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下对企业计划的再认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再认论文,市场经济论文,计划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问题的提出
企业计划管理是企业的五大管理职能之一,按照泰勒和法约尔的论断,计划管理在企业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首要职能,而且计划管理是内在子系统与外界环境发生联系的桥头堡,是母系统与子系统共融的结合点,计划管理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受变化着的企业环境与内在因素的制约。因而计划管理不仅是一门在逻辑结构上十分严谨的科学,而且是一门随外部环境和内在因素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着的科学。
客观环境对企业计划管理的影响,从根本上说当然是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同的生产力水平有不同的计划机制与之相适应,从而使企业在适应外部环境的同时,使企业的综合运行成本达到最低。这已为管理理论发展史所证实。但从某一时点截面上说,由于生产力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因而它主要取决于当时的政策环境,而政策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我们对企业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问题的理论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目标模式的提出,已迫切地要求我们推进企业制度建设。企业制度的改革、完善和发展的成功与否,不仅是微观层次上企业能否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而且也是宏观经济改革能否继续深化和发展的关键。
然而直至目前,人们对企业计划及计划管理工作仍存在种种模糊的认识。主要表现是:1.把计划与计划管理和市场与市场调节相互对立起来,放松了企业的计划工作,削弱了企业计划与计划管理工作;2.把宏观计划的有关性质套用在企业计划上,认为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所做的计划也应只是长期、宏观和战略方面的计划,短期的、具体的计划由市场调节来实现;3.现在企业的计划仍偏重于专项计划,缺乏系统性的周密考虑,严重地影响着企业计划的质量,从而影响着计划工作的权威性与严肃性。鉴于此,对作为现代企业制度重要内容的企业计划机制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市场经济条件要求企业形成新的计划机制
企业计划机制是企业内外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企业计划新机制的形成需要对影响企业计划工作的一些基本要素,包括企业计划的环境因素、企业信息、市场信息性质、企业计划工作内外部信息流程及其相互关系、市场分析工作及劳动力等作出准确的理论分析。本文拟从对这些因素的分析中对企业计划机制转换问题作出进一步的理论探讨。
(一)对企业计划机制现有环境因素的基本认识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计划管理的对象是在市场条件约束下的企业经营资源。其目的在于寻求在该约束条件下企业资源的最佳组合。外部环境直接影响的既有企业计划管理对象的价值因素也有其使用价值因素。因使用价值与价值二者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往往使这两种影响相互交融于一体,其中的价值因素作为企业经营优劣的评价标准影响着企业的价值取向,反映出企业经营资源组合满足外部环境需要的程度。因而要探讨影响企业计划机制的转变,必须首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外部环境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的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把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环节中去,并给企业压力和动力,实现优胜劣汰;运用市场对各种经济信号反应比较灵敏的优点,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及时协调。同时也要看到市场有其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必须加强和改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并依据客观规律的要求,运用好经济政策、经济法规、计划指导和必要的行政管理引导市场健康发展。
很显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模式,是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资本主义国家比较成熟的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础上,使之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本质要求和具有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特征的市场经济模式,其核心内容仍然是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与西方现代市场经济模式相比较而言,一方面它们应具有相同的特征,即存在着调控手段上的相似性、调控目标上的趋同性;另一方面,这两种市场经济模式在所有制的现实形式、国民收入的分配方式、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基本经济规律等方面存在差异。国家的宏观经济管理,与市场活动主体的自由竞争、自主经营,以及市场自身组织功能的有效发挥,已经成了两个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的有机组成部分,形象地说是同一枚硬币的两个不同的侧面。
