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幼儿教科书”还是“操作材料”?关于幼儿教材若干问题的探讨_幼儿园论文

是“幼儿教科书”还是“操作材料”?关于幼儿教材若干问题的探讨_幼儿园论文

是“幼儿教材”还是“操作材料”?——对有关“幼儿教材”若干问题的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幼儿论文,教材论文,若干问题论文,操作论文,材料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9年9月初,安徽省教育行政部门颁布《关于严禁幼儿园使用幼儿教材等问题的紧急通知》,这个文件连同《安徽省中小学办学行为规范(试行)》中第25条有关幼儿教材使用方面的规定,在冲击着安徽省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的同时,也在全社会激起了强大反响,国内各大媒体纷纷予以报道。“‘幼儿教材’该是什么?”“当前‘幼儿教材’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应该如何对待‘幼儿教材’?”……对这些问题进行细致的探讨和明晰,有助于人们和行政部门多个角度看待有关“幼儿教材”的问题。

一、是“幼儿教材”还是“操作材料”?

解决问题先要明确问题,爱因斯坦说过,如果给他一小时来拯救世界,他会花55分钟来明确问题,然后花5分钟想出解决办法。如果没有对“教材是什么?”“幼儿教材是什么?”“幼儿教材真的存在吗?”等问题进行辨析,就可能导致讨论都从个人从各自对“教材”、“幼儿教材”的理解出发,“自说自话”,这样的讨论不但对问题本身的认识不清,也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教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材是教学材料的简称,指一切有利于儿童发展的教学材料,包括教科书、教学指导书,工具书,挂图,幻灯片,教学程序,自学指导书、实验指导书等。狭义的教材往往被称为教科书,或者说是课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纲要》颁布以来,许多学者开始用课程资源这一概念来代替广义的教材的概念。狭义上的教材——教科书、课本是作为最重要的课程资源而表达的。但不管何种概念,“教材”这一称呼一般用于小学以上的学段中。在我国任何幼儿园教育、幼儿园课程的论述中,看不到“幼儿教材”这一名词,更勿论对“幼儿教材”的论述。

幼儿园中没有狭义上的教材——教科书、课本。但仍然有着广义上的教学材料,或者说课程资源,“操作材料”就是其中给儿童提供的,供儿童操作的重要课程资源。在这种课程资源中,课程编制者将课程的主要结构以多种方式进行展现,将教与学的内容呈现在操作材料中,并通过“操作材料”中颜色的精心选择,画面的细致编排来吸引儿童的兴趣,让儿童通过“操作材料”参与到教师预设和生成的活动中。在形态上,它可以是纸质的,也可以是其他材料的;可以是平面的,也可以是立体的;可以是儿童进行画面阅读的,也可以是儿童能直接对操作材料进行操作的(如画、撕、折、剪、贴等)。因此这种“操作材料”与狭义上的教材有着本质的区别。

二、幼儿园活动是否应使用操作材料?

操作材料是幼儿园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操作的一个平台,教师和儿童互动的一种媒介,家园联系的重要工具,幼儿活动记录的载体。

“操作材料”是儿童自主操作的重要平台。在幼儿园教育中,儿童通过对这些材料的操作,并根据操作材料的指导,完成相应的活动,实现对幼儿园教育内容的再次整理、拓展、延伸和迁移,并最终获得心智的发展。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操作材料”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辅助手段。一方面,教师指导儿童利用“操作材料”对世界进行探索,采用“操作材料”促进儿童小组之间的合作,丰富了幼儿学习的内容;另一方面,“操作材料”中幼儿学习内容的呈现,幼儿操作材料的准备等减轻了幼儿教师的负担,也减少了儿童等待的时间。

家园合作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途径,设计良好的“操作材料”会建议家长如何配合幼儿园共同促进儿童的成长,并设计相应的活动如参观、讨论,上网查阅等方式引导家长参与到儿童的教育中来;同时“操作材料”也给家长提供了一个载体以对儿童进行指导。

最后,幼儿的操作一般而言有着具体的情境,其活动具有暂时性和情景性的特点。因为操作材料具有操作性的特点,所以在幼儿对操作材料进行操作(画、撕、折、剪、贴等)后,材料就很难再一次使用,幼儿对操作材料的结果从而成为一种儿童学习的记录被保存,从而为儿童、教师和家长提供一种观察、反思的载体。

三、操作材料何以成为了“幼儿教材”?

