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合作关系的机制研究

供应链合作关系的机制研究

郑国华[1]2009年在《基于稳定性的供应链运作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供应链作为一个由多成员企业组成的合作联盟,保持其稳定的运作状态,能够发挥其最大的效用。由于供应链是一个虚拟的组织,每个成员都是独立的实体,都有自身利益的诉求,不同的经营理念、价值取向及有限理性边界等,常会导致企业个体行为与供应链整体目标的冲突,从而影响供应链的稳定运行。因此,研究在供应链运作过程中建立健全有效的运作机制,促进整个供应链系统的稳定运行,对于提高供应链整体的运营效率、竞争能力和获利水平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在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择从供应链系统稳定运行的角度来研究供应链的多种有效运行机制,试图通过对供应链系统内在运行机制的健全与完善,促使供应链中的合作各方在供应链运作中选择一种最有利于整个供应链发展的相互合作行为,来建立一种友好合作关系,实现供应链运作稳定性的动态平衡。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供应链运作稳定性的影响机理研究。通过对供应链运作稳定性概念的界定,运用相关的理论分析供应链运作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建立了供应链运作稳定性影响的概念模型;重点分析了不确定性因素、供应链风险以及其他因素对供应链运作稳定性的具体影响。2.基于稳定性的供应链运作信任机制,主要从叁个角度研究:一是采用博弈理论分析了供应链合作伙伴的信任博弈过程,研究了供应链企业的信任形成机制的构建,它由信任建立的过程机制、特征机制与制度机制叁个层面所构成,据此提出了供应链信任形成机制模型。二是建立了契约设计的相关模型,分别讨论了基于统一契约设计和不同契约设计条件下,契约对企业行为的影响。契约设计是防范供应链信任危机的制度基础,其目的在于抑制企业的道德风险,促使企业产生可信行为。叁是讨论了供应链信任机制的维护要素与建立途径,构建了供应链信任机制的实现过程模型。3.在供应链运作的合作机制研究中,首先建立了供应链合作关系的影响因素模型和基于稳定性的供应链合作关系构成要素指标体系。重点研究了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对供应链运作稳定性的影响。讨论了节点企业可能产生的两种冲突模式,即社会虚度效应和背信弃义行为对供应链运作稳定性的影响。其次构建了供应链合作伙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一种将熵权与TOPSIS法相结合的供应商选择评价模型。该模型能够有效地避免在传统评价方法中存在的主观因素影响,对供应商作出全面、具体和客观的评价。4.供应链运作中的利益分配与激励监督机制的研究,一是对供应链企业的利益分配进行了博弈分析,讨论了供应链成员利益分配管理的两个模型:基于资源与贡献率的一般分配模型和Shapley值法收益分配模型。二是探讨了供应链激励与监督机制的设计问题,提出了防范供应链“道德风险”的负激励模型和供应链监督机制模型,这两种模型分别从不同的角度通过对违约行为的处罚来达到对“道德风险”的抑制与监督的目的。5.在供应链信息协调机制的研究中,首先详细分析了信息协调对供应链运作稳定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供应链共享信息资源的构成、信息共享模式以及信息共享平台的构建进行了具体的研究。其次,为减少需求信息扭曲的影响,论文尝试采用一种线性回归预测模型对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的需求进行预测,通过制定相应的订货或生产决策,达到控制或减少供应链牛鞭效应,提高供应链敏捷性,降低供应链成本的目的。通过仿真模拟,表明该方法能很好地抑制牛鞭效应影响。6.论文选取与供应链运作稳定性有关的信任、合作、利益分配、信息协调机制中的若干关键性指标,综合考虑其他因素,构建了供应链运作稳定性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基于模糊集理论的二元对比排序法,分别对其中的定量与定性指标进行筛选,以此确定对供应链运作稳定性有重要影响的关键指标;通过构建一个基于两级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来对供应链的运作稳定性状况进行评价。