(二)企业计划工作的信息发生了质的变化
信息是决策工作的基础,决策是计划的依据,决策过程可看作是对信息的处理过程。简要图示如下:
图1 决策过程信息流程图
企业进入市场以后,比以往任何时候更迫切需要迅速地获取、开发和利用信息。对企业来讲,计划信息可分为企业内部信息和企业外部信息两大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外部信息的来源是单通道的,即从企业主管部门传来,而企业内部信息工作则是有缺陷的,不全面的,甚至是扭曲的。企业不仅不能直接面对市场对信息加以筛选、鉴别,而且也没有直接获取产品需求信息的渠道和能力。久而久之,企业失去了对市场的判断能力和对市场变化的敏感性。当企业进入市场以后,对这种状况就很不适应。
外部信息,也称企业的环境信息。一般包括:市场需求信息,技术信息,供应信息,同行业的有关信息,国家地区的政策法规,有关部门的预测信息,相关行业的发展信息,外贸信息,国家地区经济发展动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外部信息的准确及时有效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首要条件。
内部信息,是企业编制计划的内在依据。例如:煤炭企业的内部信息主要包括:矿井的地质资料和设计文件,生产工艺资料,产品消耗定额,物资储备定额,有关费用定额,职工文化技能素质,企业历史资料和技术经济指标。
与过去相比,企业计划工作信息的内容不仅包括各使用价值间的相互关系(技术关系),而且增加了价值(市场需求与经济发展动态)方面的信息。企业原来的计划在外部环境的刚性约束下,只能是使用价值的组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价值信息既是各使用价值及其相互关系的指示器,又是其关系调整的调节器与评价标准。企业计划必须既是使用价值的优化组合又是价值的优化组合。因此新时期的企业计划工作,尽管有对原有计划方法的继承性,但这种继承性必须调整为以满足价值管理需要为前提。
(三)市场信息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辩证统一,企业只有精确把握市场信息这一特性,才能准确把握市场及其潜在的发展趋势
为分析方便,把价值、生产能力与价格可以归纳成一般的函数关系。则有:商品价值v=f(社会必要劳动时间)=f(f[,1](该商品既定的生产能力及其个体分布,由国民经济结构、投入产出技术关系所决定市场对该商品容纳能力,生产过程所吸收的有用活劳动与物化劳动的个体分布));该商品既定的生产能力PC=f (前期价格水平下利润率水平,人们对这一价格水平保持时间的理性预期,该部门资本游离出该部门的能力,游离的货币资本及其他资本转移到该领域并形成生产能力的周期,竞争及其理性预期,其他因素),商品价格p=f(该商品价值量,资本有机构成,平均利润率水平,供求关系,其他随机因素)。
从商品价值与商品价格这两个函数关系构成因素看,价值与价格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是通过该商品的生产能力这一中介来进行传递的,且这三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从质的方面说,商品价格对其价值的影响,只是价值系统的信息反馈机制对系统自身的调节,因而处于从属地位。在它们的函数关系中,不仅自变量因素不同,而且它们所反映的实际经济生活内容,它们对市场主体行为反作用的深度和广度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第一,商品价格函数p 表明的只是市场关系中各数量信号间相互关系,是市场中各数量信号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价格的形成和确定过程是在商品价值确定过程之后。而商品价值函数关系式v 表明的是商品价值量与载体即使用价值量间的相互关系,是价值量载体个体分布对价值量的形成和确定的影响;反映的是个别商品内在价值与其使用价值相互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
第二,商品价格函数p的内容表明,商品价格的形成和确定过程, 影响的只是现存资本金的增殖速度,反映的是外部市场随机因素对价格形成的干扰和影响。而商品价值函数关系内容表明,商品价值量的形成和确定过程是由现存的国民经济结构、国民经济投入产出技术关系、现存的该商品生产能力和生产过程所吸收的有用活劳动和物化劳动量决定。简而言之,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现存的国民经济结构与各使用价值间的投入产出技术关系决定。它影响的不仅仅是资本金当前的增殖速度,而且在较长时期内从根本上决定着该产业的资本金在总体上能否保全,反映的是宏观因素对微观行为的决定性作用,及该生产期之前的资金流向是否合理,反映企业个体与外部环境的相互关系。
第三,价格信号灵敏性方面是指它能灵敏地反映目前市场上该商品的供求关系,从而有效地调节企业当前生产进度及其短期计划安排。其滞后性表现就是在现有的生产力水平条件下,价格信号它只能反映前期投资结构的合理性程度,不能反映确定商品价值最低的、合理的社会生产条件,从而难以指导企业当前的投资结构及其所需要的投资力度,容易引起国民经济结构的重大的比例失调。国民经济总体的投资结构及其投资力度,不仅需要有尽量精确的国民经济投入产出的技术关系统计,而且需要理性地预期科技的应用对投入产出技术关系变化的影响、发展战略所要求的最终产品结构(进出口产品结构和最终消费品结构)变化等因素。在目前情况下,国民经济的投入产出过程,仍然是灰色甚至是黑色系统的前提下,要作出精确的统计和理性的预期是困难的,这是目前计划工作(不论是宏观的还是微观的)真正困难所在(目的与手段之间存在严重的矛盾)。
