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对降低妇科腹腔镜术后非切口疼痛发生率的应用论文_陈佳,杨玉珊,杨蕊,龙洁,李鹃,高立青

品管圈活动对降低妇科腹腔镜术后非切口疼痛发生率的应用论文_陈佳,杨玉珊,杨蕊,龙洁,李鹃,高立青

昆明市延安医院 云南昆明 650000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妇科腹腔镜术后非切口疼痛发生率的应用方法。方法:由科室6名成员组成一个品管圈,针对降低妇科腹腔镜术后非切口疼痛发生率这一主题,遵循品管圈活动步骤开展各项活动。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妇科腹腔镜术后非切口疼痛发生率从68.8%降至31.25%。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可降低妇科腹腔镜术后非切口疼痛发生率。

关键词:品管圈;腹腔镜术后;非切口疼痛

品管圈(QCC)是由日本石川馨博士所创,由工作场所相近或互补的工作人员自发组织的小团队,按照特定的科学程序解决工作现场,管理和文化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全面持续的质量管理改进[1]。腹腔镜手术是在密闭的盆腹腔内进行检查治疗的内镜手术操作,具有创伤小、损伤小、出血少、痛苦轻、恢复快等优点在妇科疾病治疗领域中广泛应用。腹腔镜术后非切口疼痛,也称腹腔镜术后疼痛综合症,是指患者腹腔镜术后出现的肩部酸痛、肋间刺痛、上腹部胀痛等切口之外的疼痛[2]。其发生率高达70-80%[3],尤其是出现肩背酸痛和膈下胀痛约35-60%[4]。术后疼痛是机体由疾病和手术造成组织损伤的一种复杂性生理反应,随着人们对生存质量要求的提高,对术后舒适的要求也随之增高,如疼痛未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会严重影响疾病的治疗和患者的生活质量。我科于2017年8月成了品管圈,对腹腔镜术后患者开展品管圈活动,以降低术后非切口疼痛发生率为活动主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报告如下。

1品管圈活动方法

1.1成立品管圈

我科于2017年8月成立品管圈小组,共6名组员,圈长1人,圈员5人。平均年龄28.8岁,学历均为本科。全体圈员经过头脑风暴,投票决定“呵护圈”为圈名,并设计了圈徽。希望通过“呵护圈”成员的共同努力,减轻术后患者的疼痛感,带给患者摆脱病魔的勇气!

1.2制定活动计划

本期活动时间计划为2017年8月-2018年2月,历时6个月。活动期间按品管圈十大活动步骤开展进行。利用甘特图制定活动计划表,预估所需时间并确定各步骤的负责人。

1.3现状把握

制作查检表收集2017年8月14日-2017年9月17日期间腹腔镜手术患者44名,发生非切口疼痛患者人数30人,发生率为68.18%。通过绘制柏拉图,根据80/20原则,其中肩背酸痛、上腹部胀痛、肋间疼痛所占累计百分比高达76.66%,故将此三个部位的非切口疼痛例为本期活动改善重点。

1.4 目标设定

根据品管圈方法的公式设定目标值,目标值=现况值-(现况值x改善重点X圈能力)=68.18%-(68.18%X76.66%X66.67%)=33.34%;改善幅度=(现况值-目标值)/现况值X100%=(68.18%-33.34%)/68.18%X100%=51.10%。

1.5解析

目前,非切口疼痛的机理尚不清楚,一些研究显示与以下因素有关:随腹腔压力增加,膈肌上抬刺激膈神经;术后腹腔残留CO2与H2O反应,生成碳酸,从而持续刺激腹膜;持续气腹导致腹腔脏器暂时缺血;残存血液刺激腹膜,产生炎性反应;腹腔镜手术是在CO2气腹的条件下完成,膈神经受到CO2刺激,引起肩部酸痛、膈下及肋间胀痛等非切口疼痛[5]。对发生非切口疼痛的原因进行统计后,组员运用“头脑风暴”,从人、物、法、环,四个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并制作鱼骨图。通过讨论分析,腹腔镜术后二氧化碳气体残余、体位、宣教资料缺乏、积血刺激、心理因素、疼痛阈值低为术后非切口疼痛发生的要因,针对要因进行为期一周的查检,根据80/20原则,确定真因为二氧化碳气体残余、体位、宣教资料缺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6对策拟定和实施

