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工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
摘要:《预算会计》是现代会计中与企业会计相对应的另一分支,是适用于各级政府部门、行政单位和各类非营利组织的会计体系。是以预算(政府预算和单位预算)管理为中心,以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为目的,以预算收支核算为重点,用于核算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属于分配领域中的各级政府部门、行政单位、非营利组织预算资金运动过程和结果的会计体系。《预算会计》学是根据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使用人才的迫切需要,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为实现岗位从业能力而设置的。学习该课程的目的是要求学生在学习基础会计学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掌握《预算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以及《预算会计》核算的基本循环过程,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便较好的适应从事日常会计工作的需要。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许多学生并不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教师也没能很好的帮助引导学生,最后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从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掌握程度来看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和对学生培养的要求。针对这一现状,笔者以教学中积累的一些教学经验谈一谈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探讨性建议。
关键词:预算会计;教学;课程设置
《预算会计》是现代会计中与企业会计相对应的另一分支,是适用于各级政府部门、行政单位和各类非营利组织的会计体系。是以预算(政府预算和单位预算)管理为中心,以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为目的,以预算收支核算为重点,用于核算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属于分配领域中的各级政府部门、行政单位、非营利组织预算资金运动过程和结果的会计体系。《预算会计》学是根据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使用人才的迫切需要,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为实现岗位从业能力而设置的。因此,学习该课程的目的是要求学生在学习基础会计学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掌握《预算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以及《预算会计》核算的基本循环过程,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便较好的适应从事日常会计工作的需要。
一、《预算会计》课程特点
(一)与实际结合紧密
会计教学在理论知识讲授的同时,还需强化实践能力的提升,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作为现代会计的一个重要分支, 同样对实践教学要求很高。因此要求学生在科目设置、账务处理、会计报表编制和分析的同时,能够结合政府机构、行政事业单位及民间非营利组织的业务处理特点,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制度更新较快
随着我国财政管理体制及政府会计改革的全面推进,《预算会计》相关的会计制度更新速度较快。如2012年修订《事业单位会计制度》、2013年修订《行政单位会计制度》、2015年修订《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2016 年印发的《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征求意见稿)》、2017正式实施的《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等,这些会计制度的实施对会计核算内容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因此要求教学内容也必须实时更新,以满足学生将来对知识的应用需求。
(三)教学内容较为广泛
目前,我国《预算会计》课程开设主要以《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课程为主,授课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其中包括医院、高校、中小学等)、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虽然这四个方面都隶属《预算会计》体系,但内容差异较大,不同的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方面也存在诸多差异,要求学生广泛掌握不同类型会计主体在相似业务发生时,采用不同的会计科目进行业务核算。同时,知识的交叉融合和综合性较强,学生需要对我国当前的预算管理体制、税收管理体制、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等有较为全面的了解,从而准确把握业务的处理方法和技巧。
二、《预算会计》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预算会计》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的专业课之一,目的是培养具有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专业知识的专门人才。《预算会计》作为与企业会计相对应的一个会计学分支,随着会计学专业学生就业面的扩大,尤其是近年来参加公务员考试的学生增加,今后学生就业不仅可能到企业从事会计工作,也有可能到行政事业单位从事会计工作。然而“《预算会计》”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存在以下问题,必须进行改革。《预算会计》教材内容过于陈旧。目前各种版本的《《预算会计》》教材几乎千篇一律,缺乏创新。《预算会计》教材与《初级会计学》教材中基本理论和基本核算方法内容重复较多,教材内容理论阐述多,实务操作少,例题过于笼统、缺少专业细化,更没有与各章节相对应的案例,缺乏生动性和直观性,不便于帮助学生对基本理论进行理解和掌握。教材基本上仍然依据1997年财政部颁布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及《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编写,没有系统地融入新的会计处理办法相关内容。几年来随着我国编制部门预算、实行国库单一账户、建立政府采购制度、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等预算管理体制改革政策的先后出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般只能采用增减内容的方法,删除一些过时陈旧的内容,通过查找最新资料补充一些新的教学内容,这样不仅增加了教学难度,也不利于学生系统掌握《预算会计》知识,对《预算会计》教学效果产生了不利影响。目前,《预算会计》课程作为会计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授课时数在30-40课时。该课程教学仅停留在理论教学阶段,缺乏实际操作教学环节,造成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相脱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目前《预算会计》教学的提升空间
