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涛[1]2000年在《我国民营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民营企业作为一种较为特殊的企业类型,在改革开放以后获得了较快发展,如今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一支重要的经济力量。但是,在解决严重困扰民营企业的融资困难问题时,资本市场作为一条本应畅通的途径却并未真正向民营企业敞开,这无疑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从分析我国民营企业的融资现状入手,首先对其进入资本市场所产生的各种积极意义进行了系统的阐述,继而对这一过程中存在的有利条件和障碍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制度因素的角度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制度变迁与制度安排进行了回顾与分析,并对我国民营企业如何进入资本市场做出了制度安排上的思考。最后,本文主要从实际操作的角度对当前较为适合我国民营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几种方式与渠道进行了详细探讨。
肖景文[2]2016年在《我国民营企业借壳上市失败案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1979年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从计划型经济稳步转变为社会主义为导向的市场经济体制,体制的改变让我国经济有了飞跃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逐渐从国营企业独立支撑经济过度到国营企业和民营企业蓬勃发展,民营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民营企业要在市场上占据有利位置,不仅在技术上领先竞争对手,同时还需具有雄厚的资金实力作为企业发展的坚实后盾。民营企业筹集资金的途径一般为两种,一种是向银行抵押借款,另一种是在证券市场发行本公司股票,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由于民营企业受市场影响较大,承担风险能力较低,通常银行为了控制风险不希望把大量资金贷给民营企业或是只愿把少量资金贷给民营企业同时要求高于国营企业的贷款利率,无形中增加企业的成本。所以民营企业更希望通过上市发行自身股票来达到筹资足够发展资金的目的。由于我国资本市场首次公开募股(IPO)审核相对严格且限制较多,从申请到批准上市需要周期很长,消耗企业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对于资金相对薄弱的民营企业意味着公司的长远发展,这对于急需资金谋求发展的民营企业来说是不能接受的。而资本市场存在一些公司由于经营不善,连年亏损面临退市的风险或是具有上市资格但公司规模相对较小,民营企业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收购该上市公司的股权达到控制的目标,再将自己的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使公司的价值得以提升,从而完成间接上市顺利募集资金的目的。整个借壳上市的过程相对IPO,时间短,消耗较少的财力物力。所以时间短、效率高的借壳上市成为大部分民营企业快速进入资本市场的最佳途径之一。本文主要对民营企业借壳上市的行为、动因、上市过程中做了较为详细的分析,通过总结国内国外有关借壳上市相关理论的研究并结合案例分析法、文献综述法、规范研究法分析苏州大方借壳上市的案例,通过分析个案中存在的问题,映射出民营企业在借壳上市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本文希望能以民营企业借壳上市失败的个案,集中分析借壳上市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希望能为民营企业在借壳上市将风险降低到可控范围起到借鉴意义。
孟丁[3]2010年在《基于不同上市方式的两类民营上市公司多元化价值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民营上市公司在我国资本市场迅速发展,已经成为上市公司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上市公司能否健康发展,既关系到民营企业能否通过资本市场完成二次创业,也关系到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传统的公司治理研究是以股权分散为假设前提的,因此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冲突成为其关注的重点。但对我国民营上市公司来说,在众多的利益相关方之间无疑存在着更为严重的代理成本。在我国转型经济的制度背景下,由于缺乏制度支持、治理环境不完善等原因,借鉴英美经济发达国家为解决终极控股股东与其他股东的利益分歧所建立的信息披露、证券交易等治理机制,运行效果并不理想。①在此背景下,以我国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从终极股东与其他股东的利益分歧角度,来研究终极股东的多元化经营战略对公司价值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民营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的自利性多元化不仅直接影响了中小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投资和破产政策的扭曲同时也损害了企业价值。本文从民营终极控股股东所受融资约束的角度并结合多元化经营来解释民营上市金字塔形成的原因以及债务融资代理成本的产生缘由,进而综合分析多元化经营,金字塔持股方式、资产负债率对公司价值的负面影响。以金字塔持股方式和实行多元化经营为标准来挑选样本,研究金字塔持股结构下的多元化侵占方式。本文首先综述了企业多元化价值等文献,回顾了多元化动因、金字塔持股结构形成的动因和价值、债务的代理成本以及相机治理效应、并购动因等相关理论,然后总结了我国民营企业发行上市的特定制度背景。