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安徽合肥 230000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我国对环境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持续提升。在现代城市建设中,为了解决近些年来我国迅速城市化过程中留存的许多问题,提出了“城市双修”的战略,致力于打造生态、健康、宜居的环境空间。本文将就城市双修导向下的城市绿道规划方法更新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希望可以促进我国城市的绿色发展。
关键词:城市双修;城市绿道规划;更新
前言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城市化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在此过程中,城市建设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以及自然环境承载力之间的矛盾日益加重。此外,建设活动的增加使得城市的负荷也在持续加重,导致城市生态环境以及人居环境质量逐步下降。基于此,我国提出了“城市双修”的城市发展新战略,稳步推动城市发展转型。
1.城市双修的内涵分析
1.1城市双修的概念
城市双修即是指城市修补以及生态修复,其中城市修补主要是通过基础设施的完善、景观建设等手段,提高城市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城市功能体系的完善,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生态修复则是基于再生态理念对近些年来城市化进程中遭到破坏的自然环境进行修复,提高生态环境水平。
1.2城市双修的主要作用
城市双修的最终目标是解决我国快速推进城市化过程中引发的城市问题,促进城市健康发展。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生态修复是城市双修的主要内容,其修复对象包括山体、水体、绿地等诸多方面,解决城市扩张过程中建设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提高区域生态效益。
其次,完善城市功能。根据我国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城市双修”文件,增加公共空间、加强绿道建设以及优化城市风貌是三项主要举措,能够有效缓解现阶段城市的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等方面的问题。
再次,塑造特色风貌。我国很多城市都存在老旧城区,它是历史文化的见证,城市双修理念致力于促进新老文化的融合,能够实现对城市文化环境的修补。
最后,健全保障制度。在城市双修发展战略实施的过程中,除了规划建设之外,还涉及到了管理,这就需要对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进行健全完善,为城市发展建设提供保障。
2.目前我国城市绿道规划存在的问题分析
2.1对城市与生态综合效益缺乏关注
城市绿道规划建设的目的就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因此应将生态与城市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虑,但就实际情况而言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一方面,绿道建设中存在破坏自然环境的情况。另一方面,对城市环境、土地资源以及区域功能等方面缺乏考虑,导致绿道规划的特色和功能不够明确。只有努力提升城市与生态的综合效益,才能真正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2规划内容与城市需求不符
相较于过去,在近些年的发展中,城市绿道规划的内容已经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但在实践中,部分城市仍旧局限于固定的范围以及单一的功能,以至于规划内容根本不符合城市发展需求。只有与时俱进,对城市绿道规划进行创新,才能更好的推动城市双修目标的达成。
2.3技术落后
目前,我国城市绿道规划采用的技术方法较为落后,普遍停留在形态感性的层面,在具体操作中依旧采取传统调研的方式获取数据,导致数据的完整性以及可靠性均无法得到保障。并且在对数据进行处理的过程中采用的方法也十分落后。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地理信息系统等基础数据缺失。
2.4缺乏地域文化特征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往往存在着不同的风俗文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以最新的理念来讲,在进行城市规划建设的过程中,应该融入更多的本土文化元素,如此才能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精神。在现阶段我国很多城市的绿道规划根本无法体现出地域文化特色,大多情况下只是简单的建造一个文化雕塑或是文化墙,十分敷衍浅薄。
2.5缺少人文关怀
城市绿道是现阶段广大城市居民利用率最高的绿色开放空间,因此在规划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广大居民的实际需求。但我国城市绿道规划却很少有公众参与,导致其功能、结构、形式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满足人们融入自然的需求。
