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杭州310000)
【摘要】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对于预防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CRBSI的价值。方法 本研究回顾分析我院急诊重症监护室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之间收治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年份将其分为循证组和非循证组,即2015年1月至12月份为非循证组,2016年1月至12月份为循证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循证护理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CRBSI发生情况及其对死亡率的影响。结果 循证组CRBSI发生率为4%,非循证组CRBSI发生率为17%,两组比较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共有21例患者发生CRBSI感染,其中,4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19.05%,另外179例患者中,仅有6例死亡,死亡率为3.35%,两组比较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针对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采取循证护理措施,有助于其CRBSI发生率以及患者死亡率的降低。
【关键词】循证护理;急诊重症监护室;导管相关血液感染
随着近年来中心静脉导管(CVC)应用率的逐步提高,导管相关血液感染(CRBSI)发生率也有所升高,CRBSI现象的出现一方面会导致大量医疗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还会大大提高患者的死亡率[1]。因为ICU患者自身机体功能降低,免疫力低下,因而更加容易出现CRBSI感染问题,所以,对ICU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和预防措施对于其CRBSI感染发生率的降低具有积极的意义[2]。本研究对循证护理对于预防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CRBSI的价值进行了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回顾分析我院急诊重症监护室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之间收治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与女性比例124:76,年龄最小者18岁,最大者70岁,平均(42.4±21.4)岁。患者病因包括:14例重症胰腺炎,34例复合型外伤,37例原发性脑血管疾病,44例颅脑损伤,55例呼吸衰竭,16例其他疾病。置管部位包括:56例颈内静脉,144例锁骨下静脉。按照不同的年限分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按入科顺序均纳入前100例病例,且不同病例之间治疗前检查结果和数据资料比较不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观察对象接受常规方法护理,具体措施:第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在更换辅料、中心静脉置管过程中,佩戴口罩和帽子,常规吸收;第二,每天应用1%的碘溶液消毒皮肤穿刺部位,消毒面积为5 cm × 5 cm,覆盖大于该面积的敷料,并保证敷料干燥、清洁,定时更换;第三,使用缝线固定CVC后,覆盖无菌贴,每3d对远端附加装置、导管延长管以及三通接头进行一次消毒处理,每天更换输液管道。
实验组观察对象接受循证护理,具体方法:第一,根据七步法严格消毒手部,手部重点部位使用无菌棉签擦拭消毒,并实施菌落培养。若护理人员菌落培养结果为阳性,则需要重新消毒手部,保证消毒3次以上,确保菌落培养为阴性。第二,制定和实施操作流程清单,CVC置管前后对每天所需物品和流程进行复核,护士长每天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完善的部分。第三,穿刺之前准备好抢救所需物品和设备,准确评估CVC患者潜在风险,选择适当的穿刺部位,使用0.5%聚维酮碘进行消毒处理。穿刺过程中对患者生命体征指标进行动态监测,并向主治医师反馈,穿刺完成后准确记录置管人姓名、置管深度、置管时间、无菌辅料覆盖情况以及穿刺固定情况。第四,患者更换药物和敷料过程中也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护理人员应缓慢将污染的辅料揭去,使用0.2%氯己定棉签消毒穿刺部位,以穿刺部位为核心,覆盖大于辅料面积3-5cm的无菌辅料,对导管进行s型固定,做好记录。对置管部位情况进行定时检查,避免出现敷料松动、污染或是渗血问题。
1.3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循证组与非循证组观察对象CRBSI感染发生情况,以及CRBSI组与非CRBSI组患者死亡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笔者在临床研究过程中所得的全部数据资料,均通过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和比较,其中,X2检验方法用于处理比较各项计数资料,(x±s)方法用于处理比较各项计量资料,单因素方差分析法用于处理比较其他全部数据,若各个观察对象之间P<0.05,则其治疗效果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CRBSI发生情况
循证组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CRBSI发生率为4%,非循证组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CRBSI发生率为17%,两组观察对象CRBSI发生情况比较,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如表1所示。
3 讨论
医学研究结果证实,ICU患者CRBSI感染发生率在7.2%左右,是一种CVC置管常见并发症,也是诱导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3]。现阶段,尽管导管、穿刺工具、穿刺技术等方面均明显改善,但是,患者仍然存在一定的CRBSI发生率,所以,通过有效积极的临床护理措施,降低CRBSI发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本次医学研究针对急性重症监护室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建立循证护理小组,对患者置管前后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制定和实施循证护理方案,及时发现和纠正潜在问题,符合患者的临床实际。Barsuk 等研究结果证实,通过机器设备对操作者进行模拟训练,有助于ICU患者CRBSI感染发生率的降低,最大限度增强医护人员的无菌操作意识,规范其无菌操作行为[5]。所以,本研究严格执行七步法进行手部消毒,并实施手部菌落培养,保证护理人员养成正确的操作习惯。
由本次医学研究结果可知,循证组CRBSI发生率为4%,非循证组CRBSI发生率为17%,两组比较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共有21例患者发生CRBSI感染,其中,4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19.05%,另外179例患者中,仅有6例死亡,死亡率为3.35%,两组比较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
综上所述,针对ICU患者CRBSI感染问题采取循证护理措施,有助于临床护理工作质量的提高,保证临床护理工作的规范性和细化,提高了医护准入标准,因而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唐莉莉. 循证护理在改善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家属心理状态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6,14(03):250-251.
[2]赵晶. 分析循证护理在预防重症监护患者肺部感染中应用的价值[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54):20-21.
[3]胡单华,高艳丽,孟亚超. 试析循证护理在急诊中毒患者洗胃中的应用价值[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94):379.
[4]蔡国容. 循证护理在急诊重症监护室病人CRBSI预防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 现代医学,2016,44(9):1245-1249.
[5]何艳红,乔继华,王燕. 急诊重症监护室病人的循证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 全科护理,2015,13(22):2164-2165.
论文作者:胡黛斐,陈方平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5月下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6
标签:患者论文; 重症论文; 急诊论文; 发生论文; 率为论文; 统计学论文; 监护室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5月下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