毛溢辉[2]2008年在《供应链合作稳定性因素对供应链绩效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供应链日益成为企业经营活动中竞争模式的主流。然而,在现实经济活动中供应链合作的随意性及供应链解体现象广泛存在,直接影响到供应链绩效、乃至供应链战略成败。因此,对供应链合作稳定这一供应链管理的关键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本文就供应链合作稳定性因素对供应链绩效的影响进行系统地探讨。在总结讨论前人对供应链合作稳定性的研究工作成果的基础上,把供应链合作稳定性因素划分为整体协作水平、实力对等度、利益分配机制、外部环境因素四个维度,依据国内外学者专家对供应链管理研究成果并结合企业访谈,进一步将供应链合作稳定性因素的四个维度进行细化,建立了稳定性因素的量表。本文将供应链绩效分为财务绩效、运作绩效、合作绩效叁个维度,构建一个供应链合作稳定性因素对供应链绩效影响的理论模型。本文运用SPSS对202份有效问卷获得的数据进行了分析。通过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得出供应链合作稳定性因素中整体协作水平因素、实力对等度因素、利益分配因素与供应链财务绩效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关系;供应链合作稳定性因素中整体协作水平因素、实力对等度因素、利益分配因素、外部环境因素对供应链运作绩效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关系;供应链合作稳定性因素中整体协作水平、利益分配机制、外部环境因素对供应链合作绩效存在显着正相关关系;通过以模型中的控制变量“企业性质、企业规模”为分类依据进行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外资企业和合资企业的供应链合作稳定性因素状态好于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私营企业在稳定性因素的实力对等度维度同其它类型企业差异显着;外资企业和合资企业供应链绩效优于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由于中小规模企业对于供应链管理理念及水平还较为落后,规模较小的企业所处供应链合作稳定性较差,供应链绩效水平也相对较低。依据研究的结果,企业可以依据实际情况,发现企业在供应链合作中不利于稳定合作的因素,改善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以提高供应链合作绩效,增强供应链竞争力。

李奎刚[3]2008年在《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和关系维护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传统的竞争模式正从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向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等合作伙伴组成的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转变。在供应链管理的环境下,企业之间建立起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合作伙伴之间共享信息、共担风险、共同获利。企业要成功地建立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必须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本文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研究背景和意义,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文章结构。第二部分运用博弈论、协同理论、交易成本理论以及核心竞争力理论分析了建立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动因,阐述了建立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优势、风险以及核心企业在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中的作用。第叁部分探讨了企业选择供应链合作伙伴的流程以及供应链合作伙伴的选择与评价方法;分别从合作伙伴基本条件、合作伙伴内部业务能力、合作伙伴的合作能力叁方面建立了供应链合作伙伴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设置了合作伙伴初步筛选指标。第四部分采用多层过滤、逐步筛选的思路,建立了基于DEA-FAHP的供应链合作伙伴评价模型。该模型用DEA方法判断备选企业的综合效率,淘汰综合效率较低的备选企业;然后引入模糊判断矩阵,运用FAHP方法计算指标综合权重;最后计算出各个备选企业的综合评价值。评价者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按照综合评价值大小选择合作伙伴。第五部分探讨了供应链合作伙伴间利益分配的原则、方法;运用纳什谈判模型以及基于满意度的协商模型来确保利益分配公平合理;分别从公平、信息共享、信任、激励、动态合同等五个方面提出了维护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措施。第六部分是DEA-FAHP评价模型的实例研究,结合案例详细介绍模型的应用过程,验证上述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牛倩倩[4]2014年在《供应链合作信任机制建立及信任动态均衡研究》文中认为现阶段,信任问题一直是我国供应链发展的最大阻力。因此,研究合作信任关系对供应链的发展及合作伙伴间信任关系的改善具有一定的必要性。文章主要内容为以下叁部分:(1)供应链合作企业间信任选择评价模型的建立及应用文章运用Multi-Agent技术、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基于Multi-Agent技术的供应链企业信任合作伙伴选择评价模型[2]315。在模型中,多Agent[17-19]系统可通过连接内外服务器对合作企业进行快速选择。并通过不同Agent间相互沟通协调,实现了对合作伙伴信任的动态监督和评估。在模型中还引入信任预警Agent,可及时对合作过程中产生的信任风险发出警报,以提醒企业进行控制和采取必要的措施。通过实例表明,该模型对供应链信任合作伙伴的选择评估不仅快速而且有效,还能反映供应链合作关系的动态变化。(2)供应链合作伙伴信任关系保障模型的建立及应用在合作伙伴选择与信任评估模型建立的基础上,运用Multi-Agent技术[17-19]构建了供应链合作信任关系保障模型。它通过各个Agent之间的相互沟通和联系,可对合作企业下次合作是否采取信任作出决策;并能够通过信任保障Agent调用保障措施管理库中的保障措施对合作信任关系进行一定的保障工作,确保信任合作关系能更进一步,同时,一旦合作中出现信任缺失行为,系统也会采取相关措施对失信企业进行约束和惩罚。在对模型的使用步骤和功能进行详细地分析之后,应用案例对该模型系统进行验证。结果证明,该模型能够实现对信任关系的保障、监督和管理。(3)基于信任度迭加和相互依赖匹配的供应链合作伙伴信任均衡研究综合文章第叁章中信任选择评价模型[2]和第四章中信任保障模型中的信任隶属值计算方法,对在供应链合作发展过程中的不同类型的合作伙伴的信任隶属值进行迭加计算,从而得到某一合作阶段某合作类型企业相应的信任隶属值;最后将其合作中对合作方的相互依赖程度与信任隶属值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则得出现阶段两个合作企业间的信任是最佳信任;若匹配不成功,则合作的信任关系未达到最佳信任。

