体系的延伸和拓展,所以学校文化管理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是校长个人价值观念体系被认同和群化的过程。
4.环境主创策略:以主题规划设计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是指学校建筑、设备设施、绿化美化等学校硬件环境以及表现学校精神文化的雕塑、标语、校刊、校报、橱窗、板报等。静态的物质文化是一首无声的歌,无言的诗,无论是学校的长廊,还是绿树花墙,应以反映现实为目的,绘上时代色彩。学校要确立主题,认真规划板报、橱窗、走廊、墙壁、雕塑、地面、建筑物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媒介,充分利用、发挥学校设施设备的育人功能,使每一株花草、每一块砖瓦、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发挥校园广播站、闭路电视、学校影剧院和校园网的育人作用,不断拓展物质文化建设的渠道和空间;提炼学校特点,彰显学校特色,突出文化标识,不断提升学校形象。
以管理创新来推动学校的文化建设,以文化管理来发展学校的组织价值,这是一个长期、渐进、艰苦的过程,是创造——享受——再创造的不断积淀升华的过程,既不能“纸上谈兵”,也不会“一蹴而就”,更不是“一朝一夕”。随着时代发展的进程,学校文化管理必将因创新管理而独具魅力。
论文作者:李守敏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11月总第25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7
标签:学校论文; 文化论文; 课程论文; 价值论文; 理念论文; 思想论文; 管理创新论文; 《素质教育》2017年11月总第25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