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的农村中小学家校共育新模式探索论文_刘纪龙 肖晓锋

“互联网+”背景下的农村中小学家校共育新模式探索论文_刘纪龙 肖晓锋

甘肃省武山县马力中学 741300

摘 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能够轻松解决农村中小学家校沟通的难题,为有机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创造了客观条件,使家校共育有了更多的发展可能。本文就农村中小学在“互联网+”背景下开创家校共育新模式的实践作一些探讨。

关键词:互联网+ 农村中小学 家校共育

2014年11月,李克强总理出席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时指出,互联网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互联网+”是指利用互联网平台、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从而在新领域创造的一种新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广大农村中小学家校沟通的方式将发生彻底改变,家校共育的时空瓶颈将被打破,在这种新业态下探索建立家校共育新模式是农村中小学走出家校共育困局的有效途径和适时选择。

一、农村中小学生家庭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从孩子出生便已经开始,其取向和水平直接影响着孩子性格品质、健康情趣和良好习惯的养成,有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就有什么样的人,毋庸置疑,家庭教育是每一个人获得人生出彩机会的基础和前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当前,70后、80后的子女已进入中小学阶段,这些孩子中很大一部分是从小由祖父母“隔代抚养”的留守儿童,放任型、溺爱型等不正确的“家庭教育”现象比比皆是;另外一部分孩子尽管与父母一起生活,但他们的父母对家庭教育知识一无所知,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或是束手无策、或是盲从于错误的家庭教育方式。

课题组对笔者所在地区四个乡镇的7所中小学进行了调查,在被调查的6300名学生中,4137名是留守儿童,占65.7%,3476名是远离家庭寄住在学校周围村落的校外寄宿生,占55.2%,而且这两大群体中有八成以上的学生处于交叉状态。

综合来看,本地区农村中小学家长群体尚不具备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未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更兼繁忙的生活节奏和浮躁的社会风气的影响,他们自觉不自觉地将孩子的教育责任全盘托付给学校,忽略了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

现代社会,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必须相互配合,协调一致,才能大规模地培养出能够适应时代潮流的各级各类合格人才。家庭教育的缺失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难以弥合的缺陷,而盲从于错误的家庭教育也必然引发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种种问题,更会给学校教育带来沉重的负担。

二、农村中小学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作困境分析

1.广大农村中小学家长需要家庭教育指导,但找不到合适的自我提高途径。

在农村地区,70后、80后家长经历了我国社会转型的全过程,他们与国家发展建设同步成长,不少人曾长期生活在快节奏的大城市,他们被称为新生代农民工,饱受城市主流文化的熏陶和启发。对于家庭教育,这些家长已经能够清醒地认识到其重要意义,而且在孩子的成长教育实践中他们愿意扛起家庭教育的重担,但他们缺乏完整科学的教子育人理念和方法,对于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他们有着很强的现实需求,由于忙碌的生活和繁重的工作,很多人不具备专门学习的客观条件,从现实情况来看,家长们若要提高自身的家庭教育素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合适的学习途径,二是要有较强的学习主动性并能充分利用工作生活中的碎片化时间。

2.学校有能力为家长提供科学的家庭教育指导,但与家长的沟通不畅。

长期以来,面对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和无人监护的寄宿生群体,广大农村中小学不得不肩负着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双重重担,尽管学校在不断地探索教育改革,但由于与家庭教育之间缺乏良好的合作机制,其成效受到了各种外在因素的抑制与损耗。在此种情况下,学校教育孤军奋战,不堪重负,且难以满足新生代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狂热追求。如何走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分离、矛盾状态,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和谐发展,是广大农村中小学需要解决的一个迫切问题。

三、农村中小学家长使用互联网的现状调查

在农村地区,尽管互联网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其方便、丰富的共享资源已引起了广大农村居民的极大关注,互联网的使用必将给广大农村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一次新的变革,当然也包括教育的变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笔者所在地区四个乡镇7所中小学的服务范围内,课题组随机抽取了1400名学生家长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有76.6%的家长经常使用智能手机上网,另有7.2%家长有条件使用计算机上网,在这些有上网习惯的家长中,高达85%的家长仅将网络作为聊天和玩乐的工具,只有一小部分家长则是用互联网进行查阅资料或购物,利用互联网主动与学校教师沟通、关注孩子教育和成长的家长则极少。

综上,农村中小学家长群体具备使用移动互联网的条件和能力,但其使用网络的娱乐化、浮躁化倾向十分突出,且耗费了家长们大量的业余时间,与花在孩子的家庭教育方面的时间和精力相比,这是一种巨大浪费。

