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部分切除患者患胆石症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论文_曾韬杰

湘鹤医院外二科 湖南湘潭 411202

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行胃部分切除术患者患胆石症和幽门螺杆菌(Hp)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12月~2014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胃部分切除术后80例并发胆石症的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并将其作为研究组。另选我院同期收治的施行其它手术治疗的80例并发胆石症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施行胃部分切除术治疗的患者术后并发胆石症和Hp感染之间的关系。结果:研究组患者Giemsa染色检测、Hp免疫组化检测及胆汁Hp IgG检测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p感染是胃部分切除术后患者并发胆石症的高度危险因素。

关键词:胆石症;胃部分切除术;幽门螺杆菌;感染

胃部分切除术是临床上对胃溃疡、胃穿孔等疾病患者进行治疗的主要方式之一,其疗效已获广大临床医师及患者的认可,而在治疗后约有10~20%左右的患者并发胆石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1~2]。胃部分切除术患者术后发生胆石症的概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相关学者认为胃部分切除术患者术后并发胆石症的原因和Hp感染之间有着一定的关系[3]。为了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本次研究选取2009年12月~2014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胃部分切除术后80例并发胆石症的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研究对象

1.1本次研究选取2009年12月~2014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胃部分切除术后80例并发胆石症的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并将其作为研究组。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行为胃部分切除术前均经均B超检查诊断明确无胆石症;②均不具有其它手术病史;③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8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43例;年龄51~78岁,平均年龄(61.38±6.17)岁。另选我院同期收治的施行其它手术治疗的80例并发胆石症患者作为对照组,纳入标准:①均不具有其它手术病史;②术前均经均B超检查诊断明确无胆石症;③行胆囊摘除术进行治疗。其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45例;年龄52~79岁,平均年龄(62.61±8.43)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具有可比性,(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分别采用Giemsa染色检测法和Hp免疫组化法分析两组患者的Hp感染情况,同时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胆汁Hp免疫球蛋白的阳性情况。(1)Giemsa染色检测法[4]:两组患者均进行胃镜活检,且取3~5块残胃黏膜组织。常规进行石蜡切片,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进行染色,再进行Giemsa染色。在试管中置入Giemsa染液1mL加入2mL的蒸馏水,混匀后在每张白片上滴2滴~3滴,进行10~15min的染色。然后对切片进行水洗晾干后,置于油镜下进行检查。(2)Hp免疫组化法[5]:取胃部分切除术后的2块残胃体活检,给予OCT包埋,置于液氮中进行速冻后放入-70℃的冰箱中。于-20℃的恒冷箱中常规进行连续切片,4μm/片,风干之后放置于-20℃的冰箱中。常规石蜡切片脱蜡后,将其放入PH6.0的柠檬酸钠溶液0.1mmol/L中5min,重复3次后置于20℃的过氧化氢的甲醇溶液中进行30min的处理。然后把兔抗Hp 多克隆抗体分别加至两组患者的切片上,60μl/张,稀释度(1:50),放入湿盒且置入4℃的冰箱中连续进行24h的孵育。给予磷酸盐缓冲液进行冲洗,以对一抗进行终止,连续2次侵袭,5min/次。给予猪抗兔免疫蛋白(2抗),30μl/张,室温下进行45分钟的孵育。磷酸盐缓冲液进行冲洗和浸洗后,置入0.5g/L的二氨基联苯胺溶液中进行7~10min的显色,采用自来水进行冲洗,再给予苏木素进行2min的复染,自来水进行5min的冲洗,以使其蓝化。采用梯度乙醇、二甲苯进行脱水后,树封胶片。(3)ELISA法:术前抽2ml胆汁,按1:1的比例稀释后,通过Hp免疫球蛋白(IgG)试剂盒,采用ELISA法进行检测,注意严格遵循说明书操作,用酶标仪读取。

1.3 观察指标

Giemsa染色检测法时,镜下可见深蓝色弯曲状物为Hp;Hp免疫组化法时,组织切片中黏膜上皮细胞膜或粘液中具有棕黄色球形和螺杆状形态即为Hp阳性。ELISA法中抗Hp IgG呈阳性。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进行3次试验的阳性率,并进行对比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将本组数据纳入SPSS20.0统计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x2比较法对计数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并用率(%)表示,采用t检验对计量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并用( ±s)表示,(P<0.05)则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研究组患者Giemsa染色检测、Hp免疫组化检测及胆汁Hp IgG检测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进行3次试验的阳性率对比[n(%)]

3 讨论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均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由于恶性减肥和暴饮暴食等因素引发的厌食症也在不断增加,从而明显增加了胃穿孔和胃溃疡等疾病的发病率。而以上疾病部分患者在采用胃部分切除术后出现胆石症的概率较高,约为普通人群的2倍~3倍。据分析主要是因为施行胃部分切除术时将支配胆囊的迷走神经分支切断了,这就降低了迷走神经和胆囊受到的刺激,导致胆囊肌肉收缩乏力,无法有效进行胆汁排空工作,同时还明显减少了肝脏胆汁酸的分泌量,降低了胆汁溶解胆固醇的能力,从而导致胆固醇逐渐沉淀,诱发结石[6]。

相关研究表明,在施行胃部分切除术后,患者的残胃中具有非常多的Hp,它们在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7]。Hp会导致胆汁的直接胆红素转变成间接胆红素,因其具有难溶性,会与钙质紧密结合而产生胆结石。同时,Hp在患者胆道中的生存与繁殖活动还会加重胆汁的郁结。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Giemsa染色检测、Hp免疫组化检测及胆汁Hp IgG检测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Hp感染是胃部分切除术后患者并发胆石症的高度危险因素,因此临床医师应在术后给予患者积极的抗Hp感染治疗,以降低胆石症的发病率。

参考文献:

[1]胡祥,曹亮,于艺等.保留幽门和迷走神经的胃部分切除手术对早期胃癌的疗效观察[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0,13(12):907-909.

[2]刘世珍.胃手术后并发胆石症62例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1):136-137.

[3]杨清岛,许金表.胃部手术后并发胆石症46例临床分析[J].肝胆胰外科杂志,2015,27(3):246-248.

[4]来震,刘立峰.胃部分切除术后并发胆石症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6):1294-1295.

[5]周峰,尹光耀,何友钊等.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胆囊炎胆石症是手术切除的指征[J].辽宁中医杂志,2007,34(12):1671-1672.

[6]王建祥,刘峰,周锐等.胃部分切除患者患胆石症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23):5900-5902.

[7]刘洪江.有关胃大部分切除手术后并发胆结石的分析与讨论[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1,24(4):100-100.

论文作者:曾韬杰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22

标签:;  ;  ;  ;  ;  ;  ;  ;  

胃部分切除患者患胆石症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论文_曾韬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