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路桥施工中桩基加固技术的研究论文_董伟

关于路桥施工中桩基加固技术的研究论文_董伟

贺州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广西贺州 542800

摘要:路桥施工中的桩基加固技术应用对于保障路桥施工的顺利开展非常重要,比如钻孔灌注桩技术、压浆技术等的合理运用可以有效提高路桥施工质量,并降低施工成本,基于此,本文阐述了路桥施工中常见的桩基质量问题及其措施,对路桥施工中主要的桩基加固技术进行了探讨分析。

关键词:路桥施工;桩基;质量问题;措施;加固技术;

路桥施工中的桩基加固技术应用能够有效提升路桥工程质量,延长路桥工程的使用寿命。因此为了发挥桩基加固技术的作用,以下就路桥施工中桩基加固技术进行了探讨分析。

1.路桥施工中常见的桩基质量问题分析

1.1桩基沉降问题分析。在路桥工程施工过程中,桩基沉降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桩基质量问题,造成原因多为桩基的沉渣处理不彻底。为防止桩基继续沉降,应在桩基上部连续梁断裂之前对桩基进行加固处理,提升桩基的承载力。要将桩基上升恢复到原有的状态,使得桩基能够继续正常使用。另一种情况是桩基设计体系不合理,同一连续梁下采用了不同的桩基础形式,桩基不均匀沉降容易引起梁体产生很大的次应力;同时设计时对本地区地质岩性摩阻系数取值偏大(规范中大值),摩檫桩桩长偏短。

1.2灌注桩常见的问题。路桥施工中灌注桩使用的是混凝土灌注,常出现混凝土疏松、蜂窝、气孔等问题;此外,桩底软、沉淀层过厚,清孔不彻底,淤泥状沉淀埋于混凝土下桩头不密实,浇注至桩顶时,超压力不足,部份泥浆混入,或桩顶不密实,强度低,使桩基础质量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在浇注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导管进水、卡管、坍孔、埋管、清孔不彻底,或灌注时间过长,首批混凝土已初凝,流动性低,而续灌的混凝土冲破顶层而上升,或灌注中局部塌壁因而在两层混凝土中夹有泥渣,甚至全桩夹有泥渣土形成断桩。

2.提升路桥施工桩基质量的措施

路桥施工中的桩基加固技术非常重要,其合理运用可以有效保障路桥工程质量。实际的路桥工程桩基加固过程中,要通过以下几方面来提高桩基加固作业质量:首先,要从实际桩基加固所使用的设备入手,不断购置自动化程度高的施工设备来代替传统的施工设备,能够有效的提高整个施工作业的精准度,能够有效的规避手动施工作业模式下的作业误差。其次,要切实加强整个施工工作的工艺,前期需要通过对整个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严密的分析工作,然后再制定出具有较高针对性的施工方案,在设计实际施工工艺的过程中,要对相应的施工工艺进行合理调整。