针对原因,全体组员通过头脑风暴积极寻找讨论相应对策,拟定具体对策,并对相应对策进行评分,根据80/20原则选定实施对策,并落实时间指定相应负责人。

1.6.1 二氧化碳气体残余的对策

对妇科腹腔镜围手术期患者进行缩唇腹式呼吸训练。加大给氧力度,术中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术后持续吸氧6~12小时,可促进氧气和二氧化碳交换,加速腹腔内残余二氧化碳的排出。

1.6.2 体位、气腹原因的对策

术后平卧6小时后可协助患者头低足高位。严重时采用膝胸卧位,上午下午给一次,每次20-30分钟。指导患者及家属进行腹腔镜术后康复操。术后使用低频脉冲仪对疼痛部位尤其是肩部进行低频脉冲治疗。鼓励患者术后在床上进行翻身、活动四肢等轻微活动并尽早下床活动,适当增加纤维素饮食,避免术后腹胀的发生。

1.6.3 宣教资料缺乏原因的对策

制定妇科缩唇腹式呼吸和腹腔镜术后康复操的指导标准流程;制作健康教育手册;制作缩唇呼吸和康复操视频;建立护患沟通微信群,随时进行沟通,对患者实施个性化的健康宣教(讲座、视频、座谈会等),通过不同方式宣教及护理干预,使患者掌握腹腔镜手术的相关知识。

2结果

2.1 有形成果

通过品管圈活动,妇科腹腔镜术后非切口疼痛发生率由68.18%下降至31.25%。目标达成率=(改善后数据-改善前数据)/(目标值-改善前数据)X100%=(31.25%-68.18%)/(33.34%-68.18%)X100%=105.99%。

2.2 无形成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中,圈员在解决问题能力、责任心、协调沟通、自信心、团队凝聚力、品管手法、积极性各方面都得到了提升,取得了良好的无形成果。

3讨论

妇科腹腔镜手术由于手术的特殊体位和形成的人工气腹,易导致术后出现腹胀、肩背酸痛、肋间刺痛等非切口疼痛,增加患者的痛苦[6]。如疼痛未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会影响患者疾病的治疗和预后。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于腹腔镜设备、器械不断更新,腹腔镜手术范围逐渐扩大,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提出在21世纪应有60%以上妇科手术在内镜下完成。手术后患者护理人员可能更关注于术后切口疼痛,而忽略非切口疼痛[7]。随手术范围的扩大,腹腔镜手术后出现的非切口疼痛其发生率高达70-80%。我科采用腹腔镜手术方式比例大,病源多,且术后非切口疼痛比较常见,在临床护理中也越来越引起重视。我科成立品管圈小组,通过对腹腔镜术后非切口疼痛的发生原因进行调查及分析,组员集思广益,积极寻找原因进行分析,并拟定相应对策实施,认真落实在工作中,通过运用PDCA的形式对措施和工作进行评价和改进。通过改善工作流程重点,制定标准化作业书,规范了临床护理工作,优化护理措施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也有效的提高了护理人员对护理质量改进的能力。通过品管圈活动,圈员们也从中学习了多种品管手法,并运用品管手法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发挥了工作积极性,增加工作责任心,促进了优质护理的全面发展,提高了护理质量。本次品管圈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有形成果和无形成果,降低了妇科腹腔镜术后非切口疼痛的发生率,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提高护理质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钟朝嵩.品管圈实物[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

[2]陆金美,赵红芳,徐守琴,妇科腹腔镜术后非切口疼痛护理措施的改进[J]护理学杂志,2012,27(14):38-39.

[3]丁荣英,姜慧萍,陆美英.早期下床活动和膝胸卧位对宫外孕腹腔镜术后非切口疼痛的影响[J]护理与健康,2012,11(5):458-459.

[4]计柳香,王玉瑛.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肩部疼痛的影响因素及护理措施[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3A):31-33.

[5]赵红,张欣,乔建红,等.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非切口疼痛发生率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22):109-111.

[6]刘淳,于会勇,魏乐伟,等.品管圈活动对妇科腹腔镜术后非切口疼痛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4):74-76.

[7]谢辛,荀文丽.《妇产科学》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论文作者:陈佳,杨玉珊,杨蕊,龙洁,李鹃,高立青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3

标签:;  ;  ;  ;  ;  ;  ;  ;  

品管圈活动对降低妇科腹腔镜术后非切口疼痛发生率的应用论文_陈佳,杨玉珊,杨蕊,龙洁,李鹃,高立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