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孩子建立主动整理的习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主动论文,习惯论文,孩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的三个孩子整洁敏感度不同。虽然我费了不少心力去教导他们,但是随着孩子年纪越来越大,我也常自我提醒,要对每个孩子的“成果”存有最大的接纳度。
曾经以“放手”为理由,不想再去处理孩子的生活秩序问题。一方面,对青少年而言,现实的要求和变化本来就已经叫他们应接不暇、手忙脚乱了;另一方面,青少年阶段是最不爱去触碰自己弱点的阶段,“不要人管”是他们写在脸上的标记。
可是后来,我看见一些青少年因生活失序而遭受许多负面后果的打击,又看到平常不管的父母总是在出问题时和孩子爆发更大的冲突。特别是,当我发现许多孩子才十四五岁,就已经“默认”自己是个邋遢、凌乱、健忘的人时,我忍不住要重新思考这个问题。
盯着孩子的弱点,咬在口中不放,这是没有必要的。这应该是孩子在离家前最宝贵的一段时光,如果能够在沟通之后,帮助孩子正视自己的弱点,并且陪伴孩子勇敢挑战自己,争取进步的空间,这应该是很美好的事。
帮助孩子建立整理的习惯
凌乱的真凶是囤积,对生活失序的孩子来说,没有什么秘诀比“少”更有效。
我每隔一阵子,就会突然把孩子召集过来,一人发两个不同颜色的袋子,告诉他们必须在十五分钟内,到自己房间去,把十样可以扔掉的东西放到一个袋子,十样可以捐给慈善机构的东西放到另一个袋子。准时达到目标的人,可以享受冰棒一根或电影一场!
平常要他们为房间瘦身,总是越减越肥,东西一样样浮出台面,样样都舍不得丢。如此在没时间考虑的状况下,直觉地放进袋子里的东西,往往是他们真正不需要,可以舍掉或和人分享的。我劝爸妈趁此机会多了解孩子的需要,不要心疼东西,骂他们浪费。把生活的物质所需尽量简化之后,孩子面对整顿就会感到轻省许多。
接下来,是让孩子为自己的东西建立家园。是家园,不是旅馆,每样东西,都要有个不变的家可以回。对方向感不好,容易迷路的人来说,家,最好坐落在指示明显的地方。孩子小的时候,东西都是大人决定放哪里,然后训练孩子用完,把东西放回去。年龄渐大,有些孩子不需教,就会学着帮自己的东西找位置。可是也有不少孩子从来没学会这个功课,所有东西都像游牧民族,用到哪里,哪里有位置,就塞到哪里。
对这样的孩子来说,无论他们是十五岁还是十七岁,只是叫他们“把东西收好”、“不要乱扔”,并没有用。如果他们拥有的储存空间只是一片空地上搭满了帐篷,父母就要从教他们划分空间盖房子开始,陪他们一路走到东西搬进去,而且习惯回家,不是住旅馆。
我知道有些青少年的爸妈听到这里会大叫:“又不是小学生,连这么简单的事还要教,还要人盯?”
