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大量进出口产品依靠海上运输,使得中国航运经济逐渐走强,在全球航海业所占比例不断加大,造船业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一举跃进世界造船前三甲。而相较于蓬勃发展的船舶制造业而言,船舶配套业却长期处在配套业“不配套”的尴尬局面。基于此,本文首先对目前我国船舶配套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概述,详细探讨了我国船舶配套产业的发展对策,旨在加快船舶配套业的发展进程。
关键词:船舶配套业;问题;措施
目前我国造船行业和日、韩、欧洲相比差距很大,我国造船产量的迅速增长方式主要依靠新增设施来达到,船舶配套发展严重落后于造船业的发展,已成为制约造船业发展的瓶颈,船舶配套设备的低国产化率完全制约了造船工业的发展。
1 我国船舶配套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1船舶配套业整体水平较低
近年来,与造船业发展的步伐相比,我国船舶配套业的发展相对滞后。船舶配套业自主研发能力弱,几乎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几乎都是依靠许可证生产状态,配套业整体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较大,并且存在的差距也逐年在拉大的趋势。
1.2自主创新能力弱
我国船舶配套业工艺,由于传统的制造企业科研经费投入十分低,对新产品的研发以及质量控制技术、工艺技术、检测技术的研发速度十分缓慢。目前,企业主要依托于国外高科技技术的引进,在该技术引进过程中,技术引进的主体主要是生产企业,这些企业在引进新技术过程中,没有将新技术完全消化、吸收并应用到新的产品创新当中来。另外,企业引进新技术时没有进行统一的规划,因而使得高科技技术引进种类不齐全,配套设备难以配置。
1.3产业集中度低,生产规模小
近年来,我国船舶造船工业在飞快发展,但其配套业的规模与技术革新并没有同步发展。虽然我国船舶配套企业很多,但总体来说,大部分企业生产规模较小,因而生产的产品技术含量低,一般停留在中低档次,能获得国际船级认证和出口船舶配套的企业更少。如达到国际水平的大功率低速柴油机的生产和供给能力也明显不足,使国产船舶配套设备无法满足我国造船业的需要,装船率年年达不到需求。
1.4骨干技术人员紧缺,高水平后备人员不足
近年来,我国船舶配套企业的技术人才流动性太大,特别很多优秀人才被外企挖走,随着南方造船业的发展,使得北方船厂的很大一部分人才流向南方,且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选择本专业以外的方向就业,使得人才流入缺口,从而进一步加剧了我国船舶配套企业骨干技术人员紧缺,后备人才严重不足。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很多,其中主要原因归功于造船行业待遇水平偏低,行业竞争力不足,船舶的配套工厂的条件较差,从而导致了配套企业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因此需要社会共同解决该问题。
2 我国船舶配套产业的发展对策
2.1 构建船舶配套产业集群
我国船舶配套企业数量众多,但过于分散,形成不了规模优势,缺乏创新的能力和动力。因此,应在我国造船业集中的区域建设相应的船舶配套集群区,形成船舶配套产业园。在产业园内,企业间的激烈竞争能够刺激企业不断完善内部管理,寻求生存空间;同时还可以增强企业合作的可能性和便利性,例如联合开发新产品、引进新技术、共同建立售后服务网络等。总之,构建船舶配套产业集群的作用在于,通过集中生产形成规模优势,并通过集群区内配套企业间的竞争与合作提高配套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最终推动我国船舶配套业的整体升级。
2.2坚持引进技术与自主创新相结合
船配企业应密切跟踪国际技术发展动态,根据我国配套业发展的实际水平,采取技术引进、中外联合设计、自主研发等多种方式,提高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重工设备研发、设计、制造水平,逐步掌握核心技术,增加品种规格,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积极引进境外先进船舶重工设备制造技术的同时,要注重把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与自主创新相结合,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逐步形成我国船用设备设计、制造、工艺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实现生产自主化。鼓励企业以资本合作与技术合作相结合方式、许可证方式、联合设计开发等途径引进一批重点技术,开展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二次创新,以及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研制,迅速解决一批关键产品技术瓶颈,加快优势配套产品技术与世界同步更新换代。
2.3 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大政策支持和引导力度
组织和整合现有科技力量与资源,逐步健全以科研院所为主体、船舶重工配套骨干企业为主体的研发体系。要依托重点企业和科研院所,加强船舶重工配套技术中心建设,高起点、高水平建设计算机网络系统、基础机试验台、关键部件试验台、试制、试验、检测、工艺研究设备及配套公用设施等产品研发和工程化公共条件平台,力争建成船舶辅机、机舱自动化系统等公共研发体系。同时,船配企业要强化研发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技术攻关,摒弃急于求成的心态,严格按照研发程序完成产品的试验,在质量达到规定标准时,再正式推向市场。
2.4建立船舶配套产业售后服务网络
我国配套企业售后服务体系的建立还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船舶配套业企业没有足够的规模与资金去承载国际化网络的高额成本,这是目前外国船东不愿采购我国配套设备的一个重要原因。这就要求政府要加强对船舶配套产业的引导和扶持力度,采取直接投资与政策支持的方式,鼓励并协调我国船配企业发展战略联盟,联合建立和完善我国船配产业的售后服务网络。
3 我国船舶配套业发展的展望
3.1加大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升级
对于国内船舶配套业已经具备优势的船用设备,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完善质量、研发新产品,加强市场地位的建设;在已有研制基础的船舶配套领域,要使自主研发力度不断加大,创造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自主产品;强化船用设备总成设计和集成化、模块化、系列化技术研发,实现打包和“菜单”供货,提高市场竞争力;支持企业技术中心和省级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壮大,将其打造成为船舶配套设备自主研发的平台;引进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配套设备设计、制造技术,实现自主设计和制造;大力研发具有节能、降耗、环保型船舶配套设备,从而占据国际市场份额。
3.2完善产业链、产业布局和产销服务体系
加快优势产品的关键零部件研究与开发,进一步完善船舶配套产品的生产链,提高企业的自配率,努力解决船舶配套业的制造瓶颈;加快三大造船基地的中间产品及物流配套能力、毗邻造船基地的配套园区建设,完善造船配套生产供应链;船用设备生产企业要对产品的营销模式要根据市场进行变革,以销促产,完善产品的流通链,从而降低企业的成本;在品牌营销方面,王牌产品要建立全球营销服务网,配置完善的服务链,不断参与到国际竞争市场当中。
3.3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
优化船舶配套企业的生产工艺与流程,从密集型工艺向自动化自能化转变,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实现企业精细化管理水平,控制企业成本,降低企业的管理费用,进一步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提高船舶配套产品的营销和售后服务水平,与关联企业或客户建立长期的战略联盟,增强流通领域的效益。
3.4参与国际竞争,实现企业国际化
国内船舶配套企业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或者同外企合作生产、合作研发、相互参股等途径,实现研制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船舶配套设备;骨干企业加速向发展中国家出口船舶配套设备与技术,加大对外投资;各类船配企业不仅仅要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还要不断深入到国际市场,努力将我国打造为全球船配产品供应基地。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船舶制造业来说,船舶配套产品对维持其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船舶制造业的大力发展离不开完善的配套体系。同样地,配套业的发展亦依托于造船业。发展船舶配套业要立足于造船供应链,从全局战略高度进行规划和整合。
参考文献:
[1]李成强.日本船舶配套产业现状与发展路径分析[J].船舶物资与市场,2010,(03).
论文作者:杨子吉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模拟》2018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8
标签:船舶论文; 企业论文; 我国论文; 造船业论文; 设备论文; 产品论文; 技术论文; 《建筑模拟》2018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