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中医学院 贵州 贵阳 550000)
【摘要】本文对熊芳丽教授应用苗药纸火灸治疗腰部冷肉风的经验进行了总结。教授认为腰部冷肉风发病率逐渐增高,且越来越年轻化,苗药纸火灸操作简单,无毒副作用,是值得我们研究的民族特色治疗手段,可在临床中普遍应用。
【关键词】腰部冷肉风;腰痛;腰肌劳损;苗药纸火灸
腰部“冷肉风”【1】,主要症状为腰部肌肉一侧或两侧或正中处发凉疼痛、活动受限。因病程长、易反复、迁延难愈,病人十分痛苦。属于中医于“腰痛”范畴,“腰痛”最早见于《内经》,其中《素问?刺腰痛论》对腰痛作了比较系统的论述,有关病因则归于外感风寒湿和肾元亏虚。认为脏虚络痹是其发生的基本病机。治则为补肾强腰、通络止痛。西医与腰肌劳损相似,其发病机理为局部无菌性炎症持续性存在,产生的乳酸不能及时排出或产生纤维变性及瘢痕组织,刺激或压迫脊神经后支而引起【2】。病理改变是损伤局部软组织的慢性炎症、变性以及坏死【3】。病因一则是因长时间保持某种体位,腰部肌肉处于长期的紧张状态,过高的张力导致肌肉细小的纤维断裂、局部肌纤维水肿,局部损伤被修复后,会遗留瘢痕、粘连及局部炎症,反复刺激,长期而导致慢性劳损、引发疼痛;二是因疲劳产生的大量乳酸堆积在腰部,抑制腰部肌肉的正常代谢;三是因急性腰扭伤治疗不当或腰背部长期受凉或小关节功能紊乱等。主要临床表现为腰背部酸痛或胀痛,时轻时重,休息后减轻,劳累后加重,喜暖怕寒冷,如遇阴雨天气及潮湿寒冷季节,疼痛则加重。
苗族医学中腰部冷肉风以腰部寒凉疼痛,活动不利为主症。苗医认腰部疼痛的发生、发展是腰部筋脉的生理功能遭到破坏、气血水物质运行失常。筋脉是人体各种信息和物质的传导系统,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对腰部筋脉进行一定的刺激,不仅能起到局部的治疗作用,而且能够激发人体惠气和灵动能的运行。筋脉的特点应“以通散为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外伤或内损都有可能导致腰部筋脉受损、气血水壅塞,出现气阻血瘀,能量失去线路约束而产生痛、肿。又因苗医有“毒为百病之源”,认为“无毒不生病、无乱不成疾”。当外界风、气、寒、湿、热毒侵入筋脉,或饮食不节,劳累过度,情志所伤等导致筋脉受损,致使“筋不行气,脉不行血”,筋无所养,脉无所行,筋枯不舒,气行不畅,血脉瘀滞,血行无力时即会发生本病。治疗应以“疏通筋脉”、“去除毒邪”作为主要手段,重视通气和散血法的的使用。正是符合“壅塞为病,通达为康”的观念,故苗医有“胃不通则积……身不通则痛”之说。
治疗方法
其中选用的药物为苗药黑骨藤追风液(医院制剂)组方:黑骨藤、透骨香、小血藤、追风伞、活麻藤、四块瓦等二十多味苗药组成。具体步骤如下:①准备好所需药物及器具,患者取俯卧位,充分暴露腰部疼痛或有明显压痛的局部。②用量杯倒取 40~50ml黑骨藤追风液置弯盘中,取适量药液涂擦在患者腰部疼痛或有明显压痛的局部,并用推拿手法按摩局部至发热,变红。将消毒好的医用纱布浸入弯盘中,充分浸透药液;③将草纸用热水浸透备用;④分别将浸透好药液的纱布和草纸平铺于施术部位,再将阻燃棉置于其上,保护好非施术部位;⑤弯钳夹持浸有95%的酒精棉球,点燃,在草纸上做“蜻蜓点水”状的敲击,持续 1~2 min(至患者感到热度适宜为度);待冷后(温度降低后)再次点燃敲击,重复上述操作 3 次,每次操作 5min ;治疗全过程总共约需15min。每日治疗1次,连续10次为1疗程,共治疗2疗程。
典型病例
患者,男,33岁,公务员。2017年9月5日初诊。主诉: 腰部疼痛半年。患者因 2017 年夏天睡凉席2月后腰部疼痛僵硬沉重不适,L2-L5两侧疼痛明显,阴雨天或劳累后加重,常于凌晨1点左右疼醒,不能正常睡眠,服用大剂量发汗解表、祛寒除湿中药以及超短波、红外线等物理治疗疗效均不明显。查体发现腰部肌肉僵硬,多处条索和结节,有广泛压痛; 腰椎活动正常; CR检查: 腰椎未见异常; 血液常规、风湿三项、血沉检查均未见异常。采用隔苗药黑骨藤追风液纸火法治疗,1次治疗症状即有缓解,1疗程病情显著好转,2疗程治疗后肩背部疼痛消失,活动自如,随访1个月未复发。
3、讨论
笔者所采用的苗医特色药纸灸法,是整合了苗医外治法中烧药火疗法、抹酒火疗法,取其火性通散,药性祛毒,酒性引药达病所的原理并加以优化而成。可使气行、水生、血养,即能量、物质、结构三者相互为用,相互制约,达到平衡协调,以表出毒素、通气散血、祛风通络、解痉止痛,增强局部血液循环及促进代谢产物的去除而达到治病的目的。方中各药组合科学,君药黑骨藤、追风伞等均为祛风除湿,舒经活络,散瘀止痛,性热入冷经的苗药,主治风毒、湿毒、冷毒所致的肌肉筋脉疼痛性病症,如“麻木风”、“顺筋风”等风类疾病;臣药透骨香、活麻根、血藤等性冷,入热经,主治“麻木风”、“顺筋风”等风湿痹痛;在发挥苗药独特治疗作用的同时,避开了口服药物毒副作用、局部给药吸收不理想、止疼药物易产生依赖等问题。笔者认为此法为苗医外治法的代表,是值得我们研究的民族特色治疗手段。此法对不断充实苗医理论体系,促进苗医学科建设,促进民族医药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杜江,张景梅.苗医基础[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7:144.
[2]朱汉章.针刀医学原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663.
[3]徐锦森.腰肌劳损[J].新医学,2009:31⑶:274-275.
论文作者:刘依伟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11月上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1
标签:腰部论文; 筋脉论文; 局部论文; 疼痛论文; 腰痛论文; 肌肉论文; 疗程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11月上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