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县涌兴镇第三中心学校 渠县 635200)
思维能力是一切能力的核心,它是通过对事物的感知、表象进行分析、概括、归纳而获得事物本质的能力。科学的思维方法是学生探索获取新知识、分析解决新问题的金钥匙。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怎样培养、发展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呢?
一、激发兴趣,引发思维的火花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是求知欲的外在表现,是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勇于探索的动因。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明确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培养小学生从小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是开启小学生数学思想的一个关键。数学教学是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共同活动的过程,一切教学措施最终都必须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来体现,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要靠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去实现。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学生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主动去认识它、研究它,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维的火花。
例如:进行“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节教学时,首先让每个学生都用纸片剪好一个三角形,量出每个内角的度数并标好,然后让学生报出一个三角形任意两个内角的度数,教师就能回答出另外一个内角的度数。学生开始有些怀疑,但当教师的回答准确无误时,学生十分好奇,老师怎么这么快就能知道第三个内角的度数呢?课堂很活跃,学生都被吸引住了,开始产生要探索问题的迫切愿望。
二、创设情境,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在长期训练中得以发展的,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是学生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转变的过程。低年级要做好形象思维的教学,中高年级则要做好两者的结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在教学小学三年级《单位的认识》这一节时,学生不明白什么叫单位。那么数学教师就可以解释给学生听。首先引导学生进入单位学习的情境中,让学生在头脑中产生单位的概念。我问学生:我们班有多少张桌子啊?学生回答具体的张数。我特地将“张”写得很大,并用括号括起来。又问:我们班有多少名学生呢?学生回答后,将“名”写得很大,再用括号括起来。又问:你们的爸妈经常在街买菜,通常都买多少啊?学生回答不一。有的说是5斤,有的说是1斤,还有的说是3斤,等等,但斤是大家都提到的。于是我又把“斤”写大些,加上括号。许多学生不明白我为什么要加个括号。于是我便问:我们上街买菜能不能说买了2菜,我们班有53桌子呢?学生一听觉得有些别扭,都说少了个“斤”、“张”。这时再告诉学生少了它们,我们就确定不了到底是多少了,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这些不可缺少的计量单位。我还特地带来了尺子,要求学生相互测量身高,并记录在本子上。测量完之后,得出身高是130厘米、145厘米,等等。我再让学生用米尺来测量同学的身高,学生这时得出的是1.30米、1.45米,等等。两次测量得出的结果不同,是什么原因呢?学生发现两次测量的单位不一样。我告诉大家:我们的身高没有变化,发生变化的是我们所用的单位。130厘米=1.30米、145厘米=1.45米,如果我们将1.30×100就等于130后面的单位是“厘米”。学生根据测量知道数值大的是厘米,所以说要在后面写上厘米,要不然不知道是130米还是130厘米。如果我们要将130厘米变换为以米为单位应怎么做呢?很显然,再将130÷100=1.30米。这样学生就知道了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是100。
三、重视分析与综合能力的培养
分析与综合是统一的思维过程中密切联系的两个方面,是思维的基本过程,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基本途径和基本能力。分析与综合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有广泛的应用,通过分析可以理解某一数学知识的要素及新旧知识间的联系,通过综合又对数学知识有了全面和整体的理解。
如在教学“10以内数的计算”时,教师应先让学生了解每个数的分解和组成;在教学“分数乘法”时,我们把它细分为“分数乘整数”、“整数乘分数”、“分数乘分数”等几个简单问题,并在逐一分析解决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整合成知识体系,找出异同点,概括出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应用题教学,我们也经常用到分析与综合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广泛应用题的结构,有条理、有依据、渐进式地训练学生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分析与综合是相互依存的,一般不会彼此孤立存在,分析的目的是综合,综合建立在具体合理的分析上。为此,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基础上,我们要因材施教、有所侧重。学生有了较强的分析能力,综合起来势必简单些。
四、多设疑问,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往往是由疑问引起的。学生从感性材料中获得一定的感性知识,并不等于就形成明确的概念。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是引起学生思考的重要方法,通过提问使学生思维有明确的方向,在思维活动中分析解决问题,培养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只有逐步引导学生展开思维加工,才能将认识由具体、简单现象上升为抽象、复杂、本质,这个过程决不能由教师代替学生思维,这是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中要抓住关键及时有序地提出思考性问题,教会学生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的方法,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总之,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要善于设问题、设疑问、要善于引导学生多思考,使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得到较多的培养与发展。小学数学教学,不仅传授知识,让学生学习、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更要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探寻开展思维训练的方法与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使学生养成积极钻研的学习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品质。
论文作者:刘周康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09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9
标签:学生论文; 思维能力论文; 思维论文; 内角论文; 单位论文; 教师论文; 测量论文; 《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09期(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