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香红 赵忠辉 罗高俊 张佳丽
湘潭市中医医院 湖南湘潭 411100
摘要:目的:探讨“经筋刺法”配合推拿对周围性面瘫(恢复期)的多伦多评分的影响。方法:将60例周围性面瘫(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经筋刺法”配合推拿组和常规针刺组,每组30例。结果:治疗2疗程结束后与治疗前比较疗效,两组均取得较好疗效,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经筋刺法”配合推拿组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组。治疗2疗程后两组患者多伦多评分与治疗前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差值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在恢复面神经功能方面两组均有疗效,但“经筋刺法”配合推拿组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组。结论:“经筋刺法”配合推拿治疗周围性面瘫(恢复期)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组。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经筋刺法;多伦多评分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meridian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massage on the treatment of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convalescence). Methods:60 cases of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recovery period)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meridian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massage group and routine acupuncture group,with 30 cases in each group. Results:after the 2 course of treatment,the curative effect was compared with that before treatment. The two groups achieved better resul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indicating that the "Jing Jin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the massage group is superior to the conventional acupuncture group. After 2 courses of treatment,two groups of patients in Toronto score 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P<0.01,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compare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0.01,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indicating the effect on recovery of facial nerve function in two groups,but the "Jing Jin" acupuncture method combined with massage group curative effect is better than the routine acupuncture group. Conclusion:the effect of "meridian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massage on the treatment of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recovery period)i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ventional acupuncture group.
[Key words] Toronto score of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周围性面瘫,西医称为贝尔麻痹,系面神经核或其下的面神经各段损害所致的面肌麻痹。因茎乳孔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称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亦有因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非化脓性炎症所致的面瘫,如Hunt氏综合征【1】。现代医学认为,周围性面瘫为面神经非化脓炎症水肿,髓鞘或轴突有不同程度的变形,以在乳突和面神经管内的部分尤为显著。因其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症的病证,故又称为“口眼喎斜”,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年发病率23/10万【2】。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临床治愈率相对比较高,取得了广大患者的认可和接受,已作为治疗周围性面瘫常用的一种有效方法,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笔者采用“经筋刺法”配合推拿治疗周围性面瘫(恢复期),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60例患者均为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湘潭市中医医院针灸科门诊就诊的符合周围性面瘫(恢复期)诊断标准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地分为“经筋刺法”配合推拿组和常规针刺组,每组各30例,“经筋刺法”配合推拿组30例中,男20例,女10例;最大年龄72岁,最小年龄13岁,平均年龄46.58±17.23;最大病程41天,最小病程7天,平均病程13.20±9.58;常规针刺组30例中,男19例,女11例;最大年龄70岁,最小年龄15岁,平均年龄47.15±16.31;最大病程39天,最小病程8天,平均病程12.41±8.18;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经统计学处理(经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3]。①起病突然,春秋为多,常有受寒史或有一侧面颊、耳内、耳后完骨处的疼痛或发热。②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眼不能闭合,口角向健侧牵拉。③一侧不能作闭眼,鼓腮,露齿等动作。④肌电图可表现为异常。
1.3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杜,2009年)[4]。①病史:起病急,常有受凉吹风史,或有病毒感染史。②表现: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病侧额纹消失,眼裂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鼓腮,吹口哨时漏气,食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颊间,可伴病侧舌前2/3味觉丧失,听觉过敏,多泪等。③脑CT、MRI检查正常。
1.4 疾病分期
参照“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实用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年)[5]①急性期:发病7天以内。②稳定期:发病8天至45天。③后遗症期:发病45天以上。
2.治疗方法
2.1“经筋刺法”配合推拿组
组内所有病例均先进行“经筋刺法”治疗(参照石学敏教授创立的经筋刺法),再进行推拿治疗
2.1.1 经筋刺法:
操作方法:仰卧位,阳白四透,一穴四针,针尖与表皮成15°角,分别针向头丝竹空、头维、上星、攒竹,进针0.5一1寸左右,地仓与颊车之间行阳明经筋排刺,即两穴之间按照阳明经筋循行多针浅刺,每隔0.5寸1针,直刺进针0.5寸左右;四白两透,一穴两针,针尖与表皮呈15°角,分别针向目外毗、目内毗,进针0.5寸左右,太阳透地仓、颧髎透地仓,针尖与表皮成15°角,进针1一1.5寸,以上各穴均用平补平泻法,得气为度,下关采用直刺法,进针0.5一1寸,平补平泻,睛明穴垂直进针0.5寸左右,不做任何手法。以上针刺施术后留针30分钟。每日治疗 1 次,连续治疗 14 次为一个疗程,疗程与疗程之间休息1天,治疗 2 个疗程。
