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深化产教融合的三个原则之一:"校企协同,合作育人"。就是要"充分调动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政策引导,鼓励先行先试,促进供需对接和流程再造,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因此,"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协同育人"是高等职业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企业转型升级对人才需求的重要途径。
(1)修订校企融合人才培养方案
由于学校合作企业用人需求有限,"校企协同育人"的学生能否全部被公司消化接纳,是一个不确定因素,所以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必须具有普适性。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之前,应该在多家企业进行调研,研究分析企业基层管理岗位的用人需求的共性,在教学目标与管理岗位相结合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并邀请多家企业人员参与审核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必须适应企业发展需求,必须以能力提高为核心,保证学生在相同行业的其他企业同样具有基层管理和"高级蓝领"的能力,拓宽学生的就业口径,解决结业问题。
(2)制定协同育人标准
为了培养能满足大多数现代制造企业对于知识和能力需求的"高级蓝领"和基层管理者,以及学生真正掌握企业基层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和技能培养流程,体系中充分体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和"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理念。
高职层次的基层管理者和"高级蓝领"知识架构,应以能力训练和实际操作为重心,关注企业基层管理工作的具体工作内容,如熟练掌握现场管理、精益生产、价值工程、成本管理、预算管理、车间核算、生产统计、人员组织、文化建设、组织协调等方面的方法和技能。课程体系应具有基层管理工作内容相关的课程,并与企业生产过程相对接。在"校企协同,合作育人"的基本原则上,校企共同研究并确定的具有共性的教学内容,进行教材编写、教学设计、实习实训标准制定,开发教学资源,促进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的各个教学环节。
(3)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让学生真正掌握专业理论和方法,建立面向企业工作需求的实践教学平台是加强实践教学的基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探索校企协同建设校内实训基地,以企业标准完善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探索建立校内实训基地,降低企业培训成本。长期的往返于企业与学校的教学方式,既增加了企业和学校的共同的培育成本,又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而在校内和企业合作建设实训基地,以企业的生产制造标准来进行建设,既能保证学生课堂学习知识能在实际中得到及时的补充应用,又能保证学生所学的知识与企业生产制造相一致,有利于学生毕业于企业的高效对接,能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4)推行校企合作学生管理
强化因材施教的个性化培养,根据学生的专业差异、生源差异,在学习统一制定的课程体系基础上,研究应用企业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方法,对部分学生实行个性化培养。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模式和校企协同育人的教学模式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现代制造企业"高级蓝领"和基层管理者的同时,还能释放学生的个性,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为保障学生实践及实习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探索校企共同为学生购买保险的方式:在校,学校为学生购买保险;在企业实习,企业为实习员工购买保险。保障学生实践实习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5)优化校企合作教学方法
多方面研究实践教学的手段和方式,要避免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管理,理论必须与管理实践结合,教学目标与生产管理岗位结合,教学手段方法与职业发展能力结合,要不断研究尝试管理类学科实践教学的手段及方法,通过案例教学、经营模拟、仿真实验、生产实践、跟班顶岗、技能比赛等多种方式方法。
制订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计划和任务,充实实践教学内容,创新实践教学方法,科学评估实践教学效果,注重实践教学效果,切实提高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无论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和方法,还是从教学实践等方面,均难以适应企业基层管理的需要。在教学方式上,注意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动手结合。以实践教学为导向,通过多种实践教学手段和方法, 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及技能应用方面的能力,培养更多的面向中小企业基层、适应中小企业管理要求的高水平的技能型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向红梅,聂强国家示范高职后示范建设现状及期望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12(25):49-52.
[2]王良青.基于核心竞争力的"后示范时代"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5):5.
论文作者:王帅1 周开发2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4
标签:企业论文; 学生论文; 校企论文; 基层论文; 人才培养论文; 方法论文; 蓝领论文; 《中国教工》2019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