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党派的政党职能和政党功能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党论文,民主党派论文,职能论文,功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6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0519(2009)03-0018-06
随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不断提升,民主党派在我国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不少学者把研究的目光转向对民主党派政党职能和政党功能的研究,这对比较贫乏的参政党理论建设的确是件幸事。但是,笔者在学习这些论者的文章时,发现很多学者把民主党派的政党职能和政党功能混为一谈,或是信笔拈来“职能”,洋洋洒洒地写到一半,又变成了“功能”;或是对同一问题表述各不相同,最典型的是民主党派的“参、代、监、改”,有的以“职能”概之[1],有的则以“功能”论之[2]。那么,民主党派的政党功能是不是就是政党职能不同的表述?笔者认为,二者应该是有差别的。正确认识民主党派的政党职能和政党功能,不仅是民主党派理论建设的需要,更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需要。
一、对民主党派的政党职能和政党功能概念提出的历史追寻
追寻民主党派的政党职能和政党功能提出的历史过程,可以感受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前进的步伐。从有关中央文件和有关权威的表述来看,民主党派的政党职能概念的形成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目前,已经有了科学的定义和内涵。而对民主党派的政党功能的论述则比较分散,目前还处在讨论之中,尚没有完整的内涵规定。
(一)民主党派政党职能的定义和内涵形成的三个阶段
1.以“政党作用”的概念表述民主党派的政治权利和政治责任
中国共产党很重视民主党派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1949年11月,毛泽东在中南海接见参加民盟中央四中全会(扩大)代表时,强调了民主党派的重要性。毛泽东说:“以前有句话说‘飞鸟尽,良弓藏’。现在应该改为‘飞鸟尽,良弓转’——转向更好更进步的方面去。新中国的建立,如‘大厦将建,独木难支’,不能光靠一个党派,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需要多党派齐心努力,共建大厦。”[3]在过渡时期,各民主党派对国家重大政治活动积极参与,它们的成员和所联系的群众参加国家建设,在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以及各项社会改革运动中作出了积极贡献;在参加国家事务的管理和为社会主义服务的过程中,各民主党派反映和代表了它们所联系的阶级、阶层的利益和要求。这在当时是十分重要的,不但使各民主党派所联系的阶级、阶层更能够进入社会主义,也使中国共产党在制定政策时充分照顾了同盟者的利益。为了使国家出台的各项政策和法令等更加符合实际,中国共产党在制定重大政策的过程中,都以各种会议的形式,同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进行协商,认真听取他们的批评和建议。虽然当时并没有提出“互相监督”,但事实上,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已经在实践着“互相监督”;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各民主党派的一项重要职责,就是推动其成员结合本部门业务的实践,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进行思想改造。李维汉把民主党派在这一时期发挥的作用概括为“参、代、监、改”四个方面[4]。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学界在论及民主党派在这个时期的“参、代、监、改”时,基本上是围绕“重要作用”来展开的,并没有使用“职能”这一概念。但从“政党职能与政党的性质属性、政党的权利和政党的品质”等定义出发,我们可以认为,这是民主党派的政党职能的体现。遗憾的是,1957年的“反右斗争扩大化”和1966年开始的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越演越烈,恶化了我国的政治生态环境,使民主党派处于社会的边缘,其作用也被异化了,剩下的只是“思想改造”。
2.以“职责”、“作用”、“职能”等概念表述民主党派的政治权利和政治责任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民主党派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同时,人们也在探索着用规范的话语来表述民主党派作用发挥的“应然”状态。从对问题的关注到概念的界定,大约经历了二十年的时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从我国社会结构变动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民主党派的性质作了新的概括:“现在它们都已经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5]1989年底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明确提出,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并对参政党的地位、作用、途径等作出科学规定。