欲把握市场的潜在发展趋势,还须十分注意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在不同部门中具有不同速度的影响。由于科学技术在不同部门中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是不均衡的,这种不均衡是通过生产力在各部门间的不均衡发展和各部门的投入产出技术关系的改变这两种中介来传导。从而加大了在价值创造过程中所付出的个别劳动总量与价值实现过程中所实现的社会劳动总量的非同一性,使得有时容易造成无效的高效率个体劳动。这是企业在进行长期投资等事关企业发展战略重大问题时所必须防止出现的重大问题。因而马克思在论述生产力时指出:“生产力当然只是有用的具体劳动的生产力,它事实上只决定有目的的产品生产活动在一定时间的效率。因此有用劳动成为较富或较贫的产品源泉与有用劳动的生产力的提高或降低成正比”(《资本论》第一卷,59页)。根据笔者理解,这里的“有用劳动”,在微观上是指该使用价值是否符合人们预定的生产技术标准,即通常人们所认识到的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是否为合格品,是企业生产过程中使用价值间的正确转换;在宏观上则是指现有国民经济容纳能力对产品生产能力的容纳程度,是市场对企业合格品的认可,从而使个别劳动由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是实现由使用价值到价值的转换条件。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才能使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这一相互矛盾着的经济范畴在企业这一具体生产过程中实现统一。而这正是企业计划管理所要促成的目标。由于科技转化为生产力,不仅改变了微观上各使用价值的技术经济关系,而且改变了宏观上的国民经济结构,即改变了具体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的条件。从而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产生重大而深刻的影响,同时也对企业级微观经济活动的效果产生重大的影响。
综上所述,市场信号(主要是价格信号)一方面在反映即时的某一商品的供求关系方面是灵敏的,可利用灵敏的价格信号系统,调节供需,使之平衡。这是市场信息的确定性方面。另一方面市场信号的灵敏性是建立在商品价值已经确定基础上的表象,而商品价值的形成和确定是由既定的国民经济结构及该商品目前的生产能力等因素综合影响决定的。这是市场信息的不确定性方面。换而言之,商品的价值量是由前期的市场信号及其对人们经济行为调整,即人们对这一市场信号的判断而采取相应经济行为的综合影响来确定。因而市场信号在反映国民经济结构合理性方面,在反映商品价值的实现条件方面,从而在企业投资决策的指导性方面是滞后的。
因此,只有从价值形成和确定过程及其与价格相互作用的关系出发,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市场信号中所隐含的发展趋势,从而确定、校正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发展策略问题,把握市场信号灵敏性与滞后性相统一的本质内涵,把握市场信号既确定又不确定的本质,从而形成新时期企业计划管理工作机制。这是保证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兴旺发达的关键性因素。
(四)企业内外部信息在企业内部流程及其相互关系上发生了质的变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仅计划工作的内容、外部市场信息性质都发生了变化,而且企业计划工作所用内外部信息在企业内部的流程及其相互关系上,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为此我们设计了企业计划工作信息流程图。如图2所示。
图2 在正常情况下企业计划工作信息流程图
在设计此流程图时,我们假定企业发展战略没有发生重大变化,企业处在稳定发展时期,企业初步目标取决于:1.现有企业产品市场状况;2.企业预计的产品市场趋势;3.企业的财务实力及其融资能力;4.企业的经营资源状况;5.企业的评价标准等诸种因素。
在这里,关键性因素是评价标准问题。由于评价标准的不同,即使是相同的因素在相同的条件下,如企业产品的市场状况,反映到企业内部也会有不同的表征。而评价标准既有能形成文字或能量化的有形部分,也有价值取向等直观性成分。因此企业目标确定得正确与否,既取决于企业对问题的质的把握,也依赖于企业对问题的量的分析。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经营者的洞察力和工作经验。
信息流程图示表明,企业新的计划机制应尽可能地把企业计划的制订过程、选择计划方案的决策过程和对计划执行情况的监督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计划工作内容和方式外在变化在企业内部运行机制上的必然反映。只有如此,才能有力地促进、改善和加强企业的计划管理工作,并以此作为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的基础。
由前面的分析可知,企业当期提供有效商品的能力由企业前期资产结构、投资结构综合作用所形成的企业当期资产结构所决定。因此,企业尤其是对相应市场有重大影响的企业,国民经济发展趋势、国家的产业政策、行业竞争状况、技术(包括相关技术)发展趋及其应用程度等,既是确定企业产品战略时所必须考虑的宏观因素,也是企业评价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所拥有的经营资源及其可变换程度、企业的市场定位、企业产品的市场定位等,既是企业制订具体计划的基础,也是实现产品策略的出发点。因而企业产品战略与产品策略形成的出发点不同:前者是从相应的宏观经济环境出发,分析企业应具有怎样的产品发展方向;后者是从企业现有的基础出发,分析企业怎样去实现这一产品目标的条件。而企业计划工作必须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综合考虑,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计划与原企业计划最根本的区别所在。