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实质经济关系的实证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实证论文,外商论文,直接投资论文,实质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90年代在墨西哥、巴西、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爆发的金融危机向人们昭示,对于国内金融市场发展不完善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加强对外资流入的谨慎性管理和优化外资组合具有极端重要性。从某种意义上说,证券投资的过度波动性引发了这些金融危机,而随后发生的短期商业贷款的恐慌性抽逃更加剧了危机。而外商直接投资的高度稳定性,使得危机的爆发几乎与其没有任何关系(Ashfaque H.Khan 1999)。外商直接投资比商业贷款、证券投资等资本流动形式更适合于金融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我国能幸免于东南亚危机的传染并保持经济的稳定,很大程度上归因于资本项目的不开放和以外商直接投资为主要的引资形式,东南亚国家也对我国引资的成功经验给予了关注。我国已与美国、欧盟签署了加入WTO的有关协议,业内人士都看好我国将于年内加入该组织,今年也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第一年,这些都对利用外资发展我国经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我国面临着重大的历史机遇面前,有必要对外商直接投资的经济影响作一深入分析,对其利弊能有一个清楚地认识,这将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的积极作用。
在评价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影响之前,有必要简要回顾一下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呈现的特点。自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外南直接投资以年均26.6%的速率增长(注:因外商直接投资单年的数据是从1984年开始的,该增长率是根据1984—1999年数据按几何平均法计算。),在增长过程中出现了很大的波动(见图1),这主要体现了外商直接投资对国家经济政策和投资环境的反应,如1992年、1993年外商直接投资高达150%左右的增长率是受到了国内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促动,而1999年首次出现的负增长率则是东南亚危机余波的影响。另外,外商直接投资的结构趋于集中化,如从来源看,周边国家和地区占我国利用FDI的80%左右,而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占全球直接投资的80%~90%;从投入行业看,59%的资金投入了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占39%,其中房地产公用服务业占全部合同外资金额的25%;从投入地区看,东部地区吸引了88%的外商直接投资(注:数据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999》和《世界投资报告1999》计算整理,反映1980—1998年外商直接投资的情况。)外商直接投资的这些特点同时对我国经济产生了相应影响,这将在下文的分析中提到。
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经济的影响可以从两个层面来分析:从微观上看,外商直接投资通过技术转让、员工培训和溢出效应等渠道提高国内企业的管理效率和技术水平;从宏观上看,外商直接投资会对东道国的经济增长、就业、国内投资和进出口等真实变量产生影响,同时也对利率、汇率和物价水平等金融变量产生一定的作用(注:由于我国利率、汇率的市场化程度低,而物价与外商直接投资的关联性不大,因此本文分析FDI的实际经济影响。)笔者将着重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宏观经济实际变量的影响,分别就外商直接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资本形成效应、就业效应和贸易与国际收支效应四个方面论述。
一、经济增长效应
双缺口理论认为,制约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两大瓶颈是储蓄缺口和外汇缺口,解决的方法就是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为东道国带来了金融资本,弥补了东道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储蓄缺口和外汇缺口,从而有助于东道国的资本形成和经济增长;同时外商直接投资通常是一个向东道国转移包括技术、管理技能和市场经验等资源的一揽子计划,有利于国内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缩小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此外外商直接投资还通过产业的后向与前向关联效应带动国内产业的发展,产业关联度越高,对国内经济的推动和拉动作用就越明显,尤其是出口导向型外商直接投资更利于提高国内商品的国际竞争对于一个经济转轨国家来说,外商直接投资的引进还有助于国内建立起市场竞争机制,推动要素的流动,提高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从而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利用外资促进经济增长已成为我国一项重要的经济政策,尤其是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外商直接投资随即成为我国利用外资的主要方式,占利用外资总量的70%~80%左右。