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的多媒体数字监控系统研制

基于网络的多媒体数字监控系统研制

韩阳[1]2003年在《多媒体数字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监控系统也不断向着新的发展方向进行着不断的更新与发展。进而出现了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及通信技术的多媒体数字视频监控系统。本课题的目标是设计一个功能完备的多媒体数字视频监控系统。 多媒体数字视频监控系统是基于多媒体技术研究出来的一种全新监控平台,该平台集中体现在多媒体监控系统的视频数字化、系统的网络化、应用的多媒体化、管理的智能化,充分体现了现代信息技术与监控技术的有机结合。与传统的监控系统相比,基于PC机和计算机网络的多媒体数字视频监控系统大大提高了图像质量和监控效率,并能进行可靠的网络传输。 本文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基础上分析了多媒体数字视频监控系统相关技术视频采集、数据编码等的基本原理,介绍了实时传输协议,提出了多媒体数字视频监控系统的硬件结构和软件结构通过设计相应的多媒体数字视频监控软件系统,分析了各个重要的软件模块的功能。通过系统的调试,我们开发的多媒体数字视频监控系统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功能和稳定性。最后介绍了多媒体数字视频监控系统的测试及应用情况,并就系统功能的实现和扩充提出了一点设想。

黄铁军[2]2001年在《计算、通信、消费电子、内容、社群的融合技术》文中认为计算(Computing)、通信(Communication)、消费电子(Consumer Appliance)、内容(Content)和社群(Community)的融合(简称5C融合)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大趋势。在5C中,通信和消费电子处于基础设施层,内容和社群处于应用服务层,计算技术是融合的催化性技术。计算、通信、消费电子融合的结果将是宽带互联网,计算和内容融合的结果是数字媒体技术(进而是无障碍的知识获取),计算和社群融合的结果是智能社群技术(进而是虚拟社会)。宽带互联网、数字媒体和智能社群将作为信息社会的支撑,支持人类无障碍地获取所有知识,无障碍地自由交流,从而实现普遍信息服务。 本报告是作者博士后期间围绕5C融合进行的研究开发工作的总结或阶段性总结,包括六部分: · 数据广播:在广播电视网上实现数据服务。 · 交互电视:软件、多媒体技术和广播类消费电子的融合。 · Web网关:电视、手机等消费电子设备访问互联网的Web内容转换网关技术。 · 数字内容:包括数字媒体和数字图书馆。 · 智能社群:综合宽带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的新型信息服务,计算和通信融合的归宿。 · 网络教育:5C融合技术的综合应用。 数字广播是广播电视参与5C融合的核心技术,数据广播是广播电视网在视听服务的基础上扩展信息服务的关键技术,是交互电视的前奏。本报告研究比较了国际上主要的数据广播标准,并遵循DVB数据广播标准实现了一个宽带文件分发系统iDCS,能够支持即时信息直播和海量信息下载,系统已投入实际使用。 数据广播和视听广播的结合称为增强电视(enhanced TV),在增强电视基础上扩展用户和业务提供者借助上行信道发生双向交流则构成交互电视,新一代交互电视是互联网和数字电视相结合的产物。交互电视的技术核心是多媒体应用软件环境,即交互电视的通用软件平台接口标准。本报告分析比较了国际上主要的交互电视标准和相关产品,设计实现了一套以交互电视为核心的智能家庭信息中心系统。 适应多种数字化设备的Web规范和Web网关是非PC类的消费电子接入互联网的技术桥梁。在这方面,本报告研究分析了XML、XHTML、WAP WML、ATVEF、DASE、MHP等标准规范,研制开发了符合W3C XHTML规范的面向电视的Web网页转换工具和符合WAP标准的面向移动设备的Web网页转换工具,其部分转换指标优于国际先进产品,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手机上网的通用Web网关。 在内容方面,媒体的数字化大大方便了各种媒体信息的处理、存储、传输和应用,各种媒体以数字媒体的形式相互融合—数字媒体—成为媒体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本报告综述了数字媒体领域几项重要标准:MHEG、MPEG、DAVIC以及互联网流媒体协议,介绍了研究组开发的基于内容的数字媒体处理平台iMedia。数字图书馆是具有丰富的结构化信息资源的高级信息系统,其最终目标是让所有的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用任何连接互联网的数字设备来访问人类所有的知识。本报告总结了作者参与我国数字图书馆的一些工作,初步提出了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技术框架。 伴随着计算、通信、消费电子的融合和宽带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互联网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越来越深,在各种可能的挑战中,互联网对人际交流以及人类群体行为的影响是问题的核心。本报告提出智能社群(Intelligent Community)的概念来概括互联网空间中突破时空限