接着结合具体的数据资料系统地对两类民营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财务价值、市场价值进行了比较,分析了终极控股股东的行为。在对中国民营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和企业价值等进行系统考察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两类民营上市公司主要利益相关者——终极控股股东、债权人、经理人可能的代理行为,并就因此导致的代理成本提出了假说。最后在此基础上通过2006年—2009年民营上市公司的样本对中国民营上市公司金字塔持股结构的代理问题、债务代理问题以及以多元化投资中所体现的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进行了实证检验,基本验证了本文的理论分析和假设判断,即金字塔控制方式使得民营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能够采取有利于自身利益而牺牲中小投资者的利益的“隧道挖掘”行为,他们通过多元化经营隐秘地对中小投资者利益实施剥夺,同时也对企业价值造成了实际侵害。本文分别使用了核心财务指标和市场价值指标为公司价值的代理变量,并分组进行了民营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债务比率、多元化经营与公司价值的实证研究,结果具有较强的一致性。本文按照“终极控制人受到融资约束——构建金字塔持股结构——多元化经营——企业价值”的逻辑思路,分析民营终极控股股东受到的融资约束如何影响其构建两权分离的金字塔控制结构,以及这种控制结构如何通过多元化侵占方式增加了大小股东之间的代理成本,实现其控制权私人利益最大化,损害中小投资者以及债权人利益。
陈沁雯[4]2014年在《江苏HL企业借壳上市财务绩效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民营企业多年来一直保持着30%左右的年产值增长率,远超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中国经济发展的增量部分,70%-80%由民营经济提供。在民营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各种发展危机,其背后的根本原因都归结于资金的短缺,融资难成为阻止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最大障碍。我国民营企业主要融资方式主要是申请银行贷款和上市股权融资。而银行业国有性质的银行是主体,因而非国有性质的民企较国企而言更难取得银行资金的支持;资本市场上,大多数的上市额度分配给了具有代表性的大型企业,很多优质民营企业则无法获得上市机会。为此,借壳上市便成为了民营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新选择。能通过间接上市进入资本市场的借壳上市,成本低、周期短、效率高,可以绕开高要求的上市标准,迎合了我国民营企业对于上市融资的迫切心理。那么,民营企业借壳上市后将带来什么样的的财务绩效影响呢?在借壳后如何发挥借壳优势,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此的研究,从历年的文献来看,还比较缺乏,因此需要我们对其有进一步的思考。江苏HL企业作为民营企业服装产业中的佼佼者,其成功实现借壳上市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本文选取江苏HL企业借壳上市案例作为研究对象。本文首先对借壳上市研究的现实和理论背景作了阐述,点出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而后明确了本文的理论基础,同时对本研究中涉及到的相关概念作了界定,并对研究领域的国内外文献进行综述。紧接着介绍了江苏HL企业借壳上市的基本情况,然后具体分析江苏HL企业借壳上市财务绩效影响。最后在对这一案例具体分析的基础上对在借壳上市后如何提升该企业的财务绩效作了思考。本文通过江苏HL企业成功借壳上市的案例,探讨分析借壳上市对企业的财务绩效影响,丰富了借壳上市研究的广度与深度。这有助于从借壳上市角度为民营企业如何融资、提升财务绩效、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建议,也为更多民营企业的借壳上市提供借鉴经验,从而促进我国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
沈玲[5]2009年在《我国民营企业上市融资现状和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呈现出迅猛发展的良好态势,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大量处在发展和创业阶段的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狭窄,很难及时获得所需的资金。民营企业以内源融资和间接融资为主的资本结构严重制约着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所以,探索一种适合民营企业的融资方式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随着国家政策对民营企业上市的逐步放开,民企上市已不再是天方夜谭。通过上市获得资金、扩大企业知名度、提高股票变现能力对民企有着巨大的诱惑。于是上市就成为民营企业尤其是资金缺乏的民营企业趋之若鹜的选择。大量实践说明,民营企业上市有利于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有利于改变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的缺陷;同时借助资本市场有利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加速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并有利于资本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无论从健全中国股市本身而言,还是从发展经济的层面来看,都需要积极推动更多的民营企业上市。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目前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上市股权融资的现象,从民营企业上市融资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出发,探讨民营企业上市融资的意义和作用以及相应的上市融资策略,并以HW集团上市筹划为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具体分析了HW集团经营现状和融资需求、HW集团的改制上市历程、HW集团的上市抉择以及HW集团尽职调查中遇到的问题和对策,从而最终从民营企业内外部等多个方面提出上市民营企业股权融资对策。
