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第二大地测量队 黑龙江哈尔滨 150081
摘要: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项目是一项意义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工程,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是全面获取地理国情信息的重要手段,是掌握地表自然、生态以及人类活动基本情况的基础性工作。本文结合全国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和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项目的工作经验,对国情生产的技术手段进行了阐述,对成果应用方面提出了几点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地理国情;地理国情监测;地理信息
一、引言
地理国情主要是指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是基本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国情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全面获取地理国情信息的重要手段,是掌握地表自然、生态以及人类活动基本情况的基础性工作。狭义来看,是指与地理空间紧密相连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基本情况和特点的总和;广义来看,是指通过地理空间属性将包括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科技教育状况、经济发展状况、政治状况、社会状况、文化传统、国际环境和国际关系等在内的各类国情进行关联与分析,从而得出能够深入揭示经济社会发展的时空演变和内在关系的综合国情。
开展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系统掌握权威、客观、准确的地理国情信息,是制定和实施国家发展战略与规划、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和各类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是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支撑,是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和应急保障服务的重要保障,也是相关行业开展调查统计工作的重要数据基础。为全面掌握我国地理国情现状,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国务院决定于2013年至2015年开展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2016年之后开展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工作。
二、技术手段
地理国情普查是以多源航空航天遥感影像数据为主要数据源,收集、整合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及多行业专题数据,采用自动与人机交互影像处理、多源信息辅助判读解译、外业调查、空间数据库建模、多源数据融合、空间量算、地理计算等技术与方法,运用高新技术和装备,内外业相结合,开展全国地形地貌、地表覆盖、重要地理国情要素的普查与建库。
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是利用上一年基础性监测成果数据作为监测本底,结合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和其他监测数据,基于监测中获取的遥感影像数据,识别变化区域,采用遥感影像解译、变化信息提取、数据编辑与整理、外业调查等技术与方法,充分利用已经收集的解译样本数据辅助内业解译,采集变化信息,结合多行业专题数据,对普查成果数据进行更新。
三、国情成果
全国范围地理国情普查成果主要有地表覆盖、国情要素数据、正射影像数据、遥感影像解译样本数据等,简要概括为文档资料、信息系统数据库、各类图表等。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根据各省市上报的成果进行汇总整合,并开发相应的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形成全国的一套权威发布的成果。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主要是按照年度形成监测的地表覆盖、地理要素等数据成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成果应用
1.政府决策
作为全国性的、全面的、系统的第一次完整调查,使政府部门摸清了家底,做到了心中有数,对区域内开展重大工程实施、监督和评估,为政府部门的重要决策、部署等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和重要依据。当前正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利用地理国情成果能够宏观的制定、实施国家发展战略,优化格局空间,让社会经济的决策达到更理想的高度。
2.应急保障
洪涝、干旱、滑坡等自然灾害多年来为我国经济建设和人民生产生活带来了重大损失,国情成果结合以往灾害多发区域分布情况,分析并总结发生的规律,可揭示自然灾害与生态、环境、人文等要素在地理空间中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内在关系,准确掌握环境、资源、生态、人口等的地理分布现状,能够保证更好的把握大局,进行宏观的思考,更全面的做好防灾减灾和应急保障服务工作。
3.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作为近几年大型测绘工程,国情数据首先应扩大在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上使用和推广,例如由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牵头设计的天地图网站等等。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依托于互联网,是普通民众日常最便捷获取地理信息资料的手段,国情成果可以为平台增加服务的种类和内容,扩大服务领域,更好的满足公众、企业和政府部门对地理信息服务的需求。
4.国土监管
国情普查和监测工作是对全国土地资源利用情况的一次全面的梳理,应加大与全国土地调查成果的结合使用,可做到合理分配土地,减少不规范的用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率,改善国土资源管理的不足,做到更加的高效、科学。我省国土资源厅已利用国情成果对全省2010至2013年新增人工水景观占地进行了监测分析,对2010年后全省新增人工水景占地情况进行摸底清查。较为细致地掌握了新增人工水景观建设情况,并对空间分布、占地情况、地表覆盖现状等进行统计分析,对占用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情况进行摸底。
5.其他领域
国情成果是一份宝贵的地理信息数据,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工程,交通、环保、规划、水利等部门要与国土部门建立协作关系,充分从各自领域的生产工作实际出发,结合并利用国情成果,打破部门间的数据壁垒关系,建立共享机制,从宏观、整体上再深入挖掘国情成果蕴含的价值,更好的提升公共服务的水平。
五、结束语
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工作受到国务院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也得到测绘地理信息领域院士、相关部门的高度赞同。“十三五”期间开展的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项目能够实现从“静态”向“动态”的转变,从“试探”向“常态”的转变,加快监测工作的开展和应用,能够更好的满足政府决策、经济和社会发展、人民生活各方面的需求,及时的提供可靠和权威的地理国情数据,对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实施方案 国务院第一次全国国情普查领导小组
徐德明 监测地理国情服务科学发展 中国测绘报
李维森 地理国情监测与测绘地理信息事业的转型升级 地理信息世界
陈俊勇 地理国情监测的学习札记 测绘学报
张继贤,刘纪平 关于地理国情监测的若干思考 中国测绘报
论文作者:韦清华,辛全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4
标签:国情论文; 地理论文; 成果论文; 数据论文; 地理信息论文; 基础性论文; 地表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