陈鹏[3]2002年在《基于网络的多媒体数字监控系统研制》文中认为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社会的时代,多媒体技术将成为2000年之后信息时代的一大特征。随着计算机网络通信的不断发展和多媒体技术的日益成熟,类似于视讯会议、多媒体电子邮件、多媒体监控、远程医疗、远距离教学等多媒体技术的典型应用将变得越来越广泛。针对银行、公安等领域对多媒体监控系统的迫切需求,本文在阐述了多媒体技术和目前通用的网际互连协议(TCP/IP)原理的基础上,对客户机/服务器模型及音视频信息的网络通信机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的功能完善的多媒体监控系统的系统方案。主要采用MPEG-1技术、COM技术、网络数据库技术以及传统电视监控技术,并利用VC++工具完成了系统软件的编制和调试,实现了网络点播、直播、智能回放、报警等功能。经过长时间的测试和不断完善,系统目前运行稳定可靠。

佚名[4]2007年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文中研究指明TP13 2007012024一类时滞线性切换系统的稳定性和镇定/陈松林,姚郁(哈尔滨工业大学控制与仿真中心)//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6,23(2).―206~210.针对一类具有状态延迟的连续线性切换系统,研究了其渐近稳定性及状态反馈和输出反馈镇定控制律的设计问题。首先利用公共李亚普诺夫函数法给出了系统渐近稳定的充分条件及该条件下切换律的构造方法,然后给出了状态反馈和输出反馈镇定的充分条件,同时给出了稳定化控制律的参数化表示和相应切换律的构造方法。最后举例说明了结果的有效性。图2表0参12

汪晓平[5]2002年在《基于网络的数字视频远程监控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及系统实施》文中认为计算机远程数字视频监控系统是一个综合的集成系统,涉及到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等各方面的综合技术。 第一章分析了传统监控系统与数字监控系统的区别,以及远程数字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现状、发展前景、目前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发展的软硬件条件等。并分析提出了将计算机远程监控系统可以大致分成以下部分:计算机数字视频信号采集压缩、计算机数字视频处理、计算机数字视频的远程网络传输以及系统模型。 第二章总结分析了常用视频编码,研究了目前广泛采用的MPEG-1的视频压缩编码的格式以及采用的具体压缩方法。 第叁章研究实现了一种数字图象序列的运动检测和运动报警算法,不仅能够实现简单运动检测,而且还能够分析出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 第四章介绍视频的网络传输技术,重点研究TCP/IP协议的相关应用,提出了采用TCP、UDP、IP组播、RTP相结合传输数字视频的方法,并提出程序实现模型。 第五章构建了网络数字监控系统的框架,提出了基于局域网和WEB的远程监控的系统模型、信息流模型以及功能模型。 第六章程序实现了基于局域网和WEB的远程监控系统的原型系统的关键技术。 第七章对论文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黄淼英[6]2005年在《远程视频传输控制和硬盘录像系统的软件设计》文中认为随着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正成为视频监控系统中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的研究工作是根据看守所网络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需求,设计和实现了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的主要核心模块——远程视频传输控制模块和硬盘录像模块。 本文的主要工作包括: (1) 实现了多媒体数据的存储,并设计和实现了基于客户/服务器模式的多媒体数据库管理系统,对网络上存在的大量视频文件进行有效的存储管理,同时满足客户端的查询和远程回放功能; (2) 实现了多磁盘存储调度,根据各个硬盘的容量和被访问的次数,将多路存储“平均”地分配于多个硬盘中,充分提高了存储访问的效率; (3) 利用背景自动更新模型的背景减法,实现了智能运动检测功能,并进行异常情况告警和启动告警录像; (4) 在研究视频实时传输协议和流媒体传输关键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基于RTP/UDP/IP模式的视频实时传输系统,并对此方案的实现作了深入研究和探讨。 本系统经过系统测试显示了其优良的功能和较好的稳定性,具备了在看守所视频监控应用中推广的条件。

佚名[7]2006年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文中研究表明TP11,C9342006031603一类不确定信息下的多属性决策问题的研究/廖貅武,李垣,董广茂(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5,39(8).―792~795,803.对一类不确定信息下的多属性决策问题进行了研究,给出了不确定信