与此同时,人们开始从民主党派的本质属性出发,思考究竟该用怎样规范的称谓来表达民主党派的作用。1986年4月,中共中央统战部在关于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工作的方针任务的报告中提出:“各民主党派是反映人民群众意见的一条重要渠道,他们提出意见具有相当的代表性……今后要积极支持民主党派行使其民主监督权利。”[6]1989年1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发挥政党功能 积极参政议政》的文章,提出要“增强政党机制,提高参政议政水平”。同年12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没有直接使用“职能”来表述民主党派应该承担的政治义务和政治责任,而是提出了“充分发挥和加强民主党派参政和监督作用”的概念。1990年7月,中国共产党发表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统一战线工作的通知》,提出“要鼓励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对国家的大政方针和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积极提出建议,发挥他们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的作用”[7]。1990年以后,各民主党派对其政党的政治义务和政治责任的表述各有不同,其中,时任农工民主党中央主席的卢嘉锡于1992年在人民日报发表的题为《发挥人才优势 投身经济建设》的文章中提到,要“积极参政议政,履行民主监督职能”[8]等。由此可见,在这一时期,随着对政党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民主党派的政党职能的讨论也逐步进入了规范性的范围。
3.以“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规范表述民主党派的政治权利和政治责任
首次规范使用民主党派政党职能的提法,是江泽民同志于1993年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党外人士迎春座谈会上的讲话。他提出:“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和海外联系广泛等优势,更好地履行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的职能,不断开拓工作的新境界,为加快改革和发展,为促进和平统一祖国的大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中国,发挥更大作用,取得更大成绩。”[9]进入新世纪后,党的第19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再次提到,要“积极支持民主党派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第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和2005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对这两项职能进行分开阐述,而党的十七大报告则对这两项职能都作了强调:“加强同民主党派合作共事,支持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更好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在民主党派方面,1997年,各民主党派在其章程中都对职能作了明确的表述,不过表述各有不同。民建和九三学社通过的章程在总纲中表示,“要履行参政党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的职能”[10],民革、台盟等使用了“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的职责”[11],农工党和致公党等使用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作用”[12]。进入新世纪后,各民主党派基本上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的规范性表述写进了章程。对民主党派职能的规范性表述,表明我国在政党理论研究方面汲取了世界政治文明的优秀成果,丰富了参政党理论的内涵,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二)民主党派政党功能研究的两个阶段
对民主党派政党功能的研究启动较迟,目前,只是在学界比较活跃。细分起来有两个阶段:
1.突破教条主义的框框,研究的目光开始转向政党功能领域
