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的发展步伐?_国有企业改革论文

如何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的发展步伐?_国有企业改革论文

国企改革如何加快发展步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企改革论文,加快发展论文,步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目前,国有企业改革已经进入关键时期和攻坚阶段,这一阶段的改革,特别是1997年的改革如何推进,已经成为国内外人士关注的一个焦点。那么,国企改革如何加快发展步伐?

一、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入推进的难点问题

国有企业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所涉及的矛盾和问题难度增大,层次加深。这较集中地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是企业自身不适应。国有企业由于自身观念、机制、结构、技术装备、管理水平等方面的限制,对改革有一个逐步认识和适应的过程。概括起来,企业对改革及其所带来的市场变化的不适应不外乎两方面:一是不适应体制转轨的要求;二是不适应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应该强调的是,从近几年改革的实践来看,凡是搞得好的和比较好的国有企业典型,都是自觉进行改革,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主动适应体制转轨和市场格局变化的企业,而那些处于困难境地甚至由盛转衰的企业,则多为因循守旧、不改革或改革不积极、不彻底、走过场的企业。由此可见,国有企业改革搞得好与不好的关键还在企业自身,对此企业必须要有正确的认识。

其次是外部改革不配套。外部改革不配套已经成为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突出矛盾。主要表现有三:(1)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现有的大量富余人员滞留在企业内部不能分流,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和负担,也影响兼并破产、结构调整的推进和优胜劣汰机制的建立。(2)对国有企业没有建立起资本金注入机制。自1983年和1985年国有企业流动资金与固定资产投资先后实行拨改贷,1993年取消从销售收入中提取1%补充流动资金、停止执行税前还贷(同时也规定,长期贷款利息可以进成本等)以来,国家对国有企业几乎没有资本金注入渠道,企业自身积累不够,资本市场尚未形成,企业靠大量举债维持生产经营,资产负债率增高,特别是流动负债更高,利息负担过重,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发展后劲,在国家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后,相当一批企业更加困难。(3)政府职能转换与政府机构改革没有到位,新的国有资产经营、监督、管理体系没有建立起来。因此,改革虽已进行多年,政企分开的问题仍未得到很好解决。

二、强化四个意识,打好五个攻坚战,进一步加快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步伐

根据当前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形势和要求,在总结3年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下一步要把工作重点转向“形成合力,配套改革,创造条件,全面推开”,切实强化四个意识,集中力量打好五个攻坚战,切实加快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步伐。

1.强化四个意识。就是要强化改革意识、管理意识、调整意识和稳定意识。

一是强化改革意识,正确认识和把握国有企业改革的形势,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切实把企业改革推向前进。企业改革进行到今天,目前所遇到的问题和矛盾,都是不容易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企业改革要深化,又必须在这些问题上取得突破,退路是没有的。现在,国有企业的矛盾和问题已比较充分地暴露出来,增强了各方面对改革紧迫性的认识;经过几年的摸索,改革的基本方针已经明确,推进改革的步骤逐步清晰,重点、难点问题已基本理清,路子已经找到;中央明确提出要把国有企业改革放在更突出的位置,国务院作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国有企业改革的大环境十分有利。我们要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坚定信心,克服畏难和急躁情绪,把企业改革扎扎实实地推向前进,力争在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上取得新的突破。对我们各级经贸委和企业而言,在企业改革与配套改革的问题上,要更多地把着眼点和工作重点放到搞好企业自身改革上来,加快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进一步建立健全激励、约束、监督机制,提高对其他改革的适应能力。

二是强化管理意识,正确对待目前国有企业存在的困难,眼睛向内,深挖潜力,把功夫下在全面加强企业管理上。目前国有企业确实很困难,也确有不少客观原因,对于某些行业和企业而言,外部的因素可能是造成企业困难的主要原因。但是,企业自身的问题特别是企业内部管理松懈问题不可忽视。正如江总书记所讲的,部分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大,虽然有市场环境变化等客观原因,但根本的原因,是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企业要尽快走出困境,还是要强调眼睛向内,苦炼内功,在加强自身管理上狠下功夫,这是最现实的途径。