耿建军[8]2007年在《智能建筑中视频监控系统设计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智能建筑”是将结构、系统、服务、运营及相互联系全面综合,并达到最佳组合,所获得的高效率,高功能与高舒适性的大楼。在新加坡,规定智能大厦必须具备3个条件:一是具有保安、消防与环境控制等先进的自动化控制系统,以及自动调节大厦内的温度、湿度、灯光等参数的各种设施,以创造舒适安全的环境;二是具有良好的通信网络设施,使数据能在大厦内进行流通;叁是能提供足够的对外通信设施与能力。在智能建筑中,电视监控系统的作用非常重要。它可以对事件发生前后的信息进行记录,以便事后对事件发生经过进行分析,保护各种资产。目前智能建筑和智能化小区中的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从图像信号的摄录,到图像信号的传输、存储、调用、回放大都采用的是模拟信号;信号的传输是利用同轴电缆这种介质来完成的。尤其是在构建大规模的电视监控系统的时候,图像信号的采集、传输、存储,需要大量的传输介质来组建网络;也需要大量的录像机、录像带来存储图像信息。这势必带来大量的布线工作、大量的图像存储工作、大量的图像检索工作。对建设方的人力、物力、财力都是一种考验。随着数字电视监控系统的成熟,计算机网络和综合布线的广泛应用,如何利用好综合布线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系统来减少系统的布线,利用计算机硬盘系统来存储图像,从而减少图像的存储工作量和检索工作量。这是现在智能建筑、智能小区中构建大型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所要面临解决的主要问题。本论文通过阐述智能建筑中电视监控系统的系统组成结构、系统主要设备的性能特点、技术指标的参数、说明如何在构建CCTV系统中选择性价比优秀的产品以及如何构建性能良好、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的电视监控系统;通过数字电视监控系统的视频采集卡、嵌入式硬盘录像机的系统性能和技术参数、选择指标的比对以及模拟电视监控系统和数字电视监控系统的优缺点的比对,说明了如何建设数字电视监控系统、如何利用现有的模拟电视监控系统改造成数字电视监控系统以及数字电视监控系统在未来的发展趋势;通过比较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射频调制传输的传输距离、传输频带和带宽、信号的衰减程度等的优缺点,说明了我们在工程中如何有效合理的选择信号的传输方式和传输介质;通过阐述视频信号的各种压缩方式、视频采集卡的技术数据和选取标准,说明了我们在选择利用网络传输视频信号时如何有效合理的利用网络的传输速度、计算机硬盘的容量以及如何获得流畅的视频流传输、清晰稳定的视频回放信号。本轮文认为以后智能建筑和智能化小区中的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将是以数字电视监控系统为主流、以综合布线系统为载体、结合视频会议系统、视频点播系统的综合应用体。现在的模拟数字电视监控系统,也必将与数字电视监控系统结合,通过对模拟信号的数字化改造,来实现数字化视频信号传输、控制、记录、检索、回放等功能。在利用计算机网络来传输视频监控图像信号的时候,往往会因为视频文件包的数据量太大引起网络传输的拥挤,尤其是在以太网被大量采用的局域网中。因为以太网采用的是载波监听-冲突检测(CSMA/CD)的多路访问策略,数据量大传输占据的时间就长。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我认为可以从下面几条着手:1、在使用视频服务器访问的视频图像时,加强视频服务器处理文件的能力,从而加快数据访问的速度。2、采用新的算法,开发新的压缩方式,有效的压缩视频数据包的大小,这样可以在有限的网络带宽和传输速率上,传输尽可能多的数据量。目前最先进的视频压缩格式是H。264。我们在选用视频采集卡的时候,要尽量选用硬件压缩方式,压缩格式H.264的产品。3、在组建网络时,可以考虑采用ATM网络。这样,可以利用时分复用和频分复用的方法,分别传输图像数据文件和其他的数据文件。上述论断在我所设计的《济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实训综合楼安全防范系统》工程实例中进行了实际应用,取得了良好的使用效果。

毛韵楠[9]2008年在《基于DSP的嵌入式视频监控流媒体服务器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视频监控已经广泛应用于军事,交通,远程教学等领域。近年来,控制技术、通信技术以及微处理器性能的极大提高,也促进了视频监控向着数字化、网络化、嵌入式化的方向发展,本文提出了一个嵌入式视频监控系统服务端软件的设计方案,实现了一个稳定的实时H.264嵌入式网络监控系统服务器,服务器主要完成视频采集、H.264压缩编码、网络传输功能,论文的论述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1.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视频的实时监控成为可能,本文首先分析了网络视频服务器常用的技术:流媒体技术,视频压缩技术。并且介绍了高性能DSP芯片的发展。2.实时传输协议(RTP,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是一种用于Internet上针对多媒体数据流的一种传输协议;实时传输控制协议(RTCP,Real-time 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和RTP一起提供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服务。实时流协议(RTSP,Real-timeStreaming Protocol)建立或控制几个时间同步的连续流媒体。本文深入分析了RTP/RTCP,RTSP的特点、工作原理。3.为了缩短回放前的等待时间,引入了基于时间戳的快速同步方法。4.本文对视频监控系统所涉及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并设计了嵌入式视频监控系统,并且重点讨论了嵌入式监控系统中视频传输的问题。本文的研究结果具有较大的实际工程意义,对于基于IP技术的各种视频通信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多媒体数字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韩阳. 电子科技大学. 2003

[2]. 计算、通信、消费电子、内容、社群的融合技术[D]. 黄铁军.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2001

[3]. 基于网络的多媒体数字监控系统研制[D]. 陈鹏. 南京理工大学. 2002

[4].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J]. 佚名. 中国无线电电子学文摘. 2007

[5]. 基于网络的数字视频远程监控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及系统实施[D]. 汪晓平. 浙江大学. 2002

[6]. 远程视频传输控制和硬盘录像系统的软件设计[D]. 黄淼英. 南京理工大学. 2005

[7].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J]. 佚名. 中国无线电电子学文摘. 2006

[8]. 智能建筑中视频监控系统设计与应用[D]. 耿建军. 山东大学. 2007

[9]. 基于DSP的嵌入式视频监控流媒体服务器研究与实现[D]. 毛韵楠. 北京邮电大学. 2008

标签:;  ;  ;  ;  ;  ;  ;  ;  ;  ;  ;  ;  ;  ;  ;  ;  ;  

基于网络的多媒体数字监控系统研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