外商直接投资通过以上各种渠道对我国的经济增长起到了促进作用,FDI的增长和GDP的增长趋势呈现了高度吻合(见图1),而1999年我国利用FDI出现了首次下降,全国FDI协议金额412.38亿美元,同比下降20.9%,FDI实际利用额403.98亿美元,同比下降11.37%,对我国的经济增长也产生了很大影响,1999年的GDP增长率为7.1%,比1998年下降了0.7个百分点。从外商直接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外商直接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外商投资企业的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产值的比重和外资企业纳税占全国工商税收比重各项指标来看,外商直接投资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见表1)。尽管外商直接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和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呈下降趋势,但外商投资企业的工业产值比重和纳税比重却在逐年上升,这说明外资企业的经济效益比较好,有助于我国经济质量的提高。
二、资本形成效应
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资本形成的影响有两种效应:互补效应和替代效应。一方面,外商直接投资从母国和国际资本市场带来了国内急需的资金和技术,同时FDI在机场、港口、电力设施、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的投资改善了国内的投资环境,这对国内资本形成起到补充和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如果外资企业凭借其竞争优势,夺走了东道国民族企业原来占据的市场,使东道国民族企业破产,或者夺走了熟练技工等关键资源,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资本形成的抵消作用就会发生。另外,外资企业同国内企业相比要具有更高的资本密集性和技术密集性,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较高,因此对东道国投资效率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
表1 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有关经济指标的关系一览
年份199019911992
199319941995199619971998
外商直接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 2.38
4.616.105.345.105.034.74
外商直接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
---4.157.51
12.13
17.08
15.65
15.10
14.79
13.23
外资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产值比重
2.28
5.297.099.15
11.26
14.31
15.14
18.57
27.00
外资企业纳税占全国工商税收比重
------ 4.255.718.51
10.96
11.87
13.16
14.38
数据来源:海关统计,转自《中国外资》1999/4,汇率折算数据(年均值)取自IMF统计1999,中国统计年鉴1999计算整理。
为了考察FDI对我国资本形成的综合影响,笔者选取1984—1998年FDI、国内居民储蓄(注:由于我国的融资结构中居民储蓄是最重要的资金来源,我国直接融资基本上是在1992年才逐步发展起来,为了保证样本数并不失一般性而选取国内居民储蓄存款作为国内投资资金来源的代表。)、其它利用外资形式作为自变量,国内生产总值中的资本形成总额作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下:
(1)LnCAP=4.57+0.04LnFOREIGN+0.30LnFDI+0.34LnSAV(1984-1998)
(14.45)
(0.54)(5.68) (4.74)
R[2,-a]=0.993 DW=1.07 F=702.03 SE=0.069
(2)LnCAP=4.55+0.30LnFDI+0.36LnSAV(1984—1998)
(14.96)
(5.85)(6.41)
R[2,-a]=0.994 DW=1.09 F=1119.15 SE=0.067
(3)lnCAP=5.21+0.35LnFDI(-)+0.28LnSAV(-1)(1984—1998)
(18.67)
(7.80)(5.56)
R[2,-a]=0.995
DW=1.50 F=1209.68 SE=0.059
其中:CAP=资本形成总额,FOREIGN=除FDI的外资,FDI=外商直接投资,SAV=国内居民储蓄,(3)式为滞后-期的回归,各变量均取自然对数。
