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受体阻滞剂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衰临床疗效分析论文_张思思 王宇 王玉晶

β受体阻滞剂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衰临床疗效分析论文_张思思 王宇 王玉晶

天津市东丽区万新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张思思

天津市东丽区金钟养老中心 王宇

天津圣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王玉晶摘要:目的:研究β受体阻滞剂联合他汀类药物应用在治疗慢性心衰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某院于2018年2月-2019年4月收治的102例慢性心衰患者,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实验组使用β受体阻滞剂联合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情况以及心功能指标。结果:(1)两组患者在接受相应的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8%,较对照组(80.39%)更为显著,P<0.05;(2)实验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为5.88%,而对照组为25.49%,P<0.05;(3)两组患者的心功能都有所改善,但是实验组的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β受体阻滞剂联合他汀类药物对于治疗慢性心衰效果极佳,且药物安全性较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所以应当推广此治疗方法。

关键词: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慢性心衰;临床疗效

慢性心衰通常是指患者心排血量减少,继而无法满足机体组织代谢需求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一般瓣膜病、心肌梗死与高血压等都会发展为心衰。本文就β受体阻滞剂联合他汀类药物应用在治疗慢性心衰中的临床疗效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需选取2018年2月-2019年4月在某院接受慢性心衰治疗的102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活动的观察对象,并遵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1例)与实验组(51例)。对照组:年龄54-79岁,平均年龄(67.9±2.9)岁;实验组:年龄56-78岁,平均年龄(63.4±4.3)岁。纳入标准:两组患者均符合此病诊断标准,并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活动;排除标准:先天性心脏病、肝肾功能障碍、瓣膜病者。两组患者并无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P>0.05),所以可以分组研究。

1.2方法

需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包括根据患者的病情,使用不同剂量的洋地黄以及利尿剂对患者进行治疗,以及告知患者需食用低盐与低脂肪的食物,并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避免情绪出现较大波动。

需给予实验组患者β受体阻滞剂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1)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选择酒石酸美托洛尔(广州白云山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白云山何济公制药厂,国药准字H44022939),开始治疗时剂量控制在12.5mg,一日两次,之后剂量可以逐渐上升至25-50mg,仍一日治疗两次;(2)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选用阿托伐他汀钙(浙江乐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33127),开始治疗时剂量控制在10mg/d,之后剂量可以逐渐上升至20-40mg/d。

1.3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包括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情况以及心功能指标。(1)临床疗效:临床疗效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无效: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心功能与临床症状均无改善;有效: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心功能恢复至I级,并且临床症状也有所好转;显效: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心功能恢复至II级,并且临床症状改善显著,总有效率=(有效+显效)/总例数×100%[1];(2)不良反应情况: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胃肠道不适、头痛、食欲下降症状的例数,不良反应发生率=(胃肠道不适+头痛+食欲下降)/总例数×100%;(3)心功能指标:患者心功能评价指标为LVEF(左心室射血分数)、EDV(左室舒张末期容量)以及ESV(左室收缩末期容量)[2]。

1.4统计学方法

需应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活动中产生的观察数据进行相应的分析与处理,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情况的数据表示方法皆采用n/%,并行x2检验,心功能指标的数据表示方法采用(`x±s),并行t检验,三类观察指标均以P<0.05作为参考标准。

2 结果

2.1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对比

在比对数据后,可以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8%,较对照组(80.39%)更为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对比(n/%)

组别 无效(例) 有效(例) 显效(例) 总有效率(%) 对照组(n=51) 10(19.61) 16(31.37) 25(49.02) 41(80.39) 实验组(n=51) 2(3.92) 13(25.49) 36(70.59) 49(96.08) X2 6.0444 P 0.0139 2.2比较两组不良反应情况

通过数据对比,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5.88%,而对照组则为25.49%,P<0.05(见表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表2 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n/%)

组别 胃肠道不适(例) 头痛(例) 食欲下降(例) 不良反应率(%) 对照组(n=51) 4(7.84) 5(9.80) 4(7.84) 13(25.49) 实验组(n=51) 2(3.92) 1(1.96) 0(0.00) 3(5.88) X2 7.4128 P 0.0065 2.3对比两组心功能指标

在比对数据后,可以发现两组患者的心功能都有所改善,但是实验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情况要比对照组更加明显,P<0.05(见表3)。

表3 心功能指标对比(`x±s)

组别 LVEF(%) EDV(mL) ESV(mL) 对照组(n=51) 46.24±4.36 161.96±14.36 120.78±12.43 实验组(n=51) 53.75±5.32 129.69±14.42 101.48±10.14 T 0.0967 0.0014 0.1037 P 0.0432 0.0489 0.0476 3 讨论

慢性心衰会发生在任何年龄阶段[3],若是及时就诊,可以控制症状,但是却容易反复发作。慢性心衰的发病机制是心脏负荷过重,以致于心室舒张回流血液较多,从而降低了心肌收缩力,使得心室顺应性有所降低[4],并且出现了心室收缩不相互协调的问题。当前临床在治疗此病时多以改善心功能与体征为主,而就改善心功能以及体征的药物而言,常常使用的有β受体阻滞剂与他汀类药物,其中,β受体阻滞剂能够阻断患者交感神经系统出现过度激活,可以减慢心率并降低心肌耗氧,使得患者心脏射血能够有所提升,增加心肌充盈时间,而他汀类药物兼具调脂以及改善内皮功能的作用,在抗炎方面也有较好的效果,两种药物联合治疗慢性心衰,可以改善患者心功能。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常规治疗与β受体阻滞剂联合他汀类药物虽然都能治疗慢性心衰,但是联合用药的效果更为显著,P<0.05,主要表现在对实验组患者使用β受体阻滞剂联合他汀类药物,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是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却低于对照组,在改善心功能方面的优势也比较明显。

综上所述,基于β受体阻滞剂联合他汀类药物对于治疗慢性心衰有较好的效果,所以可以推广此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王玉锴,田堂印.β受体阻滞剂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衰的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21):78.

[2]陈福海.β受体阻滞剂联合他汀类药物对慢性心衰治疗中的作用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19):147.

[3]翟忠锋.β受体阻滞剂联合他汀类药物在慢性心衰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系统评价[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A4):187-188.

[4]依巴代提古丽·艾买提,李守刚.β受体阻滞剂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衰临床效果[J].系统医学,2018,3(08):152-154.

论文作者:张思思 王宇 王玉晶

论文发表刊物:《药物与人》2019年6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8

标签:;  ;  ;  ;  ;  ;  ;  ;  

β受体阻滞剂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衰临床疗效分析论文_张思思 王宇 王玉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