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市封开县渔涝中学 广东 肇庆 526537
摘 要:在教学中把阅读教学与学生的作文教学紧密联系起来,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有效地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练笔,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
关键词:阅读教学 写作 结合点 模仿 练笔
读写结合既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传统话题,也是一个与时俱进、永远创新的话题。在实施中学语文新课程教学中,如何把学生的阅读与习作有机结合;在充分的阅读中,倾诉真情,体验人情;在听、看、说、读、写的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成为当前中学语文教师十分关注的问题。
初中语文教材每一篇课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文章语句优美、取材新颖、布局合理、大多数都是学生写作的范文。因此,我们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善于挖掘教材中读写结合因素,然后有目的地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指导,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从优美的词句入手
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往往会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精心品味,这种品味不仅要让学生读通读透,更应指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悟出写法、领会意图,进而学会运用。同时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品词品句,也为写作积累了丰富的词汇。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要使学生“满腹经论”,教师就应持之以恒地在阅读中引导学生推敲词句,从而培养造句的能力。引导学生品味词句的方法有比较式、增删式、换词式等。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一文时,我觉得“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这句话的“偷偷地”和“钻”用词十分准确,于是,我就引导学生运用了增删式和换词式,体会“偷偷地”和“钻”两个词的巧妙之处。我是这样设计的:“偷偷地”能不能删去呢?“钻”是什么意思?可以换其它词吗?为什么作者不用“生”而用“钻”?通过引导,学生就明白到“偷偷地”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的惊喜;“钻”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偷偷地”和“钻”,表现出小草的情态和动作,仿佛有了灵性、有了个性。
二、从典型的段落入手
如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的景物描写,重点讲解第二段写景的精彩之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设计了这些问题:作者写了百草园中的多少种动植物?它们分别是什么?作者在写这些景物、动物、植物的时候,用了哪些词语把它们写得更加生动、美好呢?作者为什么把这些景物写得那么具体、生动、真切?百草园为什么是“我那时的乐园”?通过同学讨论、老师归纳,让学生明白到作者在写景做到了:既抓住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多角度写景,色形声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写景有序,层次井然,条理分明,活泼多姿;融情入景,景中有人,表现儿童好奇好知、热爱大自然的性格特点;同时这段话还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在教学中请同学们注意学习作者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让同学朗读,加深体会,加强记忆。接着要求同学学以致用,请同学说出心中的理想的童年的理想乐园,以情感并借助写作技巧进行片段写作。让学生有榜样模仿,结合自己的生活,学生的思维就会活跃很多,能有话写,而且写得有模有样。
三、从谋篇布局入手
如《济南的冬天》作者采用“总一分一总”的结构方式,以“温晴”为线索贯串全文。开头通过对比,总结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然后分写济南冬天的山、水,在分写中都扣住了“温晴”这一特点;最后总结全文,抒发喜爱、赞美之情。这样布局使得文章层次清晰,中心突出。这种先总起,再分别具体描述,再总结的布局对于学生的写作有很强的示范性。在教学到这篇文章时,我让学生们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自由地谈谈读了这篇文章的感受:“思路清楚,条理明确。”“让人一目了然。”于是我趁热打铁,现在我想请同学们也来试一试,运用这种结构方式描写一处你熟悉或喜欢的景物。在教学过程让学生明白文章的结构有哪些?哪篇文章就是很好的典范,学生在自己的写作中能够灵活地安排文章的结构。
四、从选材立意入手
《散步》作者选取祖孙三代在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表现了一家人之间的互敬互爱,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礼赞了那种对人类社会的繁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道德、情感;《背影》通过描写父亲过铁道和买橘子的背影来表现深沉的父爱。以上的事例让我们知道,从这些小事、小物、小细节着笔,往往能揭示出大主题,这恰好印证巴尔扎克的名言:成功的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可谓是“一叶知秋啊!”在教学到这些文章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写作时如何选材立意,即选取日常生活中看似平常的题材,表现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主题。同时,还要及时地训练,通过这种方式体会以小见大的立意法。
总之,我们要把阅读文本的分析与作文指导结合在一起,做到“读课文学写作”,以写促读,从而优化课堂结构。在文本的阅读教学中,我们要紧扣写作,进行一些相应的单项练习,以及进行片断作文的训练。这样坚持下去,学生练写的机会就多,写作兴趣就会得到培养,写作能力也就跟着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的模式既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又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全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课程标准》(2011)。
[2]周双清 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新探.《语文教学简讯》,2011年18期。
论文作者:梁少钗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5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4
标签:学生论文; 作者论文; 偷偷地论文; 教学中论文; 景物论文; 引导学生论文; 结构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5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