那为什么现今幼儿园中就有了本不应该有的“幼儿教材”呢?或者说有些幼儿园的“操作材料”就变味成了“幼儿教材”呢?仔细分析,除了有认识的模糊或误区之外,主要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某些“操作材料”本身的原因

“操作材料”是一个巨大的出版市场,有些出版商和一些没有幼儿园课程设计、编制经验和能力的人,以牟利为目的,不顾及科学性,将一些小学化的知识放入“操作材料”,用不符合幼儿发展特点,不符合幼儿教育方式的形式进行组织,从而导致有些幼儿“操作材料”质量低劣。有些“操作材料”在形式上主要以纸质书本为主,在内容上主要关注读写算,甚至有知识性的错误;在设计上呆板,毫无童趣可言;在制作上粗制滥造;在操作性上只能“看和做”,不能给儿童提供动手、动脑探索的机会和指导。这些都导致了有些“操作材料”变成了“幼儿教材”。

2.幼儿园的原因

有些幼儿园为了保持教学的同步性和一致性,往往会给幼儿代购“操作材料”。由于有些幼儿园对课程和“操作材料”的选用不谨慎、不科学,使用了一些不合格的“操作材料”,从而导致“操作材料”变成了“幼儿教材”。甚至有些幼儿园出于盈利目的(收取回扣等),用“教材”的名义,要求家长购买了许多不合格的操作材料。这些都导致“操作材料”变成了“幼儿教材”。

3.教师的原因

在中小学,以往的观念认为教学就是“教书”,而这个“书”就是“教材” (教科书)。在幼儿园教育的实践一线中,有些教师观念不清晰甚至存在误区,认为幼儿有操作材料,就应该“教书”。有些幼儿园使用不合格的“操作材料”,也让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上《操作材料》”、“教《操作材料》”,而不是“用《操作材料》”,从而导致小学化教学,也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家长。

四、如何对待和使用操作材料

因此,幼儿园课程中的操作材料的真正问题,是一个如何选择和使用的问题,而不是用还是不用的问题。科学对待幼儿园课程中的操作材料,应主要从以下方面来进行:

1.规范幼儿操作材料的选用

当前幼儿操作材料在使用中出现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幼儿操作材料的选用不科学、不规范。课程和操作材料的选用是一个严肃而科学的过程,因此要解决幼儿操作材料的选用问题,应该进一步规范幼儿园操作材料的选用机制。第一,是成立由教育行政部门、学前教育研究专家、教研员、幼儿园园长以及一线骨干教师组成的幼儿园课程(操作材料)的选用指导委员会,对各级各类幼儿园选用的课程(操作材料)进行认定,从而确保幼儿园使用的课程(操作材料)在内容、形式、编排等方面的科学性、实用性。第二,加强对幼儿园课程和幼儿操作材料出版的审查,严把出版关。明确幼儿园课程、幼儿操作材料的出版资质和条件,查处假冒伪劣、未经选用指导委员会认定的幼儿操作材料。第三,加大对幼儿园操作材料选用过程的监管。要将幼儿园操作材料的使用和购买分开,禁止幼儿园代销代购操作材料等。第四,加强对实践过程中的操作材料选用的监督。采用暗访、检查、抽查等方式对幼儿园日常教学中的操作材料的选用进行监督。同时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还应大力规范社会上一些早期教育机构的办学行为,防止这些机构采用一些不科学的操作材料。

2.加强教师利用操作材料的能力

现今一些幼儿教师误用操作材料,将其当成“教材”来教,出现“小学化教学”的根本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教师利用操作材料的能力不足。因为教师能力不够,所以才有“上《操作材料》”“教《操作材料》”的不幸现象发生。因此,要积极加强教师利用操作材料的能力。第一,提高教师的认识水平。要端正教师对幼儿园教育任务、教育过程和教育方法的认识,丰富课程、课程资源、教学材料等方面的知识,明晰幼儿操作材料和“教材”的区别。第二,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的自信心,不去迎合家长,而是努力通过家园沟通和自身的教学来改变家长的观念,从而鼓励家长参与到与儿童正确使用操作材料的活动中来。第三,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中,提高教师利用操作材料的能力,通过优秀教师示范、自我反思、同伴互助等多种方式,真正学会使用操作材料。第四,提升教师的课程资源开发能力。要求教师将操作材料作为幼儿课程的资源来使用,引导教师不将操作材料视为知识的唯一源泉,不将其变成课程,而将其视为一种教育工具。鼓励教师积极开发和使用其他课程资源,将多种课程资源综合运用。

安徽省教育行政部门此次禁止幼儿园使用变相为“幼儿教材”的操作材料,这对于规范安徽省幼儿园的办学行为,整顿幼儿园教学秩序有着极大的警示作用,也提醒人们关注当前幼儿园中操作材料的使用情况。但通过禁令的方式,禁止一些操作材料,似有因噎废食之嫌。明白问题的真正所在,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才是真正的问题解决之道。

标签:;  ;  ;  

是“幼儿教科书”还是“操作材料”?关于幼儿教材若干问题的探讨_幼儿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