对(1)(2)(3)式的比较可知,影响国内资本形成的主要是国内储蓄和外商直接投资,而其他外资形式虽对资本形成具有促进作用,但效果并不显著;在当期回归中,国内储蓄促进资本形成比FDI有更大的作用,高出6个百分点,但在滞后一期的回归中,FDI反而比国内储蓄高出7个百分点。对此可能的解释是外资比内资更有效率。由于我国对外商投资企业的利润汇回有较严格的规定和外资寻求国内市场的目标,利润再投资成了较优的选择,外商投资企业将当期较高的利润用于再投资时自然就会增加下一期的资本形成总额。从回归分析的结果看,外商直接投资不仅增加了我国的资本形成率,而且提高了资本形成的效率,这就为我国继续利用外资发展经济提供了事实基础。
三、就业效应
吸引FDI解决国内就业问题,一直是发展中国家在制定经济发展政策时所优先考虑的目标,我国也不例外。我国是一个典型的劳动力大量剩余而资本缺乏的国家,吸引FDI不仅有助于解决资金匮乏的状况,更重要的是可以吸收我国大量的失业人口。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化和国企改革的推进,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转移和国有企业下岗人数不断增加,外资企业所提供的就业机会就更重要,它们起到一种提高经济福利和稳定社会的作用,这也是我国相对大量地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初衷。
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就业的影响同样具有二重性,可分为吸收效应和挤出效应。当外资以新建企业的形式在东道国投资时,一般会带来新的就业机会。但如果外资采取兼并收购东道国原有企业的形式投资,外资能否增加东道国的就业就是一个不确定的问题。如果它进一步扩大投资就可能增加就业,而如果它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资本代替劳动则可能减少就业,而且外资可能会加剧国内市场的竞争,国内企业在竞争中的失利会减少就业,因此外资对东道国就业影响的净效应就需要具体分析。下面就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就业的影响进行局部和全局分析。
从行业分布看,外资企业创造的新工作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的工业部门,尤其是服装业、电子制造业和食品饮料加工业,如在1995年外资企业雇佣了服装纺织业21%的就业人口,接下来的就是化工橡胶业和电子制造业。从地区分布看,外资企业创造的就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尤其是广东、福建、江苏和上海等城市,如广东的外资企业在1995年创造了该省24%的就业机会,而在福建占19.6%,上海占13.9%(注:数值根据中国第三次工业普查数据(1997)年计算。)。这种就业布局是与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工业部门和沿海地区相一致的。从所有外资企业提供的就业机会看,1980年~1995年期间,在外商投资企业的直接就业人员,80年代初为几十万人,到1990年达到200万人,到1995年则提高到1600多万人,外商投资企业以扩大就业为主。1996年~1998年期间,外商投资企业的直接就业人员,1996年达1800多万人,1998年仍为1800多万人,一直徘徊在占全国非农业劳动人口的11%左右。而与此同时出现的大量下岗职工和民工回流,已说明外资对我国就业的促进作用正逐步减退。
笔者选取外商直接投资和国内居民储蓄为自变量(代表资本形成的不同途径),第一、二、三产业和总就业人数分别作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见表2),可以看出FDI对我国不同产业的就业影响是不同的。
表2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不同产业就业和总就业的影响(1985—1997)
CONSTANT LnFDI
LnSAV R
DW
F
SE
LnLAB019.67(27.03)
-0.06(-1.08) 0.12(1.87)
0.325
0.50
3.89 0.067
LnLAB028.19(56.33)
-0.02(-0.74) 0.15(5.98)
0.967
1.81
179.01
0.027
LnLAB037.31(58.43)0.02(1.27)
0.22(10.00) 0.993
2.19
812.46
0.023
LnLAB 9.82(45.01)
-004(-1.11)
0.15(3.86)
0.893
0.834
50.96
0.041
注:LAB01、LAB02、LAB03和LAB分别代表第一、二、三产业的就业和总就业人数,回归分析建立在求自然对数的基础上。括号里的值为T检验值。
FDI对第一、二产业的就业起到负面作用,而对第三产业则起到促进作用,但从统计意义上来说效果不显著;与外资相比,内资更能促进国内就业的增加,而且从统计意义上来说是显著的。另外从总就业人数看,FDI倾向于减少国内就业,而国内资本倾向于增加就业。尽管小样本量会降低说明FDI对我国就业影响的精确性,但基本趋势是不变的,FDI目前并不能大量增加我国的就业,依靠外资来吸收我国的失业人口在今后也不会有很大改观。事实上,这个统计结果是与前面的假设相吻合的,FDI对就业增加的作用不大正说明了外资采用相对较高的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生产方式以及国内企业在外资参与国内市场竞争时处于不利地位的现实。