(一)教学内容实务较少
现行预算会计教材各种版本几乎千篇一律,教材内容理论阐述多,实务操作少,例题过于笼统、缺少专业细化,缺乏生动性和直观性,不便于帮助学生对基本理论进行理解和掌握。没有一套预算会计理论与其实务操作紧密结合的模拟操作教材。与预算管理和财政支付制度改革相适应,财政部每年都出台一些新的会计处理办法的修订。新修订的会计处理办法应作为《预算会计》教材编制的主要参考依据。然而,目前所使用的《预算会计》教材,编制依据基本上仍然是1997年财政部颁布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及《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没有系统地融入新的会计处理办法相关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般只能采用增减内容的方法,删除一些过时陈旧的内容,通过查找最新资料补充一些新的教学内容,这样常常使教学内容显得支离破碎,不仅增加了教学的难度,也给学生学习带来不小的影响,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方式偏重理论
缺少模拟实务操作的教材。如前所述,现行预算会计教材理论阐述多,实务操作少,缺乏一套预算会计理论与其实务操作紧密结合的模拟实验教材。践教学环节安排的缺位。目前,预算会计课程一般作为会计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一般授课时数在30-40课时。受课时所限,授课方式主要是进行理论讲授,再安排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期末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验采取闭卷考试方法进行,没有相应安排学生进行预算会计模拟实验的教学环节。学生缺少进入预算会计单位实习的机会。学生在课堂上学完理论后没有实践的机会。这主要是因为寻找校外实习基地很困难,很难有政府行政部门愿意接受学生实习甚至哪怕是简单的了解流程。学生只能“纸上谈兵”,根本没有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效果考核过于机械
在一般实行的成绩考核方式都是期末一张答卷定成绩,学生往往是临时抱佛脚,快考试之前背背课本和笔记中的内容,等应付完考试,马上把课本中的知识忘得一干二净,对预算会计这一与企业会计完全不同的账务处理方式根本就不理解,更谈不上掌握和熟练运用,等到以后从事预算会计工作时,还要再重学一遍,浪费时间、人力、物力,所以这种考核方式不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能力,更使得预算会计的学习停留于表面形式。
四、教学改进探讨
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力。要引起学生的兴趣,要让学生从不愿学变成主动要求学,把在课堂外逃课的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这就需要正面的积极的引导学生,让学生认识到多学习知识、丰富头脑中的知识体系对今后的人生发展大有益处。同时,要引起学生的兴趣也需要改革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
首先,根据过去多年的教学经验,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要多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并做好教学课件,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在教学课件中适当穿插插图、动画等多种方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而且,通过插入视频、音频材料,播放相关资料也可以增加学生的背景知识,这种方式要比单纯的讲授有效的多。其次,在教学中正确运用比较教学法,由于学生已学习了企业会计,往往意识中先入为主,因此,在讲述预算会计中的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时,可以通过相互之间的比较以及分别与企业会计的比较,来理解各自的特征,更好的掌握相关知识;
再次,正确运用案例教学法。为培养学生的思考与决策能力,应补充一定数量的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课堂教学中,既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以提高学生们的交流技巧和理论分析能力,同时还能实现教与学良好的互动。
最后,要增强实践训练。可以参考企业会计实训的方式对预算会计也采用校内模拟实训的方式。模拟实训可按预算会计的内容来设置成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三部分。通过实账训练,提高学生今后从事会计工作的实际操作能力。由于实行预算会计的机构如财政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等不愿接受学生实习,所以在校外实习往往不可行,但是可以和所属高校的财务部门协调,让学生简单了解学校这类事业单位的会计实务。另外也可以经常从本校财务处和其他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机构中聘请一些有经验的会计师来校讲学,向学生传授实务操作技巧。
五、结语
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是有着明显的差异,高职会计专业是致力于培养具备熟练专业操作实践技能的应用型会计人才,目前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单位类型趋于多样化,并不仅仅局限于企业,随着我国公务员招聘制度改革,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开展,民间组织的发展壮大,学生毕业后有可能到行政事业单位或民间非盈利组织从事财务工作,我国政府会计的改革也正处于稳步推进中,然而在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预算会计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有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实训操作等方面的不足,不利于学生相关职业能力的培养,因此高职院校预算会计课程应注重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教学方法不断创新,实践训练不断加强等方面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完成高职院校财会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论我国《预算会计》的重要性[J]. 赵建勇. 预算管理与会计. 2000(12)
[2]《预算会计》发展对抑制腐败的功能初探[J]. 沈爱萍. 现代国企研究. 2017(22)
[3]《预算会计》中资产与负债要素的认识与思考[J]. 张莹莹. 会计师. 2017(24)
[4]我国《预算会计》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 向白芸. 纳税. 2018(17)
作者简介:习竹(1989-),女,湖北省宜昌市人,会计硕士,助教,单位:武汉工商学院。
论文作者:习竹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0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7
标签:会计论文; 预算论文; 学生论文; 单位论文; 教学内容论文; 会计制度论文; 课程论文; 《知识-力量》2018年10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