这么说吧!我有不少朋友到结婚生子了,都在为不懂得整理自己的东西伤脑筋,又难以向人启口求救。所以,趁孩子未离家前,把这些基本功教会孩子,就算他们学会后暂时不肯好好执行,以后真的想要过有次序的生活,就不会惊惶失措。
对天性粗枝大叶的孩子,“家”不要盖得太复杂,最重要的是让他们的每样东西都用容器来划界限。比方说书桌上,与其东西撒得满桌子,不如用一两个无盖的盒子或是筒子,训练他们任何到桌子的东西一定要放在里面,满了就要整理。
要诀是,平时东西分类不要太细,对多数青少年来说,每天把穿过的衣服拿去洗有点标准过高,那么,与其让他们扔得满地满床,不如给两个直立的洗衣篮,训练他们每天投篮投准一点。衣橱门上多弄点儿挂钩,让他们把还要再穿的衣服挂上。
另一个很重要的生活管理,是让孩子学会自我提醒的技巧,特别是常常忘东忘西的孩子,一定要习惯用便笺纸、闹钟或手机来协助记忆。目的不单是避免出错,而是让孩子学会“补救”自己的弱点,管理自己的生活秩序。
要帮助孩子生活有秩序,无论孩子处在哪个年龄阶段,父母都要付上相当的代价。生活教练,往往比学科或乐器老师更耗精神和时间,因为这需要自己拥抱孩子的生活,与他们一同接受挑战。
坦白说,我发现青少年的生活失序,除了天性,也和两个原因有关:一是孩子生活时间表太满,二是母亲自己的生活时间表太满。处理园子里的“杂草”,需要的耐性多于力气和技巧。而耐性,就是时间的花费。
要帮助孩子,尤其是已经到青少年的孩子面对生活最基本的次序,父母一定要有一方愿意放慢自己的生活脚步,陪他们走一段。
对容易失序的青少年,不能令他们去面对自己的凌乱,或是处罚他们周末待在家里,好好整理房间。甚至用一个早上,一个下午,或一个晚上去做大扫除,都没有什么用处,因为他们将会浪费掉大多数时间在一些死角里。这种大扫除会让他们觉得又疲倦,又没有成就感,而且维持不了两天就会再度凌乱。
他们需要的,是建立一个习惯,一次不超过十五分钟,只整理一个部分的习惯。可以经常从生活缝隙里挑出十五分钟去整理的习惯。
建立主动整理的习惯,比翻转眼前的凌乱更要紧。这种习惯,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提醒,如果父母自己常常忙过头,每次都要到“出事”才回来骂人,就没办法协助他们。
我可以“不忘记”
我家老三是健忘大师,配戴眼镜第一年,全家轮流盯着他,还是丢掉五副眼镜,简直让人欲哭无泪。
那段日子里,我的心情有很多起伏,有时感到要疯了,有时又劝自己接受事实,看他其他优点就是了。
一天,正当他和两个姐姐高高兴兴等着要看刚租来的电影时,突然,又发现第六副眼镜不见了!他垂头丧气地在家里绕了一圈,主动对我说:“我不能看电影了,因为没有眼镜!”
“你确定?”当孩子太主动承受后果时,说真的,反而会吓坏父母。
“嗯!”他点点头,“你说过的,眼镜丢了,就不可以看电影!”
“那你不再去找找看?说不定可以找到啊!”我有点儿心软,脑子开始倒带,想着上一次看他戴眼镜是什么时候。
“我找不到的!”他无奈地答。
唉!八岁男孩的无奈,还真无奈!
“那你以后都不看电影啦?”我问。
他耸耸肩,又是无奈的表情。
“你为什么眼镜拿下来老记不得要放回去呢?”我也觉得丧气。
“因为我不记得眼镜什么时候已经从脸上拿下来了!”他一脸诚实地问,“怎么办?妈妈还会帮我吗?”
“会,妈妈会帮你,但是,我更希望你学会对自己的眼镜负责任!
“我知道你很想找到眼镜,但更重要的是想办法不要再丢掉眼镜了!天天找眼镜很累吧?”
他点点头。
就这样,我们试过一个又一个方法,一次又一次地合作对抗他的健忘。找不到眼镜时,仍会失望,但不绝望,总是一面找眼镜,一面想着下一个更有效的方式。
不知不觉,家里很少再出现找眼镜的状况了!
试过N种对付方式,老三终于自己领悟,眼镜不要离开自己,是最好的防止遗失的方式。所以,我们为他买了一条眼镜绳,让他不想戴的时候可以挂在身上。这个方法也许一点儿不新鲜,却是他和妈妈一起翻山越岭,失败多次才得来的“秘籍”。
坦白说,到现在,眼镜保住了,别的东西,他还是会忘。但比起从前每次挫败时说“我没办法”,现在他会动脑筋,然后说:“也许,我可以××××来提醒自己!”
对了!从“没办法”到“我可以”,正是孩子面对生命“杂草”时,最重要的态度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