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联网时代,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新的思维和模式。在互联网时代,除了信息透明化和沟通方便外,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也变为了合作关系。互联网时代人力管理新思维就要扩大人力管理覆盖面、灵活运用大数据进行管理、为员工提供实现价值的平台、充分发挥人才的价值。
关键词:互联网;人力资源管理;新思维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当前互联网时代已经全面来临,各行各业都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之下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互联网的影响下,企业的运行方式、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来说,互联网同样为其提供了管理的新思维以及更多的管理手段,企业要想在新时代的市场洪流里始终稳扎稳打、不断进步,就必须正确认识互联网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顺势而为、与时俱进的革新管理思路,抓住机遇,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互联网时代的特点
1.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方便与通畅,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以黑箱运作为获利模式的情况被极大地扼杀。而人与人之间在网上的交流与沟通过程中会产生许多数据,这些看似普通的数据实际上包含着人们的生活、情感等需求,而哪个企业能够拥有这些大数据,就拥有了分析这些数据,从而更深入的了解客户需求的权利。基于对于大数据的分析,企业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加人性化、标准化的服务,也能够更快的进行知识积累,可以说,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成为企业最大的财富。
2.在互联网时代中,客户的价值与人力资源价值是企业能否抓住时代的脉搏,不断创造企业价值的关键所在。在信息透明化的环境中,员工与客户之间的交流是无障碍的,客户价值是个利益相关者价值创造的起点和终点,也就是说,一切价值的创造都要围绕客户进行。这也就意味着,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人力资源是维持客户关系,创造客户价值的核心因素。
3.在互联网时代,企业与企业之间不仅仅是竞争关系,更是合作关系,传统市场环境中同性质企业之间为了追求利益鱼死网破的情况已经不适应现阶段的市场发展,开放与合作才是当前企业之间共同发展的关键理念。
二、互联网时代对人力资源管理环境产生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人力资源管理环境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逐渐加快,而全球经济活动的不断发展和扩展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各类资源和资本不断实现优化和组合,人力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类型也必然会受到相应的影响。具体来说,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格局下,人力资源的流动和变化呈现出一定的规模,对企业甚至全球经济活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企业在这一背景下要想适应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巨大挑战,就需要借助一种与时俱进的管理模式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进行合理调整,促使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借以满足互联网时代企业发展需求。同时,在互联网时代下,科学技术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产生了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先进科学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促使人力资源管理效率得到显著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效能也能够得到更好地发挥。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科学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促使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方式和方法发生变化,致使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契合度更强,为企业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此外,信息知识的爆炸增长也是互联网时代对人力资源管理环境产生的重要影响之一,并且这一环境影响方式对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在信息知识呈现出爆炸增长的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必须加强对挖掘和培养信息人才的重视,并将信息技术人才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唯有如此,互联网时代下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势才能够得到逐步的凸显,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也才得以在新时期获得持续稳定的发展。
三、互联网时代人力管理新思维
1、扩大人力管理覆盖面
在互联网时代,原本固定的角色定位被打破,员工不仅仅是员工同时也是客户,反之亦然。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员工与客户能够共同为企业创造价值,同时也能够使客户收获价值。比如说小米公司拥有数量庞大的用户群体,这些用户对于小米的拥戴和喜爱在一定程度上就转化为小米品牌传播的重要途径。不仅如此,互联网时代还促使企业将人力资源管理的范围逐渐扩大,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被管理的对象是企业中的员工,而在互联网时代,企业可以将人力资源产品服务延伸到客户群体之中。比如说,食品企业就可以将养殖户的人才发展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一环,不断提升商品的质量,提升企业竞争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灵活运用大数据进行管理
