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行业利润率变动模式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利润率论文,中国论文,变动论文,模式论文,工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亚当·斯密在其著名的《国富论》中认为“不同的劳动和资本用途的利益在同一地方内,必然完全相等,或不断趋于相等。在同一地方内,假若某一用途,明显地比其他用途更有利或更不利,就会有许多人离去比较不利的用途,而挤进比较有利的用途。这样,这种用途的利益,不久便再和其他各种用途相等。”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也论述了社会生产各个部门由于资本有机构成不同,利润率存在着差异,但是在资本追逐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资本和各种资源的流动,各行业的产品供求和价格发生变化,最终利润水平也具有趋同的特征。在传统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中,利润平均化是通过竞争和资本转移来实现的。新古典经济学家则通常认为:在完全市场竞争的条件下,由于厂商的自由进入与退出所形成的“竞争侵蚀利润”将会导致产业的利润差异消失,最终会形成同各个部门没有超额利润而等于社会生产利润率的状况。然而,竞争对利润的侵蚀过程的演变过程取决于产业中厂商进入和退出的难易程度以及沉淀成本的大小(Porter,1977), 当所有的产业是一种可竞争市场(Baumol,1982)时,产业的利润将趋同,而且会持续;但是在存在进入和退出壁垒的情况下,产业的利润状况是不均衡的。由此关于产业利润的演变问题存在着两种观点:一是所有产业的利润趋向于统一的利润率;另一观点则认为由于存在着各种壁垒和沉淀成本的存在,企业的进入与退出活动不是自由的,由此导致了产业间的利润率差异具有持续性(Kambhampati,1995)。本文将在中国的产业环境下对这两种观点进行验证,并对产业利润的演化做出解释。
二、研究的模型与数据
对于产业利润差异的我们可以根据方差分析的方法对其影响因素的效应进行分解。我们在利润率差异的效应方面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衡量:一是产业的类别,二是时间。方差分析的结构可以对利润率是否因为时间或者产业的不同而呈现出明显得差异做出判断。我们用来分解利润率差异的分解模型可以表达双因素模型。在双因素分解模型的设计上,一种因素或者两种分类因素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随机的,也可以存在因素的交互作用。由于交互作用效应的显著性检验,需要两个因素的每个组合都存在两个以上的观测,而我们的数据在产业和时间维度上都只可能存在一个观测,对于交互效应和误差无法进行分离。因此,在我们的双因素方差分析模型中,我们假设这种交互因素的作用很小。利润率效应的方差分析可以表达为:
ρ[,it]=u+α[,i]+β[,t]+ε[,it](1)
公式中ρ[,it]为行业i在时间t的产值利润率;u为所有行业在所有时间上的利润率总平均;α[,i]为行业的效应;β[,t]为时间效应;ε[,it]为交互效应和误差项之和。通过对行业因素和时间因素的F判别式可以对两个因素效应的显著性做出判断。
在对有关持续性的研究中,通常采用自回归的研究方法对持续性进行判别。其目的是对企业或者产业的利润数据拟和一个平稳的或随机的时间序列模型,并根据模型的拟合系数做出关于利润率变动状况的推断。这方面最初的工作是Mueller(1977)开创的, 其应用美国企业的数据进行一系列的企业数据(firm-specific)回归, 结果表明企业的赢利性表现为一种确定的、时间衰减趋势的特征,表明不同企业的利润率随时间的变化而趋于集中。Geroski and Jacquemin(1988 )应用欧洲的数据估计了随机持久性模型。Kambhampati(1995 )应用印度的产业层次资料检验了利润的持久性,在42种情形中有13个拒绝非持久性的零假设。
我们在本文中采用了对产业利润建立了一阶自回归模型(AR(1 )),以评测产业利润的持久性问题。我们借鉴了Geroski(1990 )的理论模型对利润的长期效应和短期效应作了区分,并在考虑长期持久性的基础上对利润的短期持久性做出评判。模型的表达式如下:
ρ[,it]=(1-λ[,i])γ[,i]+λ[,i]ρ[,it-1]+u[,it] (2)
ρ[,it]是产业i在时间t的利润率;u[,it]包含对ρ[,it]的非系统性效应,并假设u[,it]服从N(0,υ[2][,i]);λ[,i]、υ[,i]和γ[,i]是三个参数,表明ρ[,it]的数据产生过程,表明短期和长期的利润持久性强度。λ[,i](一阶自回归系数)可以被解释为短期利润持久性的度量(一年对下一年),γ[,i]是利润率ρ[,it] 的长期平均(如果存在的话)。如果对一些产业存在γ[,i]不等于0, 则存在长期的持久性,在这些产业的利润率同平均的利润率间存在长久的差别意义上而言。最后υ[,i]反映了对利润ρ[,it]所有非系统影响的变化,包括不受产业i当前利润影响的随机进入的影响和所有随机因素的影响。
