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13012319880517****
摘要:可以进行持续发展的城市排水理念是符合我国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城市排水工程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排水理念要求城市排水规划要走科学化的发展之路。笔者从我国水资源量的现状谈起,对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城市排水工程规划;可持续发展
一、绪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的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在未来几十年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这一社会难题将给城市排水系统带来严峻考验,怎样处理水资源匮乏,水环境恶化,水利设施不足等难题将给未来水系统建设者们带来严峻挑战。按照新时期的治水方针,科学化的设计城市排水工程,加快水务一体化的建设势在必行。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并且是水资源最短缺的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占用率仅为世界平均人口占有率的四分之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有科学化的设计城市排水工程,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保障和对水务的一体化管理才能促进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化发展。城市建设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科学的设计城市排水工程,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保障,才能在经济效果与利益和技术要求上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
二、城市排水系统规划发展现状
我国在城市排水系统中倾向于污水处理技术的分析,对城市排水体制的问题关注相对少,城市排水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城市排水管网领域的现代科学与技术已大大落后,与先进的城市污水处理技术与基本理论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在对待城市排水体制与雨水径流污水难题上主要还停留在“单纯排放”的思维上,简单的靠倾向分流制来处理点源污染控制,而忽略了雨水资源的保护应用与城市生态关系,并且也忽略了雨水的排放与非点源污染的关系。再者,我国在城市排水管道的污染规律及雨水径流,合流致溢流污染控制的基础基本理论,工程规划与设计,体制与法规等方面几乎处于空白状态。尽管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排水的基本结构并没有发生基本上的变革,但近十年里由于材料技术,生物技术和模拟控制技术在水领域的运用以及人类对自然生态和水文整个过程认识的透彻,城市排水基础设施的设计在安全性,综合性与自然的协调性和运行的灵活性方面已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三、城市排水规划存在的难题
1、排水规划跟不上城市建设
城市建设,规划先行。城市要建设好,一定要有一个统筹合理、理念先进、符合实际的城市总体规划。城市排水工程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一个单项专业规划,排水规划的优劣直接影响城市排水系统建设的好坏。实际发现城市排水规划在实施(实际的行为)中存在许多难题,有许多工程项目由于各种原因未能按照规划进行建设,规划的指导意义未能得到很好地体现。
2、排水管道建设周期较长
随着城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必须建设更多的市政管线以满足需求,但现在配套工程还没有完全跟上。以前城区小,人口少,市政管线基本可以满足排水要求,但现在城区汇水面积及排水量在不停增大,现在的排水管道已无法满足需求。根据城市排水规划,建成区内采用合流制,规划和发展区域采用分流制,可是要完成排水管道雨、污分流建设大概改造建设尚需很长一段时间。
3、排水体制规划混乱
城市建设发展速度很快,多采取分区,分片的建设,而规划跟不上建设速度,下水系统建设混乱,滞后;在民用建筑中,部分建筑被改变建筑功能,改变原有排水系统功能,往往雨、污混流,造成整个市政排水系统不良运行,效率低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合理协调城市规划设计与城市排水系统规划设计
增强城市规划中的水专项规划,并创建严格的审批体制。按照水的可以进行持续发展观念编制城市水应用规划,具体如下:
水量平衡模式,包括地面水,地下水,雨水,海水等水资源平衡,供水,排水,污水再生应用等总量平衡。
供水规划;节水规划;污水处理与再生应用规划;水生态循环系统;各内水工程设施的规划和布局,包括水源工程,供水工程,集中与分散式污水处理与回用工程,城市住宅小区规划工程。
五、因地制宜,合理匹配排水体制
我国城市在长期发展整个过程中,因为受投资原因的局限及发展模式的影响,现在城区多为雨污合流制。合流制区域面积至少占建成区面积的80% 以上,并且八十年代以前的建成区,建筑密集,各钟地下管线拥挤,要改造为分流制,需增设一套污水管网系统,难度非常大。可是据调查在我国新建城区如深圳市,上海浦东,大连开发区等都采用的是分流制排水系统,由于设计,施工和管理方面的原因,在这些新建城市中,并没有真正实现完成分流制所期望的目标,也没有将流域内的污水全部引排到污水处理厂。再者,北京,昆明等城市也规划将合流制全部改造成分流制,最近几年在点源污染治理,河湖水系生态保护方面加大了治理力度,但部分湖河在降雨后仍有严重的“水华”现象发生,部分河段,湖泊的富营养化程度依然严重,这原因是由非点源污染造成的,分流制排水系统使污染严重的初期雨水和部分小雨都直接排入水体,在降低合流制溢流污染的并且却增加了非点源污染的程度。因此在排水体制的选择上一定要结合区域的综合情况来制定匹配的排水体制。本人认为宜采用混合制的排水体制,即城市新区及有条件改造的建成区采用分流制,把雨水、污水的收集,处理和综合应用结合起来,逐步转变目前的雨、污水合流制或不完全分流制系统为完全的分流制系统。雨、污水的分流方便于对不一样性质的水采用不一样的方法处理和应用,避免洪涝灾害,增加城市可用水资源,并且也方便于减轻城市面源污染。部分现状建成区采用截流式合流制,不宜盲目追求分流制。
六、管网水量与污水厂处理能力的匹配
我国现在最大的难题便是对分流制排水体制存在的误解,认为合流制排水系统必须有截流倍数,而分流制雨水管道侧无需设计截流倍数,无需处理雨水径流,造成我国绝大多数污水处理厂只按照旱季污水量来设计,建造跟运行。致使降雨时受纳水体遭受严重污染,所以,应设计溢流井的构造以充实发挥其截流雨水径流的作用,并且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本领应与截流污水量相适应。
集中式污水处理系统建设周期长,对配套污水收集管网要求高,耗资巨大,现在已建大型污水处理厂处在城市水域下游,阻碍了污水的再生回用;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易实现污水就地回用,方便于实现城市区域性水循环。所以,提倡在居民小区创建小型污水处理循环系统,为易于水循环应用,小区宜采用分流制下水系统,即污水排入污水处理回用系统,小区雨水应用系统主要收集屋顶,道路,公共场地等地区的雨水径流,其水质较好,处理出水可用于冲厕,浇灌小区绿化,以及作为景观水系的用水。
结束语
城市排水的设计需要根据城镇及工业企业的规划,环境保护的要求,污水的应用情况,原有的排水设计、水质、水量、地形、气候等条件,从全局出发,经过技术经济比力综合考虑确定。排水系统在规划设计中假设还只停留在怎样尽快地将城市雨水直接排放和简单地依赖“雨污分流”等传统观念上,已明显地不能满足现代城市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顾玮,蔡伟红.全阶段城市排水管道系统规划及城市雨水利用研究科技创新导报,2011(11).
[2]王旭霞,胡杰.雨季城市排水管道不畅的原因及解决措施.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20).
论文作者:孙世团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6
标签:城市论文; 污水论文; 污水处理论文; 雨水论文; 排水系统论文; 水资源论文; 体制论文; 《基层建设》2015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