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实践_探究性学习论文

研究性学习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实践_探究性学习论文

探究性学习运用于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实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实践论文,课堂教学中论文,探究性论文,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课例撰写:北京市广渠门中学 黄艳

评析:北京市崇文区教研中心 颜世佳

课题:《繁荣的背后》

年级:高二年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出现的相对稳定和短暂繁荣的基本情况;识记柯立芝繁荣背后存在的矛盾和危机。

2.能力与方法:通过对经济危机爆发原因的讨论、分析,学生学会透过现象揭示本质及多角度分析问题;通过阅读相关材料,并运用史料说明观点、结论,训练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

3.情感、价值观:繁荣与危机总是密切相关的,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至关重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同制度的国家都要及时调整内部机制和政策,确保经济的持续发展。

【设计思想】

一、教材分析:美国20世纪20年代经济繁荣这一部分在教材中为小字,而大危机爆发的原因又介绍得比较简单,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二、学生分析:学生运用史料说明观点、结论的能力比较差。

因此,我在构思课堂教学时,采用的是探究的教学策略,以学生发展为本,立足于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课将“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设计成学生探究的内容,通过观看有关的影像资料,让学生获得直观感受,调动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学生间的讨论、交流展现自我,教师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并提供适当的支持、指导,对整个探究活动过程实施科学调控,有效激活每个学生的个体思维,以期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全方位互动的研究。

【教学过程】

一、新课的引入

播放歌曲爵士乐“美好的世界”及图片,使学生从中感受到美国20世纪20年代人们生活的快乐。

二、探究问题的提出

1.教师提问:20世纪20年代美国人是怎样生活的,其经济发展如何呢?教师给出信息及影像资料:剪辑影片《美国经济的繁荣》以及资料“到1929年,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表”。学生从图表中得出结论:美国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经济大国。

2.教师给出对比信息及影像资料——剪辑影片《大危机的来临》、《美国工业平均指数图》、《软饮料人均消费图》、《大萧条前后美国失业率水平图》、《失业大军图》、《胡佛村图》等。演示过程中请学生来描述表中信息,学生既可以直观感受美国经济危机的严重性,又提高了从影视资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通过前后资料的强烈对比,学生自然会提出疑问:为什么会出现危机?由此引出课题:繁荣的背后。

三、探究活动的展开

分4个小组展开讨论。讨论内容包括:工业发展、农业发展、购买力、股票市场及其他因素。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加入到小组探究中。教师鼓励学生间提出质疑,展开组与组间的深入探究,最后得到共识。

四、探究的延伸

中国经济近几年始终保持着高速稳定增长,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制约因素。美国20世纪20年代经济发展的历程,对我们今天经济发展有什么启示?我们可以从中汲取什么教训?围绕这些问题,学生积极阐述自己的观点,以史为鉴,对现实经济问题做深层次的思考。

专家点评

《繁荣的背后》是一节以材料研究为中心的历史探究型课程,这节课从设计到实施教学具有以下的特点:

一、选题符合探究性学习的要求,同时突出了历史教育的现实意义

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经济由柯立芝繁荣到经济危机,出现了大起大落,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繁荣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对这些问题的探究,对于高中文科学生来说,既有挑战性又有现实性。由于篇幅所限,教材对这一问题只是涉及了一点材料,但是老师抓住这一点,在课上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探究材料,引导学生运用历史材料揭示历史现象后面的原因。既引发了学生对现实经济问题的深层次的思考,又提高了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由此可见,这节课探究的问题是一个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二、在教学过程当中,从学生的认知出发来设计问题,推进教学

本课分成3个步骤:第一步骤,以丰富的史料、多样的形式,凸现美国20世纪20年代经济从繁荣到衰退的剧变,引发学生在思维上的冲突;第二步骤,是学生探究的主要步骤,主要探究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究竟出现了什么问题。学生运用教师提供的材料分组进行讨论,各组形成自己的基本观点,并进行交流;第三步骤,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之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危机中的核心问题是什么?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中各种问题对现今中国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启示?这一教学步骤是对前两个教学步骤的深化,是对学生思维的一种升华。

三、关注学生的情感以及历史体验,突出情境下的探究

从课堂教学一开始,教师通过图片、声像资料,使学生获得对这段历史的感性认识,一段爵士乐,把我们带入了20世纪20年代美国富足、繁荣的生活,这和后面等待救济的人的惶恐无助的眼神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种对比带给了学生很大的震撼,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当学生对美国20世纪20年代繁荣背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后,教师指出:中外学者对这一问题有很多的研究,而且有很多的结论,最后举出了美国大投资家江恩的研究结论,让学生与自己的观点进行对比。这一环节,可以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探究的价值,对学生的探究进行肯定,激励他们进一步深入地探究,最终形成一种对问题探究的意识,这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包括对以后各种思维的形成是很有好处的。

四、在学生的探究过程当中,体现出合作学习的性质

这种合作既体现在小组合作上,又体现在组与组的交流之中。在组织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动了一些脑筋,在分组时先是充分尊重了学生的意愿,让对同一问题感兴趣的学生分在一组,对历史材料的探究也是分组进行的。同时教师要求学生在关注本组重点问题时也要关注他组的问题,既学习利用他组的研究成果,又要善于向其他组的观点提出质疑,在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形成相关的互动,在这种互动的推动之下,学生顺利地完成了探究任务。

标签:;  ;  

研究性学习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实践_探究性学习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