张艳华[5]2007年在《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优化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到了21世纪,消费者的需求更加趋于多样化、个性化,市场变化莫测,加上信息技术的蓬勃兴起,加剧了企业的全球化竞争。传统企业只关注内部资源运作的管理模式正在经受严峻挑战,供应链管理正是顺应经济和时代的要求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管理模式。供应链管理为现代企业提供了基于组织间竞争的有力支持,而供应链管理中的合作伙伴选择成为构造高质量供应链的关键因素之一,其优化尤其值得深入研究。论文首先阐述了选题的背景及其研究意义,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总结了供应链管理中合作伙伴选择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介绍了Agent技术及MAS理论,重点讨论了MAS协商策略等问题,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论文第二大部分对供应链企业间的利益机制进行了研究。明确了供应链利益的实质,对战略合作给供应链企业带来的利益进行了具体描述,并应用博弈论对供应链企业间的合作进行分析,建立了具有激励机制的博弈模型。论文第叁大部分则将基于MAS的具有激励机制的预支付pareto模型应用到供应链中的制造商支持供应商合作中,并在Swarm平台上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显示各参与人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时,没有偏离合作均衡解的动机,即使没有监督,各参与人仍能自主实现合作;各方采取合作行动时其合作收益均不低于非合作情形,系统具有pareto效率。本文对基于博弈的合作伙伴选择进行了分析,建立的相关模型和仿真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尝试性地为研究合作伙伴选择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汪剑群[6]2011年在《供应链合作伙伴间信任机制的建立及保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企业面对的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增快,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与经济变革加剧,使得一系列“大而全”、“小而全”的纵向一体化企业无法适应竞争更加激烈、形式更加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单个企业仅仅依靠自身难以发展。新兴西方先进管理思想、众多国际企业的成功经验都给中国企业带来了借鉴和参考。供应链,实践证明企业有效增强竞争力的方法之一,被中国广大企业所接受,企业开始与其上下游企业紧密联合起来一起来面对市场环境的优胜劣汰。信任机制作为一种能有效减少社会复杂性的机制,不仅在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也是供应链成功的前提。一旦无法在供应链合作伙伴间建立信任机制和保障其有效运行,必然会导致合作伙伴间的关系破裂、整个供应链的失效。然而在现实中,中国供应链合作伙伴间信任机制的缺失是人们不得不面对的事实,这制约着供应链的深层次发展,也制约中国企业竞争力的增长。本文以现有的信任理论为基础,以中国供应链合作伙伴的特殊情况为切入点,运用归纳法、博弈论方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对供应链合作伙伴间信任机制的建立和保障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首先,本文对供应链合作伙伴和信任的相关理论进行归纳分析,对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构建、管理及信任的特点、作用进行总结。其次,对供应链合作伙伴间信任机制现状、原因、建立的基础和成因进行分析研究。接着对信任机制建立的两个过程进行阐述。在基于合作伙伴关系评价体系的初始信任建立过程的描述中着重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合作伙伴的可信任程度进行评价,在面向长期合作关系的信任深化过程中着重分析公平、信息沟通的重要性。针对供应链合作伙伴间信任机制的保障,本文主要运用博弈论对其进行分析,内容主要涉及到单周期博弈和多周期重复博弈的信任保障两个方面。最后,以新余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为案例,证明本文的理论具有一定的实践性。

