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创新的九条规律_海尔论文

企业家创新的九条规律_海尔论文

企业家创新九大法则,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九大论文,企业家论文,法则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企业管理创新最根本的来源是企业家的创新思维。近几年,我接触了几十位成功企业家,我将这些企业家的创新经验进行总结,概括出了以下九大创新法则:

一、创新思维、创新概念

海尔的创新哲学从根本上来讲是把握住了概念创新,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的创新思维是概念先导,这可从如下三个方面体现出来:

1.企业内部新概念

海尔提出了“相马不如赛马”,即建立动态的人才竞争机制,“赛马场上挑骏马”,而不只是静态的人才招聘,这一机制可以保证源源不断地发掘人才。“斜坡球体定律”也被称为“海尔定律”,即企业发展的加速度,与企业发展动力之和与阻力之和的差值成正比,与企业的规模成反比。“斜坡论”形象地说就是,基础工作稍微差一点,就要滑下去,一旦滑下去,这个名牌就将不复存在。正是这些概念的创新,使海尔创建了独特的企业文化。

2.企业外部新概念

海尔把家用电器演变为一种“家设”,还提出了在当时备受争议的“全媒体全数字彩电”的概念。张瑞敏认为,正是这些概念的创新为海尔创造了新的市场。

特别是海尔在兼并过程中所总结出的“休克鱼”理论。吃“休克鱼”是一种兼并模式,鱼处于休克状态,比喻企业的软件、管理有问题,但是硬件比较好,只要注入海尔的企业文化,它就会被激活。正是在这一理论的指引下,海尔的多元化兼并道路才能畅通无阻。

3.内外部结合的新概念

海尔的创新首先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并结合内部的管理来实现的。海尔明确提出“技术创新就是把用户难题作为自己的课题”。海尔这方面的事例很多,比如海尔的“地瓜洗衣机”。海尔以顾客满意度最大化为目标,提出“市场链=工艺链+市场链”,其内涵是将每个员工的利益与市场挂钩,上下工序、上下岗位之间,通过索酬、索赔与跳闸形成市场链,即每个工序、每个人的收入均来自于自己的市场。

二、逆向思维、独辟蹊径、出奇制胜

1.张瑞敏的逆向思维

当企业推行国际化战略时,别的企业一般都是“先易后难”,而海尔却是“先难后易”,海尔首先进入极具国际竞争力的欧美市场,之后运用品牌的力量辐射其他国家市场。

2.戴喜东的逆向思维

别的企业依据农民消费水平低,把目光转向城市,而戴喜东却认为,被人忽略意味着有空白,而空白就是商机。为了开发农村市场,戴喜东认真研究农民的真正需要,他发现农民所需要的产品应该是价格便宜、经久耐用、便于操作。戴喜东研制开发的“三鱼牌”微型农业水泵,虽然技术含量不高,但满足了 农民的根本需求。

3.牛根生的“先建市场,后建工厂”、“虚拟联合”战略

创业初期,蒙牛没有自己的车间、奶站、运奶车和员工宿舍。牛根生却能“借鸡下蛋”,从全社会范围内整合生产要素,借用各种资源,3年之内,做了 10个亿的销售额,建立起了自己的企业王国。“筑巢引得凤凰来”,2002年 12月,摩根士坦利等三家投资商共同注资蒙牛,蒙牛的资源整合,从国内发展到了国际。

三、独特战略,适时权变

海尔的信条是“亮了东方再亮西方”。从1984-1992年,海尔单做冰箱就做了八年。在这八年当中,海尔锻造了名牌,锻造了队伍,形成了独特的企业文化——“日事日毕、日清日高”。之后,海尔才开始推行自己的多元化战略,并顺利上了三个台阶。长虹的理念是先推行“独生子”战略、“根据地”战略,在品牌、技术和市场基础稳固后,才开始一圈一圈地波浪式推进,成功实施了“多元化战略”。