3.城市双修导向下的城市绿道规划研究
3.1城市双修导向下城市绿道规划应该遵循的理念
首先,坚持生态发展。城市绿道规划建设的根本目标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因此在具体规划工作中,应该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城市景观修复方面,基于因地制宜的理念提高绿道规划的环境协调性,对生态格局进行完善,提高生物多样性。
其次,做好区域协调融合。针对城市扩张和生态承载力之间存在的矛盾,在进行城市绿道规划的过程中,应该以城市区域战略发展规划规划为参考,使二者形成协调统一,促进新老城区的完美耦合,保障人造景观和自然生态的有效融合。
再次,注重内容与技术创新。从选址、功能构建、网络规划、衔接、景观建设等多个方面切入对城市绿道规划内容进行丰富,同时积极引入现代化科学技术,通过数字模拟、空间数据图层叠加等技术对城市绿道规划地理信息数据库进行完善。
最后,融入地域特色。城市绿道自国外引入我国之后,必须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做出调整创新,才能更好的满足我国城市建设需求。这就要求各城市在绿道规划中,要更多的融入地域文化元素,时期成为当地文化的象征,形成多功能复合的综合性交通廊道。
3.2城市双修导向下的城市绿道规划创新
首先,对绿道规划内容进行更新。城市绿道规划是空间和功能规划的组成部分之一,因此目前我国通常会将城市绿道规划纳入到城市总体规划框架中,通过对城市总体规划中提出的绿地空间和数量指标等信息的分析,确定未来城市绿地发展规划方向。以上模式的被动性较强,主要是以目标为导向进行绿道空间格局的规划,但未必能够和城市当前问题的解决形成契合。而在“城市双修”导向下,则应将绿道规划从城市总体规划的框架中独立出来,加强对城市发展新问题的反应。如通过构建通风廊道促进城市空气快速流通,解决城市热岛效应或是雾霾问题。在具体规划中,则应从城市绿道空间布局优化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促进城市通风效果的增强。除此之外,建设通风廊道还能够将城市绿地空间进行有效连接,形成系统。
其次,转变服务对象。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提升,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城市绿道的功能之一就是供城市居民进行游憩和观赏。“城市双修”的生态修复以及城市修补的目的均是为了给城市居民提供更加高质量的生活,因此在绿道规划中应更多的关注民生,基于广大市民的需求对绿道功能进行完善。基于此,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民生问题的调查了解,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反映在绿道规划中,则应将自然资源和人工资源进行有机整合,提高绿网密度、优化植被结构,将绿色空间渗透到居民的生活中,实现绿色资源的共享。
再次,积极引入先进技术更新方法。在先进科学技术的支持下,城市双修各项工作的效率以及效果都能够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因此在城市绿道规划中,应对传统简单机械的技术和方法进行更新,充分利用大数据获取地理和气候数据,并对城市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在保障美观性的同时满足实际需求,进而解决城市发展面临的挑战。
最后,在风貌塑造中融入地域文化特色。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很多地区一味的追求快速城市化,导致大量的地域特色景观风貌和文化记忆逐步消失,城市建设存在严重的同质化现象。“城市双修”则注重城市历史文化脉络的延续,通过城市空间和功能的优化,发扬城市文化特色。基于此,在绿岛规划中,应尊重沿线的历史风貌和文化印记,同时避免人文符号的机械罗列,使绿道融入到当地文化景观风貌中,对文化景观中的精髓进行提炼,和绿道规划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丰富多彩的空间形态。
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双修是未来我国城市建设发展的新方向,基于城市双修理念,在进行城市绿道规划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城市和生态综合效益的提升,以人本精神为指引,丰富规划内容,引入先进技术方法,融入历史文化元素,如此才能推动我国城市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拜荔州. 基于“城市双修”理念的安康东关片区更新规划策略研究[D].长安大学,2017.
[2]谢绪军,赵明,王鑫. 绿色智慧导向下淄博市火车站区域旧城更新规划探析[J]. 规划师,2019,35(06):65-70.
[3]仇婧妍. “城市双修”背景下阜阳城市空间特色塑造研究[D].东南大学,2018.
[4]杨婧. 基于“城市双修”视角下城市失落空间优化更新设计策略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8.
作者简介:张晶璐(1988-),女,硕士,助理工程师,从事规划景观工作。
论文作者:张晶璐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1
标签:城市论文; 双修论文; 我国论文; 文化论文; 生态论文; 过程中论文; 功能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