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第二黄河河务局 河南省开封市 475100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也开始注意改造活动对自然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本文将分析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供大家参考学习之用。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生态环境;负面影响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的不断增多及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和区域分布的不均匀,我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面临水资源短缺、电力供应紧张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难题,修建大型的水利水电工程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然而,修建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问题已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正确处理水利水电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确保人类改造自然而不违背自然的规律,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促进我国水电事业快速健康地发展。以下内容将气候、水文、水体、地质、土壤及生物物种方面分析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供大家学习参考之用。
一、水利水电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的总称,是关系到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由于水利水电工程特别是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修建,改变了水域环境,必将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下面将简要进行分析介绍。
1.1对气候的影响
由于区域性气候受大气环流的控制,而修建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原来的陆地变成了水体或者湿地,改变了原来的区域性环境,对局部小气候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气温、降雨的影响。
在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建成后,在库区,原来的陆地变成了水面,其与空气间的能量交换强度和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导致年平均气温略有上升。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修建对降雨量也有很大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由于修建水库,原来的陆地变成了大面积的湖波,其蒸发量将大量增加,导致水库外围区域降水量有所增加;第二,由于水库低温效应的影响,使水库地区的降雨量有所减少,而在一定距离外的区域降雨量有所增加,导致了降水区域分布发生了变化;第三,水利水电工程的建成,导致了降雨时间的分布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对于云南这样的南方水库,夏季水面温度低于气温,气层稳定,大气对流减弱,降雨量减少,而在冬季,由于水面的温度高于气温,大气的对流作用增强,降雨量增加。
1.2对水文的影响
建设水利水电工程的目的是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服务,在其修成后,需要在时间和空间上调整下游河道的流量,特别是很多水利水电工程在非汛期也截流了大量的水资源,从而使下游河道的水位大幅度下降,甚至断流,以致引起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比如,下游天然湖泊干涸,必然给湖泊天然生物带来极大的影响;由于水量的降低,水流的减缓,很多泥沙在河口淤积,造成了海水倒灌现象的发生。
1.3泥沙的淤积问题
泥沙的大量淤积,造成了河道两岸的地下水位的上升,必将导致河道两岸农田的次生盐碱化。
1.4对水体的影响
水只有在流动过程中才能增加其净化能力,而修建水利水电工程后,大量水停留在水库中,导致水质变差,这是因为库内的水流流速一般比较小,致使水面与气面交换的速率及污染物的扩散能力都有所降低,这种情况下,水体的复氧能力减弱,最终形成水库中水的自净能力降低的结果。另外还存在由于藻类的大量生长导致的富营养化等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5对地质的影响
大型水利水电设施一般都要修建大型的水坝以用来积蓄水源,而水坝的建成可能会引发地震等不良地质灾害。水库诱发地震主要是因为巨大体积的蓄水增加了水压,以及在这种水压下岩石裂隙和断裂面产生润滑,使岩层和地壳内原有的地应力平衡状态被改变。世界上最出名的水库诱发地震发生在1960年建成的意大利的韦奥特水库,开始蓄水后地震开始直线上升,最终导致水库旁的山峰崩塌,3.5亿方岩石崩入水库,形成高出坝顶110米的巨浪并导致溃坝,使下游村镇死亡2600人。
二、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对人群及水产鱼类的影响分析
在水利水电工程所在地区,不少疾病如阿米巴痢疾、伤寒、疟疾、细菌性痢疾、霍乱、血吸虫病等,都直接或间接地都与水环境有关。如丹江口水库、新安江水库等建成后,原有的陆地变成了湿地,使得蚊虫大量孳生,该区域就曾流行过疟疾病。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对洄游鱼类所造成的毁灭性破坏也值得我们关注。洄游鱼类由于种类不同,其生存的环境也各不相同,水利工程的建设切断了洄游性鱼类的洄游通道,影响了下游鱼类的生长和繁殖;,高坝溢流泄洪时高速水流造成水中氮氧含量过于饱和也会致使鱼类产生气泡病。需要强调的是,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河流上建坝对鱼类和生物物种的影响是不同的,需要对具体的地段进行具体的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三、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对生物和文物的影响分析
我国是历史文明古国,文物古迹众多。水利水电工程所带来的水库库区淹没,可能对文物和自然景观带来影响,这一问题也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水库蓄水淹没原始森林,涵洞引水使河床干涸,大规模工程建设对地表植被的破坏,新建城镇和道路系统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分割与侵占,都会造成原始生态系统的改变,威胁生物的多样化生存空间,加剧物种的灭绝。如贡嘎山南坡水坝的修建造成牛羚、马鹿等珍稀动物的高山湖滨栖息活动地的丧失以及大面积珍稀树种原始林的淹毁。
四、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所造成影响的对策与建议
为了建立生态环境友好的大型水电工程建设体系,需要重点进行以下工作:
(1)对能源的开发,不可仅仅盯着眼前的、局部的经济利益,而应该着眼长远,对整个生态系统负责。应按照“大水利”思路制定总体规划,彻底改变“技术经济最优”的工程目标。工程项目的选择、建设和运营都要真正体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筹兼顾。
(2)完善有关法律,在不宜进行水电项目建设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世界遗产区、生态功能区以及其他需要进行保护的区域内,划定保护河段和保护流域区,禁止进行水电工程建设和其他大型工程建设。应真正把加强地区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作为根本点和切入点,对严重破坏和影响生态环境、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风景名胜区和世界遗产的水电建设项目,应该重新进行评估和审查。
(3)因地制宜,确定适当的开发目标。过去的水力资源规划,按照流域梯级开发模式,往往追求100%的开发率。由于移民和耕地的补偿费用会越来越高,因此考虑社会稳定和保护耕地资源,在规划时应因地制宜、选择适当的开发目标,对于移民和淹没耕地少、生态环境问题少的河流,可以100%地开发;对于移民和淹没耕地多、生态环境问题大的河流,可以放弃部分河段的开发。参照多数发达国家的情况,水电资源平均开发率为70%~80%是可行的。
结束语:
生态与环境是当前全社会都十分关注的问题。作为水利水电工作者,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保护生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水利建设不可避免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自然面貌和生态环境,使已经形成的平衡状态受到干扰破坏。水利工程师的职责是研究由平衡状态到不平衡状态再到平衡状态的发展规律。只要遵循“因势利导,因地制宜”的原则,合理规划,周全设计,精心施工,加强科学管理,大多负面影响都可以得到缓解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发展和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深入研究自然与生态的平衡机制,研究人类改变自然时对生态的近期和长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水利水电开发项目生态环境保护研究与实践》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水利水电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技术研究》刘胜祥等,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3]《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朱党生等,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论文作者:刘群龙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0
标签:水库论文; 水利水电工程论文; 生态环境论文; 工程建设论文; 水利水电论文; 鱼类论文; 生态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