费淑静[6]2004年在《民营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和日益严重的“三农”问题急需创造就业岗位,世界各国的历史实践证明,中小企业是推动一国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和提供就业的重要手段。但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却举步维艰,其中最大的障碍是其融资困境。因此,近几年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尤其是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成为理论界讨论的热门话题,但时至今日,这一问题仍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理论分析和案例研究,纵向比较与横向比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借鉴中小企业融资的相关理论,分析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现状、行为和融资难的成因基础上,指出了单一途径无法解决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必须运用多元化的融资策略,并通过对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的研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解决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本文在界定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以及分析两者关系的基础上,从正规金融渠道构筑了复合共生型的多元融资模式,并对模式的各个主要层次进行了探讨。在分析非正规金融的形式、优势和不足,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基础上,提出了合理引导非正规金融发展,通过三板市场来激活民间资本,以此满足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的需要。此外就我国民营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想法,设计了民营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模型,并对政府在民营中小企业融资中的行为进行了研究。全文共分为八章。第一章 导论。介绍了选题的背景和目的意义,阐述了本领域国内外的研究动态,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并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以及论文的创新点。第二章 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的基础理论。本部分首先在借鉴国内外定义中小企业的基础上,界定了民营中小企业的概念和特征;其次,介绍了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的概念和特征;最后介绍了民营中小企业金融成长周期并得出了基本结论。第三章 中小企业融资的国际比较。本章首先对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发展中国家的融资进行了简单介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国(地区)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特点;最后总结了国外中小企业融资的经验及启示。第四章 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分析。本章是全文的基础,侧重于实证研究。本章首先对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转型期民营中小企业的新特点;然后在对民营企业对外融资的需求进行分类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的融资需求,分析了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行为及其动机;接下来分析了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现实资金需求的形成与特点,融资供给渠道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分析了造成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最后,本章以济南市槐荫区作为案例,分析了该区民营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WP=6>第五章 正规金融与民营中小企业融资。本章是全文的重点。首先界定了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以及两者的关系,并提出了构筑复合共生型的多元融资模式的建议,然后对模式的各个主要层次进行了分析:(1)国有商业银行与民营中小企业关系的重构:关系型借贷;(2)在我国建立和完善民营中小金融机构具有客观现实性,但应注意其发展的切入点,并研究了如何发展民营银行;(3)地区性合作金融机构在民营中小企业融资市场上具有信息成本、管理和监督费用的优势,因此应采取有利于其改革和发展的对策;(4)资本市场是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的高能通道,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核心是建立一个多层次的中小资本市场体系,并对民营中小企业债券融资模式进行了研究;(5)政策性金融机构体系的重要性和构建设想;(6)金融租赁对民营中小企业具有金融支持优势,但是目前我国金融租赁业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需要制定正确的对策。