本文研究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各个年度的《中国工业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中的资料。产业利润的度量在中国的官方统计数据中可以找到不同的度量方法。利润率的数据一般包括按全部资本(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计算的“资金利润率”,按产值计算的“产值利润率”和按固定资产净值计算的“固定资产净值利润率”。固定资产净值利润率较少在官方的统计出版物出现,不过在普查资料中有这样计算的利润率数据,如《中华人民共和国1995年第3 次全国工业普查资料》中提供了这类利润率的数据。此外,官方统计出版物中同时提供的还有按利润与上缴的税收之和计算的“产值利税率”,也就是“税前利润率”。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1993)提供的1980以及1985~1992年的利润率数据多为资金利税率和产值利税率。不仅如此,1992年以后的资金利税率的数据与1992年之前的数据不完全可比,因为在1993年以及以后年份出版的统计数据中,对“资金总额”的统计方式和口径做了调整,改为“按固定资产净值平均余额与流动资产年平均余额之和”来计算了。而1992年前的资料年末固定资产净值同定额流动资金年平均余额之和来计算。所以,为了统一起见,在本文的检验中,我们采用产值利税率来衡量产业的盈利状况。
由于统计口径的变化(注:统计口径的变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1984年前,二是1984~1992年采用了标准GB/4654—84,第三个时期为1993年实施的新标准GB/T4754—94,这三个时期工业行业分类存在着差异。)要获得按新标准规格统计的1981~1984年期间的数据同比较困难,而且在1981~1984这一期间只存在全民所有制企业的统计资料,所以我们的统计分析过程把这三年的数据略去。同时统计的经济性质的范围存在着差异。而且由于统计口径的变化导致了1993年以后的行业划分同1992年前行业划分存在着差别。为了能够在更长的时间中对利润的持久性进行分析,有必要对原始的数据重新进行整理和归类,因此我们在对统计标准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把全部工业行业整理为33个行业。同时,在1998年开始,统计的范围同1993~1997存在区别,1998年以后的数据统计的范围只有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年销售额在500 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的数据。但是由于这一子样本基本能够反映样本整体的状况,为了扩大样本的数量,我们以该数据来衡量整个产业的盈利状况。由此我们对全部工业行业分成33个行业,所采用的时间数据为1985~1999年的各个行业产值利税率数据。
三、统计检验与研究结果
我们采用了模型(1)对产业利润率进行了方差分析。在全部的33个行业中,所有年度和所有行业的平均产值利润率为12.62446%。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行业因素和时间因素对产值利润率数值的差异存在显著的影响。方差分析的结果呈列在表1中。
表1 双因素方差分析的方差来源分析表
Source DFSum of Squares
Mean Square
F ValuePr>F
Model 48 46151.98930 961.49978 87.24<0.0001
Error 461 5080.75503 11.02116
Corrected
509 51232.74433
Total
产业
33 39017.080901182.33578107.28<0.0001
年度
15 7137.90839 475.66056 43.16<0.0001
由表1可以得出, 产业利润率的差异可以用行业因素和时间因素来解释。其中行业因素可以解释利润率差异的76%;而时间效应可以解释14%。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不同行业的产值利税率存在明显得差别,这是利润率差异的主要来源。而且分析的结果也表明时间因素对利润率的差异也具有显著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演进,利润率也是不断变化的过程。但是这种利润率随时间的演化是否具有集中的趋势(即平稳变化)呢?我们进一步采用模型(2 )对产业利润率的时间变化模式进行了计量分析,模型(2)的数据结果呈列在表2中。
表2 行业的平均利润和产值利润率的持久性分析
行业名称 产值利税率(%) λ[,i](t值)γ[,i](t值)
煤炭采选业2.508666667 0.88606(6.45)2.77847(0.4062)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14.12266667 0.89686(7) 24.35266(3.7)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13.35266667 1非零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12.33
1非零
非金属矿采选业11.82208994 1非零
木材及竹材采运业 14.95733333 1非零
自来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18.21115556 1非零
食品加工制造业5.26856254 1非零
饮料制造业17.78866667
0.97488(10.65)24.40894(12.79)
烟草加工业55.796666670.59474(2.65)55.78641(35.38)
纺织业6.328666667 1非零
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 6.580666667 1非零
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5.678
1非零