改革开放前,我国把所有的东西都打上“阶级斗争”的标签。最著名的是,当美国的阿波罗号登月时,全球只有四个国家不转播,不幸的是我国属于这四个国家之列,其原因是“资本主义的科技”不能毒害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可想而知,连最没有色彩的科学技术都被强烈地意识形态化了,属于政治领域的政党理论更是会被打上姓“社”还是姓“资”的烙印,陷在“左”的窠臼中沿着教条主义的轨道运行,似乎谈及政党的一般属性就是丧失了无产阶级革命立场。改革开放后,我们拨开“左”的迷雾,在对政党理论的话语体系重新解读的过程中,少数学者突破了教条主义的束缚,把研究的目光开始转向政党的功能问题。例如,《人民日报》1989年1月20日发表的《发挥政党功能积极参政议政》的文章,虽然题名为“政党功能”,但全文并没有对政党功能进行具体阐述。王邦佐主编的《中国政党制度的社会生态分析》,提出了民主党派的参政功能[13],论述了协商和监督等问题,但还是比较宽泛和粗浅地分析了民主党派在参加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些作用。其他还有些散见各处的关于民主党派政党功能的论述,如《党史信息报》刊登过的“民主党派的价值性功能”等。虽然都是有益的探索,但还只是散在的“点”,并没有形成互相有联系的“线”,更谈不上有代表性的“面”,离立体的、多维的体系就更遥远了。
2.围绕民主党派的政党功能开展学理研究
真正对民主党派的政党功能开展学理研究,始于《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发表以后。2007年发表的关于我国政党制度的白皮书,提出了多党合作制度的价值和功能的命题,突破了我们传统的政党制度研究模式,建立了政党制度研究的新模型。在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研究领域的理论创新的启发和鼓舞下,学者们围绕民主党派的政党功能进行了讨论,有的从“民主党派政治参与的双重功能”着手,分析了民主党派的利益代表功能、为社会公共利益服务等功能[14];有的对我国民主党派功能的定位与开发进行了研究;有的对“政党功能”与“参政党职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辨析。虽然对民主党派的功能研究还没有形成有代表性的“面”,研究也刚刚起步,而且仅限于学理研究,但是,理论创新是实践发展的火车头,对民主党派政党功能的研究,将有助于其功能定位,更好地发挥参政党的作用。
二、民主党派政党职能和政党功能的内涵分析
在政治学视角中,政党职能和政党功能是两个既有联系、更有不同内涵的范畴。西方社会较多关注的是政党功能,而在我国多党合作制度发展过程中,人们对政党功能的关注度还不高,更多的是着眼于民主党派的政党职能展开研究。直到2007年《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发表后,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功能才得到比较全面的论述。以此为起点,政党功能尤其是民主党派的功能成为热门话题,在学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但是,由于我国对民主党派的政党职能和政党功能的研究起步较晚,因此,在讨论中往往语义混淆。笔者试从学理的角度,对民主党派的政党职能和政党功能加以梳理。
(一)民主党派政党职能的本质规定与内涵
从汉语词典上分析,“职能”与“功能”都具有事物的作用和影响的含义。但从本质上看,职能主要指的是人、事物或机构应有的作用,它主要突出的是事物或机构应该具有的品质与技能。民主党派政党职能与政党的性质属性有关,反映的是参政党的权利,体现的是参政党所必备的政治品质和政治能力。
1.民主党派的政党职能与参政党地位的关系
在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框架结构中,中国共产党处于领导和执政的地位,民主党派处于合作和参政的地位。各民主党派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是进步性与广泛性相统一、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中国国体的内在要求和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规定,决定了民主党派的政党职能是参政议政、民主监督。
2.民主党派的政党职能与参政党权利的关系
民主党派的政党职能来自于参政党的政党权利。政党权利是指政党站在既定的立场上,履行政党的权利和义务,承担着政党应有的责任。首先,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政党职能与其参政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有关。民主党派政党职能的基本内容构成具有相对稳定性,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是相通的。但民主党派的政党职能并不是僵化的和抽象的概念,它总是与民主党派所处的历史方位有着密切关系。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民主党派的地位不断提升,其政党职能的内涵不断深化,结构也不断优化。比如,民主党派在建国初期的政党职能与进入新世纪新阶段的政党职能就有所不同,由建国初期的“参、代、监、改”到“民主监督”,再到“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政党职能的形式在不断变化和拓展,内容和品质也在不断深化和提升。其次,民主党派的政党职能与政党价值有关。政党价值反映的是政党权利、政治义务和政治责任。政党职能的活动是围绕政党价值的内容而展开的,反映的是这三者之间的有机统一。
(二)民主党派政党功能的本质规定和内涵