第六章 非正规金融与民营中小企业融资。本章是全文的重点。首先分析了非正规金融的主要形式、非正规金融的优势与不足、非正规金融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其次研究了我国民间金融与民营中小企业融资;再次分析了我国目前存在巨大的民间资本,但由于结构缺陷,现有的资本市场难以将其激活,因此,本文认为三板市场是整合民间资本不可或缺的大舞台,设计了我国三板市场的总体思路;最后对天使投资进行了研究。第七章 信用评级与管理:我国民营中小企业信用体系构建。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实质上是一种信用困境,解决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关键在于解决其信用问题,并分析了民营中小企业信用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其次,根据民营中小企业信用评级的特点、指标体系设置原则,设计了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信用评级模型,模型分为以下五个方面:指标设置、设置记分标准、权值设置、模型计算、划分企业的信用等级;最后,分析了我国民营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现状,我国中小企业社会征信系统建设的模式选择,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第八章 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建议。本章侧重政府行为研究。由于民营中小企业的金融缺口和融资市场失灵,政府对民营中小企业融资进行扶持具有必要性;本文认为我国政府扶持民营中小企业的政策应包括:财政扶持政策、税收优惠政策、建立民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健全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社会化服务体系等。
左俊影[7]2006年在《辽宁民营企业进入资本市场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民营企业已成为辽宁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但许多辽宁民营企业在上市融资过程中遇到了种种障碍,使民营经济不能顺利发展,如何帮助辽宁民营企业实现上市融资对改造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通过将辽宁的民营企业与民营经济比较活跃的浙江的民营企业进行对比,进而发现了辽宁民营企业上市所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上市企业数量少、融资额低、已上市公司表现不佳、上市地点和上市渠道单一等。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是辽宁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经济类型过于陈旧、高新科技企业数量偏少、外界发展环境尚有差距等。 在上市方式上,本文主要对直接上市和间接上市进行了分析,并对直接上市的三大步骤以及每一步骤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做了说明,对间接上市选择目标壳公司的原则、买壳上市模式的设计进行了分析。在选择上市地点的问题上,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内外几个主要证券市场的概况、特点和偏好,并从上市条件、上市费用、监管方式、退市规则和信息披露等方面采用比较分析法对美国、香港和新加坡证券市场进行分析,从而建立了民营企业选择上市地点的AHP模型,并通过此模型为辽宁民营企业的上市决策提供相关参考依据。通过上述的分析和比较,本文认为当前对辽宁民营企业上市有利的证券市场是海外的二板市场,其中最适合辽宁中小型民营企业上市的是新加坡SESDAQ二板市场。 在解决辽宁民营企业上市问题的方法和措施方面,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其中包括政府应加强对民营企业上市的引导、实行制度创新扶持民间创业资本市场、降低企业改制上市成本、帮助企业规避买壳上市风险、积极培育上市后备资源等,同时,辽宁民营企业在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
许卫纲[8]2007年在《民营企业融资障碍的法律分析及对策》文中提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企业依赖其自身的灵活性和强烈的竞争意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获得了迅速的发展,但其间也遇到了一系列有待于解决的问题。其中,资金的短缺成了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融资难也成为了我国民营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以民营企业融资法律制度为研究对象,在考察我国经济转型时期民营企业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尝试用法学和经济学原理来挖掘民营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受到法律歧视的相关问题,目的是通过对我国民营企业融资法律制度的分析,指出在我国经济改革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由于经济体制的变迁,有关法律制度的缺失和供给不足是造成民营企业融资遭受不平等待遇的制度根源。