三是强化调整意识,深刻认识加快结构调整的紧迫性,丢掉幻想,争取主动,切实在结构调整方面迈开步伐。结构不合理,是造成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搞好结构调整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所在,也是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结构调整喊了多年,虽然有一定进展,但一直没能得到根本解决。现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已进入一个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效益、结构优化转化的经济成长阶段,卖方市场正在变为买方市场,进行产品结构、产业结构、企业组织结构的大调整势在必行,任何心存侥幸、等待观望、无所作为的思想,都是十分有害的。1997年中央决定把结构调整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我们一定要按中央的要求,立足于现有企业的改组改造,立足于存量资产合理流动和重组,立足于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

四是强化稳定意识,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过细工作,化解矛盾,为企业改革与发展创造必要条件。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深层矛盾的日益暴露,部分行业和企业的困难今后有可能加剧,失业、下岗、待业人员与困难职工有可能增加,保持稳定的任务更加艰巨。1997年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我国的政治年,稳定是压倒一切的。对企业来说,能否保持稳定,也是企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前提。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困难企业和困难职工的问题,从讲政治、保大局的高度过细地做好工作,把矛盾化解在企业、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2.集中精力打好“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兼并破产、结构调整、扭亏增盈、

治理三乱”五个攻坚战。

一是要打好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的攻坚战。中央确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试点,1997年是第三个年头。这项试点上上下下,国内国外都十分关注。试点工作搞得怎么样,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需要哪些条件,解决哪些问题,通过什么途径,我们经贸委作为试点工作的牵头单位,必须对此作出一个交待。1997年在按照试点方案进一步做好工作的同时,要认真总结试点经验,对面上企业如何进行推广,提出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各地经贸委都要抓紧这方面的工作。

二是要打好兼并破产的攻坚战。兼并破产是企业改革和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对于不少困难企业来说,救是救不活的,除了实施兼并破产外,没有更好的路可走。这项工作政策性很强,工作量很大,难度不小。国务院去年就已经把企业兼并破产总把关的责任交给了国家经贸委,各地的试点工作也由地方经贸委牵头负责,我们肩上的担子很重。这一仗非打好不可。今年元月7—8日,全国实施再就业工程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央与地方经贸、财税、银行、劳动、法院等部门的领导同志到会,重点研究了兼并破产工作,朱镕基、吴邦国同志出席会议并做了重要指示和具体部署。

三是要打好结构调整的攻坚战。加快结构调整,关键是要有紧迫感,要真抓实干。结构调整的主体是企业,基础是存量结构调整,重点是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增量调整的立足点也应该放在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上,以“增量激活存量”。这项工作,与各级经贸委和企业关系很大,搞得好不好,关系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四是要打好扭亏增盈的攻坚战。亏损严重,是困扰国有企业的一个大问题,能否遏制亏损,实现减亏、扭亏,关系企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关系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发挥。必须进一步加大扭亏增盈的力度,强化扭亏增盈责任制,力争1997年使企业盈亏状况有所好转。

五是要打好治理“三乱”的攻坚战。现在针对企业的各种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多达3000多种,企业苦不堪言,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此提出了明确要求,中纪委已确定1997年把减轻企业负担作为纪检工作的重点。我们经贸委多年来一直为此而呼吁,现在解决问题的时机趋于成熟。1997年我们要配合有关部门,切实做好这项工作,努力减轻企业负担,力争经过几年努力,把“三乱”问题制止住。

这几个攻坚战,有的不是一年就能打下来的,需要持续不懈的努力,但是1997年在这几个方面都要起好步,开好头,务必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为今后进一步扩大战果,搞好国有企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标签:;  ;  

如何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的发展步伐?_国有企业改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