广大农村中小学要抢抓“互联网+”带来的有利机遇,积极搭建便利、多元的家校沟通平台,引导家长将用于上网娱乐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上,必将对农村中小学家校共育工作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农村中小学家校共育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创新模式

“互联网+”家校共育将开启农村中小学家校共育的新时代。在“互联网+”背景下,农村中小学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将实现深度融合,通过搭建快捷、实时的各类网上信息交流平台,可以突破时空限制将家长、社会、学校等各种教育要素有机整合起来,对农村中小学家校共育的和谐发展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1.建立网上家长学校,使家校共育朝着丰富、多元、开放的方向发展。

从家长的角度看,通过网上家长学校这一平台,家长不仅可以从宏观的角度参与学校发展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讨论,而且可以从微观的角度随时了解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情况。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孩子的学习成绩是农村中小学家长普遍关注的核心问题,大多数家长唯分数至上,网上家长学校为他们提供了随时了解孩子学习的条件,更为他们提供了随时开展讨论和交流的场所,长期参与这些讨论和交流,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会在不知不觉中发生转变,其教育素质也会得到一定提升。

从学校的角度看,通过网上家长学校这一平台,学校可以超越时空地在网上召开家长委员会、家长会等各种形式的会议,为广大外出务工的家长和交通不便的家长参与会议提供方便;学校也可以向广大家长在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及时推送学校的各类教育教学活动和比赛、竞赛活动的实况,吸引家长主动参与到家校共育活动中来,扭转当前广大农村中小学在家校共育工作中的被动局面。

2.建立学校YY语音平台,大规模集中地向广大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让优质教育资源在最大范围内共享。

YY语音平台具有支持大规模在线用户群体和方便的语音沟通等特点,能够让广大农村中小学家校沟通达到省时、经济的效果。学校可以组织专业的教师团队,专门针对本地区家庭教育中的共性问题进行研究,并将研究成果整理成具有可操作性的措施,集中向广大家长进行实时讲解和培训,也可以针对个性问题为家长提供在线答疑服务。

3.建立班级QQ群和微信群,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精准对接。

QQ群和微信群为教师和家长的沟通提供了更加多元的形式,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可以让庞大的留守儿童家长和寄宿生家长群体与教师实现“零距离”接触,教师既可以“一对多”地向家长谈论孩子在成长中的共性问题,推送优质公众号的教育资源,助推家长提升家庭教育素质,也可以“一对一”地向家长谈论孩子的个性问题。课题组在走访调查中发现,本地区年轻一代的班主任已自发地建立了班级QQ群或微信群,尽管大多数QQ群或微信群使用频率还不高、功能发挥不全,也没有让更多的任课教师参与进来,但在家校共育实务中,此举符合本地实际,能够引导广大农村家长利用手机主动参与到家校共育工作中来,堪称一个成功的农村中小学家校共育创新模式。

4.建立校讯通,为学校、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家长搭建沟通桥梁。

课题组调查了本地区7所中小学,其中5所已经在电信运营商的推介下建立起了校讯通,这些学校的校讯通平台在运行过程中已初见成效,很受家长和教师的欢迎。任课教师、班主任通过网络或移动网络将家庭作业、考试情况和一些重要通知发送给家长,家长可以在第一时间督促和帮助孩子完成作业,这一点尤其适合于小学低年级学生,长期坚持,既能为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又能够有效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不仅如此,家长还可以及时了解孩子学习成绩的变化情况,并做出有针对性的反应。从学校安全管理的层面来讲,学生上学和离校的时间能够以短信方式及时通知家长,排除了学生游离于学校和家长监管之外的可能性,有效降低了学校在学生安全方面的人力投入。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是农村中小学家校共育从无到有和转型升级的难得机遇,广大农村中小学要充分利用其具有的潜在优势,开拓性地搭建更多适合于地方特点的交互平台,努力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整合工作置于“互联网+”背景下,开发农村中小学家校共育新模式的广阔前景和无限潜力,通过学校教师的指导和服务工作,切实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素质,让他们在家校共育工作中尽到家长的主体责任,为广大农村中小学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1]段建玲 互联网+创新方法[J].甘肃文化出版社,2016,03。

[2]谢维和 家庭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J].人民教育,2015:21。

[3]孙云晓 走出学校与家庭教育的合作困境]J

.人民教育,2015:21。

[4]林志武 基于微信平台的家校沟通新模式研究[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5。

论文作者:刘纪龙 肖晓锋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7年9月总第1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8

标签:;  ;  ;  ;  ;  ;  ;  ;  

“互联网+”背景下的农村中小学家校共育新模式探索论文_刘纪龙 肖晓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