目前造成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何在,从法律大角度分析,目前针对我国民营企业融资有哪些法律规定,这些规定对民营企业融资有何要求,其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在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方面可以采取什么措施,这些都是民营企业融资所必须解决的法律难题。具体而言,我国民营企业之所以在银行信贷融资、股票融资、债券融资以及民间融资中障碍重重,主要存在其自身方面的原因,融资对象方面的原因以及社会服务体系方面的原因,所以,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问题需要根据《公司法》完善民营企业自身经营体制;需要完善《证券法》、《商业银行法》等法律,建立多层次的融资体系;还需要完善我国的担保和信用体系,为民营企业打造一个良好的外部融资环境。
李雪斌[9]2013年在《股权激励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西方公司治理的实践及现代企业理论的研究已经证明,股权激励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手段,能较好地解决代理人激励问题,有效实现对职业经理人的长期激励。我国股权激励的探索实践伴随着新中国资本市场的产生、发展已先后经历了四次高潮,前三次的实践主体是国有企业,并都最终以失败或停滞告终;而第四次高潮则随着中国创业板的推出而来临,其实施的主体转为民营企业,且随着创业板的发展、“新三板”的推出,呈现出方兴未艾的态势。作者在投资银行的工作实践中,对此现象感到困惑:为什么我国国有企业在股权激励的推行中要么行之谨慎,推行不畅,要么虽得以实施,但效果不佳;而民营企业股权激励却实施得大张旗鼓,风生水起?股权激励有着怎样的内在逻辑?在中国现实环境中股权激励的实施有着怎样的内在规律?这些都是需要回答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对股权激励在西方及中国的发展历史进行了回顾,对比分析了西方市场经济国家与我国现实国情(政治、经济、文化)的差异;对我国股权激励的实践案例,特别是我国创业板公司的股权激励案例进行研究总结,分析指出股权激励的运作机理及其固有局限性;运用以上结论对我国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定位、发展历程、现实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其异同,提出了当代中国企业在企业特征、内部治理水平及外部制度环境尚需优化和提高的方面。本论文共分为8章。其中:第3-7章是本文的核心章节。第1章为导论,主要介绍本文论述的主要问题及学术创新之处。第2章为研究综述及理论基础,通过对前人股权激励相关研究的回顾,在经营者激励约束问题这一层面上进行了分析比较,梳理了前人在这一问题上研究的脉络,加深了笔者对相关理论的理解,作为提出笔者论文研究框架的理论前提,为本文后续的研究方向和思路奠定了基础。第3章,历史、辩证地分析股权激励的作用机理,为本文后续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框架。本章在分析回顾股权激励发展历史的基础之上,从截面角度分析了股权激励实施要素、作用机理及传导条件。第4章,重点对股权激励的契约结构进行研究。从股权激励契约的评价标准,股权激励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以及股权激励契约条款设计等方面,论述了股权激励契约条款的三大方面、九大要素的设计要点。第5章,通过分别对我国现在主要的两类企业(国有和民营)的发展历史的回顾及现状分析,对照股权激励的作用机理,阐述了国有企业及民营企业在我国实施股权激励的内外部环境差异,分析并回答了“在我国现阶段,什么样的企业适合实施股权激励”的问题。第6章,重点从内部治理和外部制度环境两个维度,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对股权激励的配套实施环境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为促进股权激励的在我国的实施需进行的相应优化。第7章,指出了股权激励作为建立在市场机制基础上的、物质激励手段在应用方面所具有的约束性和局限性;同时指出股权激励需要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调整优化,才能实现在中国的“落地生根”。本文认为,股权激励契约的签署,将原本独立运行的三个市场(资本市场、产品市场和人力资源市场)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进而使得市场机制的基本功能能够通过经理人员直接作用于公司。股权激励在资源配置和企业治理两个层面分别发生作用,提升企业价值,改善公司治理。其作用机理表现为:(1)在资源配置层面,通过股权激励合约的签订,一方面资本市场向企业的股东(委托人)和管理层(代理人)分别动态传递具有预见性的资源配置供需信息;另一方面向资本市场同步反向回溯传递经理人私人评价信息。由于股权激励契约的作用,经理人主动提高了对企业股价变化的关注度,因而主动优化资本市场资金配置效率和企业内部物质、人力资源的配置效率,最终实现企业价值的提升。(2)在企业治理层面,股权激励契约,在企业内部重新调整代理人薪酬水平和结构,并合理设计剩余索取权的大小及其期限结构,一方面激发管理层经营管理的内在主动性,另一方面通过与外部三大市场的对接,连通了三个市场的信息传递及监督机制,从而弱化了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优化了公司治理结构。本文认为,在我国现阶段的股权激励实践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如下方面:首先,股权激励契约设计是决定股权激励实施效果的关键。该契约必须在现行法律的框架之下,结合企业的自身特点,充分考虑外部的会计、税收等外部环境的影响而精心设计,并通过健全有效的公司内部治理机制方能得以有效实施。其次,我国的国有企业由于其特殊的发展历史和职能定位,在拥有多方面的行政性垄断优势的同时,也具有企业目标多元化、高管人员具有“亦官亦商”的双重身份,经营者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的特点,致使股权激励的传导机制无法有效实施,特别在现阶段我国贫富差距不断加大的情况之下,不能也不宜大规模推行股权激励。