尽管外资创造的就业机会并不乐观,但不可否认的是外资的进入对于我国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确实起到了很大作用。由于数据的缺乏,我们仅能以其他工业作为外资企业的代表,将不同性质企业的人均年工业产值/全部工业的人均年产值作为生产率的衡量指标(见图2),以对比不同性质企业的生产率。从图二可以看出,自1993年以来国有工业的劳动生产率低于社会平均水平,集体工业略高于社会平均水平,其他工业对全部工业生产率的提高一直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主要是因为外资(或其他)企业新创造的就业机会促使了劳动力的流动,如从传统部门(如农业)向工业和服务业的转移,由国有企业向外商投资企业的转移,还有从中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的转移,劳动力的这种流动改善了资源配置效率,有助于全行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四、贸易与国际收支效应
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国际收支的影响体现在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这两个方面,从资本项目看,东道国因外商初始投资带来的资本流入中得到好处;从经常项目看,当外商投资企业向母国支付红利、利息和特许费及行政管理费时会对国际收支产生不利影响,由于我国直到1995年才对外商投资企业的股利和利润汇回进行单独报告,数据较缺乏,因此本文将集中考察FDI对我国贸易收支的影响。
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有多种途径,从出口的角度看,由于外商通常在国际贸易中具备良好声誉和广泛的销售网络,以出口异向型的外商直接投资有助于东道国进入国际市场竞争,而外资为东道国带来的先进生产技术和加工工艺,也
表3 外商投资企业的进出口对我国进出口的贡献 单位:亿美元(%)
年份
出口总额FIE出口
比重进口总额FIE进口
比重进出口总额FIE进出口比重
1980-1984
1108.2 4.9 0.44 1101.3 11.1 1.01 2209.5 16 0.72
1985-1989
1977.9 94.6 4.78 2427.8 221.6 9.13 4405.7316.2 7.18
1990-1994
4316.2 971.7 22.514173
1503.736.038489.22475.4 29.16
1995-1998
6662.87
2642.5 39.665534.362929.852.9412197.23 5572.3 45.68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999计算整理。有助于提高东道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另外外商投资企业不仅“直接出口”,而且通过后向关联效应产生的需求带动国内企业的“间接出口”,这部分间接出口占有东道国出口的很大一部分(Athukorala and Menon 1995);从进口的角度看,外商投资企业通常比当地企业有更高的进口倾向,特别是资本品和中间产品的进口将导致东道国的贸易赤字,但同时以国内市场为导向的FDI将会减少东道国从国外进口的需要,这实际上就是进口替代。Kojima(1998)曾从要素流动和商品流动的关系论证了FDI和贸易的关系,他发现出口导向的FDI将促进东道国出口而以国内市场为导向的FDI将替代东道国的进口。下面分别考察外商投资企业对我国的出口、进口和贸易收支的影响。
从外商投资企业对我国的出口贡献看,1998年外商投资企业出口达809.62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值比重的44.06%,而且外商投资企业对我国出口的贡献率呈上升趋势(见表3),对我国出口创汇起到了很大作用;从出口商品构成看,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主要集中在工业制成品上,在1991年~1998年间有88.8%的出口是工业制成品出口(根据海关统计计算);从出口贸易方式看,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又以加工贸易为主(见表4),从表中可以看出,尽管外资企业的加工贸易出口有一定的下降趋势,但仍占有85%以上的比重,与其他类型企业相比,外资企业加工贸易出口倾向更大,平均比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高出50%和40%左右。从外商投资企业对我国进口的影响看,1998年外商投资企业进口达767.17亿美元,占全国进口总值的54.73%,而且也有一个不断增强的趋势(见表3)。从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的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到外资对进口的贡献要大于对出口的贡献(见表3FIE出口、进口的比重),而从进出口弹性看,外商投资企业的进出口弹性也要高于全国的进出口弹性(注:进出口弹性的计算公式是:进口弹性系数εm=(△M/M)/(△GDP/GDP),出口弹性系数εx=(△X/X)/(△GDP/GDP),经计算1981—1998年我国的进出口弹性和外商投资企业的进出口弹性发现,外商投资企业的进出口弹性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算术平均值为:全国εm、εx分别为0.88和0.51,外商投资企业的εm、εx分别为3.74和3.06。)这些情况说明了我国外贸对外商投资企业的依存度很大,同时外商投资企业的“大进大出”(高进口、高出口),特别是外商投资企业的高加工贸易出口倾向更表明在跨国公司的全球投资策略中我国仅是一个“转港码头”,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处于很不利的地位,这是我国在今后引资过程中必须注意的一个现实(注:UNCTAD(1997)研究发现我国加工贸易的原材料和中间投入品主要来自香港和亚洲周边地区,加工后向美国和欧盟出口。),而如何提高我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和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又是一个长远的问题,需要产业政策、引资政策等各项措施的协调。
