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翼状胬肉切除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论文_凌静

凌静

(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 四川 成都 610041)

【摘要】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翼状胬肉切除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科2015年6月至2015年12月间收治的翼状胬肉手术患者120例。使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医院常规方法护理,而观察组按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对所有两组患者平均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患者满意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平均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满意率也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翼状胬肉切除术患者实施护理,有利于节约患者费用,提高病床使用率,提升患者对医院对满意度,此方法值得推广运用。

【关键词】 翼状胬肉患者;临床护理路径;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3-0249-02

2010年召开的全国护理工作会议中提出了以夯实基础护理,改善护理服务,让病人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为目标的现今医院护理工作改革任务[1]。而随着现今医疗模式对不断进步,现代护理已转变为包含护理、预防、保健等为一体对综合型医疗服务。而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CNP)这一全新的护理模式营运而生。为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翼状胬肉切除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笔者分析统计我科室120例翼状胬肉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l5年6月至2015年12月在我科行翼状胬肉切除手术的翼状胬肉患者共120例。符合诊断标准:第一诊断为翼状胬肉,无明显全身疾病者。使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观察组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50~85,平均67.5岁;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32例,年龄55~83,平均71.5岁。所有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干预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医院翼状胬肉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内容包括:由患者责任护士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常规翼状胬肉手术术前宣教、术中注意事项及术后宣教。

对观察组患者采用CNP护理,由责任护士使用临床护理路径表(表1),路径预定住院日为3~4天,出院时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

表1 翼状胬肉切除术患者临床护理路径

*

1.3 观察指标

(1)两组住院天数对比分析;

(2)两组住院费用对比分析;

(3)两组患者满意率对比分析:采用我院自制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于患者出院时由患者自行选择

1.4 统计学方

运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住院费用、住院天数、患者满意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其结果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2、表3。

表2 两组患者平均住院费用及住院天数对比表

*

与对照组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对翼状胬肉的临床治疗上,多采取以手术的方式进行,而患者对于治疗的认知及配合情况对于手术的成功仍会产生其重要的影响[2]。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CNP)是一种制定好的计划,其功能是用图表的形式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服务,使诊疗、护理有序、减少遗漏项目、缩短住院时间、提高质量[3]。即以每天为标准针对患者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此计划需具有完整的顺序性、时间性,且为最适合患者本身。我科由于制定了翼状胬肉切除手术的标准住院流程,使护士工作更具有预见性,保证了患者在住院期间得到护士的热情服务以及耐心细致的健康指导,而患者也更明确自己的护理目的,促使患者更有效的进行治疗配合,加强了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

综上所述,将临床护理路径有效运用于对患者的护理中,更能进一步使其掌握相关的医疗知识,提高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病床周转使用,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黄金,姜冬九.新编临床护理常规[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12-528.

[2]卢章云.临床路径在单病种医疗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上旬版),2006,22(3):66.

[3]吴袁剑云,英立平.临床路径实施手册[M].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1.

论文作者:凌静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8月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9

标签:;  ;  ;  ;  ;  ;  ;  ;  

临床护理路径在翼状胬肉切除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论文_凌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