王慧丽[7]2008年在《供应链合作伙伴信任机制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企业之间的关系已从对立竞争转为合作竞争。作为一种强化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模式,供应链己经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视。供应链中各成员之间的信任是一切交易活动的前提。但由于一些失信现象的存在,严重的影响了合作关系的建立,制约了供应链的进一步发展。因此,研究建立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的信任机制,对于增进合作、确保供应链健康稳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供应链中信任问题的研究背景,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对信任问题的研究概况。在此基础上界定了供应链中信任的含义,并对信任的特点和类型进行了总结。然后,对供应链中信任管理存在的难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信任机制的构建框架。最后,对构成信任机制的叁部分内容分别进行了阐述。在合作伙伴可信度评价机制中,制定了可信度评价的步骤,着重介绍了可信度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根据评价指标的特点,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合作伙伴的可信任程度进行评价。在对供应链合作伙伴信任形成机制的分析中,归纳了供应链信任机制的形成条件,阐述了供应链中的信任的形式和形成阶段。对于供应链合作伙伴信任保障机制,本文运用博弈论进行了分析,从制度约束和声誉约束两方面,构建了合作伙伴的信任保障机制。

康颖[8]2011年在《造船供应链合作风险的评价与控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船舶行业的迅速发展,船舶企业对风险的关注程度也在逐渐升高。由于造船供应链中的成员企业众多,它们在彼此的合作上要比其他行业更难于协调;造船供应链的工序多而复杂,工序衔接容易中断,在合作上出现矛盾和风险的可能性更高;而且造船供应链的投资巨大,成本极高,一旦在合作中出现合作风险,带来的损失也是巨大而不可挽回的。因此,分析与评价造船供应链的合作风险,加强对合作风险的预防与控制,对船舶行业健康、持续的发展以及造船供应链安全、稳定的运行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论文从共生的角度讨论了造船供应链的合作关系,并依据造船供应链合作关系的形成发展过程,剖析了各个阶段的高发性合作风险。其次,论文基于对造船供应链合作风险因素的分析,从能力、目标、信用、协议、信息沟通和利益分配等六个方面设计了造船供应链合作风险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合作风险因素的指标权重,并构建了造船供应链合作风险灰色关联度评价模型。通过数据的整理、搜集和专家打分,对某造船供应链的合作风险进行了综合评价。最后,基于上述分析,针对造船供应链合作关系形成发展的四个阶段,提出了造船供应链合作风险控制的策略和建议。

王燕[9]2011年在《博弈情况下的生物质发电供应链合作模式研究》文中认为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项目编号:09YJA630065)研究成果的一部分。生物质发电是我国可再生能源项目发展的重点之一,而目前与其它可再生能源项目相比,其发展态势较为落后,困扰其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这些生物质电厂得不到持续的原材料供应,致使其运营发电不能持续进行而被迫停产。对于以生物质秸秆为原材料进行发电的企业来讲,原材料作为生物质发电的前期准备工作,由于生物质秸秆本身的特性,其供应主要受制于广大的农户和中间供应商,且受政府政策制度的影响,因此如何协调好他们之间的关系,让农户和中间商提供更多的原材料给电厂,是决定生物质发电项目持续运营的关键之一。本文采用博弈论的相关理论对生物质发电供应链合作问题进行了定量研究,考虑了生物质发电的两种合作模式,即农户-电厂模式与农户-中间商-电厂模式,分析了在这两种合作模式下,电厂、中间商及农户的最优决策问题,分析了电厂对供应链各方利益主体的价格激励以及在此激励下各方的决策问题和影响因素分析,然后分析了电厂在质量信息不确定下的决策机制,并设计了政府在生物质发电供应链中对中间商的激励机制。此研究是博弈论在新领域的进一步应用,拓展了生物质发电供应链的研究方法,对生物质发电供应链网络规划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论文在分析生物质发电现状及供应链合作存在的问题基础上,阐述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该问题研究的理论现实意义,构建了信息完全条件下农户、中间收购商和发电厂之间的动态博弈模型,得出了序贯博弈的纳什均衡;分析了电厂对农户和中间收购商的激励效应,探讨了在政府参与下对均衡结果的影响。其结果表明政府对农户或中间商实施激励后,受惠的不仅仅是农户或中间商,各方利润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应用不完全信息博弈理论建立了中间商向发电厂发送不确定质量信息下的信号博弈模型,分析了分离均衡、混同均衡及准分离均衡叁种精炼贝叶斯均衡下电厂的决策问题,并通过算例进行了比较。应用委托代理理论设计了政府对收购生物质秸秆中间商的激励机制,探讨了本文研究对生物质发电供应链企业合作及政府政策制定的启发意义。

