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分析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术后肠梗阻的临床疗效论文_乔良

对比分析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术后肠梗阻的临床疗效论文_乔良

辽宁省本溪钢铁(集团)南地医院 117000

摘要:目的 探讨对比分析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术后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开腹手术治疗模式,观察组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模式,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肠梗阻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综合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腔镜治疗方式能够有效改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疗效,降低肠梗阻发生率,创伤性更小,术后恢复时间更快,满意度高,值得进一步推广研究。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结直肠癌;开腹手术;肠梗阻;

结直肠癌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多发于乙状结肠和直肠,近年来,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持续升高,相关研究发现,我国每年新发并率高达16万人,其中以男性结肠癌患者的发病率为最高[1]。同时其病死率较高,治疗成本较大,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存质量。临床治疗以开腹手术为主,其创伤性大,且术后易引起多种不良反应,不利于患者健康恢复。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其普及程度越来越广,本次研究选择腹腔镜手术方式,对比开腹手术方式,分析其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模式,其中男性20例,女性20例,年龄38~68岁,平均年龄(53.5±11.0)岁;观察组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模式,其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39~69岁,平均年龄(55.5±11.5)岁;两组患者均已通过相关检测,符合消化科诊疗标准,影像学检查明确病理分期,肿瘤对其他器官无影响,确诊为直肠癌患者,且无其他感染性疾病,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进行开腹手术,观察组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具体方式如下。术前进行皮肤、肠胃道准备,全麻后气管插管,取肚脐下缘切口,建立人工气腹,维持压力在11~13mmHg之间,随后置入腹腔镜镜头,进行全方面位腹腔探查,确定肿块位置;利用超声刀游离于直肠两侧,切开直肠粘膜,下拖并向上分离,切断直肠肌鞘,并游离于膜下动脉,向下游离于其他疏松组织,并清除淋巴结;冲洗福盆腔,置入引流管,并进行逐层关腹操作,术中若察觉肿瘤切除条件不充分应及时采取开腹手术。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肠梗阻、住院天数等情况,满意度调查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个指标,其中80~100分为非常满意,40~79分为满意,0~39分为不满意,取满意和非常满意之和为最终结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描述采用()% 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者排气时间为(3.03±0.57)h,对照组排气时间为(4.57±1.65)h,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计算t值为8.054,P值为0.003,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肠梗阻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结肠癌术后肠梗阻发生率为1(2.5%)例,直肠癌术后肠梗阻发生率为2(5.0%)例,总肠梗阻发生率为7.5%;对照组中结肠癌术后肠梗阻发生率为3(7.5%),直肠癌术后肠梗阻发生率为4(10.0%),总肠梗阻发生率为17.5%;组间计算x2值为10.491,P值为0.001,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2.3两组患者住院天数对比

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为(9.56±2.48),对照组为(16.36±3.04),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计算t值为6.544,P值为0.007,P<0.05,有统计学意义。

2.4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中非常满意28例,满意10例,不满意2,综合满意度为95.0%,对照组非常满意24例,满意9例,不满意7例,综合满意度为82.5%;组间计算x2值为8.248,P值为0.004,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结直肠癌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近年来发病率持续升高,且仍在不断增长,其发病率高,治疗难度较大,属于常见性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截至目前为止,其致病因素尚未明确,临床研究认为其与高肉食、高脂、遗传、肠道息肉反应等多种因素相关,因此选择行之有效的治疗方式在临床治疗中有着十分积极的研究价值[1]。

结直肠癌的病症机理缺乏稳定性,诸多临床实验证明,结肠息肉存在恶变性,在家族性息肉病患者中,癌变率更高,证明其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部分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也是导致结肠癌病发的主要原因,相关数据统计,其发生率相较于正常人群高处6~10倍[3]。结肠癌变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布有一定倾向性,说明与地理分布中居民的饮食习惯存在一定联系,同时其拥有遗传性。肠梗阻是腹腔内异物所造成的刺激,针对单核细胞系统的消化疾病,其中将产生大量的炎性因子,促使肠道发生粘连,从而导致肠梗阻。肠梗阻的危害性较大,因此一旦治疗不当,将造成十分严重后果,因此,手术过程需满足紧急性、无菌性及无创性。腹腔镜手术方式能够满足以上要求,减少手术过程中肠管内的腹腔污染,降低手术难度,提高成功率。同时腹腔镜手术能够减少肠管在空气中的暴露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改善肛门排气时间及肠梗阻情况,另腹腔镜手术操作灵活,面安全系数较低的情况,可转化为开腹手术,使医疗人员拥有更多的选择性。

综上所述,经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相较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患者治疗效果更佳,肛门排气时间、刚梗阻情况、住院天数及患者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其创伤性小,术后恢复快,肠梗阻发生率更低,值得进一步推广研究。

参考文献:

[1]唐明军,钱友庆.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患者的效果分析[J].世界临床医学,2017,11(20):28.

[2]汪刘华,赵恒兰,俞仁龙等.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在老年结直肠癌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国际外科学杂志,2017,44(5):316-320.

[3]林彩锋,杨国华,黄若磊等.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术后肠梗阻的效果对比分析[J].中外医疗,2017,36(13):77-79.

论文作者:乔良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6

标签:;  ;  ;  ;  ;  ;  ;  ;  

对比分析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术后肠梗阻的临床疗效论文_乔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