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市妇幼保健院儿保科 湖南怀化 418000
【摘 要】目的:分析儿童性早熟的临床因素和流行特点,为有效降低发病机率,提升诊断和治疗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性早熟治疗的儿童患者100例,要求患儿的临床资料完整,依据病例中心信息,对流行特点及因素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出生体重小于2.5kg,开灯睡觉,高蛋白饮食,服用添加剂食物、学业压力大、喜欢情感类节目等均为性早熟发病的主要因素,且年龄集中在4-6岁。结论:导致儿童性早熟的发病因素种类较多,性别、年龄、营养、环境、遗传等是最为普遍的因素,了解发病相关因素,对患儿做出必要的预防措施,以及正确的治疗途径是减少性早熟儿童的前提。
【关键词】性早熟;儿童;病因;流行特点
性早熟是指与同地区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儿童相比较,第二性征出现时间提前,主要以身高低于正常人、潜在的性虐待和精神心理压力、性生活较早等特征为主[1]。对性早熟儿童,在发生病情前,如果不及时正确诊断,没有早期治疗会给患儿造成很严重的后果,甚至对患儿今后正常的生活带来不便。并且,如果对患儿的致病因素不能有效掌握,会给临床治疗带来干扰,从而耽误病情。近些年,已有报道,引起儿童性早熟的相关因素种类较多[3]。文章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性早熟患儿100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方式,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诱发疾病的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性早熟治疗的儿童患者100例,其中女性患儿69例,男性患儿31例,患儿年龄1-12岁,平均年龄(7.66±1.02)岁。
1.2 方法
通过让患儿或其家属在治疗前详细填好个人档案病例,并将病例上传医院中心患者登记系统。将随机抽查的患儿临床资料按照相应的项目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对100例患儿进行发病因素统计,计算发生率并分析发生因素。通过文献查找等方式,分析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患儿发病的因素。将患儿分为3个年龄段,分别为:0-3岁、4-6岁、7-12岁。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1.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年龄组患儿疾病的分布情况
通过分析结果显示,患儿主要集中在4-6岁之间。并且女性的患病人数高于男性的患病人数。(见表1)
3 讨论
性早熟严重影响患儿的正常生活,本病的发生存在很多致病的因素,从本研究中总结出,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开灯睡觉,高蛋白饮食,服用添加剂食物、学业压力大、喜欢情感类节目等。如果在没有弄清发病原因而错误治疗的患儿,治疗费用相应增加,严重影响了患儿的预后治疗。在本研究中,100例性早熟儿童中,出生体重小于2.5kg和小青春期最多,占 22.0%,是最主要的因素。出生体重小于2.5kg会引起儿童时期内分泌紊乱,在这一点上,本研究的结果与国内外报道相符合,证实了这一观点。生长激素缺乏症的研究已经有了较新的进展,学者们认为,该病与基因突变关联甚密,目前,已得到确认的致病基因包括生长激素(GH)基因、 生长激素释放激素 (GH-RH)受体基因及 Pit-1 基因等。青春期与患儿的体质具有关联性,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较强,所以,性早熟多与体内脂肪的贮存和BMI相关联。在本研究中,学业压力大患儿占11.0%,目前国内繁重的教育,减少了儿童的自由时间,使得儿童中枢神经功能异常,久而久之,会诱发多种内分泌系统疾病,最终有可能引起性早熟。在诊断中,通过临床表现可以初步判定患儿是否患有性早熟,其中主要以第二性征的时间进行判定 然而,临床上,部分患儿特殊体征并不显著,与正常儿童相差不大,模糊了医生的诊断,这也是误诊的原因之一。
总之,从预防的角度出发,对于性早熟患儿,尽量避免错诊与漏诊,提高诊断水平,了解发病原因,如果发现性早熟疑似病例,明确致病因素,进行检验治疗,从而缩短治疗时间。另外,对于性早熟患者,如果出现内分泌疾病,就需要改善患者的内分泌系统功能,调节机体平衡。同时,对于性早熟患儿,要建立致病因素评估机制,选取恰当的方式进行治疗,对保证临床诊治质量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盛丽,毕美芬,兰志建等.宁波市镇海区儿童性早熟与影响因素的调查[J].浙江临床医学.2014.16(9):1510-1511.
[2]汤小圆,施长春,施忆玫.365例不同年龄儿童性早熟病因分析[J].中国医师杂志.2013,15(11):1567-1569.
[3] Giabicani E,Allali S,Durand A,et al.Presentation of 493 consecutive girls with idiopathic central precocious puberty:a single-center study. PLoS One. 2013,Jul 30;8(7):e70931.
[4]朱琳,蔡德培.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与儿童性早熟发病的关系.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11,31(2):107-109.
[5]卫海燕,罗淑颖,陈永兴.部分性早熟患者的环境易患因素分析.医药论坛杂志,2009,21(55):98-99.
论文作者:杨金莲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6年7月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9
标签:患儿论文; 性早熟论文; 因素论文; 儿童论文; 内分泌论文; 患者论文; 资料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6年7月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