我国民营企业由于其社会地位及获取资源的能力相对较弱,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手段较少,实施股权激励是其现实而理性的必然选择;由于民营企业的产权特点,既无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之虞,又少有法律及政策性束缚,加之实施及审批的程序简单,因而股权激励能够顺畅实施。最后,股权激励的有效推行,必须有公司内外部制度环境的同步配合。内部健全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是其实施的基本保障;外部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环境也需同步进行优化。作者认为国有企业改革的相对滞后,与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不相适应,已经成为我国经济领域诸多改革无法推进的根本原因。此外,股权激励作为基于西方文化基础上的、市场化物质激励手段,有其固有局限性,因而,若有效推行,必须根据我国的国情,进行适应中国制度环境的优化创新,即实现其在我国的“落地生根”。
王飞飞[10]2007年在《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融资行为研究》文中指出中小企业经济的发展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国内,对一国经济的发展所体现的重要作用已经越来越明显。但是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特有的不同于大企业的特点,使中小企业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具有自己的发展特色和遇到不同的发展障碍问题。资金短缺是中小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最突出的问题之一。近几年关于解决对民营中小企业资金短缺的问题在国外已经有了很多的研究,但在我国由于我国国情的不同,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更为突出。本文正以研究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对融资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全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二部分是关于本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及关于融资理论相关的文献综述;第三部分是对中小企业融资行为和环境调查数据的统计,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相关文献数据对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行为进行描述统计;第四部分是利用相关的理论和调查数据,首先对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融资行为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主要包括①中小企业自身特点和发展阶段、盈利能力和不同组织形式的影响;②企业资本结构和由于市场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信贷配给的影响;③金融环境的不完善和我国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和服务不到位的影响;(银企关系、商业银行、担保体系不完善)④地方经济及区域发展特色的影响;⑤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的影响。其次,通过建立中小企业融资行为影响因素模型,用计量的方法,把定性的影响因素给予量化,得出分析结论;再其次,对融资行为约束的负面影响做了阐述本文在研究这些影响因素中;最后,对如何化解中小企业融资行为约束提出一些建议。第五部分是对本论文的小结,指出了本论文的创新点是把定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找出影响融资行为的主要因素;使论证方法更科学化和更具有说服力;下一步研究的方向是建立均衡银企关系和银行如何对中小企业的信贷进行风险控制和测量是对中小企业融资行为深化研究。
参考文献:
[1]. 我国民营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研究[D]. 刘涛. 暨南大学. 2000
[2]. 我国民营企业借壳上市失败案例研究[D]. 肖景文. 吉林财经大学. 2016
[3]. 基于不同上市方式的两类民营上市公司多元化价值研究[D]. 孟丁. 武汉大学. 2010
[4]. 江苏HL企业借壳上市财务绩效影响研究[D]. 陈沁雯. 江苏大学. 2014
[5]. 我国民营企业上市融资现状和策略研究[D]. 沈玲. 厦门大学. 2009
[6]. 民营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研究[D]. 费淑静.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4
[7]. 辽宁民营企业进入资本市场问题研究[D]. 左俊影. 沈阳工业大学. 2006
[8]. 民营企业融资障碍的法律分析及对策[D]. 许卫纲. 湖南大学. 2007
[9]. 股权激励机理研究[D]. 李雪斌.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2013
[10]. 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融资行为研究[D]. 王飞飞. 河北工业大学. 2007
标签:企业经济论文; 金融论文; 证券论文; 投资论文; 中小企业融资论文; 资本市场论文; 经济研究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股权激励计划论文; 融资论文; 借壳上市论文; ipo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