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因灾截肢患者的康复护理论文_唐小红

浅谈因灾截肢患者的康复护理论文_唐小红

四川省人民医院急诊科

摘要:目的:探索对因灾而致截肢的患者的临床护理、康复护理、心理护理技巧,提高患者截肢后的独立生活能力。方法:观察震后我院收治的19名截肢患者,给予细致的截肢前后护理,术后训练,康复训练护理,观察其心理生理恢复情况。结果:19例患者中心理及功能康复效果均较良好。结论:在因灾截肢的患者护理过程中,耐心细致的手术前后护理,术后康复训练护理和心理护理能够帮因灾截肢患者提高康复效果和生活能力。

关键词:因灾截肢 康复 护理

在诸如地震、塌方、泥石流等一系列重大自然灾害中,常常有很多受灾群众遭遇挤压、碰撞、掩埋,从而引起严重创伤无法保留受伤肢体,只得选择截肢手术。经历这样的灾难,不仅给患者带来的是生理上的伤痛和生活上的不便,更会带来一系列心理上的打击。此时,作为一线的护理人员,正确的临床护理和心理疏导就显得尤为重要,不仅能减轻患者生理上的痛苦,而且还能给予他们重新站起来的勇气。

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因灾在我院接受截肢手术的患者人数众多,术后仍有80多名患者于我院的川港康复中心接受康复训练。在为其手术和康复的护理过程中,笔者与同事逐渐累积起了针对这一特殊人群的临床护理经验。为今后有针对性的开展灾后救治工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为来自2008年5月14日起住进四川省人民医院因地震伤害而进行截肢,并于我院接受康复训练和假肢安装的的19例患者为观察对象。

1.2 方法:对截肢患者实行除普通常规护理之外的深切护理和心理护理,观察其对康复训练的接受程度和康复成果。

护理具体方法为:

1.2.1术前护理:在极危重的情况下应先抢救患者的生命,采取多种有效措施,纠正休克及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预防重要脏器的损害和功能衰竭,控制和消除潜在性疾病,对于糖尿病、贫血,严重衰竭,水、电解质紊乱的病人应采取积极的对症治疗手段,控制病情,改善机体的状况,以增加残端伤口的愈合能力,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增加手术的安全性。在患者神志清醒的情况下,应向患者讲述术前的注意事项。做好病人生命体征的观察记录,准备好各种抢救设施,便于及时救治。保证术前患者有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睡眠,术前应根据条件做好洗头、擦浴、更换衣服等卫生准备。根据病人的种种顾虑做相应的解释工作,解除病人盲目的担忧。对于截肢部位皮肤完整者,术前应做好皮肤准备,对于肢体有开放性上后、感染病灶时,术前应加强换药。

1.2.2术后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由于患者全身多处损伤,书中失血较多,可能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所以应该严密的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医师、伤口渗血情况、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的变化。术后应每30min监测生命体征一次,平稳后改为24h监测一次,在监测生命体征变化的同时要同时监测尿量及全身皮肤黏膜色泽的变化。注重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对尿液的量、色、质加强观察,防止发生急性肾衰竭和伤口感染。

患者术后痛感依然存在,可以采用术后留置镇痛泵止痛,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调节给药量,达到有效镇痛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术后48h后拔出镇痛泵后,若人出现较轻微的疼痛反应,可以通过松弛疗法,精神安慰和心理疏导,转移患者注意力,以减轻疼痛。另外,利用按摩方法及皮肤搽剂,液能起到止痛效果。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动作要轻柔、准确,防止因动作粗暴剧烈而引起或加重患者疼痛。治疗或护理过程中必须移动病人时应事先向病人说明,取得病人的配合,在移动过程中,对于损伤部位进行重点扶托保护,缓慢移动至舒适体位后再进行治疗或护理,争取一次性完成,减少患者的焦虑感。

术后肿胀发生时,应迅速查明引起肿胀的原因及时对症处理,适当抬高患肢,可进行局部冷敷,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少渗出,使损伤破裂的小血管及时凝固止血,减轻肿胀。如无禁忌,应早期恢复肌肉关节的功能锻炼,促进损伤局部的血液循环,防止或减轻肢体肿胀。

1.2.3术后康复训练和假肢的安装使用过程中的护理

术后应引导患者积极进行残肢肌肉训练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者,可作局部按摩或用洗剂熏洗,以舒筋活络、通利关节。残肢应用弹力绷带包扎防止肿胀或脂肪沉积。注意保持患者残肢皮肤的情节、防止出现红肿、肥厚、角化、毛囊炎、皮炎等。密切观察残肢病情变化,防止残肢并发症。术后3周之后,视恢复情况,可接受假肢安装。首先使用临时假肢开始训练,在训练过程中护理人员因耐心温柔教其完成临时假肢的穿戴、假肢穿戴后的平衡位训练、日常应用性动作的训练。在适应了临时假肢的穿戴后,如果残肢未出现不良变化,即可穿戴永久性义肢。

1.2.4心理护理:截肢手术会给患者造成永久的心理创伤,其潜在的不良影响可能会影响患者的一生,突然遭受地震导致身体严重创伤不得不面临截肢,使得患者会顾虑失去肢体后对未来的工作生活、择偶等带来未知的影响,从而使得患者沉浸在紧张、惊恐、焦虑的情绪中。常常表现为:沉默不语,回避与其他人的交流,或者暴躁易怒,厌世、自杀倾向。这些情绪都极不利于患者的恢复。因此,一旦决定截肢后必须开展心理护理,使患者树立自信心,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心理护理的过程伴随治疗和康复过程的始终,是整个护理过程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心理护理的关键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护士应耐心和患者交谈,认真听取其意见和合理要求,尽量满足需要,及时评估心理反应,根据性格、性别、年龄和文化层次差异采取不同的安慰方式。接诊时护士应向患者讲明病情危重性及手术必要性,术后更应关心体贴,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创造一个安静、舒适、融洽的环境,对患者进行相关心理健康教育,如让患者听音乐、看书、看电视、聊天等。护士应该以良好的语言、行动、和蔼可亲的态度,通过认真精湛的护理技术操作来增强患者康复的信心,要对患者进行相关的康复知识教育,要尊重患者的人格,不可歧视伤残患者,应该鼓励患者的家属和朋友陪伴探视,避免患者长期独处,解除患者的孤立无援感。争取患者家属、朋友、工作单位的理解与支持,解除患者对人际交往、工作、生活方面的后顾之忧,帮助患者重树立过好新生活的信心。

2.结果与结论

在接受观察的19例患者中,12例于术后接受康复训练并成功安装假肢,5例为上肢截肢,未安装假肢,另2例为双下肢高位截肢,借助轮椅可进行活动,生理和心理状况均恢复良好。由此可见在因灾截肢的患者护理过程中,术前准备、术后早期残肢的康复护理和对患者的康复训练,以及贯穿始终的心理护理可以使患者得到令人满意的康复效果,有助于患者顺利度过危险,提高截肢后患者的生活能力。

论文作者:唐小红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4

标签:;  ;  ;  ;  ;  ;  ;  ;  

浅谈因灾截肢患者的康复护理论文_唐小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