2.1.2 推拿治疗:
① 患者坐位。以一指禅推法自印堂、睛明、阳白、四白、下关、迎香、颊车至地仓穴往返治疗,约5分钟。② 以大鱼际先按揉患侧面部,再按揉健侧面部,约5分钟。③ 轻擦患者面部,以局部感到温热为度。④ 以拇指按揉翳风、风池、合谷穴各1分钟。⑤ 拿肩井、风池各3-5次。⑥ 每日治疗 1 次,连续治疗 14 次后为一个疗程,疗程与疗程之间休息1天,共治疗 2 个疗程。
2.2常规针刺组
取仰卧位,颧髎、翳风、下关、双侧足三里、合谷采用直刺法,进针0.5一1寸左右,用平补平泻法,面部余穴均采用斜刺法,进针0.5一1寸,采用平补平泻法,选取阳白和太阳、地仓和下关两组穴位接G6805.I型电针治疗仪,选疏密波,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得气后留针30min,每日治疗 1 次,连续治疗 14 次后为一个疗程,疗程与疗程之间休息1天,治疗 2 个疗程。
3.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于治疗前、治疗1疗程后、2两疗程后分别进行多伦多面神经评分。
3.2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李健东的面神经评分标准《 国外医学耳鼻喉科学分科》[6]。①痊愈:面部症状和体征消失,多伦多面神经评定系统表评分,总分≥90分。
②显效:面部症状和体征大部分消失,多伦多面神经评定系统表评分,90分>总分>70分。
③有效:面部症状和体征有所改善,多伦多面神经评定系统表评分70分>总分>50分。
④无效:面部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或进行性加重,Sunnybrook面神经评定系统表评分,总分<50分。
3.3 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采用统计软件SPSS19.0处理,所有统计结果由计算机输出。根据资料的分布和性质,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用Ridit分析法对两组组内、组间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显著性水平定为双侧检验P<0.05。
3.4 观察结果
4.讨论
周围性面瘫属于祖国医学的“面瘫”、“口僻”,“口眼歪斜”等范围,中医学认为周围性面瘫的病因是人体正气不足,络脉空虚,风邪乘虚侵袭阳明、少阳经络,以致经络阻滞,经筋失养,筋肉纵缓不收而发病【7】。现代医学对周围性面瘫的发病机制及发病原因尚未阐明,多数认为是与微循环障碍学说、病毒感染学说及免疫学说三种学说有关[8]。在治疗方面,现代医学对周围性面瘫的研究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对其发病机制尚未阐明,许多学说还处于假说阶段,不能够解释周围性面瘫的全部临床现象和实验所见,无特异性的有效疗法。近代治疗观点主张采用抗炎、脱水、疏通微循环的综合疗法[9],其中激素是最常用的药物之一,早期应用可起到减轻面神经的水肿,缓解症状的作用,但激素存在禁忌症及副作用;后期主要是采用手术来治疗周围性面瘫,如筋膜悬吊术、神经吻合转移与移植术、面神经减压术[10]、面神经调控术[11]等,但是手术有难度和风险,手术过程精细复杂且术后恢复漫长,可能产生不可逆的神经性耳聋和组织移植失败、平衡失调、术后感染等不良后果。在当今,人们更倾向于选用中医中药来治疗周围性面瘫。一直以来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具有疗效确切、易于操作、副作用少、相对安全等优势,而针灸对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有一定的优势,中国传统医学采用针灸治疗面瘫己有数千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经验,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临床治愈率相对比较高,取得了广大患者的认可和接受,已作为治疗周围性面瘫常用的一种有效方法,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是WHO推荐针灸治疗的43个病种之一。
经筋刺法的特色是以透穴剌法,疏理调节气血经筋以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所谓“透刺”,也称“透穴刺法”,是一针透剌多穴或多经的针刺方法,其特色是排刺及一穴多针不同方向的透刺。临床及实验研究认为经筋排刺法具有改善局部微循环、病损神经的细胞代谢及病理性的肌肉电生理这三个方面的作用[12-13]。经筋刺法所选用的阳白、四白、地仓、颊车等穴均位于面神经颅外段各分支的重要解剖位置上,采用多针排刺及透刺法,可广泛的刺激面神经,改善局部微循环及病损神经的细胞代谢,提高其兴奋性,增强气血对经筋的濡养,提高局部神经肌肉和中枢神经的功能,从而有利于面神经功能的恢复[14-15]。推拿对周围性面瘫的治疗也有着非常明显的疗效,不同的推拿手法作用于面部及体表的经穴、神经、肌肉,形成不同的刺激,可以疏通经络、改善局部循环,减轻炎性肿胀,缓解神经受压,防止肌肉萎缩[16-17],为面瘫的恢复创造良好条件,并可防止其形成。推拿配合针灸是非常理想的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方法。
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经筋刺法”配合推拿治疗周围性面瘫(恢复期)疗效显著,操作简单、安全无不良反应,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龚彪,李长清,邹敏.周围性面瘫诊断与针刺治疗的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06.22(3):12-13
[2]王维治.神经病学(第一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77.
[3]石学敏.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125.
[4]王维治.神经病学(第五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211
[5]石学敏.实用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678.
[6]李健东.国外医学耳鼻喉科学分科[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81.
[7]冯婕.电针配合穴位透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观察[J].社区卫生保健,2011,10(1):49-50.
[8]植昌嘉,曲祟正,综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87例小结[J].,甘肃中医。2004;17(6):32一33。
[9]张昕,李晓,刮痧配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39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6-;14(10:52.
[10]李群义,赵秀华,郭延文. 面神经减压术在治疗Bell面瘫中的应用[J]. 哈尔医学院学报,2000,21(1):5.
[11]杨川,王炜,李伟. 面神经调控术修复面瘫后面肌联动的初步报告[J].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2006,2(1):35.
[12]郭蕴萍,石学敏.经筋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经验浅谈[J].中华针灸电子杂志,2015,4(4):18-20.
[13]庞素芳.经筋刺法配合闪罐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2004,23(1):43-44.
[14]杨璇,张晓冬.“经筋刺法”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4,36(9):19-20.
[15]赵忠辉,黄香红,成建平,罗高俊.“经筋刺法”配合推拿对周围性面瘫神经功能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16,35(10):1197-1199.
[16]马红叶.推拿配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15,23(12):38.
[17]甘小莉.手法穴位按摩治疗难治性面瘫的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医师杂志,2016,44(1):50-51.
【基金项目 】湘潭市医学会科研项目xtyxky201348
【作者简介】黄香红,女,硕士研究生,主治医师,主要从事针灸临床研究。
论文作者:黄香红,赵忠辉,罗高俊,张佳丽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9
标签:经筋论文; 面瘫论文; 面神经论文; 疗程论文; 疗效论文; 多伦多论文; 针灸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