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呼吸”一节复习课的教学设计论文_孙伟堂

孙伟堂 山东省平度实验中学 266700

摘 要:以提高学生整合归纳能力为主要目标,通过多媒体演示和生活实践经验,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复习的欲望,结合模型动手操作来突破复习的重点和难点,使复习课生动有效。

关键词:呼吸系统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章“人体的呼吸”,内容包括人体的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各组成的作用;呼吸道的组成及对空气的处理;肺的结构及其结构特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其中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是本章的重点,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所涉及到的生物学名词较多学生难以分清,故是本节课的难点。由于该内容是毕业水平测试的一个重要考点并且通常会和血液循环的知识融合在一起,所以该章的复习至关重要。

二、复习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及人体呼吸的过程; 说出呼吸道的作用并认同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度的; 掌握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宣传吸烟的危害,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禁止吸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三、复习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春天来了,蓝天白云,心情是那么舒畅。但同学们不会忘记去年冬天,由于雾霾天气我校连续一周停止课间操活动。有些同学提出抗议,凭什么不让我们出去活动?从而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复习的欲望——雾霾中的有害颗粒会通过呼吸进入体内引发疾病,从而引入呼吸系统,更可以触动学生的情感,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师出示呼吸系统结构图让学生指出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设计意图:学生能够熟悉地说出呼吸系统组成及各部分功能,但是对于生活中的条条框框却不一定能运用生物学知识来解释。所以这个环节的处理师从结构出发,让学生了解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然后再解释生活现象,这样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预防疾病的卫生养成教育和禁止吸烟的习惯养成教育。

3.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本章的重点,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所涉及到的生物学名词较多,学生难以分清,故是本节课的难点。对于本内容的复习分三步走:

(1)自主探究:动手操作膈肌变化与呼吸的关系。让学生通过操作模拟装置,形象生动地描述出膈肌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让学生边操作边写出观察到的现象得出结论:膈肌收缩→膈顶下降→胸廓上下径增大→肺扩张→肺内压变小→吸气;呼气正好相反。

(2)动手体验:肋间肌与呼吸的关系。由于呼吸模拟装置只能体现膈肌变化与呼吸的关系,所以第二步让学生把手放在肋骨处体验呼吸时的变化。通过体验写出结论:肋间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运动→胸廓前后左右径增大→肺扩张→肺内压变小→吸气;呼气正好相反。

(3)列表比较呼吸肌的变化与吸气和呼气的关系,通过对比观察加深对其的理解和记忆。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从学生认知规律和生活实际经验出发,力求在观察、探究分析、操作、尝试、交流合作等过程中,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并在探究复习中通过体验中得出结论,轻松地解决了复习难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4.肺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师出示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观察两者有何不同,让学生说出为何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从而引入了肺与血液的气体交换的复习。引导学生完成学案: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过程、原理、肺泡适合交换的特点。

设计意图:由于该内容是毕业水平测试的一个重要考点并且通常会和血液循环的知识融合在一起,所以本环节的复习穿插上了氧气在体内行走的路线,这样既为下节复习提前铺垫,又引出了呼吸作用和呼吸运动混淆点的比较,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培养学生对知识易错点的分析能力。

5.拓展延伸,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师引导学生分析一氧化碳中毒的事例及急救的措施,提高安全意识和急救方法的处理。

设计意图:对学生进行关注生命、关爱他人的情感教育,并提高安全意识和掌握急救的措施。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则是从学生的生活出发,把复习的知识转化在解释生活中的条条框框中来,在课堂上利用学生亲自体验的方式,使其产生复习探究的兴趣和情感,从而积极愉悦地投入到复习中来。因为复习课最终要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等能力,所以本节课的设计利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方式进行点拨,让学生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从而形成知识的系统性,突破了死记硬背的原始模式,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本的高效课堂。

论文作者:孙伟堂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9月第25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3

标签:;  ;  ;  ;  ;  ;  ;  ;  

“人体的呼吸”一节复习课的教学设计论文_孙伟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