张念[10]2015年在《政府规制下电器电子产品闭环供应链合作模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不断进步,供应链管理理论正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其研究范围也在不断扩展。同时由于公众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政府部门也针对性地出台了各种相关政策法规,加上逆向供应链带来的循环经济价值,正促使人们愈来愈关注闭环供应链管理问题。闭环供应链本身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合作结构,不仅包含正向供应链,而且也包含逆向供应链。由于闭环供应链系统涉及多个主体和环节,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管理难度较大。在闭环供应链管理过程中,既要分析闭环供应链系统的利润,也要考虑节点企业的利润,即实现系统利润最大并保证正常运转的情况下,如何在节点企业之间合理分配利润?本文旨在探讨政府规制下闭环供应链中节点企业间的合作竞争关系,一方面分析闭环供应链节点企业如何协调与合作?另一方面研究如何把整个闭环供应链的合作收益公平、公正、合理地分配给各节点企业?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博弈论、优化理论等方法研究了政府规制下闭环供应链定价决策和协调机制。为了深入探讨供应链内的合作关系,文中运用合作博弈的解方法研究了闭环供应链均衡分配问题。具体而言,本文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工作:(1)政府规制下闭环供应链合作基础模型研究。首先,根据我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政府规制政策工具的特点,建立了由制造商、销售商和回收处理商所组成的政府规制下叁级闭环供应链系统;其次,利用博弈理论和优化理论,对各合作模型进行求解,得到不同合作方式对闭环供应链的影响;接着,利用合作博弈的解概念讨论如何在节点企业间公平合理地分配合作收益;最后,进一步考虑政府规制对各合作模型的系统利润和回收率的影响,为供应链节点企业决策提供支持。(2)考虑成本信息非对称时政府规制下闭环供应链合作模型研究。在研究内容(1)的基础上,假设销售成本为销售商的私人信息和回收处理成本为回收处理商的私人信息,其他企业成员不知道销售商和回收处理商的真实成本,对成本信息非对称时各合作模型进行分析求解,讨论成本信息非对称对合作模型中的定价策略及系统利润的影响,并进行数值分析以及与研究内容(1)的结论进行比较,最后进一步考虑政府规制及处理率对成本信息非对称时各合作模型的系统利润和回收率的影响。(3)考虑存在竞争时政府规制下闭环供应链合作模型研究。在研究内容(1)的基础上,首先考虑当销售商间存在Bertrand竞争时,研究闭环供应链合作竞争的决策问题,构建了不同合作竞争模型,分析求解不同合作模型的最优定价策略,同时比较销售商竞争情形下合作竞争模型的最优决策值和系统利润值,然后通过数值计算分配合作利润,进一步考虑政府规制对各合作竞争模型的系统利润和回收率的影响。其次,考虑当回收处理商间存在Bertrand竞争时,研究了回收处理商竞争对闭环供应链中各合作模型的影响,利用优化理论和博弈理论分析求解不同合作模型的最优决策,接着比较不同模型的定价策略值和系统利润,然后通过数值计算,同时利用合作博弈解方法对闭环供应链上的合作利润进行分配,最后考虑政府规制对回收商竞争的合作模型系统利润和回收率的影响。(4)考虑供需不确定时政府规制下闭环供应链合作模型研究。在研究内容(1)的基础上,考虑需求量和回收量的双重不确定性,研究其对政府规制下闭环供应链合作模型的影响,分别建立各种合作模型,借助数值方法分析各合作模型的定价策略和系统利润,运用合作博弈的解概念以及分配方法实现闭环供应链系统的协调和效率优化,进一步考虑政府规制对供需不确定时合作模型的供应链系统利润和回收率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基于稳定性的供应链运作机制研究[D]. 郑国华. 中南大学. 2009

[2]. 供应链合作稳定性因素对供应链绩效的影响研究[D]. 毛溢辉. 浙江大学. 2008

[3]. 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和关系维护研究[D]. 李奎刚. 广东工业大学. 2008

[4]. 供应链合作信任机制建立及信任动态均衡研究[D]. 牛倩倩.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4

[5]. 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优化研究[D]. 张艳华. 武汉科技大学. 2007

[6]. 供应链合作伙伴间信任机制的建立及保障研究[D]. 汪剑群. 重庆理工大学. 2011

[7]. 供应链合作伙伴信任机制构建研究[D]. 王慧丽. 大庆石油学院. 2008

[8]. 造船供应链合作风险的评价与控制研究[D]. 康颖.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1

[9]. 博弈情况下的生物质发电供应链合作模式研究[D]. 王燕.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1

[10]. 政府规制下电器电子产品闭环供应链合作模型研究[D]. 张念. 西南交通大学. 2015

标签:;  ;  ;  ;  ;  ;  ;  ;  ;  ;  ;  

供应链合作关系的机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