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的发展带动城市园林景观的建设,随着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城市中园林景观的建设已不仅局限在为城市带来美感,更重视城市景观建设的功能性与使用性。基于此本文就城市园林景观中道路与广场的绿地设计进行研究,以期满足当今城市居民对高质量生活环境的不懈追求。
关键词:城市园林;园林景观;道路广场;绿地设计
1导言
我国园林发展历史悠久,在世界园林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城市园林景观已经融入到人们正常的生活当中,成为人们休闲、娱乐、休憩的场所。因此,人们对城市园林景观的要求不断提高。道路和广场是城市园林景观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将道路和广场绿地进行科学设计,让其充分发挥在园林景观中的功能性、实用性和艺术性,在改善城市空间环境的同时,也能调节城市局部气候。
2简述当代城市园林景观绿地设计建设现状
当代城市园林景观绿地设计建设的发展是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与城市化建设推行下的新型圆领景观建设,因此当代城市园林景绿地设计观建设发展时间较短,使得城市人们在城市景观绿地设计建设上仍存在不足之处。例如,一些城市认为园林景观就是绿植的罗列与堆山置水而已,在这种观念影响下城市景观建设经常出现过于简单、粗糙的现象,不仅不符合居民对提高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更无法发挥城市园林景观的艺术性、实用性以及功能性。又比如,有些城市园林景观建设过度强调观赏性而采用“逆境栽培”手段丰富景观绿植,这种严重违反植物生长自然规律的园林景观建设思想,使得城市建设与自然和谐统一渐行渐远,不符合当代城市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虽然,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人们城市园林景观绿地设计提供了建设基础,但是为了满足城市与居民发展新需求,城市园林景观绿地设计建设应立足实际并不断创新完善。
3城市园林景观的基础理论研究
3.1城市园林景观的理论研究
园林景观理论是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的,不同的时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内容、形式也不同。在我国古代,园林一般称之为园、苑、山庄等。在现代往往将园林称之为公园、自然保护区。虽然内容和形式不同,但是最终目的相同,就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利用和改造自然条件下的山水,并结合建筑物,构建一个供人居住、休憩、观赏的空间环境。关于园林的定义有很多种。1981年孙莜详出版的作品《园林艺术和园林设计》中是这样定义:园林是由地形地貌、建筑、水体、道路、植物等素材,按照功能要求、技术条件和艺术布局等组合成一个整体。而我国《大百科全书》中则是这样定义园林:在一定地域内,运用一定的艺术手段和工程技术,通过地形、植物,将建筑和园路创作成一个自然的休憩环境。这是目前国内普遍接收的一个定义。随着经济全球化,关于园林的定义将会有更深的发展和衍射,园林景观设计将走入一个新的安装方向。
3.2城市园林景观布局
园林景观是将一个不同的景观,经过组合排序,将一个单独的元素按照一定的艺术规则组成,形成一个完美的艺术体,这个过程就是园林布局。常见的园林布局形式有三种:规则式、自然式、混合式。规则式顾名思义,布局整体、对称、均匀。最明显的特性就是中轴线,园林要素的组合全部根据中轴线进行布置,从而追求几何图形的美感。这种设计都是以建筑空间作为主体。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台地园林和法国凡尔赛宫都是规则是园林布局的典型。我国规则式园林也必将多,比如北京天坛。规则是布局设计给人庄严肃穆雄伟的感觉,一般主要应用在皇家园林等一些隆重场合。自然式就是模仿自然环境,结构布置形式活泼,给人轻松灵动之感。我国古代很多园林景观设计都追求自然情趣,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混合式是综合了规则式和自然式两种布局方式。这种布局方式在现代园林应用的比较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种设计方法既能充分发挥出自然式园林布局的特点,同时又充分吸收了规则式布局的优点,创造一个色彩鲜明、规则整齐的规划部分,又丰富多彩、变化无穷的自然式园林布局。
3.3城市园林景观的基本设计原则
城市园林景观是在一定区域内,通过改造自然形成新的地形地貌,并利用植物和建筑形成景观区域。因此,景观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协调各个要素的关系,确保园林景观的秩序。园林景观设计的时候必须遵循“环境适应性、观赏性与艺术性、生态性”原则。
4城市园林景观中道路绿地设计分析
城市园林景观道路绿化设计的合理性,具有提高城市道路绿化系统的绿化面积、完善城市精神风貌以及带动城市经济文化发展的作用。此外,道路绿化设计作为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关键部分,在带给城市居民美的享受同时,也具有改善城市环境与气候的深远意义。因此,为了使城市园林景观道路绿地设计得以更好满足人们生与城市发展需求,应具体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充分展现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特色。由于道路是城市交通乃至城市规划重要组成部分,促使道路设计风格不应太过突兀应保持与城市设计的统一性,基于道路设计基础上的道路绿地设计亦应符合整座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特点,并与城市整体规划设计相统一。此外,城市道路绿地设计应充分利用道路两旁绿地,在设计时同时兼顾道路绿地设计所在区域特征,从而使道路绿地设计得以因地制宜科学展现城市园林景观特色。第二,道路绿地建设应保证绿地防护功能与生态功能可以充分展现。合理的城市道路绿地设计建设,具有优化所建设地区小气候的特点,不仅可以实现纳凉降温功效,更能够起到保护生态平衡、消尘降噪的功效,而这些功效都只有道路绿地建设才能达到,城市硬件措施再丰富也无法代替城市园林景观道路绿地设计的功效。第三,协调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与交通道路建设。在道路绿地建设时,应避免阻碍机动车辆驾驶者在道路上行驶时的视线,且不应阻挡道路交通指示标志,从而使城市园林景观道路绿地设计与城市交通协调起来。
5城市广场绿地设计研究
城市广场是城市形象窗口,是城市居民社会活动、娱乐的主要场所。广场周围一般有很多重要的公共设施和建筑物,是城市标志性的设计。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城市广场的功能和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城市广场绿地设计必须综合分析城市景观和建筑特色,确保城市景观和广场的和谐统一性。因此,绿地设计的时候必须遵循“系统性、完整性、环保性、尺度合理性、多样性和文化性”原则。通过合理的布局让城市绿地和城市景观融为一体,让城市绿地功能和广场其它功能设施进行统一布置,更好的实现广场区域功能的建设,从而发挥广场绿地的作用。在广场绿地设计中,应该利用空间的层次感和广场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其次,广场绿地规划的时候,尽量与城市整体的绿化风格统一,选择适合本地生长和特色的绿色植物,通过合理的搭配,达到改善城市环境和局部小气候的目的。通过科学、统一的规划,让城市广场绿地设计满足现代城市发展需求。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让繁忙的都市人可以在城市中拥有亲近自然的感觉,并使当今城市园林建设与居民休闲、娱乐等功能需求得以满足,城市园林景观道路与广场绿地设计应在因地制宜基础上不断完善发展,使得道路与广场绿地设计有效结合当今社会对城市园林景观建设的新要求,从而达到绿化设计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孙立.城市园林景观中道路与广场的绿地设计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6,(24):88.
[2]车伯琳.基于历史文脉的道路景观设计初探[D].北京林业大学,2016.
[3]牛艳君.河南地区景观植物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6.
[4]吴颖洁.关于城市下沉式广场的互动性景观设计研究初探[D].东华大学,2016.
论文作者:催桂丽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3
标签:城市论文; 绿地论文; 园林景观论文; 道路论文; 广场论文; 园林论文; 布局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