在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下,一方面企业计划作为国家宏观计划的现实延伸,另一方面企业商品价值的实现即企业再生产条件的实现已由国家给予确实的保障。因此在企业计划指导思想上,是企业微观行为服从国有宏观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这种条件下的企业计划就内在地发展成为生产型的执行计划,割断了企业长、短期计划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使企业长期计划的制订流于形式。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市场活动的主体,企业商品价值的实现即企业再生产条件的实现需要企业自己去创造,从而需要对计划工作的指导思想与工作思路作出与市场环境相适应的根本性的调整。企业的发展战略、企业产品战略、企业中期规划和企业短期计划,是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逐步具体化的有机联系着的发展过程。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企业发展战略到具体计划、从具体计划到发展战略需要相互逆向思维、相互调整,经过多次反复达到相互衔接,这不仅需要计划手段的现代化,更需要系统化的思维方法。
(五)企业计划工作的市场分析工作发生了质的变化
正因为企业计划工作的信息有上述变化,企业应十分重视对市场的分析工作。市场分析依其先后顺序依次包括:1.市场调查;2.市场预测;3.市场细分;4.企业竞争力分析;5.目标市场的确立。这五个阶段可简化为两大过程:市场调查与市场研究。为简明起见,把市场调研过程作如下图示。
图3 市场调研过程示意图
从上面图示可以看出,作为企业计划前导工作的市场调研过程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且市场调研过程已与计划优化过程相互融合于一体,相互指正。
(六)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充分注意人力资源问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仅企业计划工作中有关市场因素发生了质的变化,而且劳动力的经济性质也发生了潜在的变化,这是我们应当予以充分注意的重大问题。人力资源是企业中最重要的经营资源,这已是人们的共识。由于劳动力使用价值及其再生产过程的特殊性,在我国现有条件下,我们认为不仅应当把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经营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要把人力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利用作为产品战略和产品策略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在新形成的企业计划机制中,必须能实现这一目标。
企业产品战略的实现,需要相应的人力资源结构的支持,而目标人力资源结构的形成需要企业做相应的投入。由于当代科技迅猛发展,技术更新时间缩短,使劳动力的专项技能发挥作用的时间也在缩短。从而欲使人力资源持久高效地产生出所需要的使用价值,既需要企业再做投入,又需要企业对人力资源的个体开发提供方向性的指导,使劳动者形成能迅速再生出新的劳动技能的能力。劳动力资源开发成本是企业运行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技术组织观点看,即从劳动力及其使用价值在生产过程中的组织来看,人力资源应当属于“物”的范畴。它需要与其他物进行相应的技术组织与衔接。要使企业用最小的投入完成企业的产品目标,必须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形成最佳的工艺设计,节约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投入;从价值创造过程来看,它须促进劳动者专项劳动技能的形成和提高。所有这些都需要企业把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作为企业产品策略的一部分。但是,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付出劳动的量与质,又与劳动者各种情感因素是否得到满足有关,它又区别于物的投入,因此可以说劳动力是一种特殊的计划因素。
综上所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影响企业计划工作的几个基本内外部要素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以至于企业的计划工作在企业计划工作的指导思想上,已由最大限度地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转变为最大限度地创造利润,以满足职工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在企业计划职能上,由执行型转向决策型;在企业计划的要求上,由生产型转向资本经营型;在企业计划过程及方法上,由简单协调转向系统管理;在企业计划的重点上,已在由年度计划转向中长期、年度计划并重等方面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所有这些变化都要求我们形成新的企业计划机制,使企业更好地适应外部市场的变化。这也是企业计划机制转换的基本点。
标签:市场经济论文; 商品价值论文; 计划管理论文; 经济论文; 人力资源计划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产品价值论文; 价格机制论文; 过程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开发论文; 工作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战略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