互联网上每天都有不计其数的信息在增长着,这些数据如果能够被企业有针对性的进行搜集、整理和使用,那么将会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创造更多的价值。也就是说,企业能够以大数据为基础,在互联网提供的大数据中找到所需要的信息,附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决策。企业可以从三方面对信息进行归纳与分析:①企业现有的人力资源信息;②同行业内优秀企业人力资源信息;③当前人力资源市场的动态变化。
企业可以综合考虑这三种信息,结合企业当前的实际情况和未来的发展定位,制定行之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让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更加科学化、合理化、有序化,最大程度上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帮助。比如说,企业可以基于大数据,对员工的心理变化与对工作的态度进行分析,从而找到更为恰当的方式培养员工对于工作的积极性和对于企业的忠诚性;可以基于大数据对企业内各个部门以及具体岗位的工作内容等进行规划,并分析各个部门以及具体岗位人员所必须具备的特点,从而更有针对性的进行人才招聘与分配,将人力资源在企业发展中所能起到的效用发挥到最大化;可以基于大数据,评判企业目前在行业内的综合实力,从而制定更为科学的薪酬标准,在激发员工奋斗欲望的同时保证企业的利益;还可以基于大数据找到企业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找到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3、为员工提供实现价值的平台
在传统的市场环境中,企业的管理者是企业的核心,员工的一切行为都要等候管理者的命令,一般来说,都是管理者为员工制定一个固定对的绩效考核指标,促使员工在指标的压迫之下努力完成。而在互联网时代下,管理者不再是不可撼动的企业核心,消费者关系到企业生存的命脉,谁能为企业争取更多的客户,开拓更为宽阔的市场,那么谁就能够占据企业中更为重要的位置,掌握更多的权力。所以,在互联网时代下,企业应当对企业内的各种资源进行科学的分配与利用,降低企业内部交易成本,为员工提供一个实现其个人价值的平台。比起被动的完成指标,员工有了更大的空间去主动积极地争取客户,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价值。比如说,企业可以大胆实行无底薪、高提升的薪酬制度,在尽可能少的消耗企业中一些不必消耗的资源的同时,充分发挥员工的个人能力,让个人能力强的员工在企业为其提供的平台之上不断实现自己的价值,实现与企业之间的双赢,企业也能够在这一过程中发现人才并重用人才,过滤掉不符合企业要求的员工,提升人力资源队伍的质量。不仅如此,在这样的制度之下,企业员工也能够不断的转换思维,使企业内始终有健康的、积极的竞争氛围。但是,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不能仅仅只侧重于核心技术人才,而是应当不断深入了解员工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诉求,重视每一个员工的意见,让员工参与到人力资源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中,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实现员工的潜在价值。
4、充分发挥人才的价值
企业的凝聚力如何归根结底取决于企业自身的文化底蕴以及对待员工的态度如何,一个积极向上、民主平等的企业环境能够促使员工以一个更为良好的精神面貌投入进工作之中,让员工的个人价值与企业价值融为一体,不断的为着共同的目标努力奋斗。也就是说,企业要想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必须首先营造一个良好的企业氛围和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不断完善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而在互联网时代,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促使员工更为积极的为了工作而努力,不能仅仅依靠提升员工对于企业的忠诚度,而更应该通过充分发挥员工的个人价值为手段,
鼓励员工积极创新,以个人价值的实现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机遇。实际上,企业所需要的并不是员工本身,而是员工所具备的才能,是员工对于市场趋势的分析、对客户需求的满足,所以,在当前的市场中我们会看到许多劳动者,他们不是任何一家企业的员工,却为许多家企业提供着专业服务,这些劳动者虽然没有对于某家企业的忠诚度,但是却有着对自己专业极大地尊重,同样能够为企业带来很多的价值。企业应当充分发挥人才的价值,不将人才束缚在一个固定的岗位,以此不断压榨其个人价值,而是给员工更大的空间,将个人能力完全的释放出来,在帮助企业获取利益的同时,促进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经济社会发展方式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全球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都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总而言之,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应当转变思路,结合时代的发展与变化,将满足客户需求为基本导向,将发挥人的才能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与重点,对企业资源进行合理分配,让企业内的每一名员工都能够在为企业工作、为企业带来利益的同时实现个人价值,从而营造更具激情和热情的企业环境,促使企业在时代的洪流中顺势而为、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夏艾华. 基于互联网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新思维探索[J]. 中国商论, 2018(10).
[2]王婧. 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新思维的探讨[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8, No.537(4):57-58+201.
[3]徐海强. 互联网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新思维[J]. 人力资源管理, 2018, No.140(5):20.
论文作者:南晓聃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3
标签:互联网论文; 企业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员工论文; 时代论文; 价值论文; 新思维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