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7.15333333 1非零
家具制造业7.221333333 1非零
造纸及纸制品业9.929333333 1非零
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 11.67933333 1非零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10.618
1非零
电力蒸汽热水的生产和供应业26.17533333 1非零
石油加工及炼焦业 18.22973046 1非零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11.53333333 1非零
医药工业 13.152
1非零
化学纤维制造业
15.286
1非零
橡胶制品业12.66866667 1非零
塑料制品业7.416666667 1非零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11.13266667 1非零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14.20466667 1非零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
8.7881非零
金属制品业8.656666667 1非零
机械制造业
9.5841非零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10.0661非零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10.0861非零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9.39333333 1非零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11.04333333 1非零
从表2所列示的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各个行业的平均利润率呈现明显得不同,进一步支持了上面方差分析——行业因素对产值利润率的差异具有显著的效应的结论。同时,在全部的工业行业中,只有煤炭采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饮料制造业和烟草制造业四个行业的利润率呈现出集中的趋势,ρ[,it]是具有均值为γ[,i]的平稳AR(1)过程,而且检验的结果无法拒绝残差非相关的假设。在这些行业中,煤炭采选业的γ[,i]我们不能拒绝其值为零的假设,也就是该行业的利润利润率具有白噪声的演变规律。同时,在以上这四个行业中,竞争过程对产业的利润产生影响,其时间路径具有向γ[,i]靠拢的趋势。并且在煤炭采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饮料制造业λ[,i]的值都较大,其中饮料制造业的λ[,i]接近于1,其服从一阶近单位根过程(near unit root process)具有向非稳定过程转变的趋势。而且这些产业利润率的集中现象并非向同一的产业产值利润率逼进,而是呈现出明显得产业利润率差异。其他29个行业的产值利润率没有呈现集中的趋势,检测的结果也无法拒绝非平稳的假设。
进一步考察产值利润率在时间维度上的变化状况,我们发现基本上所有行业的产值利润率都存在衰减的趋势,而且这种趋势通过持续性的检验,我们可以确定这一衰减过程的模式不能够用自回归模型中的常量来解释。
对各个行业的利润率的时间变化趋势这一结论同持续性运算结果的结论具有一致性。产值利润率的非稳定性表明利润在时间上是具有某种趋势的,而这种趋势不能够用AR过程的常量来衡量趋势的模式具有不同的特点。我们进一步对产值利润率按行业对时间进行线性拟合(作为利润率的变动方向的判断),以显示利润率随时间变化的过程。下面给出了线性拟合的结果。
煤炭采选业ρ=-2106.94819(-3.36)+1.05896(3.37)x R[2]=0.4245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ρ=-1129.56990(-0.92)+057414(0.93)x
R[2]=0.0091
黑色金属采选业ρ=1911.51524(7.00)-0.95289(-6.96)x
R[2]=0.7719
有色金属采选业ρ=1337.15229(6.05)-0.66507(-6.00)x
R[2]=0.7141
非金属矿采选业ρ=1321.67021(10.36)-0.65755(-10.27)x R[2]=0.8818
木材及竹材采运业 ρ=2284.55676(6.73)-1.13936(-6.68)x
R[2]=0.7573
饮料制造业ρ=637.58524(3.34)-0.31114(-3.25)xR[2]=0.4052
烟草加工业ρ=46.26352(0.11)+0.00479(0.02)x R[2]=0.0769
纺织业ρ=1706.28724(7.40)-0.85339(-7.37)x
R[2]=0.7922
服装缝纫业ρ=950.71752(6.96)-0.47396(-6.91)xR[2]=0.7696
皮革皮毛及其制品业ρ=1082.06943(4.73)-0.54036(-4.71)x
R[2]=0.4245
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 ρ=1239.22733(4.04)-0.61850(-4.01)x
R[2]=0.5192
家具制造业ρ=646.08419(3.19)-0.32071(-3.16)xR[2]=0.3904
造纸及纸制品业ρ=1712.52019(6.31)-0.85471(-6.27)x
R[2]=0.7326
