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CT灌注原始图像在超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针对25例临床疑似为超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24小时之内行CT灌注成像,观察CT平扫的表现及灌注原始图像的结果。测定相应位置脑血流量、脑血容量和平均通过时间。结果头部CT灌注成像的结果显示,共21例患者存在灌注异常区,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敏感率为84%(21/25),远高于常规脑CT的敏感率(P<0.05);CT灌注成像能够较好地展现患者头部病灶的出血量、脑血容量和血流通过时间。结论 CT灌注原始成像能够将神经系统受损的相应脑组织局部灌注受损区域呈现出来,为医生在早期诊断梗死部位、区域及程度提供临床依据,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CT灌注原始图像 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 诊断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5-0174-01
脑血管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都属于常见多发疾病,对人类健康和生存质量均造成严重损害,是目前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我国每10万人中有150人患有脑血管疾病,病死率高达80%,约有75%幸存者有不同等级的残疾[1]。探究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防患治疗仍然是医学界的重难点课题,及早发现、诊断和治疗是防治脑血管疾病的核心,而在早期诊断中,影像学技术占据着重要地位,一般的影像技术并没有很好地检出效果,因此,改进影像技术很有必要。此次研究,笔者旨在研究CT灌注成像在超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25例临床疑似为超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其中男16例,女9例,年龄52~76岁,平均年龄62.6±4.3岁。发病时间在24小时以内,均为初次发病,符合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先行脑CT检查,入选患者排除颅内出血、脑肿瘤。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神经功能不全患者。
1.2 一般方法
1.2.1 扫描方法
应用64排螺旋CT机,现施行常规头部CT平扫,再施以CT灌注成像检查,选择基底节区和上下层面行灌注成像。使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以每秒5ml的速度注射非离子型造影剂40ml,15ml生理盐水,再施以动态扫描,扫描区域不超过4cm,层厚为5mm,延迟4秒实施50秒连续性扫描,扫描速度为每秒1r,电流为200mA,电压为80kV,获取160幅连续动态图。
1.2.2 图像处理
把获取的CT灌注原始图像信息传送到工作站,应用处理软件对CT灌注成像数据予以计算,输入动脉为大脑前动脉,输出静脉为上矢状窦唯,获取脑出血量、脑血容量及平均通过时间等信息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勾选感兴趣区域并进行计算。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治疗进行数据的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T平扫及CT灌注成像结果
本组病例中,14例患者头部CT平扫结果显示为低密度病灶或早期脑缺血征兆,后经头部MRI扫描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可知头部CT平扫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敏感率为56%(14/25)。
头部CT灌注成像的结果显示,共21例患者存在灌注异常区,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敏感率为84%(21/25);另外4例患者的灌注图像并未出现异常区,实施头部MRI后确诊为急性基底节区脑梗死。
2.2 灌注参数对比
在CT灌注图像上勾选梗死中心区域、缺血半暗带及健侧镜像区域,计算出CT灌注参数。从比较结果中得知,梗死中心区域脑血流量和脑血容量值均比健侧镜像区域低,且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也明显延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半暗带同健侧镜像区域相比,脑血流量减少、脑血容量增多、平均通过时间加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梗死区同半暗带区域相比,前者的平均通过时间相对延长(P<0.05),其余指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CT灌注成像指的是通过向静脉注射造影剂并针对所选层面实施连续性扫描,从而获取相应层面内随时间发生改变的任意像素的密度曲线,以此曲线为依据,再利用几种数学模型计算灌注参数,最终获取的灌注图像。CT灌注图像能够用来评估患者相应组织器官的血流灌注状况,通过血流灌注参数将急性期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一段时间内脑脑部发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呈现出来,在早期发现缺血征兆的位置、区域及缺血程度,在诊断急性期脑梗死方面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指出,应用CT灌注原始图像,诊断早期脑梗死的敏感率和特异性均为90%以上[2]。
在灌注参数中,最重要的参数之一为脑血流量,人脑耗氧量占据全身耗氧量的1/5,脑血流量占据心脏输出血量的3/20,所以人脑对于缺血有异常高的敏感度[3]。如果脑血容量下降,则表明星形胶质细胞的足板发生了肿胀情况,致使脑部部分血管因为压迫而变窄,造成局部微循环受阻[4]。而造影剂通过毛细血管的时间也是判定患者脑部缺血程度的重要参数,因为一旦出现梗死,通过时间会明显延长。本组研究表明,脑血流量和脑血容量这两项灌注参数是诊断脑梗死的最可靠指征,梗死在CT灌注原始图像上呈现出这两项参数明显下降。而CT灌注成像能够很好地反映出患者脑血流量和脑血容量的变化,为早期评定缺血程度提供诊断依据。
综上所述,CT灌注原始成像能够将神经系统受损的相应脑组织局部灌注受损区域呈现出来,为医生在早期诊断梗死部位、区域及程度提供临床依据,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尹峰,綦书抑,朱静,等.CT灌注成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半暗带的评估[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0(02):135-137.
[2]张元媛,柯开富.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0(08):720-722.
[3]范晓,罗天友,吕发金,等.VCTDSA及MR血管成像对颅内动脉瘤诊断价值的比较研究[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8(08):990-993.
[4]魏有东,吕发金,李琦.VCTDSA 联合CT灌注成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影像诊断价值[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2(03):217-220.
论文作者:周国华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3年第3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7
标签:缺血性论文; 患者论文; 区域论文; 脑卒中论文; 图像论文; 头部论文; 统计学论文; 《医药前沿》2013年第35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