对于民主党派功能的讨论,是最近才热起来的话题。从笔者掌握的资料来分析,尚没有统一的和规范的结论。一般意义上讲,政党功能更多的是从政党的属性来考量的,它与政党职能有一定的联系,如政党功能是政党职能的外化,可以从政党职能活动的状态和结果来衡量。但是,政党功能与政党职能又有所区别。首先,政党功能所包含的内容规定性就与政党职能有所不同,它既蕴涵着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又有属于一定政治生态中生长出来的个性规定。其次,政党功能反映的是政党履行职责的方法、方式和途径,主要是指政党在一定状态下发挥或实现的功效。关于政党功能的论述有很多,如伊斯顿的社会需求压缩或凝聚论、冈泽宪夫的利益集约功能等。王长江则认为:“概括学者们的研究成果,政党的基本功能大体包括如下几方面:第一,利益表达功能。第二,利益综合功能。第三,政治录用功能。第四,政治社会化功能。政党的利益表达、利益综合、政治录用等功能的发挥是政党与公众之间的双向互动。”[15]这是对政党功能蕴涵的“共性”的概括。对民主党派而言,政党功能应该是“共性”与“个性”的结合。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存在着不同的阶级、阶层和社会群体,需要不同的渠道表达各自的利益。政党就是很重要的渠道之一。首先,民主党派成员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和群体,八个民主党派各自联系不同的社会阶层和社会群体、活动范围和重点,因此,它们负有反映和代表它们所联系的那部分群众的具体利益和要求的责任。无疑,民主党派必须具备利益表达的功能。其次,民主党派在表达自己所代表的那部分阶层和群体的意见和要求时,又不能只做“传送带”,而要把意见和要求加以过滤和综合,形成对执政党有价值的政策参考,并在参政议政运行过程中贯彻始终,直到成为国家的政策主张。因此,利益综合功能也是民主党派政党功能的基本内容。再次,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在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协调关系、化解矛盾,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民主党派又具有协调稳定的功能。总之,利益表达、利益综合、协调稳定是民主党派的基本功能。
三、研究民主党派政党职能和政党功能的意义
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长青。从1945年正式冠之以“民主党派”称谓到1989年“参政党”的定位的过程中,民主党派的政治实践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理论建设方面却非常滞后。不少同志对民主党派地位和作用的理论认知还停留在计划经济的年代,甚至形而上学地把它理解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的政治性支持工具,很少有人对民主党派的政党职能和政党功能进行研究,因此,造成了在这个问题上的理论模糊和实践上的定位不清的状况。我们要坚持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打破西方国家政党理论的话语霸权,就要从最能体现中国特色的民主党派的政党职能和政党功能中归纳总结其规律性的东西。
(一)研究民主党派的政党职能和政党功能,就是把“个性”与“一般”有机地统一起来
研究民主党派的政党职能和政党功能,就是把“个性”与“一般”有机地统一起来,这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呼唤。放眼世界,我国是非竞争性政党制度,但又是多党派存在,只不过八个民主党派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参政党,并不像西方政党那样以夺取政权为目的。因此,如果讲我国政党制度是“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话,那么,民主党派就是其重要的“特色”之一。周恩来曾经说过,我们不能用英美政党的标准来衡量民主党派,它们是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我们要从中国的社会政治生态出发,认识到民主党派的“个性”特点是一种客观存在。但既然作为政党,除了有“个性”特点之外,它还必须有属于政党的一般属性。在传统的政党研究中,政党活动的舞台通常有所谓的“党内舞台”、“政府舞台”、“社会舞台”等说法。“舞台”就是衡量政党职能和政党功能发挥程度的场所。以往,我们用僵化的思维来看待民主党派政党职能和政党功能问题,用“政治”等同于“阶级斗争”的视角来解读民主党派的政党权利和政党责任,用“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说法把民主党派看成是政党群中的“例外”,用完全不兼容的话语体系来考量民主党派的价值,因此,“舞台”上只看到民主党派的“支持”作用。从理论上讲,在政党职能和政党功能二者之间的关系上,系统分析和实证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是脱节的。这是我们在研究中割裂民主党派政党属性中特殊性与一般性的有机联系、割裂民主党派与政党发展中的一般规律的联系所带来的必然后果,在实践上既不利于我国多党合作制度在世界舞台上与其他政治文化的交流,也不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从民主党派的“个性”特点出发,探索隐藏其中的政党发展的一般规律,就是要以真实而不是浅薄的态度研究民主党派的政党职能和政党功能。
(二)研究民主党派政党职能和政党功能是提高其社会认同的重要途径