四、要敏感,要敢冒风险,才能抓住机遇

作为企业家,一要敏感,二要敢冒风险,这是由机遇的特点所决定的。因为机遇稍纵即逝,要敏感;而机遇又与风险并存,所以要敢冒风险。

1992年4月,邓小平同志南巡发表讲话,提出改革的“胆子大一些,步子快一些”。张瑞敏立即敏感地意识到又一个改革发展的经济高潮即将到来。1992年6月,海尔成功贷款2.4亿用于买地兴建海尔科技园。而就在1992年12月,政府便出台政策明确禁止贷款圈地。在短短6个月的时间内,经济形势可谓风云突变。而张瑞敏正是凭着敏锐的嗅觉和敢冒风险的勇气抓住了机遇,成就了海尔科技园的建立。

五、冷静分析,科学决策

濮阳的房地产开发商王永彬正是通过对房地产业的冷静分析,做出了科学决策。王永彬可谓是“小企业,大手笔”,一开始便将自己定位在城市建设者,塑造了完美的品牌形象。他崇尚创新,从中小城市建设特点和当地政府的关注点出发,创造了“以路带房,以房保路”的开发模式:通过修路和建设商业街带动房产销售,再以房产热销保商业街。这一模式带来的好处是,居民有了便利,政府有了政绩,而公司有了钱,真正实现了政府、居民和公司的“三赢”。

六、超前半拍,占据先机

康师傅的领头人最初是乡村小油厂的老板,但是康师傅却能一举在大陆市场夺魁,甚至超过了“统一”这位“龙头老大”,主要有如下两点启示:一是超前半拍,与统一相比,康师傅先登上大陆市场两周,就占尽先机;二是入乡随俗,统一将台湾人喜欢的口味“海鲜味”照搬移植到大陆,康师傅则抓住了大陆人的口味“牛肉味”。康师傅通过大密度的广告轰炸,一举成名,雄踞霸主。

七、善于联系,敏感反应

对于房地产开发商而言,选准楼盘地址的方位很重要。当北京的房地产开发商魏建军为新楼盘选址时,公司的其他人主张在东城开发,而魏建军却感觉西城的开发潜力更大。他做出这一判断是基于两个调研的依据:①他观察到位于北京西城的香格里拉饭店几乎天天满员。②北三环早晚的汽车流量具有明显的规律性:早晨由西向东堵车,而晚上则是由东向西堵车。由此,魏建军做出判断,多数人喜欢住在西边。因而,他力排众议,拍板在京西投资兴建了

“华澳花园”、“紫竹花园”,这些楼盘一销而空,魏建军也一举成名,发了大财。

八、人格魅力,管理和文化结合,打造科学管理的企业文化

青岛啤酒老总齐游中为了实现企业的迅速成长,以“质量耻辱日”为契机,掀起提高素质、转变观念、建设现代企业文化的“管理革命”。要提高素质,必须建章立制。为此,齐游中专门制定了《员工行为规范标准手册》,对接电话、捡垃圾等小事做了清楚、定量的规定:“电话铃响两声,必须接听,对外报七位数电话号码,先报前三位,停半秒后,再说后四位”。从一句话、一个“喂”,可听出你公司的作风和员工素质。齐游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正是从点滴做起。通过对员工打电话的训练,形成了一丝不苟的企业文化。

九、永远的危机意识

企业家要有永远的危机感。这里有发生在山东的两个相反的例子:一是济南的康巴丝钟表厂的衰落,70年代末 80年代初,济南钟表厂研制生产的“康巴丝”石英钟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名噪一时,但却因为缺少危机意识,“躺在名牌怀里睡大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二是海尔集团的节节胜利。海尔的文化是“成功是属于昨天的,今天必须否定自己”。正是在这种危机意识下,海尔能够应对“3C冲击”,实行了“企业流程再造”和“信息革命”,进行“分工优势反思”,实现了海尔的“蜕变经营”。因而,我们有理由相信,变是这个时代唯一不变的法则。

对于企业而言,永远不变的就是变,创新是企业成功的唯一真谛,企业经营贵在创新。学会创新先学会思维创新,管理创新。

标签:;  ;  ;  

企业家创新的九条规律_海尔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