从外商投资企业对我国贸易收支净额的贡献看,外商投资企业的贸易收支在大多数年份是逆差(见表5),但其发展趋势是逐步改善的。对于外商投资企业贸易逆差的利弊应具体分析,一般说来FDI本身主要有现金、资本品进口和利润再投资三部分组成,资本品的进口有利于资本形成和经济增长;当国内企业无法提供中间投入品,跨国公司偏好国外进口时也会产生逆差,而跨国公司的转移定价行为造成的逆差的坏处是显而易见的。由于缺乏数据无法将这几种效应进行分离,但在分析外资企业贸易逆差时应注意到这种区别。
从整体上来说,外商投资企业的交易活动对我国国际收支的影响是正的,这主要是大量的FDI继续流入抵消了外商投资企业的贸易赤字(见表5)。
表4不同类型企业的出口贸易方式构成
企业类型/ 1995年 1996年199年
贸易方式 一般贸易
加工贸易一般贸易 加工贸易一般贸易 加工贸易
国有企业 61.531.0 62.4 34.864.0 33.3
外资企业
9.389.7 12.2 86.312.7 85.7
集体企业 53.641.6 52.0 43.352.2 39.1
数据来源:根据《海关统计》计算,转自《国际贸易问题》1999/11姜征的《外资企业对我国出口产品结构变化的影响分析》。
表5外商投资企业的贸易差额相关数据一览 单位:亿美元
年份 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
贸易差额 43.5-122.2
54 167122.2
403.4
435.91
FIE贸易差额 -90.3
-165.9
-182.2 -160.6 -140.9 -28.2
42.4
外商直接投资 110.07 275.15
337.67 375.21 417.25 452.57 454.63
数据来源:根据海关统计、中国统计年鉴1999、IMF国际金融统计1999计算得出。
五、结论与建议
通过以上的实证分析,可以认为,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的经济增长起到了推动作用,波动周期出现了高度的一致性;在资本形成上与内资相互补充,不仅增加了我国的资本形成率,而且改善了资本形成的效率;在引进外资的前期外商投资企业倾向于增加我国的就业,随着引进外资的增加,吸收效应逐渐让位于挤出效应,增加就业的作用不显著,但对于提高我国的劳动生产率仍起到了积极作用;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中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对于培育我国自身的国际竞争力效果并不是很明显,我国在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中处于加工中心的地位,这种分工安排对我国今后的发展不利。
针对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影响的不同效果,结合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笔者认为在大力引进外资的同时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外资只是一国经济的补充(注:利用外资发展固然重要,全球化和一体化固然也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通过利用外资提高本国产业的竞争力,使国家经济安全不受到侵害,我们利用外资应做到有利有理有节,我们不能因东南亚危机而推出外商直接投资比证券投资更好的结论,并在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上无所顾忌。),我们在讨论外资对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工商税收和进出口贸易等影响时不应过分渲染贡献大就是好,贡献越大意味着经济自主权的丧失。在对外开放的同时也要对内开放,主要是对我国民营经济的开放,包括融资渠道、市场准入等方面,不应搞国内歧视政策和地方保护主义,让外资与内资有一个更公平的竞争环境,民族经济的发展才是根本。
外资看中的是我国巨大的市场潜力,以市场引外资我们已经做出了很大让步,而过分的优惠政策引资效率本身就比较低下,今后的重点应放在投资环境的改善上,提高政府服务质量和社会中介机构的规范性,完善法律制度推进社会信用的普及。
积极发展我国的进口替代产业,培育自身科研能力的提高,提升我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利用外资不仅仅是“输血”,而是要通过外资这个“窗口”的溢出效应和边干边学效应加速我国技术水平的提高,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标签:外商直接投资论文; 投资论文; 国外宏观论文; 投资资本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实证分析论文; 国内经济论文; 宏观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