3.路桥施工中主要的桩基加固技术分析

3.1钻孔灌注桩技术。(1)加固机理。首先,改善了持力层,提高了桩的承载力。在钻孔灌注桩施工中,沿桩钢筋笼外壁进行钢管的埋设,在桩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要求后,将水泥浆液通过钢管压入桩端的碎石层孔隙,水泥浆液随着碎石层的孔隙向四周扩散。对于单桩来讲,向四周的扩散如同增加了桩端的直径,而向下的扩散就如同增加了桩的长度,通过浆液的连结,使得原本松散的碎石层成为一个高强度的结合体,满足结构的承载力要求。其次,加大桩径,提高侧摩阻力。通常桩端的承载力和测摩阻力受到桩孔内沉渣、桩孔较大的落差和孔壁泥皮的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将水泥浆液压入桩端后,能够首先与桩端的沉渣以及离析的“虚尖”、“干碴石”相结合,从而增强了该部分的密实度,提高其承载力;当水泥浆液沿着孔桩的桩身与土层的结合层上返时,能够有效的消除泥皮,从而提高桩侧摩阻力,并随着浆液的横向渗透,起到了加大桩径的作用,提高桩体底层的应力效应及荷载的传递。(2)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第一、护筒埋设。为了保护孔口,维护水压力,通常在冲孔桩桩口的位置设置钢护筒或砼护壁。若采用钢护筒,其厚度应在8-10mm之间,直径应大于冲击钻头200mm,并在上部设置两个溢浆孔。护筒埋设时,其中心与桩位中心的偏差应小于50mm,而埋设的深度应超出回填土层1m以上。在护筒埋设完成后,就位成孔机械设备,将其用揽风绳固定并保持平衡,其中天车滑轮外中心应与钻头中心、护筒中心保持一致。第二、成孔施工。通常采用反循环回转钻机进行成孔,为保证其适应性,需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地质环境条件,进行钻孔设备与施工工艺的试验。如在开始冲击时采用低锤密击,冲程小于1m。而在钻孔施工中,需要对钻机进行调平,对着钻孔将钻头缓慢吊入护筒,对准桩位后开启泥浆泵和转盘,待孔内的泥浆达到一定的高度时进行钻孔。慢速推进钻机,在导向部位没入土层后进行最大速度的钻进。在钻进的过程中,需要连续补充泥浆,从而避免造成坍塌的现象。第三、钢筋笼制作与放置。钢筋笼的制作材料需要检验合格,一般为整条钢筋,制作时要严格按照图纸的要求进行。钢筋笼制作完成后,应及时使用吊车将其进行安装,正确选择吊点位置,防止钢筋笼在安装完成后发生变形。第四、混凝土灌注。混凝土的灌注前需要在对钻孔进行二次清理,应保证桩底的沉淀厚度与泥浆的检测指标达标,避免对灌注质量造成影响。混凝土灌注时,孔底到导管下口的距离应保持在40cm左右,并且需要对混凝土顶面高度进行连续性的检测,将导管的埋设深度控制在2-6m之间。此外,进行混凝土灌注需要对灌注的速度与导管的位置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应避免混凝土与钢筋笼之间的距离超过2m,此时就需要减缓灌注的速度以便减小对钢筋笼的冲击。在灌注快结束时,需要对导管的高度进行控制,从而增强混凝土的密实度与压力等。

3.2后压浆技术。(1)科学设定压浆参数。压浆参数主要包括水灰比、注浆压力与注浆压力终止等。首先,水灰比需要根据施工场地土的饱和度与渗透性来确定。当土成饱和状态时,水灰比在0.45~0.65之间;当土不饱和时,水灰比通常为0.7~0.9。若水泥浆水灰比较低,则应掺入一定量的减水剂;若注浆较少,压力较大,则可适当增大水灰比。其次,压浆的总量受桩间距离与持力层孔隙率的直接影响,当桩间距在4~5m时,软石含量在50%~70%之间的砂泥软石土层,其压浆量为115~210t左右。(2)后压浆施工技术。第一、布置压浆管。采用“你”字型钢板焊接或者绑扎进行注浆管与钢筋笼的固定。桩端的注浆管被固定在钢筋箍内,设置主杆,并且每个带箍都具有据定点。第二、压水试验。在成桩3天后用压浆泵从1#压浆管压入清水对孔底泥浆进行冲洗,当2#和3#压浆管出清水时冲洗完成。压水试验的目的在于疏通压浆通道并对压浆的相关参数进行相应的调整。第三、压浆施工。压浆时,采用承台群桩进行一次性压浆,首先对周圈桩进行施工,然后进行中间桩的施工。压浆采用两根桩循环压浆,即对第一根桩的A管进行压浆(压浆量70%),然后对第二桩的A管进行压浆;完成后依次进行第一根和第二根桩的B管的压浆,这样能够压浆30~60min的时间间隔,实现水泥浆在土体间的充分扩散。

结束语

综上所述,路桥施工中的桩基质量问题较为常见,因此为了防止因桩基质量问题影响整个路桥工程质量,必须加强对桩基加固处理,而合理运用桩基加固技术可以保障路桥施工中的桩基加固质量,因此必须加强对路桥施工中的桩基加固技术进行分析。

参考文献

[1]陈大忠.桩基加固技术在路桥施工中的运用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9(01)

[2]孙建军,杨保家,谢伟.路桥施工中桩基加固技术的应用研究[J].居舍,2018(23)

[3]赵俊宏.路桥施工中常见的桩基问题与加固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8(04)

论文作者:董伟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8

标签:;  ;  ;  ;  ;  ;  ;  ;  

关于路桥施工中桩基加固技术的研究论文_董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