印刷业ρ=1113.32648(4.09)-0.55304(-4.05)x
R[2]=0.5237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ρ=2295.22857(8.10)-1.14689(-8.06)x
R[2]=0.8205
化学工业 ρ=2227.77562(12.14)-1.11257(-12.08)x R[2]=0.9119
医药工业 ρ=931.32171(3.57)-0.46093(-3.52)xR[2]=0.4479
化纤工业 ρ=3191.45886(16.29)-1.59446(-16.21)x R[2]=0.9492
橡胶制品业ρ=2294.57581(9.17)-1.14554(-9.12)x
R[2]=0.8544
塑料制品业ρ=1197.92124(5.91)-0.59764(-5.87)x
R[2]=0.7052
建筑材料及其他非金属矿物制品业ρ=194.07610(-7.37)-0.97136(7.41)xR[2]=0.7921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工业ρ=2729.72752(13.86)-1.55321(-13.79)x R[2]=0.9311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工业ρ=1753.35314(9.97)-0.87579(-9.92)x
R[2]=0.8744
金属制品业ρ=1743.54638(8.73)-0.87093(-8.69)R[2]=0.8418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ρ=1315.89314(5.54)-0.65554(-5.50)x
R[2]=0.6762
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ρ=1864.42259(9.58)-0.93088(-9.53)x
R[2]=0.8568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ρ=1192.00105(4.07)-0.59368(-4.04)x
R[2]=0.5221
仪器仪表及其它计量器具制造业 ρ=2609.96305(10.11)-1.30468(-10.06)x R[2]=0.8775
电力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 ρ=2604.17905(7.77)-1.29418(-7.69)x
R[2]=0.8060
自来水生产和供应业ρ=2501.68222(4.70)-1.24665(-4.66)x
R[2]=0.6147
食品加工制造业ρ=921.50321(8.30)-0.45996(-8.25)xR[2]=0.8272
石油加工业ρ=3602.00259(8.14)-1.79908(-8.10)x
R[2]=0.8219
机械工业 ρ=1773.21543(7.03)-0.88536(-7.00)x
R[2]=0.7740
其中ρ表示产值利润率,x表示时间(1985~1999)。 在上面利润率对时间的回归中,可以看出,除了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烟草加工业两个行业不能够采用时间线性衰减模式解释以外,其他行业都随时间的变化呈现规律性的变化。其中煤炭采选业呈现出利润率增长的模式,而其他所有的行业都呈现利润线性递减的演变方式。全部33个行业中,有30个行业的数据服从衰减的模式,时间系数为负,且都显著不等于零。而这其中有26个行业的拟合情况都较好。尽管对线性回归的DW检验表明在某些行业可能存在更为复杂的变动模式,对于模型的进一步精细化处理可以提高模型的拟合状况,但是线性关系的拟合情况并不妨碍做出在绝大多数行业中,行业的产值利润率都呈衰减的变化趋势结论,这也意味着在某些行业中存在着过渡竞争的状况。
四、结论
对中国工业发展演化的直接观察显示:没有强有力的证据表明中国工业的各个行业的利润率具有同一化的趋势。从研究的结果来看,中国工业各个行业的利润率差异很大,同时各个行业的利润率的衰减速度也是不相同的,这种状况说明中国工业行业之间的壁垒的大小也是不相同的。在煤炭采选业资源的无度开发,导致行业的过渡竞争,在早些年利润率一度为负;由于国家基于对资源行业的保护,前几年对行业的整顿,关闭了一批小煤窑,使行业整体出现了退出的状况,企业数量减少,利润率有所回升,使得该行业的利润率呈现为长期均值为零的平稳波动过程。而烟草工业和石油开采业中,由于国家专营的政策性壁垒导致了行业的利润率呈现平稳的趋势,而且这种趋势具有长期的持久性,行业结构较为稳定。在饮料行业的λ[,i]值为0.97488,呈现出近似单位根过程的特征,具有非平稳的态势,而且对时间也呈现出线性衰减模式。因此,我们可以得出在全部工业行业中,除了政策性壁垒较强的两个行业外,绝大多数行业的利润率都呈现线性时间衰减的模式。而且由于行业的壁垒结构的演化不同,各个行业的利润率衰减的速度也存在差异。因此,从整体来说,我们的研究结果拒绝了利润统一化和持久性的假说。这从侧面也反映了中国工业发展目前还处在一个不太成熟的阶段,一方面资源在各个行业的配置存在着非效率的状况,另一方面,在某些行业可能存在着过渡进入的状况(对于行业利润在全部行业平均之下的行业),而导致利润率的持续下滑。本文对各个行业产值利润率的变动模式进行了探讨,而对于这种时间线性衰减变动模式的深层次的产业分析,比如说规模经济(economics of scale)、沉淀成本(sunk cost)、 模仿的信息障碍(information impediments to imitation)等因素对这种衰减过程的演化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