民主党派的政党职能和政党功能发挥程度如何,关乎民主党派的政党形象和它在社会的被认同程度。政党的职能和功能,是政党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做的本质属性的揭示。在中国政党政治体制中,执政党能在最大程度上将公民的诉求集中起来、表达出来,充当着“导师”和“司令官”的角色。当然,在现代化高度发展的过程中,单靠中国共产党来转换社会能量是不够的,民主党派应当是表达社会各种要求和愿望的工具,是公众释放对社会不满情绪的有效通道,是社会运作的稳定器和安全阀,是“人民对政治权力进行监督的延伸之手”。协助中国共产党将方向不同、利益各异的社会力量引导到健康的发展轨道,这是民主党派政党职能和政党功能发挥的作用之所在。这个作用依靠的是党派组织的整体力量。成思危同志在接受香港《凤凰周刊》采访时说过,参政党如果没有作为,就很难得到人民群众和社会对你的了解。所以,个人的作为与组织的整体力量的功能和功率是不同的。以往在民主党派政党职能和政党功能问题研究上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民主党派推荐的或者本身是民主党派的地方领导,一旦到政府任职,就较少对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工作进行研究,尽管他们本来是代表党派参政的,但党派很难再对他们提出要求;二是一些同志凭借党派的平台成为“特约人员”,但他们有的以个人名义进行活动,而党派对他们的活动知情有限,甚至与特约工作缺乏联系和沟通;三是有的地方党派组织站在政府的立场为决策寻找注释,追求的是迁就的一致,而不是坚持真理的分歧;四是各党派研究同一个课题,参政议政呈现趋同化,同时,对所联系群众的利益关注不够,政党功能萎缩,党派领导与所联系的群众也缺少对话机制等等。我们重视对民主党派政党职能和政党功能的研究,就能从理论上弄清楚二者之间不同层次的不同意义,弄清楚参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功能定位问题。民主党派只有在政党职能和政党功能两个层面上发挥作用,才能够唤起社会的尊重和认同。而那些把党派作为跳板谋自己利益、不关心民主党派政党职能和政党功能发挥的人,他们关心的只是个人利益,缺少的是对政党的忠诚,充其量是哗众取宠的政客,他们的作为实在不利于提高民主党派的社会认同。所以,研究民主党派的政党职能和政党功能,就是要通过运行机制,建立民主党派内部的道德价值体系,提高党派成员的政治品质和政治责任,发挥组织体系的力量,整合“旗帜”、“旗杆”和“旗座”不同层面上的力量,使民主党派更好地发挥其政党职能和政党功能。
(三)研究民主党派的政党职能和政党功能,就是要提高其履行政党职能的能力,更好地开发其政党功能
客观地说,政党职能和政党功能发挥如何,与社会政治生态环境、经济发展水平有关,也与政党制度的制度化、民主化水平有关。在改革开放前,我国是计划经济体制加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民主党派政党职能和政党功能的展开缺少实践的基础和空间,更不可能在理论上引起广泛关注。目前,市场经济的深化和民主政治的发展、现代社会结构的多元性和利益的多样化,都强烈要求和呼唤民主党派履行好政党职能、开发好政党功能。
政党职能和政党功能发挥的程度还与政党的自我觉醒程度有关。民主党派的政党职能和政党功能是个开放的体系,它既离不开对自己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坚持,也离不开对其他政党文明成果的学习和借鉴,更应该根据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不断创新。目前,民主党派既要提高其履行政党职能的能力,又要开发其政党功能。刘延东同志在谈到民主党派目前面临着搞好政治交接、提高参政党履行职能和发挥作用的能力两大历史性课题时指出,能否解决好这两大课题,不仅事关民主党派的自身建设和发展方向,而且事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坚持和完善。民主党派在参政议政方面已经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但还需进一步深化参政议政的内容和形式。在内容方面,要从经济领域向民主政治领域开拓;在形式方面,要从单纯的献计献策向辅之以“不可行研究”的复合型参政议政的范式转变。民主监督是民主党派的重要职能,但它的作用发挥还比较弱,存在着“不敢监督、不会监督、不愿监督”的情况。民主党派民主监督职能的效果不佳,产生的原因很多,主要是体制上和机制上的问题。在社会转型的当下,民主党派的这一政党职能必须加强。目前,应该从开发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民主化、制度化入手,从规范执政党各级领导者的权力入手。
在开发政党功能方面,各民主党派不大重视代表和维护本党派成员和所联系的阶层群众的利益。目前,利益的多元化和在利益多元化基础上形成的多元的利益诉求和复杂的利益矛盾,并不是很可怕的事情,因为从理论上讲,“政党是冲突的力量”和“整合的工具”,政党就是代表一定阶层和群众去表达和博弈的。在我国政党制度的话语体系中,政党更多的就是起“代表”和“整合”的作用,只要民主党派能很好地开发其代表功能和综合功能,就能帮助执政党更好地倾听群众的要求,也将有利于社会的和谐。此外,民主党派的另一个功能也需要很好地开发,那就是为国家和社会输送干部的功能。民主党派要注重向国家和社会培养和输送优秀人才,这样既能体现政党的组织力量,又能培养党派成员的政党忠诚和政党责任。开发民主党派输送干部的功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要求,也是民主党派自身发展和政党品质提高的要求。
从理论上研究民主党派的政党职能和政党功能,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推进民主党派更好地履行其政党职能,开发其政党功能,这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中的题中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